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楊永明/「小弟委員會」能撐美供應鏈安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永明/「小弟委員會」能撐美供應鏈安全?
◆  劉維公/鑑賞力,是你的AI競爭力
◆  葉銀華/如何解讀股臨會召集的法律戰?







楊永明/「小弟委員會」能撐美供應鏈安全?


2023-06-07 02:37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


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在五月廿七日召開部長級會議,部長們同意強化供應鏈合作,有十四個成員國參加。

美國政府表示 IPEF 與成員國達成關鍵原料礦產供應鏈合意,建立三個新機構,促進合作夥伴之間在供應鏈問題上的合作:一、成立「IPEF 供應鏈理事會」,共同制定具體行動計畫;二、會員國建立「各國供應鏈委員會」,形成危機應對網絡,早期預警,密切協調;三、會員國成立「勞工權利諮詢委員會」,提高勞工標準和參與。

這還只是 IPEF 的第一個支柱,其他三項支柱:貿易規則清潔能源稅改及反貪腐,都還需要更多時間進行協商溝通。實際上這三項不容易推動,前途未卜。

這裡的理解重點是:印太經濟架構不是自由貿易協定,而是美國主導支持美國經濟秩序排擠中國經濟影響政策協調平台。而針對這次 IPEF 計畫成立的「印太供應鏈應對委員會網絡」,筆者認為有幾點關鍵問題:

首先,各國不可能以立法成立委員會,而是在政府成立類似辦公室或工作小組的委員會,因此並無法律依據強制要求企業提供產品庫存與客戶資料等企業機密。實務上各國政府也不可能做出如此違反企業經營的作為。因此,委員會很可能只變為一個因應美國要求、協調企業自願配合供應鏈的網絡平台。

第二,美國關心的供應鏈涵蓋半導體、綠能、電動車、關鍵設備、關鍵原料等許多不同產業,但設立的委員會是包含所有相關產業?還是各個產業組成不同委員會?更何況各國產業結構不同,委員會組成可能相當龐大鬆散,要進行各國內部的積極協調都有難度,遑論十四國之間的協調。

第三,更重要的關鍵是,IPEF 的供應鏈委員會真是十四國間互助委員會?真能達成各國供應鏈安全的早期預警與相互協調?還是配合美國產業供應鏈的「小弟委員會」?各國又真願意做聽話小弟?會不會最後反而成為美國強制主導管制出口打壓中國供應鏈地緣經濟機制

五月廿六日,美國商會、全國製造協會等卅多個團體向美國政府發出聯名信稱,美國政府在印太經濟架構的「提案內容和方向有可能無法取得有意義的戰略和商業成果而且還會危及美國在印太地區及其他地區貿易和經濟利益」。

事實上,美國商務代表戴琪就曾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則反駁,亞太經濟的成功受益於開放合作、互經聲稱,組建 IPEF 是為了反制中國在那些地區的影響力;中國利共贏,無論什麼名目的區域合作框架,都應該保持開放包容,而不是歧視排他、搞保護主義。

綜言之,IPEF 理想上是要形成印太各國對美國供應鏈安全的穩定協助與支援,限制各國與中國市場的連結,甚至進一步聯合壓制中國產品在美國和印太地區的擴大與主導性。但是,委員會設立後的實際推動上可能會遇到困難,加上各國(包括美國)與中國經濟的密切連結與互賴程度仍然極高,如果美國不施加強大外交與經濟壓力,其他國家很難主動積極配合,企業更不可能每次都聽話,畢竟攸關企業經營市場獲利問題

依此判斷,從美國企業和其他成員國的屬性態度看來,這個架構對中國影響力短時間不會太明顯,但背後真正展現的,則是美國遏制中國態度不會改變,也能看出美中關係目前表面上的緩和,其實仍相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