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日 星期一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的創新落差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的創新落差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的創新落差


2023-04-03 04:02  聯合報/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我生涯第一個公部門委託計畫案,是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台北市文化產業發展現況與振興政策調查研究」。自此之後,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工作,從調查研究到實務推動,一直都是我專業領域的發展重心。

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是台灣政府宣布推動文創產業的第一年。這一段至今超過二十年時間的工作,讓我對當代文創產業發展的演變,有非常深刻的體會。現今全球文創產業變化的速度與規模驚人,不僅顛覆不少既存的產業觀念以及作法,更對政府機關政策與民間企業營運帶來相當大的挑戰。令人擔憂的是,相對於全球產業的蛻變進化,台灣產業並未加緊跟上創新的腳步,逐漸形成產業競爭力的危機。

舉例來說,創意市集是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公部門與民營部門所舉辦的許多大大小小主題活動,都可以看到搭配創意市集攤位的規畫。參與市集活動,可說是台灣微型企業創意工作者創業打入市場營生的主要途徑。

然而,相較於台灣熱中於創意市集的推動,近年來國外則是積極鼓勵數位原生品牌(Digitally Native Brands,簡稱 DNB)的發展。顧名思義,DNB 的經營者在創業時,選擇不開實體店面,而是以數位網路方式開創事業。透過創新的商業營運模式,一方面運用電子商務(從商品製造到行銷宣傳)的優勢,另一方面創造新型態的購物服務體驗,DNB 成為歐美創意工作者偏好的創業途徑。

具有強烈設計風格的美國眼鏡公司品牌 Warby Parker,是 DNB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該品牌於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創立,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紐約股票市場上市,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年營收達到近六億美元。

根據《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數據,我國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總營業額達到九千二百六十五億元,比起民國九十年(二○○二年)四千三百五十三億元成長超出一倍。這些美好數字的背後,往往看不到台灣文創產業的創新劣勢。台灣如何在既有的發展成果上,吸取全球的創新養分,已成為當務之急的推動工作。

關於台灣與全球文創產業創新落差,我整理成下列十四項對照課題:

商業營運模式方面-創意市集對照數位原生品牌、品牌價值對照永續價值、創業投資對照影響力投資、全球市場對照元宇宙市場。

產業生態鏈方面-微型企業對照大數據、獎勵補助對照群眾募資、物流通路對照串流平台、異業結合對照虛實整合、產業群聚對照地方共榮、創意城市對照共營城市。

人才培育方面-右腦能力對照人工智慧、創意新貴對照共營者、設計思考對照運算式設計、生活職人對照機器人。

以這十四項對照表去檢視台灣文創產業的創新動能,絕對可以打開政策決策者與企業經營者對下一個廿年的想像力


台灣全球
商業營運模式方面 創意市集 數位原生品牌
創業投資影響力投資
品牌價值 永續價值
全球市場元宇宙市場
產業生態鏈方面 微型企業     大數據
異業結合     虛實整合
獎勵補助群眾募資
產業群聚地方共榮
物流通路串流平台
創意城市共營城市
人才培育方面 右腦能力   人工智慧
設計思考   運算式設計
創意新貴共營者
生活職人機器人
十四項對照表,檢視台灣文創產業,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