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魚骨品管與ChatGPT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747/web/ 

◆  以敵為師 綠大陸政策需自信與智慧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魚骨品管與ChatGPT
◆  馬赴大陸祭祖 政治敏感降 和平象徵大
◆  謾罵攻訐 太多政治 太少人性
◆  慎終追遠 血脈相連 互助雙贏
◆  2008金融風暴會重演嗎
◆  GPT-4整合力 製造業轉型契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魚骨品管與ChatGPT


2023-03-21 04:14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戴明(Edwards Deming;1900-1993)。林一平/繪


當某些單位禁用 ChatGPT 時,我抱持完全正面的態度,思考如何利用它產生智能擴增的效果。而最有效的做法是將之和另一個軟體工具結合,限縮 ChatGPT 的範圍,形成專屬的垂直應用,提供更智慧的答案。我第一個想結合 ChatGPT 的是「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品管軟體。

執行大型資通訊整合型計畫,協調成本甚高,往往用魚骨圖來表示一個計畫各分項計畫間的關係,也表達一個技術各分技術之間的關係。魚骨圖中代表「脊椎」的核心技術要十分紮實,必須能支撐每一根「肋骨」的分項計畫,不可以一抓起「脊椎」,「肋骨」就掉落一地。魚骨圖應力求簡潔,清楚描述,讓人一望而知計畫的精髓。而計畫管理圖表可由資訊軟體產生,例如 EdrawMax 是一款可以繪製魚骨圖、心智圖、組織圖、樹狀圖與甘特圖的思維導圖製作軟體,可輕鬆設計出兼具視覺化與美觀的組織圖。我思索如何將 ChatGPT 插入 EdrawMax 進行自動生成,產生出優化的結果。

魚骨圖又稱因果圖,是由日本質量控制兼統計專家石川馨發明的一種圖解法,用以辨識和處置事故或問題的原因,這正是 ChatGPT 可大展身手之處。石川馨的品管觀念主要受到美國人戴明的啟發,將戴明的觀念導入日本系統,提倡品管圈的概念。這概念最早被日本電信採用,後被很多日本公司採用。石川馨據此寫了《質量控制》一書,獲得了戴明獎。

戴明如何影響日本人?二戰結束,麥克阿瑟將軍占領日本,一直要洗日本人的腦,要他們美國化,忘掉日本天皇。當時日本製的產品水準不高,品質不穩定。麥克阿瑟就派戴明到日本來教桃太郎「美國人是怎麼做的」。戴明在日本舉辦研討會,教他們如何控管品質。一群日本人愣愣的在研討會中認真抄筆記,讓戴明相當感動,覺得以他們的學習態度,應該可以讓日本製造業在五年內有所進步。沒想到日本人雖然愣愣的,但一板一眼卻也是優點,做事不打折扣,照著抄來的筆記一一實現。很快在兩年內就脫胎換骨,也嚇了戴明一跳。

戴明品管理論說穿了很簡單:「顧客要的不是完美的產品,而是可靠的產品。」換言之,產品的變異性要低才行。這點在電信系統尤其重要。我看過很多通訊相關論文,都號稱所提的方法很好,但可惜變異性太大,可靠度太低,無實用價值。

最妙的是,美國人反而不知道有戴明這號人物。在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美國產品(尤其是汽車)被日本貨打得落花流水,只好不恥下問,去日本取經。結果發現日本人那一套竟然是由美國人戴明學來的,當場為之氣結。日本科技界感念戴明的貢獻,特別成立戴明獎Deming Prize),獎勵品管創新

戴明的理念「不是完美,而是可靠」是 ChatGPT 這類生成式 AI 可能達成的強項。今日,我們若有麥克阿瑟的遠見,善用 ChatGPT,則可發揮戴明的品管功效。











以敵為師 綠大陸政策需自信與智慧


2023-03-21 04:14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最近陸委會宣布恢復兩岸十個直航點,國台辦立即稱陸委會相關規畫「符合全面恢復兩岸空運客運直航的需要」,希望台灣盡快推動兩岸海空直航及小三通全面正常化。

國台辦主任宋濤提出兩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不僅釋放邀請民進黨人士訪問大陸善意;在無須承認九二共識前提下,開放小三通及增加兩岸直航航點及班次。兩岸當局皆宣布開放直航航點,互釋善意良性互動。惟從戰略思維及政策規畫角度檢視,我政府或應更加充滿戰略自信,建構積極主動開放的「西進政策」。

二月一日大陸提出優先恢復廣州等十六個兩岸直航航點建議後,三月九日陸委會公布「恢復兩岸空運客運航點之規畫」,是兩岸良性互動開始。自中共廿大後,大陸當局宣稱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保持戰略定力及自信,並無受限於民進黨政府是否承認九二共識之制約,並無將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前提而無限上綱。在對台總體方略推展下,不受意識型態框架限制,積極推動兩岸經貿社會文化融合,達成融合促統、融合漸統及融合和統目標。

大陸當局基於對台戰略自信及定力,積極主動倡議,無論是全面重啟小三通、開放十六個航點、組團弔唁星雲大師圓寂,及協助處理農漁水產品重新輸陸、接見在野黨領袖和民間社會團體,足見其彈性思維,意圖建構統一戰線及擴大政策支持圈。同時,重新開放金酒、食品解禁及開放白帶魚、竹筴魚輸陸,也有爭取台灣民心之目的。

大陸當局對兩岸政策收放自如,試圖掌握兩岸關係主動權及發展權,也讓我政府兩岸論述及路線陷入邊緣化,被動因應困境。幾乎是陸先行倡議、展現「戰略攻勢」,台對陸政策再提「半套式」或打折式應變措施,淪為「戰略守勢」。台對陸政策缺乏自信,執政黨欠缺有效大陸政策工具,淪為反制、被動及折扣式因應,不僅難以展現兩岸政策主動權及治理能力,也會降低其民意支持度及社會群眾認同。

執政黨面對陸方政策,既欠缺戰略自信,也缺乏對台灣民主體制及多元社會的信心,動輒標籤化民眾及反對黨「受中共統戰、認知作戰影響、受對岸政治收買」;如此要凝聚台澎金馬為命運共同體猶不可得,遑論維持現狀;一個分化斷裂、充滿國家認同分歧、政黨惡鬥的社會,台灣內部早已鬆垮崩解。

民進黨政府雖也重啟階段式小三通、恢復航點,但卻縮小範圍又慢半拍,流於反制和被動因應,凸顯戰略自信不足及兩岸治理能力缺乏。就主動創造議題及推進兩岸關係發展而言,執政黨動力顯然有所不足,因而難以取得兩岸論述及路線主動權。

民進黨應加強大陸政策戰略自信,建構開放的兩岸論述及路線,推動積極進取性的「西進政策」,將大陸政策標的群體重新拉回至大陸公民社會,建構兩岸公民社會聯盟;瞭解大陸所謂「社會本位」、「人民中心」的對台政策思維。即使民進黨將中共視為敵人及敵國,也可以「以敵為師」,需要戰略自信及政策智慧。











馬赴大陸祭祖 政治敏感降 和平象徵大


2023-03-21 04:13  聯合報/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三月廿七日至四月七日赴中國大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這是兩岸分治七十四年以來,首位踏上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為降低複雜政治敏感,馬英九此行不會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舉行「馬習二會」。

馬英九赴大陸名為祭祖,然在政治上必將引起軒然大波;綠營想必磨刀霍霍,特別是大陸軍機在台領空附近穿梭,兩岸軍事戰鼓擂動之際,賣台求和之說必將再起。然而,馬英九是台灣重要政治領袖中尚未登陸者,民進黨 A 咖如陳菊、呂秀蓮、賴清德、陳水扁,誰不曾去過?有誰被統戰或因而賣台?特別在兩岸緊繃對峙之際,如何冰融化解嫌隙,適時尋找下台階,更是考驗彼此智慧。

馬英九基金會這幾年致力於青年學子培育,然而兩岸間年輕人交流已中斷許久,藉由本次訪陸帶領台灣青年學子與大陸學子交流,也讓大陸重新體會「兩岸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領悟兩岸必須和平與交流,尤其年輕一代不該是敵意相向、劍拔弩張的用心,更是值得肯定。

記得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解嚴,政府開放民眾赴陸探親,多少相離四十年的老夫妻在機場相遇時老淚縱橫,許多父母與子重逢相擁而泣,情景令人動容不已;早年歷史錯誤殷鑑,及領導人權力爭奪的情景,我們還要再重演嗎?政治人物千萬勿從政黨或自身利益考量,應以蒼生千秋為念。

民進黨政府執政七年來斷送兩岸交流,讓兩岸關係崩跌至谷底,甚至瀕臨戰爭邊緣。馬英九已是卸任國家元首,並無實權更無所謂「賣台」之虞,但象徵和平意義極大,可為兩岸修補過去的裂痕;綠營大可不必嚴詞撻伐或鼓譟,否則徒增中間選民反感與不安。

期待馬英九本次赴陸能把握歷史契機,為兩岸和平扮演魯仲連角色,讓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住民,得以繼續保有自由、安居樂業的環境,兩岸永保和平。












謾罵攻訐 太多政治 太少人性


2023-03-21 04:13  聯合報/ 林法/公(彰化市)
前總統馬英九(左)將赴大陸湖南祭祖。圖為馬英九每年春節都會到苗栗馬家庄馬氏宗祠上香祭祖。本報資料照片


馬前總統率青年學子赴對岸交流並單純祭祖,卻引發綠營普遍質疑;民運人士王丹甚至說:此為國民黨「加碼進貢」。唉!今天兩岸兵凶戰危,不就是因為「太多政治,太少人性」嗎?

近日聯副有篇關於作家黃春明的文章,其自述童年為「日本尾,中國頭」,而後來外省、本省各種「異質元素」的矛盾與衝突,使他深感「排斥外來種雖為動物本能,但人類不該只是動物」。但是就像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日本天皇透過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黃春明回憶當時家裡老年人直稱萬幸,中年人則是聽完了就哭;他年紀還小,只覺得好玩。足見不同生長背景,親人有時都很難同心合意,何況「非我族類」者?

不過遠的不說,眼前為避免刺激中共,是誰打算與本想親抵台灣的麥卡錫,改於訪美時碰面?至於要政客設身處地更難,綠營大咖如陳水扁、蔡英文、陳菊、賴清德,請問誰沒去過「敵國」交流?減緩兩岸緊張,為何由馬英九帶頭就是居心叵測?若將此歸咎「省籍/統獨」,那麼歷經長期族群融合的這片土地,比起黃春明童年時,豈非更加不如?

可以懷疑自己或任何人,就是不能懷疑美國,正常人大概會覺得這說來瘋狂。但中美角力方興未艾,台灣又逢大選年;從「疑美論」到馬英九大陸行引發的風波,恐怕只是缺乏「人性調味」的政治大餐所上的前菜吧!











慎終追遠 血脈相連 互助雙贏


2023-03-21 04:13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國人會在清明節規畫掃墓行程。圖/新園公所提供


清明節將屆,近日前往生命紀念園區祭拜祖父母和父親,站在祖先靈前默禱、慎終追遠,血脈相連,充分感受到家族親情凝聚的力量。

前總統馬英九將赴中國大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行程備受關注。

多年前曾閱讀作家郭漢辰先生所寫關於「祭袓」的一篇散文,留下深刻印象。文中提到:每逢年節慶典,祖先忌日,家裡總會準備美味豐盛的各式佳餚,敬拜供奉在神龕上神主牌位裡的先人,恭請眾祖先團聚饗宴;祖先和故去的先人們,在親人熱誠殷切召喚下,就會從神主牌位一躍而下,陪伴家人共享天倫。當然,以凡夫俗子我們的肉眼,是不可能看得見祖先就在身邊。

家人緬懷先人,祖先惦念親人;縱使陰陽兩隔,家族成員慎終追遠祭拜祖先。這就是家族凝聚、血濃於水的親情力量。這篇文章在惆悵追思中隱含溫馨甜蜜,令人動容。

居住在台灣的人們,先祖們大多是從對岸先來後到。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在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傳統與精髓。包括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都是沿襲自中國的傳統習俗,膜拜的神祇,關公、媽祖、哪吒,大多是中國的歷史人物;信仰的宗教,涵蓋儒、釋、道,乃至於民間各種信仰和祭祀的風俗習慣;講信修睦、忠孝節義傳家的傳統價值觀;各省方言和家鄉美食匯聚,都展現了中華文化之美。

兩岸同根生,本是一家親;兩岸同源同文同種,有心政客卻因立場不同,藉勢藉端分化挑撥、區別彼此,挑起仇恨矛盾、製造對立,藉以獲取不當政治利益,居心叵測,令人扼腕。

清明前夕,欣聞馬前總統即將啟程赴陸祭祖,感觸良多。咸盼兩岸能重啟互信友誼基礎,化解彼此仇隙;以誠信替代猜忌,用合作取代對抗。兩岸之間互助交流,永保和平,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創雙贏。














2008金融風暴會重演嗎


2023-03-21 04:11  聯合報/ 華科/台灣銀行前倫敦分行經理(台北市)


近二周內,幾家美國和瑞士大型銀行的紓困案,涉及包括美國矽谷銀行、簽名銀行,加州的地區性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及瑞士兩大投資銀行之一的瑞士信貸銀行。因銀行間業務相互牽連,是否再次引發類似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金融風暴,成為市場討論的焦點。

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金融風暴,主要是歐美投資銀行將資產品質欠佳的次級房貸進行「金融創新」,予以層層包裝分批以證券方式進行銷售;這些形形色色炫目難懂、後來被稱為「有毒資產」的金融商品,在獲得國際知名信評公司給予和美國政府債券相同的最高 triple A 評級加持下,讓大西洋兩岸的大型投資銀行賺得盆滿缽滿,也使得這些資產擴及全球。而在一波波包裝銷售下,這些金融資產泡沫被愈吹愈大,卻終究無法掩蓋信用基礎不良本質。

一旦市場信心開始動搖,各大金融機構信心立即轉為擔心,為求自保遂爭相拋售手中的有毒資產。在市價評估法下,這些銀行資產一夕間崩盤、握有的資產價格急速萎縮,造成銀行間相互猜忌、銀行短期貨幣拆借市場突然消失、面對到期債務無法按時履約的窘境,市場性系統風險於焉發生。

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貝爾斯登投資銀行開始出現資不抵債、短期資金無法續約的情況,美國聯準會不得不緊急注資該行二九○億美元,為市場穩定和信心喊話;更在避免金融機構錯綜交易的情況下,可能引發的一連串骨牌倒塌效應,開啟了震驚全球的次貸危機。而美國聯準會必須一輪輪地應付不斷出現資金告急的金融機構,創下史上最大金融機構紓困行動。據估計,各種融通方式最後累計金額高達十五兆美元

如與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大型金融機構利用高度槓桿方式投資透明度低、變現性差的數千億衍生性金融商品比較,本次出現流動性問題的銀行,握有的資產品質皆尚佳,這也是美國存保機構(FDIC)願意出手救援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為了避免民國九十七年(二○○八)金融危機夢魘再發生,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BCBS)不斷強化全球金融監理規範供各國遵守;其中包括銀行風險性資產資本計提的細緻化(BIS),對大型銀行定期性的壓力測試、對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集中通報、對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的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強度,使得全球銀行監理措施得到一致性的目的,各國金融市場透明度因此得到相當程度的提高。

此外,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G20成立的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各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進行即時監控。這些金融監理規範有效提升歐美系大型銀行經營的監理,對避免發生類似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系統性風險的控管有很大助益。雖然近來幾家銀行因連番出現問題而引發股市動盪,但以此推論將再次發生金融危機,似有過度低估全球金融監理已然更為穩固的努力。












GPT-4 整合力 製造業轉型契機


2023-03-21 04:11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新竹市)


人工智能 GPT-4 上周問世立即引起全球熱議,台灣也瞬間冒出了一些各種類型的專家、工作坊、訓練營、研討會等活動,聚焦在人工智能及其衍生數據庫與應用,唯一缺席的是對製造業智能化的著墨。

OpenAI 才剛推出震驚世人的 ChatGPT 不到半年,三月十五日又再推出新一代語言模型 GPT-4,讓人工智能瞬間成為全球焦點。但危言聳聽的報導也不斷湧現。被譽為 GPT 之父的阿特曼表示:GPT-4 恐「威脅全人類」,馬斯克更警告 AI 比核武更危險。

從全球產業發展趨勢来看,台灣確實必須掌握這次科技演化的趨勢,但在人工智能的技術及應用都沒有明顯競爭優勢的條件下,搖旗吶喊、跟風、為人作嫁「純搞」消費市場的應用,充分說明台灣跟風及小確幸的心態,不但亂了章法,且耗費了稀有的科技資源。

其實,GPT-4 在製造業、高端教育/人才培育、法規管制體系、科技經濟發展、醫療健康、量子技術等領域也有重大的發展空間,捨棄台灣具有優勢的科技代工而屈就於消費性市場,顯示台灣在面對產業轉型及科技更迭的過程中缺乏自信,不具前瞻性的短線格局。

從結構面來看,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在今年有跳躍性的成長,但目前產業發展仍在初始階段,碎片化的產業結構與台灣傳統的代工行業截然不同。台灣上游沒有技術的優勢、中游沒有平台的規模與市場、下游法規與資安問題也還在萌芽階段,過度跟風沒有必要,但智能技術的發展,對小經濟體如台灣,則必須仔細評估與布局。

雖然 GPT-4 理論上能把許多分布式的碎片「連結整合」起來,這對消費市場的功能並不顯著,但對製造業供應鏈整合或產業鏈布局則有極大的優勢,這也應該是台灣製造業「專業」轉型的契機。但值得注意的是:GPT-4 的快速演化有機會精進產業分析能量及策略布局,這也正是台灣傳統代工製造業缺乏的。

全球 GPT-4 多是由資訊專業人士主導,科技、工業、教育、醫療、環保人缺席,台灣亦然。台灣具有產業經驗及科技背景的跨業能人才嚴重不足,而 GPT-4 所提供似是而非的解讀會使胡亂吹噓、忽悠等現象更加惡化。但若著眼於科技及產業經營人員的培訓工作上,GPT-4 的龐大智能內容迅速整合能力有不可取代的功能。

GPT-4 現在所看到的亂象,不會從根本上影響科學,技術和生活的發展,但產業的轉型卻可以藉助於其快速資訊的流通、科技/產業的融合、市場機制的形成等優勢條件。現代歷史一再證明,市場的力量是最接近想像中「神」的力量。市場經濟需要技術專業知識的加持,而 GPT-4 迅速的處理資訊能力使得「神」的力量得以充分發揮;而制度的力量則表現在產業布局及跨業融合中資訊快速流通與整合。

心態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未來,「製造服務業化、服務資訊化」曾是台灣產業轉型的口號,而 GPT-4 的出現促成口號落實及轉型的契機。在現代智能網路的世界中,「螞蟻雄兵變大象」是形成規模優勢的最佳策略,在市場經濟的運作下 GPT-4 有機會把碎片化的智能區塊連結起來。但若政府只在意意識形態掛帥的「產業國家隊」,錯把商機當成政治操作,台灣在智能領域難得的機會也將再次消失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