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747/web/◆ 聯合報社論/侯友宜應加入中央提名委員會,勿再迴避
◆ 聯合報黑白集/漲價三箭,全民躺平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五周年觀測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五周年觀測
2023-03-21 03:11 經濟日報/ 社論
美中貿易戰示意圖。路透社
民國一O七年(2018年)3月22日,美國川普總統公布根據301條款對中國大陸調查結果,認定中國大陸違反智慧財產權,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技術,並指責中國經濟侵略損害美國利益。川普要求行政部門對中國輸美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可視為美中貿易戰的序曲;中國大陸也跟進,對美國輸大陸產品課徵報復關稅。而後雙方擴大加徵關稅產品項目,制裁措施也不斷翻新下,美中貿易戰已持續五年。
在此期間雙方曾試圖降低對抗情勢,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1月簽定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大幅進行經貿體制改革,並增加對美國2,000億美元的採購以降低貿易失衡。但是美國對中國大陸履行程度不滿,大陸對美國採購也僅完成約六成,中國其他措施更屢屢越過美國紅線。所以拜登總統上任後,美國對大陸制裁持續加碼;即使去年11月美中領導人見面,也未改變情勢,美中後續貿易協議更無以為繼。
再加上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突顯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高風險與脆弱性,使美國更積極擺脫大陸影響。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地緣政治下美中交鋒白熱化,美中對抗已成為常態。
美中貿易戰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在美國「強分流,硬脫鉤」政策下,擴大對中國大陸進出口限制,再搭配建立信賴供應鏈夥伴,美國供應鏈與中國紅色供應鏈分道揚鑣。技術含量愈高的供應鏈,企業面臨選邊站的壓力也愈大。
中國大陸也積極反制尋求突破。由「十四五規劃」的內容,到最近「兩會」領導階層的發言,均強調惟有在不同發展格局下,才能因應百年空前變局,主軸則是以重視製造,強化自主創新,並降低對外依賴,利用國內市場的內循環支撐經濟發展。
許多跨國企業為了避免陷入美中對抗漩渦中,將中國市場與非中國市場的供應鏈分割,採取「中國加一」的策略。大陸世界工廠的角色大減,雖然可以降低企業風險,但企業營運成本因而上升。
美中貿易戰顯示掌握技術的重要性,回歸製造的必要性,所以必須由國家力量扶植關鍵產業或技術,在未分出高下之前,主要國家均不會鬆手,全球形成大政府下的補貼競賽。
美國所關切對中國大陸巨額貿易赤字,只有小幅縮小,並不符合美國原先期待;但美國整體貿易赤字,近年來卻屢創新高,去年已突破1兆美元,赤字增加主要來自包括台灣等東亞國家,顯示在美國對中國制裁下,各國將在大陸生產據點移轉到東亞,只是改變貿易流向,但沒有達到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目標。
另外,美國對大陸進口品的懲罰關稅,不但提高美國國內生產成本,部分也轉嫁給消費者,此也是美國高通貨膨脹原因之一。
在此波美中貿易戰中,台灣吸引不少由大陸轉移的台商及外商,創造外資來台另一波高峰,但是也暴露國內諸多基礎設施的瓶頸。如何使這些外資可以落地生根,是未來招商政策的重點。
美中貿易也改變兩岸貿易結構,在美國對大陸懲罰性關稅下,弱化了台灣、中國及美國的三角貿易關係;另外由於台灣在大陸投資下降,由投資所帶動的貿易也下滑。未來台灣對中國出口,將會以大陸內需市場為導向,所以必須妥善經營大陸市場。
美國所主導全球供應鏈重組,排中只是過程,抗中只是手段,聯合信賴夥伴只是方法,美國最終目的是「保美」,並維持美國技術領先,以及在全球主導的地位。
美中貿易戰突顯台灣的關鍵地位,使台灣成為全球關注重點,但也成為美中對抗焦點。台灣雖然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信賴夥伴,但必須不斷創新研發維持技術優勢,避免被超車,在供應鏈中不被取代,才能達到「保台」的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漲價三箭,全民躺平
2023-03-21 02:37 聯合報/ 黑白集
豬販表示,豬肉價勢必調漲,不漲連工錢都不夠。記者李宗祐/攝影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此時的台灣,非「漲」字莫屬。雞蛋價格來到歷史新高,豬肉價格超過監控綠燈區;影響最大的是電價,也將漲超過一成。雞蛋、豬肉、電價,如同蔡政府的「漲價三箭」,民生物價瀕臨失控。
漲聲不休,蔡政府也有「三大法寶」:一是用「凍漲」及數字遊戲粉飾太平;二是推給「國際因素」,稱全球皆然,非獨台灣;三是鋪天蓋地宣傳「漲價」不等於「短缺」。同樣招式用多了,民眾早已心知肚明;畢竟荷包是否縮水,老百姓最知道。
蛋價上漲從去年延燒至今,已演變成政府要求凍漲、蛋商則揚言罷市的鬧劇。電價調漲更是大玩「數字遊戲」,台電稱九十三%家戶未達漲價標準,其實是用平均數字來混淆視聽。難道,夏季用電會和冬天一樣?
更糟的是,這些漲價都發生在民生供給的上游。電價漲了,各行各業生產成本當然跟著漲;雞蛋、豬肉漲了,原料支出就得增加。層層相疊,最後回到民眾身上,就是加乘效果。近日傳出,雞肉價格也可能大漲,看來「漲價三箭」只是開始。
蔡政府用各種手段、話術掩飾「萬物皆漲」事實,甚至還說自己「做得比其他國家好」,實則卻拿不出對策。「全民普發六千」,變成漲價「實質補貼」,但杯水車薪。漲價三箭所向,全民除了躺平,還能如何?
聯合報社論/侯友宜應加入中央提名委員會,勿再迴避
2023-03-21 02:37 聯合報/ 社論
國民黨選策會名單引爆黨內不滿,秘書長黃健庭宣布終止選策會運作,黨中央邀新北市長侯友宜(右)、台北市長蔣萬安(左)等人加入中央提名委員會。記者葉信菉/攝影
國民黨立委提名的「選策會」名單引發惡評後,黨中央從善如流宣布停止運作,並回歸「中央提名委員會」決定明年大選提名。主席朱立倫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在電話溝通時,直接邀侯加入提名委員會,侯友宜雖未拒絕,但亦未首肯。以目前情勢看,既然執政四都的市長都受邀參加,侯友宜即再無理由推辭。畢竟,作為藍營最有實力的人選,他必須拿出「母雞」的風範,不能再迴避。
朱、侯之間的心結,一直是黨內關注、黨外炒作的議題。秘書長黃健庭日前稱,「朱主席不會把自己納入總統民調」,已暗示朱立倫不會與侯友宜競爭代表資格,而將扮演「教練」角色。但因非出自朱立倫之親口,外界仍半信半疑。再加上「選策會」風波,爭議人物傅崐萁公開叫陣侯友宜,要求他直接「接管」選策會,讓人覺得這是一場朱侯代理人戰爭。侯友宜若要消除外界疑慮,他必須加入中央提名委員會,才是真正「勇於承擔」。
侯友宜遲未公開表態參選,原因有二:客觀上,他的本屆新北市長任期剛剛開始,唯恐遭到「落跑」之譏,因此希望將時機盡量往後押;主觀上,他的團隊或者太過保守,或者缺乏經驗,每逢外界追問,始終只能以「好好做代誌」之類的制式答案因應。久而久之,不僅選民和黨內同志漸感不耐,侯友宜的支持度甚至因此下滑。
這次,朱立倫邀侯友宜加入中央提名委員會,侯友宜亦未置可否。其核心幕僚則解釋,如果要提名選總統,應該讓侯友宜「心無旁騖」,同時避免「球員兼裁判」的爭議。但這兩個理由,都不是太好的藉口。事實上,侯友宜若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擔當國家元首的大任,他就不能一味埋首新北的市政,以為「好好做代誌」就能讓人民放心。原因是,國家元首要面對的是國內外四面八方而來的問題,他或她必須權衡各種因素輕重做出正確判決,這和主持市政全然不同。簡言之,「旁騖」來了,就必須面對和處理;要求別人使自己處於「心無旁騖」的環境,基本上是不了解政治的本質。
再者,侯友宜若加入中央提名委員會,是否會引發「球員兼裁判」的爭議,也純屬多慮。且看民進黨:賴清德取得黨主席身分,再使自己成為黨內唯一登記參選的代表,以保證能獲得提名,這才是球員兼裁判。民進黨這樣做,都毫無愧色了;反觀侯友宜,只是提名委員會的一員,還有其他不少黨內同志參與決策,哪裡稱得上球員兼裁判?
進一步看,侯友宜必須參加中央提名委員會,並不是為了確保自己獲得提名,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有領導群倫、帶領改造的能力,以及大公無私、關照同志的熱情。近年幾次選舉,侯友宜對於黨內同志的跨縣市助選一直相當保留,這或許是基於某種政治潔癖,但不免留下「孤鳥」的印象。這次,如果他要角逐大位,卻沒有「小雞」群起追隨,要如何打贏這一場硬仗?
國民黨目前是在野黨,在黨中央組織結構及財務能力均顯荏弱的情況下,它的最佳資產就是地方執政縣市,尤其雙北和台中、桃園四都。朱立倫邀四都首長共同擔任提名委員會工作,是明智之舉;侯友宜作為新北市長,當然義不容辭。到了這種時刻,如果他滿口「全力以赴」,實際上卻推推託託,恐怕就要讓人看破手腳了。
渡過選策會風波,國民黨「反黑金」的路線已更明確,展現了追求新形象的意志。侯友宜等人加入提名委員會,正可幫朱立倫一把,一起推動革新贏得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