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宗慶/順其自然,或再加把勁
◆ 楊志良/相對剝奪感籠罩全民
◆ 葉匡時/企業聘任高階主管的組織配適問題
◆ 廖元豪/救救孩子──青少年為什麼不快樂?
朱宗慶/順其自然,或再加把勁?
2023-03-02 02:50 聯合報/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2023年開春,朱宗慶打擊樂團再次以代表作—擊樂劇場「木蘭」打頭陣,2月9日於國家戲劇院登場。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二月份,打擊樂團在北中南三地進行第一季年度公演,共演出十場擊樂劇場《木蘭》。這已是這個作品第五度的巡演了,是樂團在追求跨界融合演出型態的代表作之一。照理說,在過往十年所累積的基礎上,演出者和製作團隊對於這個作品,早已是駕輕就熟了。然而,從去年底在排練場開始,我便看到團員們個個全神貫注、戰戰兢兢、屏氣凝神的樣子,不但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更展現出收放自如的神態。直到進了劇場彩排、正式演出,所有人依然士氣高昂,時時刻刻在舞台上迸發出最飽滿的能量。
這一份拚勁和動人的表現,讓我想起近期,自己在整理思緒的筆記本上所寫下的一道命題:順其自然,或再加把勁?
以人的一生來說,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則,若是「順其自然」,則我們應當接受命定的到來;如果這麼想的話,那麼「老化」和「疲乏」都屬於自然現象,而動力的消失,彷彿也相當合情合理。然而,面對生命已臻成熟的「黃昏/黃金」階段,我們只能夠「順其自然」嗎?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加把勁,會是如何?
對表演藝術工作來說,如果持著「順其自然」的觀點,那麼,一旦「做過了」、「玩夠了」、「累了」,則「就這樣」、「收起來吧」、「不做也沒關係」,似乎是面對老化的自然心態。因為人在到達一定階段後,時常會以為這就是終點了,由此心生「下坡」的放鬆之感。
然而,表演藝術工作的本質,其實就是要在自然的現象上,多加上一把勁。其中,有些人因著對前景仍抱有好奇而選擇了抗拒「想要放鬆」的念頭,並且相信,值得付出加倍的努力去維持體態與裝備,在未來仍能開創出一番作為。說起來,這是在與「順其自然」的觀點「作對」,在兩股力量的相互作用間砥礪前進。
我想起打擊樂團歷經這三年多的疫情,以及去年底的外倉火災,諸多困境接踵而至。推動打擊樂發展工作已四十年,團隊已經歷過從零到有的過程,並且收穫許多掌聲,此時,如果選擇「順其自然」,則團隊應對疫情和災情的心態和結果,必定相當不同。然而,一旦選擇「再加把勁」,那麼,這樣的目標設定,必定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和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對抗「萬有引力」。
因而,每次演完擊樂劇場《木蘭》,都讓我深深感受到,這樣一個作品要有機會五度巡演,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但是對表演團隊和打擊樂的發展來說,卻是一股能夠再度激活、再攀顛峰的原動力。那多加的一把勁,影響甚鉅!
這樣的思考,對邁入遲暮之年的人來說,或許感受特別強烈,但對於想要尋求契機去實現理想的年輕人來說,何嘗不也是如此?要推動、成就一件事,實務上的困難往往看似阻力重重、很難做到,不過,許多化阻力為助力的「奇蹟」,其實也就是在「順其自然」與「再加把勁」,一念之間的差別。
順其自然,或再多加把勁?人的一生如此,表演藝術工作如此,團隊的經營也是如此。我想,選擇、行動與結果,會互為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