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427/web/◆ 聯合報社論/西莒阿兵哥食無肉,小風波暴露大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貌似」友台的法案
◆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鷹派發言 市場驚魂未定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鷹派發言 市場驚魂未定
2023-03-09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是華爾街律師及投資銀行家出身,貨幣政策本非所長,而他的專長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與華府政治人物關係良好;不管是共和黨的川普,還是民主黨的拜登,只要總統提名他擔任 Fed 主席,根本不必操心是否能獲得國會的同意。
正由於他不是經濟學者出身,沒有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因此對外發言時而「鷹皮鴿骨」,時而「外鬆內緊」;話不說死,事不做絕。有人質疑他的政策立場搖擺不定,他便祭出「一切依賴數據而定」這塊堅不可摧的擋箭牌;百推百倒,萬應萬靈。
然而觀察鮑爾7日在參議院作證時的表現,無論是講稿內容,還是回答議員的詢問,都展現出不折不扣的「雄鷹」立場,與他2月1日 Fed 會議後記者會上11次提到「通膨下降(disinflation)」時的基調大相逕庭。
鮑爾講詞中在貨幣政策方面最重要的兩句話,分別是「最近的數據比預期更強,顯示最終利率可能比我們之前預期的水位更高」;以及「如果所有數據顯示應該加速緊縮,我們將準備加快升息速度」。
面對民主黨議員高度擔憂 Fed 會緊縮過當,引發經濟衰退,從而損及就業的質疑,鮑爾罕見地一步不讓;堅持若要將核心通膨率壓回到2%目標,則「非常可能需要勞動市場情勢軟化一些」,即未來可能流失一些工作機會。鮑爾與民主黨「進步派」參議員華倫的對話,更是針鋒相對;華倫一再強調升息已造成約200萬人丟掉工作,鮑爾則表示,通膨「極高,嚴重傷害全國所有的勞工」。這番唇槍舌劍,充分顯現鮑爾不容妥協、不和稀泥的緊縮立場。
針對 Fed 繼續緊縮信用的立場,最近經濟學界及市場人士提出不少另類的思維,而鮑爾在講詞中也盡可能全面封殺。第一種思維是針對2%的通膨目標,認為去全球化、人口老化與能源轉型等因素,已使當前美國及全球通膨的大環境丕變,2%的目標已不再適當,應該考慮提高目標,例如3%;或者是既然在短期、甚至中期間難以達標,不妨暫時容忍通膨超標,靜待貨幣政策「漫長而又無常的時間滯後」逐漸結束,屆時通膨自然會明顯下降,Fed 沒有必要強力緊縮,對經濟造成非必要的傷害。
另一種思維則是針對經濟如何「著陸」。通膨能達標,景氣不劇降,謂之「軟著陸(soft landing)」,雖然最理想,卻極難辦到;通膨能達標,經濟卻衰退,謂之「硬著陸(hard landing)」,結果最糟糕,應盡量避免。既然軟硬皆難,不如就讓經濟「不著陸(no landing)」,與其勉強使通膨降落,不如讓經濟繼續翱翔,通膨未始不會隨著時間而自然下降。
對此,鮑爾不僅先後五度強調2%目標,還兩度提到將維持「具有制約力的(restrictive)」貨幣政策一段時間;為了達成2%目標,縱然不致寧為玉碎,至少堅持不為瓦全。
另外不少經濟學者提到元月就業、通膨及零售銷售數據全面超強,很可能是因為元月天氣異常溫暖,以及年初社會福利給付因為通膨升高而一次性大幅增加所導致。但鮑爾強調,元月經濟數據翻升的幅度與廣度太大,而且去年第4季的相關數據也全面上修,顯示最近經濟強勢並非只是單月現象。鮑爾的「鷹派」旗幟已無比鮮明。
眼下金融市場最關切的議題,就是3月21日 Fed 會議究竟是繼續緩步升息1碼,還是將升息幅度恢復到2碼?近日已有三位決策官員表示支持在3月或之後的會議,將升息幅度提高到2碼。鮑爾7日的表態,已然為3月升息的政策路徑打下基礎;升息2碼已不再是有可能性,而是只有當會議之前公布的2月就業及通膨數據出乎意料之弱時,才能夠阻止這項結果發生。
聯合報黑白集/「貌似」友台的法案
2023-03-09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軍方證實,美軍有意將彈藥移往台灣,圖為愛國者飛彈。(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要求把放在日、韓、菲的軍火彈藥集中移存台灣,邱國正承認確有此事,兩國正在磋商。這項發展,顯示美國要把台灣變成「刺蝟島」、「巨大軍火庫」的傳聞不假,正一步步具體化。然而,當一個國家願意把自己變成「軍火庫」,人民要如何想像和平生活?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火藥庫」,是光榮的標誌嗎?
「美軍彈藥移儲台灣」計畫,來自美國去年通過的《國防授權法》。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在未來五年可提供台灣一百億美元無償軍援,其條件,是台灣必須每年增加國防預算,也包括美軍彈藥移放台灣在內,美其名為「增加台灣備戰準備」。至於這些軍火彈藥未來是供我軍或美軍使用,軍方仍語焉不詳。
美國近兩年通過不少「友台法案」,都是這類「貌似好意」卻「包藏禍心」的作為。表面上是提供無償援助,實質上卻是要台灣增加對美軍購,甚至把台灣不斷推向戰火。這樣一個法案,每年廿億美元就能「買斷」台灣的國家自主權,逼著我國變成東亞軍火庫,然後美軍也許會重新在台駐紮。大家都能接受嗎?
美國《晶片法案》也一樣,表面上提供企業投資補助,但台積電在美設廠的成本卻極高昂。美國商務部最近更要求,接受補助的企業,必須上繳多餘的利益。
對貌似友台的法案,要提高警覺!
聯合報社論/西莒阿兵哥食無肉,小風波暴露大問題
2023-03-09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疑似馬祖駐軍在沙灘上寫下「馬防部伙房都沒肉,肚子餓只能吃罐頭」等「求救」字樣。圖/取自陳竑任臉書
馬祖離島西莒沙灘,出現阿兵哥寫字「求救」宣稱沒肉吃;消息如野火燎原,政論名嘴與網紅爭相發表評論。兩天後,事件始末逐漸釐清,「斷糧」其實遠不及渲染嚴重卻仍一路延燒,再度重創國軍形象。當兩岸對峙日益升高,軍方卻動輒成為過街老鼠;蔡政府不斷提升戰備,卻冷冷坐視國軍形象受辱。這樣的民心與士氣,真的足以因應戰事嗎?
莒光鄉是馬祖離島,近日遭遇物資運補不足。原因是,唯一經營基隆航班的貨輪「新華一號」故障停航,貨品須由主島南竿轉購。官兵食品來源與一般島民不同,軍租貨輪「明福八號」每十天運抵南竿,再分送各島;但由於風浪與船隻故障,最近兩班運補皆取消。西莒守軍庫存生肉告罄,四、五日餐的肉食主菜改採罐頭肉品;五日是星期天,官兵在島休假,沙灘大字報出自剛登島的軍事訓練役男之手。當地經營旅遊、也曾參選鄉代的網紅陳竑任拍照上網,馬上成為火熱議題。
馬祖對外交通易受天候影響,因生活條件差,莒光官兵每月副食預算比台灣多一千元,薪資加發九,七九○元。前線據點囤儲大量罐頭與野戰口糧,即使運補狀況正常,也須定時食用;對曾在外島服役的官兵,吃罐頭是共同回憶。此次運補中斷,若說使守軍陷入饑寒乃至影響戰力,絕對是誇大。但僅服役四月的役男想法顯與老兵不同,看到罐頭便抱怨;再加上流行的爆料文化,立刻炸開。
四個月役期制的實效,長期飽受質疑。役男雖穿著軍服,卻缺乏身為軍人的認知,更未想過在營外大書「沒肉吃」是暴露軍情的危險行為。這源於現代年輕人草莓文化,也與幹部無心訓練有關,只求他們早日退伍。國防部不滿訓練草率,要求軍訓役男派往一線部隊體驗;但從本案與其他多起犯上或傷亡意外,證明只是徒增基層負擔。也可預見,未來延為一年的義務役,訓練及管教問題都不容易。
台灣社會,充滿這類矛盾心理。蔡政府不斷掀高兩岸對峙情勢,強化兩岸人民彼此惡感;但對於如何強化台灣的防衛,除了繼續提高軍購,並未見在人員與士氣上有任何著墨。《日經新聞》醜化台灣退休軍官出賣情資,蔡政府冷漠以對,任憑民眾對軍人指指點點。西莒「食無肉」事件,主政者也任由四面八方的矛頭指向軍方,不管聳動的網路文化如何渲染事實,撕毀所剩無幾的國軍形象。
以這次西莒事件為例,島上長期物資緊張,各方並未關注;一遇阿兵哥沙灘寫字,立刻成為舉國焦點。再如近期傳出多起軍中男女官兵的桃色事件,顯示軍中文化受常民文化影響日深,已今非昔比。軍方對此深以為苦,但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制式反應,卻反而使自己愈陷愈深,讓外界覺得軍中腐氣沉沉,無可救藥。
朝野政黨都宣稱重視國防,實則常常不客氣消費軍方。藍營看到軍中出糗,立刻當成修理蔡政府的機會;綠營在野時對國防部口誅筆伐,執政後搖身變成軍人靠山,藉此對異己者大扣叛徒帽子。日經新聞稱「外省人把持台灣軍隊」、「退伍軍人通共常態化」;綠營人士立刻奉為讜論,可知他們心裡仍充滿仇軍情結。
孫子兵法說,「上下同欲者勝」。但台灣社會的撕裂,顯距此愈來愈遠。最須團結的國軍,在政治拉扯下,內傷遠超乎想像。政治人物與意見領袖都需多一分珍惜,不能把軍人當成無限卡來用。政府高層意圖挑釁惡鄰換取政治紅利時,更須警惕:看似威武的行伍,潛藏脆弱的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