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概念遇到懶政府 永續遺憾
◆ 天然氣接收站與環境韌性
◆ 房租逼走店家 哪裡有翻轉階級的元宵?
◆ 老年女性貧窮問題 誰來關心
◆ 學子追求興趣 能無後顧之憂?
◆ 垃圾桶爭議 考驗行政魄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好概念遇到懶政府 永續遺憾
2023-02-04 03:47 聯合報/ 翟敬宜/大學教師(新北市)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去年因中華大學、台大碩士論文遭認定抄襲,學位雙雙遭撤銷,但他不服向教育部提出訴願,中華大學一案訴願「駁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是個反諷的時代,所有的好詞都有負面教材。聽到「永續」,年輕人會笑笑說對啊,我們永續低薪!說起「素養」,小學生恐怕要問爸媽為什麼小智可以抄別人的,但我不行?至於「韌性」,勞工最好自己韌了,新制勞退基金去年慘賠兩千多億,哪天垮台誰知道?
口號跟基礎民生漸行漸遠,已是政府常態。永續、素養、韌性,是這幾年國家發展的重要政策,人民卻「永續無感中」。當政府自己都無法示範永續的動力、溝通的素養、承擔錯誤的韌性,只會叫別人自己發功,國發會可能要出來說說,這是台灣的永續之道嗎?
國發會去年五月端出厚達百餘頁的國家發展計畫,永續、韌性都在其中,但名詞接不了地氣不知該怪誰。就拿永續來說,企業紛紛設了永續長,看來這是個地球人非清楚不可的名詞,不過若街訪百姓何謂永續,得到的答案多半會是「永遠持續下去的意思?」
政府說了一大堆「永續」但沒人想聽,正因難以望文生義,官方也只是做做樣子裝個文青,長期缺乏明確簡易的溝通。不過嗅覺敏銳的消費市場,倒是早就出現永續產品,永續咖啡、永續飯店、永續時尚…「永續」是門好生意,正被形塑成一種富含世界倫理與善心的時髦風尚,又能配合國家政策,好處多多。
當永續城市、永續教育、永續人才等也相繼上場,除了好生意,應該也會是好前途。
可惜「永續」跟「素養」一樣,一旦被納入國發政策和教育政策,經過疊床架屋的層層演繹,瞬間變得高深莫測。
其實,聯合國宣布「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十七項指標原意相當清楚淺白,可是一被翻成「永續」,重點落在「永」,就容易被理解成「永遠繼續」而抽象難懂。原文既是「持續發展下去」,就是指大家一起發展、一起往前走,理解為「續航力」說不定好些。
很多人都說過,這些指標的精神,在於呼籲全球要有共好互助的夥伴意識,為全球面臨的氣候與生態難題共找解方,並致力於消減社會、環境和經濟問題帶來的諸多不平等不正義,提升人類身心健康與生活福祉。
所以「永續」是在命運共同體概念下,全面發展社會續航力。這十七個指標都很有難度,不太可能有任何國家能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拿到「永續認證」,但它是個充滿激勵的概念,鼓勵各國政府反思政策軌跡,不斷強化續航力,為人民謀福,過上好日子,減少毀敗與苦難。
如果政府深解永續意涵,就該明白這是國家的當責,公僕必須戮力從公、夙夜匪懈也要拚命革新,拚命反省,落地執行拿高分,讓人民有依靠,對未來有期待。但這些年的低薪依舊、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治安敗壞詐騙滿街,加上弊案和學倫歪風呼呼吹過,永續與素養就連當塊形象招牌都顯得諷刺,徒然遺憾了聯合國倡議的願景藍圖。國家對政策的負責與否,至此也一目了然。
天然氣接收站與環境韌性
2023-02-04 03:47 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準閣揆陳建仁組「溫暖韌性」內閣,如何兼顧2024年大選戰鬥需求,靠著老臉孔在3個月內拚有感施政,成其上任後最大考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建仁就任行政院長,提出三大韌性目標,包括經濟韌性、環境韌性與社會韌性。
何謂「韌性」,陳院長沒有進一步說明,但就一般理解應該是對於外在環境變化的適應性。以環境韌性而言,大家知道氣候危機愈來愈嚴峻,以前百年難得一見的乾旱或洪患,現在可能三、五年間就會遭遇到。而降低排碳是要讓氣溫上升的惡化情況減緩,但必須全球一起來。自保之道則是改變我們的產業、生活模式,讓我們即使在更惡劣的環境下仍能存活,也就是增加對環境變化的調適的能力。
而如果要增加調適能力,我們對能源的依存方式,就必須有多元以及具備彈性的選擇,不能孤注一擲。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協和電廠為了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將於基隆海岸填海造地的問題,是否符合環境韌性?
先不談環保人士對於擔心影響海洋環境生態的反對意見,單就台海情勢的不確定性,中共戰機、艦艇可能動不動就繞台,甚至射飛彈造成船舶無法靠岸的局部封鎖,固定式的天然氣接收站是否可能面臨等無船(天然氣運送船)的窘境?從共軍的戰術運用而言,攻擊海岸邊的天然氣接收站來破壞我們的能源供應,避免造成人員傷亡,似乎也將是其極可能的選項,國安單位是否有將此風險列入考慮?
去年九月,北歐發生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破壞事件,俄羅斯更拿天然氣當作戰略工具。戰爭迫使德國、丹麥等國重新思考能源供應,不能太過依靠單一方式。
因此,借鏡歐洲經驗,以機動性高的「無碼頭天然氣接收系統」,似乎應該被納入評估,而非執意興建固定式天然氣接收站不可。除可降低風險外,並避免對環境生態的負面影響。
房租逼走店家 哪裡有翻轉階級的元宵?
2023-02-04 03:47 聯合報/ 李妮恩/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有些房東寧願漲租找嘸租客,也不願調降租金。報系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疫情尾聲,中小微型企業該如何振興?想起在捷運站出口開咖啡廳、紓困貸款兩次的年輕人,他直率地說:「讓房價真正軟著陸,現在房東都在漲房租,直接吃我們的利潤。」
在觀光老街開咖啡鋪的少年郎表示:「房租漲了,但幅度不大。」在家族企業拚業務,雙北趴趴走的熟女直接開釋:「通膨啊!」女子漢更是直指核心:「其實台灣租金根本沒跌過,只是沒有買房的價格漲得兇而已,與其說通膨,只要房價不跌,租金只有上漲,不可能下跌,再者房價愈漲愈高,買不起的人愈來愈多,所以只好租房,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房租自然就會上漲。」
十年前,每天在社區馬路邊的連鎖麵包店吃早餐,因為房東漲房租,不得不歇業,店面在麵包店搬遷後,閒置過一段時間,後續由引領時代的電信業承租,也已許多年;社區裡的房東們,通常不只擁有一間店面,擁十幾家店鋪者大有人在,房東遠居新興豪宅區,店面是保值增值的金雞母,閒置僅是養金待金的休耕期,上網搜尋,當年的連鎖麵包店,兩、三年前就結束所有實體店。
賣場女青年的薪水不算高,也嘗試申請過租屋補助,但承租房屋的用途登記是辦公室,房東人在國外,周年慶拚到的業績獎金,剛好拿來付房租;「為生活而工作的四十男子」跟妻子是雙薪收入的上班族,儘管有兒子要栽培,也沒有去申請租屋補助,怕增加房東報稅、收據、發票的麻煩,只求房東的心不通膨。
年少時深愛一首應景的宋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的視角詮釋,不見去年人不要太傷心,只因付不起房租搬走了;但房租、房價真是萬事萬物的門檻,哪裡有翻轉階級的元宵?我們可以吃了兔躍上高樓?
老年女性貧窮問題 誰來關心
2023-02-04 03:47 聯合報/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新北市)
內政部長林右昌。記者邱德祥/攝影
新任內政部長林右昌近日談起民進黨敗選原因,是社會貧富差距變大、民眾相對剝奪感加深所造成。雖然有些人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但他卻誠實指出台灣社會的真實現象。
在工作所得和財富分配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根據瑞士信貸集團發布的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全球財富報告,到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左右,台灣坐擁百萬美元的人口,將較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增加八十六%,高過南韓的六十九%以及日本的四十二%。以城市來分,台北超級富豪(個人資產逾三千萬美元)人數達一千五百一十九人,排名全球第十一名。
然而,當證交所統計,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共有卅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董事酬金超過千萬元時,我們也看到「二○二○台灣金融生活調查」顯示,四十七%的家庭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國內全時工作有二百一十二萬餘人低於三萬元,占廿六.八四%。其中,更以女性為多,長久累積下來易形成所謂「女性貧窮化」現象。「女性貧窮化」在年輕時感覺或許不強烈,到老年才會明顯體驗到生命的殘酷。
根據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性別圖像,台灣的性別平等表現,在全球一百六十三個國家中,位居第六名,亞洲名列第一。主計總處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示,兩性薪資差距十五.八%,較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又高出一個百分點,特別是女性受雇占比較高的住宿及餐飲業,更遑論那些隱藏在社會角落、毫無薪資收入的高齡女性。
日前遇到一位約莫六、七十歲的婦女,拖著一台破舊的菜籃車,循著河濱的垃圾桶,沿路撿拾可賣的回收品。在附近幾個拾荒阿嬤中,她是生面孔,因此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問過後,才知她年輕時曾當過幼教老師,丈夫近日過世,頓時失去依靠。子女自顧不睱,也無餘力奉養,只能自力更生。
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婦身影,在公園、在路邊、在街角,在清晨、在黑夜,在烈日下、在風雨裡,幾乎隨時都可以看到她的蹤跡。老年女性由於年輕時勞動市場的性別歧視、常擔任無償家務工作,年老後,往往沒有穩定、足夠的經濟來源,有人只好選擇以拾荒維生。這些原本應該享受清福的長者,穿梭在城市各角落,以辛苦的勞動換取微薄的收入。雖然,我們常常看見,卻視而不見;她們是未被社會關注的一群最弱勢者,卻又有誰憐?
學子追求興趣 能無後顧之憂?
2023-02-04 03:44 聯合報/ 余豈/大學教師(嘉義市)
醫學系作為國內不少學生的第一志願,教授也呼籲,學生不能只是想讀,還需事前了解權利義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拜讀二月一日「興趣?就業? 高中生選填志願難為」說道:「興趣難以捉摸,但不同科系就業前景卻相對明確」,內心很有感觸。前途像婚姻,除個人自由意志外,影響也擴及家庭甚至更大層面。
前途像婚姻,個人自由意志外,影響也擴及家庭,甚至更大層面。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八年前受訪影片,最近又於網路流傳,他提及台灣大學生遍布,但畢業後從事自己不滿意的低薪工作,年輕人不敢奢想買房子。選填科系志願是分歧的岔路,有些路滿布荊棘,有些是平坦大道。荊棘是明顯可見的外在風險,平坦大道是政府刻意鋪平。以餐旅科系為例,教育部曾大舉擴張名額,之後卻又減招調降數千人,將名額挪至其他想培植的領域。當前政府政策刻意偏向特定產業,其他學群的學生畢業後,卻獨自承受工作機會和資源的匱乏。
春節親友相聚,正逢兒女就讀高中大學的中年親友們卻開始擔心老後生活;除非子女有高薪穩定工作,否則恐養不起自己,遑論日後照料父母,老年悲歌的前奏曲已經提前響起。一位朋友小孩自舞蹈系畢業,卻一直在電影院和餐飲業打工;他們鄉下有老家,如果小孩沒有能力考公職,最好出路是乾脆把鄉下老家改成民宿、回鄉當老闆。孩子當初讀了三年高中舞蹈班、幾乎放棄學科,很多時間卻花在寺廟獻跳祝壽舞之類無意義活動,學測也只考了國、英兩科,無法選填更好科系。此例中,孩子的黃金學習階段已過,但專業力與基本學力卻不足;原想多個才藝會讓人生更多采多姿,結果路卻愈走愈窄。
人生路上有前景、也有風險,太多客觀因素自己無法控制。美國故總統約翰亞當斯說:「我們學習政治和戰爭,子孫就可以鑽研藝術、文學、繪畫。」台灣政治人物第一次引用這句話的是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廿年過去了,我們離那個美麗承諾愈來愈遠,年輕學子能無憂無慮地追求自己的興趣嗎?
垃圾桶爭議 考驗行政魄力
2023-02-04 03:44 聯合報/ 諸葛俊/玄奘大學大傳系前系主任(高雄市)
台北市垃圾桶恢復與否,引發各界討論,看法兩極如垃圾桶多難管理、少又讓民眾不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要不要增設公用垃圾筒」,成新任台北市長蔣萬安首個燒腦市政問題。其實,具有公共政策常識者都知道,無論國內外的城市管理,這是資深的市政議題,不是個真正依賴民調的好議題,因為政策背後都有社會心理與政治考量的拉扯,最主要是考驗有權力主導者的行政魄力。
確實,「增設公用垃圾筒與否」,不須靠民調就可知道結果,因為民眾是求方便的,想丟垃圾就有地方丟,公用垃圾筒當然愈多愈好,不必多說有七成民眾同意增設,如此顯得主政者被民意拖著走的隨波逐流。要不要增設公用垃圾筒,應依靠強大幕僚作業與研究,事事求民調是最簡單政策路徑,反凸顯專業失能,也陷主子於形象軟弱的不義。
談此問題前,先來了解公托的管理案例。公托能解決很多上班族托兒問題,因為收費較低,老師照顧和教導周全,很得到年輕父母的歡迎信賴,爭取公托入學都是家長們的大事,抽籤、請託各憑本事。
但問題來了,下班時間家長要接孩子的時間往往很難掌控,碰到塞車、下雨、交通事故等,常會延遲托兒所老師和工作人員下班,造成管理困擾。於是托兒所主管單位制定一套延遲接孩子回家收費標準,以十五分鐘為單位計算,作為超時照顧人員加班補償費用,在收費壓力下,希望家長能盡量準時來接孩子。結果,家長延遲接子女回家的情況更嚴重,因為家長認為,只要付得起費用,「使用者付費」的心態,托兒所就應該延長時間照顧幼童。這就是公共政策與民眾心理的博弈,請問,這種事情需要作民調嗎?
公共政策推動,本就存在民眾的「鄰避效應」,只要垃圾場不要在我家後院都可行,這是社會心態。同樣的,增設公用垃圾筒若要作民調,民眾當然認為愈多愈好,只要不在我家門口就可以,問題是設置公用垃圾筒的位置、整理、清潔人員調派都會引發「鄰避效應」,更何況還要考驗民眾公德心,家戶垃圾丟包在公用垃圾筒,或是垃圾量過多影響市容的問題,又要稽查、又要罰款,政府與民眾又開始博弈,舊問題還沒解決,又牽扯出新問題。如果這是行政的執行力,那又如何讓人期待新市長有什麼行政魄力!
政策,除了福國利民的積極作用,還有社會教育的消極功能,更不能為了討好民眾,又要增設公用垃圾筒又要勸導民眾守法,這種「兩面光」話語誰都會講。人都是有感性與理性的切換使用,但大多都是用腦袋裡的杏仁核作感情判斷,為求方便的增設公用垃圾筒就是感性判斷;政府的政策制訂就必須有腦袋裡縝密的前額葉皮質作理性思考和研究,否則就毋需政府的專業公共管理。
「公用垃圾筒」是個小物件,卻蘊藏了許多大道理,更是新市府會不會做事的第一個重要指標,多元性的考驗市府團隊,就看蔣市長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