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氣候變遷的重大警訊與我們的因應\星期透視/周旋於美中兩強 台灣得到什麼?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2024「救世主」在哪兒?
◆  今日民進黨 像過去國民黨…
◆  勝選 挑戰才開始
◆  名家縱論/氣候變遷的重大警訊與我們的因應
◆  詐騙橫行 誰關心
◆  星期透視/周旋於美中兩強 台灣得到什麼?
◆  大屋頂下/一尊不要變成獨夫 習近平如何譯讀這張白紙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氣候變遷的重大警訊與我們的因應


2022-12-04 01:13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氣候變遷與生態破壞可能引發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而物種滅絕又將加劇氣候危機,導致惡性循環。圖為巴西國家森林大火。路透



第廿七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日前閉幕。這次最大成果是將設「損失與損害基金,為排碳不多卻飽受氣候災難的開發中國家提供合理賠償與融資援助。但具體規範,包括基金金額、基金來源、獲得基金條件、開始運作時點等仍待明年 COP28 決定。其他氣候議題雖無大進展,但仍指出許多重大警訊及未來改善方向,值得台灣參考因應。

警訊
一、一.五度C 氣候變遷防線難守:為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一.五度內,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至少需較民國一○八年(一九年)減少四十三%。但今年全球碳排為四○六億噸,比去年增加一%。即使未來不再增加,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升溫超過攝氏一.五度機率約一半。

二、財務缺口:因升溫難控,因應氣候災害所做調適就非常重要。開發中國家每年需調適資金一千六百至三千四百億美元,跟目前可獲得二八六億間有極大缺口。

改善方向
一、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已開發國家應挹注開發中國家調適基金,提高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韌性。

二、鼓勵締約國將海洋、森林保育納入,依國情訂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及計畫,確保達成巴黎協定總目標。

三、全球有一二七國宣布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承諾,但多僅是空洞口號及政治炒作,即所謂漂綠。聯合國建議五大改進方向,包括宣布淨零目標承諾、制定可行計畫、增加透明度及問責制、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並推廣再生能源、鼓勵企業參與自願性碳權交易市場。

四、減少對於煤、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價格補貼。

五、為達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減碳目標,碳價每噸需達七十五美元

六、蘋果、微軟、亞馬遜等六十五間國際大廠組成先行者聯盟,已承諾每年花一二○億美元,購買一定比例以低碳綠能技術生產的產品,協助八個難減排產業,達減碳目標。

台灣雖不在聯合國,但作為地球村一員,有參與責任,加上外貿依存度高,及國際供應鏈減碳壓力,需力求與國際接軌,以避免影響產業競爭力。建議政府:

一、速訂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減碳目標及配合的政策工具。國發會今年公布的「台灣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僅宣示淨零目標及能源配比,為與世界接軌,宜速訂民國一一九年(三○年)目標及配合的政策工具(如碳稅、碳費、碳交易市場等)。

二、取消油、電、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價格補貼政策。補貼化石能源價格不利節能減碳且不符國際規範,並造成納稅人補貼能源使用人的不公平現象。今年台電及中油累積虧損均超過兩千億新台幣,需政府逐年編列預算避免其淨值出現負數,這使政府財政出現赤字,不利長期財政健全。

三、為與國際接軌並減少歐美即將課徵碳關稅衝擊,請盡速成立碳交易市場。以每年減排比率為目標,未達標者向超標者購買排碳權,如此決定的碳定價較可與國際接軌,也可降低對受管制產業影響。

四、降低每度電碳排量電力業排碳總量:台灣每度電的碳排量是○.五○九公斤,遠高於美國(○.四二四公斤)、韓國(○.四一六公斤)、德國(○.三三九公斤)等。由於能源轉型不順,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去年僅占六%電源配比,比四年前僅增一.二個百分點。未來四年還需再增十四個百分點,替代即將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五年)歸零的無碳核電可能性甚低。未來電力部門的碳排更將顯著增長,能源轉型政策亟需徹底檢討。 











星期透視/周旋於美中兩強 台灣得到什麼?


2022-12-04 01:10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日前辭世。 (中新社)



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日前辭世,美國學者對他評價不低;事實上,江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更大。

江澤民上任於風雨飄搖之際,而對岸的台灣民主雲起,老兵返鄉打破兩岸冰封。李登輝先從制度面奠定協商結構性基礎,進而於難纏的信心機制,達成各自口頭表述的共識終於改變對抗格局。然而,李總統不顧白宮反對為了選戰成功訪美台美關係突破,也導致北京依美謀獨疑慮,在首次總統大選前夕,在台灣南北水域進行飛彈試射,台海出現第三次危機。為了緩解中共壓力,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七月,柯林頓總統趁訪問上海,提出「新三不政策」: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以國家為入會資格的國際組織,對台灣造成空前傷害

廿餘年後,同樣戲碼再度上演,劇情則更加聳動!

八月二日,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不顧白宮反對,對台進行廿小時的旋風式訪問,解放軍在台灣周遭設定六個演習區,進行圍島軍演。五日中共外交部宣布終止或取消中美之間的八項合作和對話管道

令人訝異的是,針對第四次台海危機,美國非但沒有軍事干預,還在軍演結束後立即傳出中方準備在年底的 G20 或 APEC 峰會中,和拜登舉行實體會。事實發展,不僅拜習在峇里島舉行峰會,美中之間包括國防部長、財政高層、談判代表、氣候等恢復交流。美國究竟做了什麼承諾,說服習近平回到談判桌?對台海有何影響?

圍台軍演結束後,國務院東亞助卿八月十七日向中方表態,稱美國在公開或私下場合,都已向北京說明,美國致力於一中、不支持台獨、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廿四日副國務卿薛曼會見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會後沒有新聞稿,預料雙方底線應已明確。

對中軟弱一直是拜登的阿基里斯腱,為了減少對中讓步的後座力,美方放了兩枚煙幕彈:九月二日宣布對台軍售十一億美元;十八日,拜登接受 CBS 電視台訪問時稱,要是解放軍空前攻擊,美國會保護台灣。

十一月十四日拜習峇里會後,白宮發布的新聞稿雲淡風輕,稱拜登向習強調一中政策未變,反對中方對台脅迫,但是新華社新聞稿,卻揭露了拜登的「五不四無意」新政:美國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對此,白宮未加否認。

以上兩個事例,充分顯示美中台三邊關係的辯證性,台灣為裴洛西辦畢業酒會,不但付出台海中線消失、解放軍進犯我國領海的重大國安代價,為了避險,拜登對中讓到脫褲,埋單的是台灣主權和安全。諷刺的是,上至蔡總統下至相關國安官員,都曾親身經歷第三次台海危機,卻依然任令更大的危機爆發。

兩年前聯合報四版頭條刊載本人八項指標,判斷兩岸業已進入準戰爭狀態的新聞;去年三月,筆者以「習拜過招、台灣躲過一月風暴」為題,發文本專欄,假如上位者真的虛心,今年的國安危機或可避免。 











大屋頂下/一尊不要變成獨夫 習近平如何譯讀這張白紙


2022-12-04 01:06 聯合報/黃年
白紙革命在中國大陸各地遍地開花。 路透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大陸多所高校出現學生雙手在胸前持一張白紙群聚抗議的場景。稱為「白紙行動」或「白紙革命」(A4 Revolution)。

網語說:「一張白紙,什麼都沒說,但誰都知道在說什麼。」

我第一次看到這一片白紙,心裡冒出的第一個想法是:你不讓我說,我不敢說,但你知道我要說什麼。

然後,接下來的聯想是「盡在不言中/不言可喻/你懂得/心照不宣/不用廢話/早就說過/說也沒用/你說呢」等等。

這是一張張痛苦的白紙,窒息到不知道能說什麼。

然而,其實還是說了很多。各處出現的口號及標語包括「解封/不自由、毋寧死/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不要終身制/不允許修改黨章/中國不需要皇帝/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等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十月四通橋彭載舟天橋橫幅,「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從批判防疫衝撞體制,呈現出社會多元抗議全覆蓋流傳甚廣

清華大學女生拿著麥克風對著同學吶喊「從今天起不再為公權力口交」。一字一滴淚,一字一滴血。

面對這些白紙上沒寫出來的或在校園及街頭的呼號,中共高層現在最起碼應當做的,是將這些真實的視頻毫無隱瞞地呈給習近平看一看,因為這些真相在「新聞聯播」裡看不到,讓他知道,今日真正的民情與他在廿大自己製造的掌聲,出現了驚人的落差。

廿大,在「兩個維護/兩個確立/四個意識/不准妄議中央」下,習近平定於一尊,倡議「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眼中所見盡是匍伏於腳前政治轎夫耳中聽到全是自己製造罐頭掌聲

如今,民眾爭的卻只是火災時下樓的權力,及心痛次生災害讓一個三歲的孩子死前一個月只吃胡蘿蔔,而不是什麼「偉大復興」。出現了「不要終身制/中國不需要皇帝/習近平下台」這類刺耳的口號,不啻是已將一尊視為獨夫。

因此,習近平若能親自閱聽到這些場景(不是口頭或書面報告),對他一定是有益的,左右不但不可遮蔽,而且應當主動呈閱,這真的是為習近平好。

這一次,中共尚未將這些抗議稱作「動亂」,而是盡量拉低到「悼念烏魯木齊火災/主張放寬疫情管控」的層次。但是,中共始終皆稱動態清零是出自「黨的性質與宗旨」或「黨的性質與原則」,因而這些抗議的基本訴求雖是防疫問題,卻必然要指向政治體制的問題,指向了「不要終身制/中國不需要皇帝」,指向了「共產黨下台」,指向了習近平。一尊成了獨夫。

就本質而言,北京的防疫操作早已脫離科學,而綁死在政治上。因而,從開始的體制優勢,至今卻走入了體制絕境

民主社會其他亞威權體制下,隨著疫情發展,社會中的「防疫訴求」與「開放訴求」兩種需求及民意,會滾動地出現相對的拉鋸,最後「防疫」與「開放」、「死亡」與「生存」就會出現一種相互包容。最後,封控或開放成了大家自己的選擇。代價由民主承當責任由社會共負

但是,中共的體制卻認為自己必須承擔一切責任,社會也認為體制須負全責。因此,政府對防疫層層加碼,而民眾也因政府的宣導而對疫情沒有科學性的認知,如鄭州富士康的大脫逃及石家莊的抵制鬆綁。這些皆因「黨的性質與宗旨」所造成,可謂成也體制,敗也體制。

一尊,也許是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但也可能「集中力量闖大禍」,民間非但不為體制的「人民第一/生命第一」而感恩戴德,極端者甚至視體制為殘民以逞的獨夫。

因而,目前所見,已非中共體制的優勢,而是體制的軟肋。當體制的強制力不斷突破了極限,非但未能完善治理,反而觸生危機。此即《大屋頂下》曾指出的「權力的停滯性通膨」。大意如下:

權力的擴張與增強(通膨)與政治治理的績效(成長),可以是正相關的。治理帶動擴權,擴權成就治理。但若是在「治理失能」與「權力加碼」同時存在,或欲以權力加碼來壓迫治理時,就可能會形成「權力的停滯性通膨」,釀生災禍。眼下的此情此景,正是如此。

獨夫正是「權力滯脹」(權力膨脹,治理停滯)的觸動者。

中共將習近平塑造為一尊,用意當在寄望他成為明君,而應不是要他變成獨夫,也不能容他變成獨夫,習近平自己亦當以明君自期。雖然,這個封建遺毒的「君」字存有貶義,但明君仍勝獨夫。群眾喊「中國不需要皇帝」,但既然已經有了,也希望有個好皇帝。

眼下「白紙行動」的場景,可使習近平越過匍伏腳前政治轎夫們的背脊,看到被壓制掩埋在「兩個確立/兩個維護」下的真正民情與民意。

這種民意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被壓制,被掩埋了。中共欲將此輕描淡寫成「悼念火災/建議解封」,但也不能對民眾對頂層體制的強烈質疑與批判故意視而不見。因為,一切皆因「黨的性質與宗旨」而生,一切都是體制問題。移走「烏魯木齊中路」的路標,只是掩耳盜鈴,而非實事求是。

這場「白紙行動」,儼然是一尊與十四億人的不對稱力量對抗。目前尚難料結局如何,但畢竟已發生作用。現在,由於一尊的顏面不能丟,因此一方面仍高擎「動態清零」的殘旗,但已改為「快封快解/應解盡解」。打左燈,向右轉。

習近平如何譯讀這張白紙?千萬不要又解讀為「境外勢力」。這場風潮的境內因素絕對高於境外因素。嫁禍境外勢力,顯示習近平不知自省。群眾問:「烏魯木齊的火是境外勢力放的嗎?」何況,即使退一萬步說,境外關切,難道這不正是中共倡議擁護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嗎?

群眾說:現在中國最大的境外勢力是馬克思與恩格斯。

本文認為,習近平及中共應在這張白紙前沉痛反省並心存感激,千萬不要秋後算帳,因為正是這一張張白紙,將習近平從獨夫邊緣拉回到一尊。正如中共亦應感激六四事件使鄧小平及中共更積極地走向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踏著六四的血跡上路的。

民意是國家的建設者,而非破壞者。面對白紙,感激人民,服從人民。

本文嘗試譯讀白紙上的無字:「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

一尊勿變獨夫,這是期望,也是祝福。













2024「救世主」在哪兒?


2022-12-04 00:59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波波漫畫



九合一選後,各黨忙於安排補選與追究責任之際,有財經名嘴提醒大家往前看,因二○二四的局已經展開、如何找到新的救世主?

不諱言說,蔡英文總統領導迄今的國家現況是,因堅持「辣台」強硬路線,與在兩強競爭中積極傾美扮演馬前卒,導致全民備戰,舉國被類似俄烏衝突慘狀陰影籠罩。

經濟與 GDP 方面雖不無增長,卻前景未明且貧富差距加劇。年輕人既憂心上前線,又普遍對未來茫然失落。如今包括筆者在內的基層小民,不敢奢求「救世主」出現,惟仍寄希望於有志參選下屆總統的政治人物,想想民眾以下的期待與訴求:

在政府強力反對「一國兩制」,揚棄或擱置九二共識後,我方賴以與對岸共處與交流的兩岸關係定位或論述,迄今無著。茍有人能推陳出新,化解對抗僵局,必將留名青史。身為法律人,我尤在意新論述或定位能否落實法制,形成長遠有力的保障,以避免因政黨輪替,一再陷生存大環境於「武統」威脅中?

經濟乃國力的核心基礎,經濟發展亦首重科技。追求安全外,面對現時水、電、人才、土地無一不缺,晶片半導體業又恐因地緣政治風險遭犧牲弱化等挑戰,為確保優勢競爭力,應續集中資源於高科技,或另覓其他「護國神山」?

有人曾說,「領袖是希望的化身」。我們不必好高騖遠地學別人喊「XX夢」、「讓XX再次偉大」。但居高位者至少應提出其治理願景與政策目標,以建立共識,團結朝野,終結惡鬥內耗,讓年輕人看得到遠方。否則,難道要大家繼續「抗中保台」,走入死胡同?

最後建議有志大位者,能識清歷屆選舉結果所呈現的「鐘擺效應」,現實反映台灣民意「不滿現狀」與「不易討好」。故沉緬或擔憂二○二四年會不會重演「先勝後敗」,在機關算盡前,或先體會選民的期待何在吧!











今日民進黨 像過去國民黨…


2022-12-04 01:13  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俗話說,「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所以不是蟲讓木頭腐爛,而是因為木頭腐爛了,才會孳生蛀蟲,而蛀蟲越來越多,就更加速木頭腐爛。

如果是一塊乾巴巴木頭,毫無養分,也不會長蟲。國民黨一黨獨大時期黑金橫行,蛀蟲充斥其中,終將樹木蛀光蛀爛而倒下。

早期的民進黨,好比大樹旁的小樹苗,充滿純淨改革理想,並在艱困環境中成長。在大樹逐漸枯萎後,小樹苗乃獲得更多養分,但也移植了腐爛基因。小樹苗長成大樹後,那些原本窩居在老樹裡的蟲鳥,自然而然就轉移陣地,因此也步上老樹腐爛傾頹的後塵。

當年一批充滿改革理想的學運世代,掌權之後,不是去實現改革理想,而是汲汲營營讓權力更鞏固。更有甚者,是派系繁衍,增加更多徒子徒孫來共同吞噬權力果實。這正是「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古今中外不變的道理。

廿年前,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所有批評,如黑金掛鉤、特權傲慢、箝制言論等等,拿來放在今天民進黨身上,幾乎無一不適用。

敗選後的民進黨,雖然說要檢討、改革,但是如果體內還有很多可滋養的腐肉存在,要將寄生其中的蛆蟲清乾淨,談何容易?












勝選 挑戰才開始


2022-12-04 01:04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出席國民黨市黨部舉辦的感恩茶會受訪。記者楊正海/攝影



九合一選舉結束,台北市長這一局蔣萬安果然不負眾望勝選;但另一面是不少年輕世代票投黃珊珊,若加上支持陳時中的選票,還有七十多萬市民沒有把票投給他。或許該反思,如何更貼近,傾聽年輕人的聲音,做好全市民的市長角色。

珍貴的每一票都寄託市民無限的期待,勝選才是挑戰的開始,所有施政皆要經過市民檢驗。市政千頭萬緒,期許新當選父母官,在原有施政基礎上,或大刀闊斧改革,或去蕪存菁…。看到台北市的繁華處時,更不應忽視台北市仍存在的貧弱,不負選民不負這座光榮城市。

近日看描述康熙年間治理黃河水患的歷史劇—《天下長河》,劇中有許多感人的父母官形象,余振甲是名縣令,他每天三省,堅持做到凡事不欺心;當天若做錯事,便放一顆黑子到碗裡,若做對則放一顆白子,以此鞭策自己。

這次選舉顯示,離人民太遠,不知民間疾苦,傲慢自大,是民進黨慘敗原因,所有政黨和政治人物都要汲取失敗的經驗教訓。

無論是執政者或是地方官,對待百姓若能做到:「凡有天下治萬民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才是一個英明領導者。













詐騙橫行 誰關心


2022-12-04 01:10  聯合報/ 高正忠/陽明交大環工所教授(新竹市)



最近有位高中同學遭冒名賣眼藥,他是知名青光眼眼科醫生,向警局報警了、也向臉書檢舉了;但廣告影片仍然在臉書上播放,商品也還在販賣,只能靠同學親友們協助檢舉,但都還沒有效果。

類似事件其實一再發生,騙徒手法也幾乎是博士級了,就連台大教授也被騙過。有媒體估計國人每年被詐騙金額高達六十至數百億,被騙的人非常多,我的學生、親人及老師都有案例。有些人存款被騙了上百萬、甚至一夕間歸零,相信很多國人深受其害。

很讓人期待的數位發展部,是否該提出一些辦法,尤其是詐騙往往發生在跨國社群軟體,包括 LINE 及臉書等,發生詐騙時,電腦的 IP 可能也是在國外,導致報警無用、網路警察也沒有解方。即使向社群軟體檢舉,往往也是無效。有另位知名醫生向臉書檢舉有人盜用其照片,得到回覆居然是:經審核並未有違反社群守則之處;讓人為之氣結。

這次九合一選舉幾乎沒有看到任何政見與此有關,或許因為這超越地方選舉層次。但詐騙肯定是全國性重要課題,希望接下來的總統大選,有候選人能夠對此提出政見或解方。

有朋友調侃地說,詐騙集國及台積電都是台灣之光,希望下任總統能解決此問題,千萬不要把詐騙集團留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