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扣除額稅改 應建立第三道防線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林智堅沉淪之始
◆  聯合報社論/林智堅雙門風暴,蔡英文邊力挺又邊切割
◆  經濟日報社論/扣除額稅改 應建立第三道防線





經濟日報社論/扣除額稅改 應建立第三道防線


2022-07-31 02:49  經濟日報/   社論
綜所稅租金支出列舉扣除上限12萬元,是否太低以及是否應將其改列為特別扣除,近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與討論。本報系資料照



綜所稅租金支出列舉扣除上限12萬元,是否太低以及是否應將其改列為特別扣除,近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與討論。據悉,財政部有可能朝改列特別扣除,但增加排富條款並配以儲蓄特別扣除額之調降等方向改革,果真如此,財政部將再次重蹈「見樹不見林」的錯誤。

所得稅法第13條規定,「個人之綜合所得稅,就個人綜合所得總額,減除免稅額及扣除額後之綜合所得淨額計徵之」。換言之,只要所得可以不納入所得總額計算,例如所得稅法第4條之各類免稅所得,或增加免稅額與扣除額,例如所得稅法第17條中所羅列的一般扣除(包括標準與列舉)和特別扣除等項目,都可達到減少稅負的效果。尤有甚者,由於列扣與特扣兩者的規範與限制條件不盡相同,所以同樣的支出項目列在不同的扣除類別,稅負的輕重也會有所差異。這也是為何將租金支出從列扣改為特扣,就可以減輕租屋族租稅負擔的原因。

其實,得以從所得總額中減除的項目,無非都是些稅法認定的各種「必要」支出。除了定額免稅額之外,一些屬於生活上「經常性」之支出,稅法也會給予一般扣除額來減除。一般扣除原則上須依證列舉,且有項目類別限制,但卻設有最低減除保障,亦即所謂標準扣除,民眾可從列扣與標扣中擇一有利者適用。

此外,政府還會因各種社會、經濟政策目的而制定一些特別扣除。由於各種扣除都會造成政府稅損,為避免影響財政過大,稅法通常會制定些控制機制,除了資格、定義規範之外,還會有項目限額或排富等設計。限額適用於所有納稅人,不分貧富;排富則是排除高所得者的適用。尤有甚者,不論一般或特扣都可有限額的規定,但排富則只用在特扣項目上,從而更凸顯出特扣背後隱藏的政策意含。由此可知將租金支出從列扣改為特扣,不僅僅是數字變化的問題,而更關乎稅制結構的調整。

民代特別為租屋族群爭取利益,我們可以理解,但財政部身負國家稅制重責大任,就不可不慎思明辨:

其一,2019年全台88萬戶租屋族,卻只有2.7萬申報租金扣除,其原因可能是實際租金支出的確很低、或限額標準不敷所需或房東威脅不准申報等。以現今「租屋黑市」猖獗程度而言,房客受威脅而放棄申報之比率一定很高,財政部改變租金支出扣除對此問題的解決助益相當有限。

其二,一般與特扣的屬性完全不同,不可只為增加某一單項的扣除效果而任意變更該單項的類別,破壞稅制的合理結構。當初租金扣除的制定係為衡平對待購房與租屋二種不同的居住需求,故與房貸利息併置於列扣之中。今將租金改列特扣,係為強化租金的政策意義?若此,房貸利息可否比照?在少子化的危機下,生育費或許才是更符合當下政策需求而應優先改列特扣才對。

其三,扣除限額是必要的機制,排富條款亦是合理的設計。但目前的規定都是僅針對單項扣除,致使財政部每每陷入個別項目的爭議,不但左右為難且治絲益棼。財政部若能將限額與排富二者合併用於對扣除總額的限制,亦即所得總額超過某一水準之高所得者,隨著其所得增加,可扣除的總額因之遞減,便可突破此一困境,既可控制稅損,又可改善租稅公平。

租金扣除改革雖是單項扣除額的問題,但為避免連鎖效應,財政部不應再以「頭痛醫腳」的方式面對。與其因租金改特扣而單獨調降儲蓄特扣,以彌補稅損,不如趁此機會,為我國綜所稅扣除總額建立「第三道防線」,則稅改幸甚!










聯合報黑白集/林智堅沉淪之始


2022-07-31 05:40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今天在社群平台公開給台大學倫審定會的文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官邸會商達成挺堅共識後,民進黨開始對林智堅台大論文事件當事人余正煌轉守為攻。此時卻又爆林智堅中華大學論文涉「一魚四吃」。人之初,性本善;論文始,染惡習。

林智堅的中華大學碩士論文爭議,原聚焦於與竹科報告高度雷同,林智堅翻出一篇二○○八年四月與賀力行、王明郎教授聯名發表的研討會論文,作為其碩論不是抄襲的證據。但這篇研討會論文,竟然又與同年十月由王明郎及另兩名研究生在北京研討會發表的英文論文神似。一篇論文疑經複製拼貼翻譯後,化身竹科報告、碩士論文及中英文版研討會論文,真是學術奇譚!

更大的疑問是,林智堅聲稱是共同寫作,為何英譯後竟被除名?這只有幾種可能:一是教授刻意抹殺林智堅的貢獻;二是台大論文翻版,林智堅又是「善意的資料提供者」,甘願匿名提供教授發表;三是林智堅根本只做打雜跑腿發問卷,被教授「好心夾帶」當共同作者。無論那種可能,都違反學術倫理。

兩度大學落榜的林智堅,走上雙碩士學霸之路,本該是勵志典範,卻因第一步走歪就被視為典型洗學歷,終至連捍衛自己清白的台大學倫審定會都不敢出席。至於中華大學,也必須認真看待自身的學術倫理問題,要教學生釣魚,不要只給魚吃,更不能一魚四吃。









聯合報社論/林智堅雙門風暴,蔡英文邊力挺又邊切割


2022-07-31 05:40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左)台大碩士論文抄襲風暴愈演愈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右)28日邀黨內高層、林智堅與桃園市長鄭文燦(中)在總統官邸會商。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門」和「球場門」猛烈延燒。蔡英文總統最近的兩個動作受到注意:一是急召林智堅等人進官邸研商;二是公開行程立馬切割林智堅。蔡英文顯然已經不能無視林智堅「雙門」雙殺的傷害;弔詭的是,官邸會談共識仍挺林智堅,無人主張「換堅」,蔡英文還重申黨內團結的重要。但蔡英文如果把民進黨繼續綁在林智堅身上,等於讓林智堅綁架台灣的民主價值、學術倫理與廉能政治。

蔡英文急召林智堅,進行危機管控。但聽完林智堅報告論文事件,蔡英文只要林智堅「持續以證據為基礎,向各界說明」,而不是叫林智堅拿這些證據出席台大審定委員會親自充分說明;黨內有人建議林智堅退回學位,也將觀察再議。換言之,雖然論文有沒有抄襲不難判定,但民進黨判定的依據,卻不是學術倫理和政治誠信,而是投機看風向。因此,蔡英文仍要「全黨救一人」,不願立即止血,寧可賭本全押,拚它一個行險翻身的機會。

但蔡英文要全黨團結「搶救智堅大兵」,自己卻用行動切割林智堅。廿九日,蔡英文取消原訂與桃園市長鄭文燦、林智堅到龍潭龍元宮的參香祈福;當天蔡英文參加的桃園會展中心工程上梁,林智堅也無緣出席與總統同框。卅一日台中洲際棒球場的中華職棒明星對抗賽,蔡英文也取消行程。對比新竹市棒球場開幕賽的同台熱絡,現在則連棒球都要暫時保持距離,蔡英文除不想為「球場門」火勢助燃,不願沾汙水弄髒手的心態也很明顯。

蔡英文走到如今進退維谷的地步,是在她沒收黨內民主,獨斷決策獨攬提名時就種下的因。黨內派系喧囂如故,但蔡英文一槌定音;派系也依然爭權卡位搶奪資源,但蔡英文才是最後的權威分配者。因此,當蔡英文無限寵溺她的「小英男孩」,即使天外飛來的大新竹合併升格引來舉國大譁,也要「英人設市」;即使鄭文燦說林智堅「不在桃園政治版圖裡」,也要硬畫上去;而即使任何人都看得出兩本論文大有問題,也要裝睡說夢話:「智堅辛苦了」!

雖然林智堅「雙門」爆雷,人設崩壞,誠信敗毀,執政能力破功,但蔡英文仍有微妙區別:對「球場門」保持距離,對「論文門」仍觀風向。因為「球場門」傷害球員,也傷害不分藍綠年輕球迷的心;至於球場整建弊端,或許蔡英文相信,只要她裝睡,檢廉調就可以裝瞎。「論文門」則無損那些不在乎誠信、只在乎顏色的民眾熱情;尤其論文爭議還有政治力施作空間,至少也能拗成「不信者恆不信」局面,何況蔡英文的論文經驗應該讓她相信,硬拗就會贏!

但林智堅「雙門」共伴效應,卻可能拖垮民進黨半壁江山。如不「換堅」,恐造成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擔憂的北北基桃竹「一屍五命」;如果「換堅」,則恐導致鄭文燦和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陪葬的「一屍三命」。即使五命或三命都不足惜,蔡英文難道願意跛腳?但官邸會談,要救一人或救全黨,竟然猶豫無措。其實,民進黨不是別無他途,而是只知「唯英是從」;綠營也不是沒有替代人選,問題只在誰是小英寵兒?

危機管控的官邸會談,卻走不出「雙門」危機。關鍵在於,蔡英文寵佞偏聽獨任,不在乎黨內民主,但人民在乎民主價值與社會正義;民進黨政治霸凌學術,不在乎抄襲剽竊,但人民在乎誠信道德與學術倫理;蔡政府重返金權政治,不在乎政商分贓,但人民在乎效能政府與廉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