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金川/這一切都將過去
◆ 蘇益仁/由清零到共存的新冠防疫問題
葉金川/這一切都將過去
2022-05-31 04:45 聯合報/ 葉金川(作者為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高雄市本土病例破萬,高雄市醫院急診室外民眾排隊等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猶太王大衛請工匠為他做一個戒指,並刻上一句話能警惕自己。工匠不知道該刻什麼話,求助所羅門王子,聰明的他建議「這一切都將過去!」他解釋,這句話的意涵是要提醒「勝利時,收起驕傲之心;絕望時,不要放棄,老天(智慧)會救助你。」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以來,整體來說,台灣的防疫工作差強人意,雖未達像新加坡、紐西蘭、韓國的防疫成效,但相較於香港、日本、歐美等地,我們情況應該算是勉強可以接受。
這應該歸功於:一、台灣有高素質的人民—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節制旅遊餐飲、保持社交距離,不需強制就能自動遵守各項規定;二、有高水準的醫療,公私立醫院診所都積極配合,為民眾提供服務;三、是全年無休的公衛體系,基層衛生局所盡心盡力執行中心指派的任務;四、還有政府撥款八千多億進行防疫工作。
台灣需要的是領導和即時的決策
台灣最弱的部分應該是領導與決策。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上半年疫情攀升,最需要疫苗時,我們靠民間企業團體協助才能解決問題。今年感染人數大增時,竟然發生了快篩劑及藥品不足的現象,事實上,這兩項我們應該早早備齊,因為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歷過疫情大爆發,我們慢好幾拍的反應,當然會引起民眾焦慮不安。
至五月卅日,台灣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者有廿二位,感染重症率萬分之九,死亡的兒童有十個,感染致死率萬分之四。目前看來兒童感染後併發急性腦炎的死亡很高,這是歐美國家沒有出現的現象,台灣醫界得要靠智慧解決。我的看法是疫苗才能緩解問題,五至十一歲和五歲以下的疫苗。每一個孩子的死亡,都會造成社會家庭的極度不安。從疫情流行以來,政府一直自稱超前部署,但實際上政策總是被疫情追著跑,還好雖狀況百出,幸好還沒有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進入高原期仍需防範醫療崩潰
台灣目前有一九五萬例也就是近八點五%人口確診新冠肺炎。預估一個月後,就會有十五至廿%人口感染,加上再提升疫苗接種率,疫情可能開始趨緩。雖然雙北疫情已經進入緩解期,但是依照感染人數看來,中南部地區,尤其是農業鄉鎮,疫情仍會持續升高。以花蓮縣為例,卅二萬人口中已有三點一萬人感染,感染率已接近十%,但是集中在北區的花蓮市、新城、吉安、秀林,中南區的九個鄉鎮感染數還低,再來的一個月,這些鄉鎮會逐步上升。我們要準備好因應中南部和農業鄉鎮的疫情爆發(醫療資源相對不足)。
疫情高原後和緩和後的對策
首先是持續個人防護,戴口罩、洗手、社交距離,盡量不影響正常生活步調,可以餐會、進行旅遊。
繼續催打疫苗,除了幼兒、兒童、沒施打者去打疫苗外,也要老年人和有特殊需求者接種第四劑疫苗。並持續關注國外變種病毒及新病毒疫苗的發展。
另外,當然還是準備好一定存量的藥品和快篩劑,避免再次發生流行時又來不及調度因應。
現在多數學校停止了實體課程,商業及旅遊活動也減少,但是一個月後應可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這波傳染病就像是海嘯,基本上沒有人躲得過,每個人都會感染,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疫情和緩之後,未完整接種疫苗者、接種疫苗久了,仍會感染。要控制疫情,繼續打疫苗還是首要!
最後,我想說的是,把疫情撐過去是目前該做的唯一目標,撐過這一個月,就能逐步恢復正常,要造神的、要鬥爭的、要告殺人罪的、冤死要討回公道的,請稍安勿躁:這一切都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