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司改和正義,全部付水流
◆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拿誰的命開玩笑?
◆ 經濟日報報社論/健全服務業指標 看清景氣真相
經濟日報報社論/健全服務業指標 看清景氣真相
2022-05-15 00:3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整體經濟指標(GDP)成長,但占經濟生產六成的服務業卻又停滯的矛盾狀態,讓決策者難以針對真實狀態做出最佳決策。(路透)
新冠疫情肆虐超過兩年,全球經濟遭嚴重衝擊,許多國家經濟負成長且恢復遲緩。基於防疫必須避免接觸,國際間人際往來幾乎禁絕,國內旅遊餐飲管制也時緊時鬆,致營運須仰賴人際接觸的服務業,遭到致命性的重擊。台灣是全球電子零組件的生產重鎮,幸運搭上疫情下「遠距經濟」飆升,難得出現製造業的大榮景。因此,在製造業一片興旺,服務業卻一片哀號之下,融合所有產業狀況的經濟景氣指標,在全球名列前茅,一改前幾年經常面臨「保1保2」的窘狀。
然而,這種整體經濟指標(GDP)顯著成長,但占經濟生產六成的服務業卻又是停滯的矛盾狀態,這不僅讓決策者難以了解服務業的真實狀態、難以提出有效對策之外,也讓投資者少了重要的參考資料,難以做出適當的投資決策。甚至,當外媒指出,台灣和韓國都有罹患「荷蘭病」隱憂之時,我們也沒有明確的數據資料來證實一些疑惑,及早提出適當對策,只能渾渾噩噩繼續打混虛耗。若說這種現象只存在一年半載,那麼將就將就也就過去了;但這種現象存在已不只兩年,未來幾年應該也是如此,那就不能矇住眼睛當成沒事。換句話說,除了全體經濟的統計或景氣指標之外,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大類別產業指標,至少應分別有製造業和服務業,才能符合當前的治理和研析需求。
我們相信,在政府各種經濟調查統計中,必然有涵蓋所有產業的完整資料,也才會在各種「年報資料」中,詳細羅列各業資料;但在發表各種「季報資料」時,通常卻都只有全體行業數據,沒有進一步做出大業別分類,所以國人就無法了解製造和服務兩大業別間的差異。這種現象存在已久,但公部門缺乏求新求變心態,也讓這種不合理狀態持續太久。若這兩年來的奇特現象,還無法點醒各部會統計部門與時俱進,那就屬於行政怠惰,必須檢討改進了。
國內目前是有一套智庫負責製作、逐月發表、區分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反映企業經理人對當前景氣的看法;經濟部也逐月對製造業及幾種重要的中業別有營業額統計,也有針對服務業中的批發、零售、餐飲、電腦及資訊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租賃等六種中行業的統計,可惜卻沒有整體「服務業」的數據。主計總處發布的就業人數變化,適當地對製造業和服務業做出了區別,服務業還進一步細分了四種中業別;但是,對於年度或季度的「經濟成長率」,很可惜就未能在製造和服務業間做出區別。
此外,勞動部按月公布的台灣整體「求供倍數」(職位空缺/求職人數),除可反映市面上企業相對缺工的景氣狀況外,也可提供勞工了解就業市場榮枯,做為求職的重要參考。但這項重要數據似乎並未受到媒體充分重視,可能是按行業分類的數據統計只有半年期的,致參考價值降低;宜設法仿效日本政府、逐月提供各行業即期數據,並以記者會方式慎重發布,提升其參考價值和受重視程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行政院有心認真發展服務業,在此波組織改革中將經濟部「商業司」升格為「商業發展署」。但若在大部分的統計發布中,都只有製造業卻沒有服務業的資料,未來「商業發展署」就算有心施政,可能也會無力著手。別的不說,幾十年來「服務貿易統計」迄今仍在主計總處、經濟部和中央銀行之間當成燙手山芋踢來踢去,「商發署」未來又要如何對症下藥?
政府如果重視服務業發展,那就請從提供「服務業」的相關統計資料開始。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拿誰的命開玩笑?
2022-05-15 00: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府成立大型篩檢站,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為民眾採檢。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新冠疫情繼續向高峰挺進,單日新增確診、中重症、死亡人數創新高。百名計程車司機前往疫情指揮中心抗議,上工沒快篩無法讓消費者安心,不舒服沒快篩也不能做PCR,政府放任大家自生自滅,「根本在拿我們的命開玩笑」。
快篩之亂、居隔之亂、九宮格之亂、防疫保單之亂,亂事齊發,蔡政府的「超前部署」已成笑話。蔡總統親自召開防疫會議,裁示增設大型篩檢站、簡化看診領藥流程、增購防疫物資三大原則。但這些都是早該落實的防疫原則;等到被迫與病毒共存才來部署,這不是拿人民的命開玩笑嗎?
疫情大爆發,人民只能企盼及時得知是否確診,一旦感染也能及時獲得藥物或醫療照護。但指揮官陳時中不僅未回應「四十一死僅五人投藥」的提問,反指責雙北市長所提全面快篩陽視同確診盡快投藥是「病急亂投醫」。然而,慢郎中如何應對急驚風?
其實,也不是所有人都須在醫院外排隊苦等慢郎中。親綠名嘴有醫師到府PCR,綠委也能快速取得PCR結果。慢郎中轉身就打造出快速便利的「綠色通道」。就像疫情警戒期間,工人在工地脫口罩喝水抽菸受罰,政院高官在渡假村群聚餐敘免罰一樣。
人命分三六九等,蔡政府不是拿全民的命開玩笑;有些人的命,蔡政府不會開玩笑。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司改和正義,全部付水流
2022-05-15 00:1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憲法法庭判決萊豬釋憲案合憲,將影響中央解禁日本核災區食品與地方自治爭議。記者余承翰/攝影
萊豬釋憲案判決出爐,行政院函告多個地方議會訂定萊劑零檢出的自治條例無效合憲。聲請釋憲的地方議會和國民黨表示遺憾,指地方自治權被大法官扼殺,人民健康權利也遭漠視;不過,這樣的結果早在各界預期之中,因為行政院早就傳達過地方自治條例違憲的「政治指示」,而大法官以程序或實質釋憲為蔡政府決策解套也非首例。但這不啻宣告蔡英文總統的司改和正義,全部付水流。
蔡英文上任後最被期待的就是司法改革,她也親自主持了司改國是會議,但迄今民眾仍然完全感受不到司法可信度的提升。在五權憲政架構下,她已經牢牢掌控著五權,但行政不時指導司法,立委也意圖干預司法,監委更侵門踏戶,而司法卻自我沉淪,蔡英文的司改要往哪裡去,正義要如何實現?
最近監委高涌誠二度彈劾曲棍球案檢察官陳隆翔,堪稱教案級範例。曲棍球案涉及民進黨新潮流系要角段宜康,高涌誠三年前為此案彈劾陳隆翔時,就被批評是政治報復,但連遭兩個審級的職務法庭狠狠打臉後,高涌誠仍無視「一事不再理」法理,濫權二度彈劾。基層檢察官組成的劍青檢改就強烈譴責特定監委一再追殺基層檢察官,干預司法,試圖殺雞儆猴,造成寒蟬效應。
高涌誠對檢察官追殺到底,和前監委陳師孟「專打辦綠不辦藍的法官」,都是挾政治力量挑戰司法核心。陳師孟在法界強烈反彈聲中請辭,高涌誠卻在法界明言高度疑慮下,獲蔡英文和民進黨護航續任,這不僅是對監委充當政治報復打手的縱容,更是對政治干預司法的獎賞。高涌誠辯稱這次是監察權如何行使的憲政問題,但民進黨在野時主張廢監院,掌權後卻樂得坐看監院東廠化,監察權不是用來監督失政與糾彈失職,而是政治報復和追殺司法。
面對監察逾權干預,司法基層氣憤填膺,司法高層卻唯唯諾諾,不敢挺直腰桿大力駁斥。這更讓人擔心,司法會不會因為政治顏色而自我扭曲,會不會在黨政操作下自我矮化,甚至會不會曲身阿附干為權勢服務?就像大法官都幾度技術性表態,小法官豈能不心領神會?然而,比起外界的政治干預,如果司法人員為了升官,勇於利用辦案作出政治表態,或為保官位,不惜扭曲司法袒護政治正確,從司法堡壘內部裂解堡壘,將是對司法更大的傷害。
令人矚目的,還包括新任檢察總長邢泰釗才表態挺被彈劾的檢察官,同時就放話指控有人欲影響三中案二審判決。但邢泰釗在特偵組簽結三中案後,主導重啟調查與起訴;這種政治起訴,本質上何異於高涌誠的政治彈劾?高院說無從回應邢泰釗「空氣般的話語」,但邢泰釗的放話卻是在形塑影響高院判決的政治空氣。
監委追殺司法不難理解,但為何司法竟也自我沉淪?事實上,民間司改出身的高涌誠,其行徑就反映了司改亂象的冰山一角:特定團體挾司改之名,指點司法江山,更從基層審檢辯到大法官,打造「司法一條龍」,法界莫敢逆其麟。至於蔡英文親自主持的司改大業,民眾只要看到大法官的技術性表態,看到政治辦案的升官圖,看到司法的唯唯諾諾,還能對司改有何期待?
民眾或許會憬悟:蔡英文的司改,就是把法院從過去是國民黨開的,改成現在及未來都是民進黨開的!當法院都被改成民進黨開的後,司法更有淪為政治奴婢之虞。但這是蔡英文高舉司改大纛的初心?誰還記得人民對司法定紛止爭、保障人權、實現正義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