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缺蛋事件重創政府威信(大年十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問題在蛋農或蛋商,陳吉仲不知道嗎?
◆  聯合報黑白集/鄭運鵬的神邏輯
◆  經濟日報社論/缺蛋事件重創政府威信







經濟日報社論/缺蛋事件重創政府威信


2022-02-14 01:35  經濟日報 /   社論
雞蛋短缺凸顯政府慣性處理特殊危機的盲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春節年前北台灣出現缺蛋危機,許多店家貨架上的雞蛋被民眾一掃而空,大賣場推出限量購買雞蛋措施。農委會忙著推出蛋農補助措施,並急切地要從國外進口雞蛋紓解。然而這些作為似乎效果有限,短期內買不到雞蛋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缺蛋是這波疫情肆虐下的一個民生小插曲,卻是政治人物牴觸「人民小事就是政府大事施政信條大忌。這次雞蛋短缺凸顯政府慣性處理特殊危機盲點,百姓開門七件事隨時有可能會吞噬政府威信

疫情肆虐下的物價上漲問題早已不是新聞;國發會追蹤17項重要民生物資指數去年高漲2.43%,是最近三年高點,而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1.96%更創民國 97 年(2008年)以來新高。行政院看到民生物價成為社會關切議題,趕緊推出黃豆、小麥及玉米營業稅調降,奶油、奶粉等食品原料進口關稅減半,以及汽柴油貨物稅降低穩定物價措施。然而這些政策作為皆屬短期權宜性質,政府還是認定疫情稍緩後一切便恢復正常了。

政府對於國際財經情勢的自信也展現在要求春節蛋價不漲的政策上。雖然農委會官員事後否認曾「強制命令」蛋價緩漲,官員只是邀請產銷業者座談達成「共體時艱」的共識。但事實就是蛋農無法以合理價格出貨,加上氣候、雞瘟與成本高漲早已逼迫農民減少產出蛋源供應吃緊乃是必然結果。

更何況缺蛋消息一經傳播,社會搶購進一步造成雞蛋供應短缺擴大。所以,連農委會自己都承認每日雞蛋缺口200萬顆,而目前洽商國外進口2,000多萬顆雞蛋的規模竟是三年前發生類似問題時的4.5倍。

政府展現「凍漲民生物資施政魄力是要付出高昂代價的。面對缺蛋民怨,農委會耗費人民近3億元稅金,急就章地推出補助措施鼓勵蛋農加速生產,但短期內許多家庭的餐桌上依然看不到雞蛋。從這次缺蛋事件,政府因此需要學到以下三個教訓。

首先,政府應更確實地掌握農業產銷狀況,建立具有前置處理能力預警系統

新冠疫情已進入第三年,國際原物料供需失衡必定發生,農委會理當有充裕的前置時間以為因應。缺蛋事件證明,政府既有的產銷規劃預警系統不具穩定民生經濟的能力。農委會若不積極改善生產預警與調配,未來層出類似的危機仍會是人民生活的夢魘。

其次,政府本來就該關心物價體恤民瘼。但違反經濟供需原理,動輒凍結物價卻又缺乏有效配套措施的民粹治國,反而凸顯當政者治國的無能與無方。政府照顧民生的前提是要讓社會物資不致匱乏。當民生物資出現一時的供需失衡,政府或可加強稽查囤積不法避免哄抬物價,改善產銷通路並增加替代貨源。但暴虎馮河的壓制蛋價,卻讓人民無蛋可買,就是傲慢且視盲的施政表現。

第三,民生物資發生短缺的事後補救措施早已是緩不濟急。農委會不計代價趕著想從日本、澳洲與美國進口雞蛋,竟不清楚疫情造成的航運瓶頸一樣適用於雞蛋運輸。官員寧願忙著花大錢補貼蛋農,卻吝於協調航空業者專機運蛋解決蛋荒。這種補貼蛋農日後增產,卻害許多人現在無蛋可用的失衡作為正是人民對當今政府的施政感受。

觀微知著」,最讓人擔心的還是如果國際各類原物料價格皆高漲時,政府還能靠凍漲及補貼招式與之抗衡嗎?政府對農業生產與價格循環周期,這種經濟學教科書的典型案例都無法有效處理,我們還能期待甚麼呢?疫情帶出的物價問題或許還能靠疫情緩和紓解,但未來氣候暖化及國際政經對抗帶來的生產供需失衡,政府官員若仍以既有舊思維做決策,恐怕才是未來社會更大的災難。














聯合報黑白集/鄭運鵬的神邏輯


2022-02-14 01:32  聯合報 /   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本報系資料照


物價漲聲四起,在野黨批蔡政府只會約業者「喝咖啡」要求凍漲,卻缺乏全盤因應規畫。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反脣相譏,說「物價上漲會帶動薪資上漲」,罵在野黨「見樹不見林」。鄭運鵬要參選桃園市長,卻說出這麼不接地氣的話,只會自損形象。

如果鄭運鵬的神邏輯成立,「物價上漲能帶動薪資上漲」,那麼大家不是該敲鑼打鼓歡迎通貨膨脹到來嗎,蔡政府為何視通膨為毒蛇猛獸?再問,蔡政府三年多來刻意對電價七連凍」,目的何在?是要故意打壓薪資上漲嗎?包括陳吉仲訂出蛋價天花板」,不惜拿公帑去補貼蛋農,要防止蛋價上漲;此舉,也是故意要破壞民眾「漲工資」的渴望吧!

市井小民都知道,通貨膨脹會讓「錢變薄」;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會變少。鄭運鵬身為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卻說出違反一般人認知的話來,是覺得庶民可欺嗎?更荒謬的是,蔡政府去年底拍板雙漲基本工資軍公教薪資,聲稱可以帶動民間薪資上漲。試問,民間薪資有被「帶動上漲」嗎?並沒有!被帶動的,其實是物價

看看民進黨官員和民代開口閉口的「巫毒經濟學」,做什麼決策都是為了照亮自己,卻伸手把市場機制亂搞一通。結果,官員賺到政績政客賺到選票;但民眾卻為物價所苦工資則落入負成長













聯合報社論/問題在蛋農或蛋商,陳吉仲不知道嗎?


2022-02-14 01:30  聯合報 /   社論
陳吉仲宣布將雞蛋產地價格調高兩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解決蛋荒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年後宣布補助蛋農每台斤三元;但短短幾天後,他突然又宣布加碼,將雞蛋產地價格調高兩元。陳吉仲宣稱,如此一來,蛋農每台斤可多獲五元收益。從年前到年後,人們看到蔡政府不斷試圖控制蛋價,卻只製造了更多缺蛋恐慌。如果提高產地價格就能解決蛋荒,那麼,陳吉仲不該懷疑有人在囤積嗎?或者他只是裝作不知情?

這波蛋荒,主要癥結是在政府的胡亂干預與補貼造成市場惜售、農民棄養,乃至盤商囤積問題交互糾結難解現代經濟社會生產鏈環節錯綜複雜,一旦發生供需失衡,價格便易漲難跌,再加上預期心理追漲螺旋後果更難逆料。主計處發布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二・八四%,已連續六個月超過二%的警戒線;其中蛋價增幅十八・三八%,是民眾最「有感」的項目。

農委會的錯誤,在於妄圖短視近利地進行蛋價干預,只求掩蓋市場供需失衡事實,卻不願正視市場競爭產銷調節機制。因此,在雞蛋供應過剩時,農委會祭出補貼鼓勵農民大力屠殺雞隻;在雞蛋供應不足時,又設定天花板限制蛋價上漲導致蛋農失去養殖意願。農委會如此干預來干預去,為的不過是維持自己「很能幹」的政治顏面;但遭到政治黑手破壞產銷市場,便失去了正常運作服務民眾胃口

蛋荒一直無解,除了政府不斷干預市場,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政部門對於農業產銷資訊掌握不足根據主計處的調查去年產地平均蛋價多維持在廿多元,至十二月則攀升至卅四・五元。如果農委會及早警覺,早在數月前即開始鼓勵農民增加飼養蛋雞,便不致無法因應春節的大量需求。遺憾的是,農委會卻反其道而行,刻意將卅四・五元設成蛋價天花板,不准產地漲價。事實上,當時蛋價波動也與飼料急遽上漲有關,但農委會不智地壓抑蛋價,也就愈發掐掉了農民飼養的欲望。

農委會對「產銷資訊掌握不足,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包括對中間盤商囤積居奇低估。試想,如果農委會放寬蛋價天花板就能紓解蛋荒,不就表示目前有許多蛋是處於遭囤積的狀態,故意不被放到市場上來銷售?那麼,是哪些中盤商在控制這些蛋的流通,使它們無法釋出到市面銷售?事實上,台中及彰化地檢署目前都已針對此啟動囤積、哄抬調查;而陳吉仲入朝為官快六年,他只會撒幣補貼,卻連誰在囤積居奇都無法掌握,豈不令人失望?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蛋價曾飆漲到每台斤七十元,監察院即曾對農委會發函糾正,並提出三點改善建議,一是即時掌握產銷資訊,並適時進行產銷調節;二是畜產會每年進口種雛雞數量及養雞協會資訊進行調查統計;三要機動進口雞蛋進行調節。然而,這些建議,農委會無一做到,才會讓蛋的荒謬劇重演

台灣目前的問題,除了蛋荒,蛋價也嫌太高,已高於歐美日等開發國家。以近一周的價格看,日本超市的十顆盒裝雞蛋零售價約在日幣九十八圓(約台幣廿五元)到二九八日圓(約台幣七十五元)之間,比台灣同級品便宜許多。再看歐洲,今年一月下旬的歐盟平均零售蛋價,也僅及台灣批發價的一半。台灣雞蛋為何如此高貴,陳吉仲能給個說明嗎

農委會決策朝令夕改,到一成不變補貼價格管制,暴露的是官員的無能和托大。這波蛋荒真正的問題不在蛋農,而在蛋商;更嚴重的,是畫錯重點的陳吉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