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扯國族 弊大於利
◆ 外公外婆涉歧視 外子內人呢
◆ 名家縱論/全是酋長的部落
◆ 大屋頂下/蔡英文的課題(上) 和盤托出蔣經國
◆ 星期透視/地緣的籌碼與想像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全是酋長的部落
2022-02-20 04:56 聯合報 /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司法院長許宗力日前下令,為了提升裁判品質,要每月抽閱所屬法官一篇判決書,引起法官圈強烈反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位美國資深法官對於司法曾做過很生動的描述:一個全是酋長的部落。當時談的正是司法行政,顯然他認為部落還是要管,只是不能「隨便」管。
最近司法院要求實施「裁判品質提升方案」,指示各級法院院長每月抽閱每位法官判決書一篇,提出是否改進等意見,引起法官強烈反彈。一位聲望甚高的退休大法官在臉書上寫了幾個字:判決品質要靠院長審閱,方能提升?司法之恥!有沒有這麼嚴重可能見仁見智,但從結果看就知道失之輕率。
多數民眾一定不懂提升裁判品質有什麼不好,司法院竟也順勢反駁了審閱裁判會侵害審判獨立的說法,強調事前送閱當然不可以,事後則已無關審判的獨不獨立。這裡面明明有些不容易講清楚,但司法院不該不懂的道理,用這種方式對外說明,難道要凸顯酋長們好不曉事,和司改會議結束時蔡總統說以後不會「有錢判生,無錢判死」一樣,茶壺裡的風暴怎不愈演愈烈。
我說的道理,就是比審判獨立更深一層的司法「最後性」,在之前國賠法修正案引發爭議時談過。當現代的法治把國家最後確認法律該如何適用於個案的權力交給法官時,不僅他們的獨立變得絕對必要─否則誰才是最後?而且正因為法律適用難免見仁見智,其正確性不是經常都像一加一等於二那樣可以完全客觀核實,這個最後判斷一旦交給特定人去做,制度上就必須給予充分尊重,也唯其如此判斷者才會更知慎用此權。
判決認事用法有問題,在「最後」的審判體系內部本還有各種除錯制度,至於行政監督體系的裁判審閱,主要用於實任前對候補、試署法官的考核,對個別法官因故進行評鑑,反而要避免觸及屬於審判權核心的法律見解。為了提升裁判品質,一直都有各種避開個案的法律問題研討,或資深法官為基層法官解惑整理其經驗的參考資訊。此外,法官作為法律人共同體成員在期刊、研討會評論爭議的法律見解,也因為無關審判或司法行政而被認為仍屬學術自由的範圍,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必要在這時候再把行政權伸入這麼敏感的領域?
談得更深一點,司法治理不僅要有「術」,還要懂「勢」。這裡的勢,現代用語就是決策前必須掌握的、對現有司法條件總合態勢的想定。今天回頭看早期的裁判送閱制度,如果只從「威權統治」的觀點來解釋,而完全不考慮那個時代當事人所面對的巨大誤判風險,未必公允(政治案件比率能有多高?),我認為當時就是一種繼受法制的司法訓政,不好持久,但不能不用以過渡。也許晚了一點,不過事前送閱制度總算從民國七十六年開始一點一點刪減,到了八十五年元旦已全面廢除。以後有一段時間的事後選閱匡正,慢慢也不做了。行政介入的退潮反映的就是法官自信和社會對審判獨立殷殷期待的新勢頭。
但供給面改革在審判獨立逐漸完備後,律師界領頭的需求面改革隨即興起,以憲法訴訟權保障為基礎的監督問責成為新的改革方向,民國一百年司法院曾邀請對司法體制有卓越研究的葡籍法律經濟學者 Nuno Garoupa 到院座談,他對司法和政治間緊張關係的描述,往往呈現一種物極必反的循環,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從這個角度看台灣的司法,壓力重新回到法官身上,就一點也不奇怪,只是司法體制的成熟,當然不會只是單純循環,正如科學的典範轉移理論所見,一定是一種層積,而不只是風水的輪轉。
換言之,我們的司法在審判獨立形成的價值和制度保障,不會也不該在監督問責重新受到重視後,又棄如敝屣。特別是審判獨立最終倚賴的是一種強大的人格,台灣法律人能在完全欠缺審判獨立文化傳統的中國建立這樣的堅定信仰,是何其珍貴,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所以我雖充分理解司法院急於聆聽來自社會對司法期盼的心情,但這樣粗枝大葉的回應,能提升多少裁判品質已經大可懷疑,就和之前好些改革措施一樣,完全無視於這些變動對審判獨立性和裁判最後性的動搖,應如何盡可能避免,左思右想,終究還是不能已於言。
星期透視/地緣的籌碼與想像
2022-02-20 04:51 聯合報 /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美國稱俄羅斯總統蒲亭已決定入侵烏克蘭,烏東親俄民兵也開始撤離婦孺,俄烏緊張進入新臨界點。路透
俄羅斯與烏克蘭對峙危機,近日引起國際高度關注,西方主流媒體大都認為雙方戰爭一觸即發,美國政府甚至預測二月十六日俄軍將揮兵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股市下跌、油價漲到七年來新高。幸好過了預測期限,俄羅斯撤退部分在俄烏邊界軍隊,危機暫時緩和。
可是,拜登總統又在十七日提出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機率非常高,而且可能在幾日內發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在聯合國安理會高談遵守國際規則,維護和平與安全,此次歐洲股市未受影響。
烏克蘭事件發展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地緣政治大戲將會在國際上持續上演,未來幾年大陸與俄羅斯將深化戰略夥伴關係,歐陸大國從美國爭取更多自主性。而烏克蘭發生戰爭可能性,也將引發中共犯台隱憂,兩者連動關係,因地緣政治因素而更加密切。
地緣政治的第一課,就是避免在邊界出現強大敵對國家或集團。俄羅斯廣袤大地曾遭受拿破崙與希特勒的入侵,加深了俄羅斯對邊界安全的敏感度。近年來北約東擴即將接近俄羅斯邊界,已經到達地緣政治的容忍界限。民國 51 年(一九六二年)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強烈反應,海面封鎖古巴,最後以蘇聯撤除飛彈而落幕,是否可以作為今日烏克蘭危機的借鏡?
美國大肆渲染俄羅斯的威脅與動武的時機,主要目的在控制北約,可是法、德兩大歐陸強權深知戰事開啟,勢將傷害歐陸經濟與安全,因此回到傳統大國協商、以法、德、俄、烏四方會談的「諾曼地模式」,展開穿梭外交,意圖緩和烏克蘭的危機。當事國烏克蘭總統也聲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意願很低,還批評輿論誇大戰爭的危險,製造緊張局勢。
冷戰後俄羅斯衰退趨勢雖未停止,但是此次利用戰爭邊緣策略,企圖逼迫北約重劃歐洲地緣空間,同時又強化與大陸的戰略夥伴關係,儼然在美、歐、俄與美、中、俄兩個三角關係中,爭取到樞紐地位。
俄羅斯與北約的地緣政治關係,理想的狀況是讓烏克蘭成為雙方的緩衝和平區,雙方應該可以接受這樣的安排。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是大陸與美國必爭的地緣要地,這是我方在外交上的重要籌碼,但是美國將台灣視為遏制大陸的工具,我政府則是全力配合美國,將我國推入了如冷戰時期與大陸緊張對峙的局面,成為世界上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地區。
受到強權威脅,烏克蘭領導人還有自知之明,致力避免一場戰爭,可惜我國並未善用地緣政治關鍵地位籌碼,只會一邊倒向美國,完全沒有任何自主性可言。我國外交長期以來就是受到大陸威脅與親美政策制約,但是在此框架下,我們絕對有籌碼在大陸與美國之間,創造出讓他們猜測的空間,將威脅降低、機會加大,而不是只有單一的選擇,缺乏外交的想像與功能。
大屋頂下/蔡英文的課題(上) 和盤托出蔣經國
2022-02-20 04:55 聯合報 / 黃年
「經國七海園區」開幕,首座總統紀念圖書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也同時亮相,蔡英文總統(中)出席致詞。記者林俊良/攝影
欲探究蔡英文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揭幕典禮的談話,可從解讀姚人多的相關評論入手。
因為,姚曾是蔡的撰稿人,二人對相互的政見應皆摸過底,姚可看出蔡的變化;姚從建制內走到建制外,其言論可看出內外的對照。
姚的發言要點有三:
一、他說:「總統,妳錯了。」他對蔡使用及引用的評語包括:「我非常不以為然」、「是一個價值錯亂的事」、「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及「荒謬無比」等。
二、姚說,總統錯了,「甚至是不道德的」;且自認自己的見解與立場才是正確的。他說:「因為您去了一趟蔣經國紀念園區,我們再批評蔣經國好像就變成在批評您的愚蠢跟背叛。」此處是說,蔡的言行可被批評為「愚蠢跟背叛」;「我們」是對的,「您」是錯的。
三、姚顯然認為,蔡的言行會發生骨牌效應;因為,「難道蔣介石不反共?我們也要肯定蔣介石嗎?」,反正不是都能說成「功過相抵」嗎?依姚的看法,若是紀念鄭南榕,就不可紀念蔣經國。他說:這是蔡不可改變的「人設」。
舉世皆然。文膽與總統的關係,有時是總統借文膽的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只是請人妝飾文采;有些則是文膽借總統的嘴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喧賓奪主。這就涉及總統的「人設」由誰來決定?由總統自己?或文膽?文膽是不是教師爺?總統是不是提線傀儡?姚已脫離建制,因而他的言論更能呈現此種賓主之間的糾葛。
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蔡姚的齟齬,也呈現出民進黨及綠營內部的分歧。大家都在議論:這只是一場黑臉白臉的雙簧?還是確有路線鬥爭上演?
其實,以上兩種看法都正確。
一、黑臉白臉。在蔡英文出席蔣經國圖書館揭幕活動以前,蔡政府建制內有兩個動作。一是退輔會空前高調出面主辦「紀念經國先生音樂會」,指蔣經國「走過璀璨」、「反共/革新/保台」、「對台灣的貢獻無可置疑」、「這就是舉世稱頌的寧靜革命(的源起)」。此可視為白臉。另一是在蔡英文談話前夕,促轉會發表聲明,對園區及圖書館以蔣經國命名提出異議(連蔣經國的姓名也不能叫了?),並「建議應予改名或其他配套處置」。又認為揭幕活動只讚揚蔣氏「卓有成就」,卻對威權事蹟隻字未提,並論及林宅血案、陳文成案等。此可視為黑臉。
退輔會及促轉會的動作,雖皆謊稱總統府事前不知,但應可視為蔡英文在黑臉白臉的兩手布置。
此外,在綠營內部,另有扮黑臉者,以襯托蔡的溫和;亦有扮白臉者,為蔡護駕。
二、路線鬥爭。姚人多甚至拐彎抹角地指蔡英文是「愚蠢跟背叛」、「不道德」、「荒謬無比」,段宜康則稱「莫名其妙」。如果只是扮「黑臉」,他們其實不必用如此暴烈的詞彙。另如蘇貞昌說「不會因為獨裁者晚年的慈眉善目,就忘記當時的血腥鎮壓」,也在呈現與蔡英文不同的「人設」。再翻看綠營其他因蔣經國議題而引發的對蔡英文的攻擊,亦可察覺確是一場路線鬥爭。
另者,有報導指出,蔡英文是在「親近幕僚」皆強力反對下,堅持出席蔣經國圖書館揭幕活動。當日講稿總共改了十多次,且是在「幕僚堅持」下,才放進反共保台的概念,但蔡英文未接受「幕僚堅持」要提林宅血案及陳文成命案(促轉會已加補綴)。
此類場景也曾見諸蔡英文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國慶文告的煮稿過程,「年輕幕僚群大大反對蔡英文從辣台妹變成中華民國派」,並詫異於「蔡英文在演說中特別加重『中華民國』的含金量」。這些,雖然皆只是與文膽之間的互動,但也顯示了路線分歧。
蔡英文的蔣經國談話,顯然呈現了她在政治論述上的移步與調整。因此,不論對內對外,她皆必須有黑臉白臉的陰陽虛實布置,以保留進退攻守的空間,此乃理所當然。
但是,問題在於,如果蔣經國議題確實涉及國家生存大戰略的移步調整,那就絕對不只是一個黑臉白臉的操作,而是在這個頂層大戰略移步時,蔡英文能否堅持其主體性及主動性。
姚人多指蔡英文「背叛」。是蔡英文背叛了姚人多嗎?姚又口口聲聲要蔡英文注意「尺度」,這是尾巴搖狗嗎?
試問:總統是否文膽的腹語玩偶或提線傀儡?
姚的通篇論證,皆在憂慮蔡英文紀念蔣經國,會使綠營的轉型正義無以為繼,一潰千里,不能自圓其說。但如果蔡英文心中所思是「團結台灣/化解分歧」,亦即以台灣的生存大戰略為念,則恐怕就不宜用姚的「綠營主體論」作為評判蔡的尺度了,而應改以「台灣生存戰略論」為尺度。
眼下所見,可謂是一場「內殺型台獨」與「外擊型台獨」的路線鬥爭。姚人多等是「內殺型台獨」,堅持將其政治論述緊抱二二八,並以此為「尺度」。但蔡英文似乎思及如何降低「內殺型台獨」的自傷,並放大「外擊型台獨」的「尺度」,更甚至隱約可見她試從「台獨」轉向「華獨」的移步。蔡英文能否超越姚人多的「尺度」?
無論黑臉白臉或路線鬥爭,雙方的主要歧異是在:一方主張只能談二二八,不能談蔣經國反共保台;若談蔣經國,也只能說威權獨裁,甚至蔣經國的名字也不可見於園區。另一方則稱蔣經國「走過璀璨」、「反共/革新/保台」。
中正紀念堂也面臨類似的爭議。
台灣的政治論述,難道一定要掐頭去尾,而不能共同接受自光復、古寧頭、二二八、土地改革、地方自治、白色恐怖、八二三、十大建設、九年國教、退出聯合國、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鄭南榕、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台積電、解除戒嚴、開放兩岸交流、反共、革新、保台、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總統直選、政黨輪替、大三通、ECFA、馬習會、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反送中,至反一國兩制這個多面相、全過程的真實而完整的歷史滄桑嗎?
說到底,我們難道一定要用什麼「尺度」來肢解蔣經國?為什麼一定不能共同接受一個「和盤托出」的蔣經國?
是否只因不敢面對和盤托出的台獨是非,才不能和盤托出蔣經國的功過?
虛偽的台獨,脆弱的台獨。
本文認為,這一場關於蔣經國的議論,不能只看成綠營內部的黑臉白臉,而必須認知這在本質上是一場涉及國家生存大戰略的分歧與選擇。
遙望阿富汗與烏克蘭。姚人多與蔡英文,由誰領路?
體育扯國族 弊大於利
2022-02-20 05:02 聯合報 / 馬鈺龍/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助理教授
北京冬奧今天閉幕,行政院長蘇貞昌(中)昨指冬奧國手黃郁婷行為極為不當,要求教育部和體育署調查、處分。記者曾原信/攝影
冬奧今天閉幕,中國大陸北京成為奧運史上首個擁有承辦夏季與冬季奧運經驗的城市,不僅在運動史上留名,國族主義的優越感更衝上高點。
昨天傳出蘇揆指示相關單位,要對冬奧期間我選手黃郁婷祭出處分;筆者以為此舉大可不必,就算她代表國家出賽,以選手身分仍應享有台灣一向對國際及對岸自豪的言論自由,她的言行舉止是否過當?是否傷害台灣民眾的感情?自有全民可做評斷,用政府高度對黃郁婷懲處,有失格局。
今年還有兩大賽事要在中國舉行,一是六月的成都世大運,接著在九月又有杭州亞運,這兩大賽事會是體育署的參賽重點,兩大賽也都被視為三年後巴黎奧運戰績的重要檢測點。但以北京冬奧的國際氛圍來看,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緊張情勢如果未解,戰線可能又會延燒到競技場上,雖說體育與政治必須分離,但始終只是口號,「體育政治化」從一八九六年的現代奧運至今,只見高漲。
中華代表團參加世大運與亞運兩項賽事,中國挾地主優勢,對台各式統戰手段必然盡出,我國政府勢必要盡快以冬奧為前車之鑑預做防範,從代表團的進出儀軌到選手教練的言行舉止,找出一個平衡點,可讓台灣不失自由民主國家風範,也能在中國展現台灣的民主價值。
台灣在國際經濟領域,尤其是科技產業擁有舉足輕重地位,各國自然重視。但在政治與體育領域,只能在列強夾縫求生存。但是,主掌國內體育的最高行政機關體育署,署長迄今懸缺未補,體壇在東奧奪下兩金四銀六銅的史上佳績後,呼籲體育署升格體育部的意見也未見政府積極回應。反倒是要求「以台灣隊之名參加巴黎奧運」活動,正如火如荼召開公聽會,這項號稱由民間發起的「正名運動」,再次在國內掀起「國族主義」的波瀾。
殊不知,國際體壇是我國極少數能與中國及世界列強享有平等地位權利的舞台,靠著民國 70 年(一九八一年)簽訂的洛桑協議,以中華台北為名稱、梅花五環為旗幟、國旗歌為曲,出席各項體壇賽事,這充滿高度政治妥協與無奈的協議,雖引來部分國人不滿,但依現況,如要強行更動,損失勢必大於獲得。誠如出席公聽會的田協秘書長王景成所言:在前次「東奧台灣正名公投」成案後,國際奧會三度來函中華奧會,特別強調在已有「洛桑協議」下,根本無法改名。
在現有國際體育組織,中華台北不等於台灣,但選手來自台灣,卻是不爭事實。體育政治化是事實,但體育產業卻是無國界化的競爭舞台,擁有穿金戴銀實力才有話語權,才是爭取與列強平起平坐的最佳方式。
如果台灣選手能將金牌榜「產值」提升到世界前十,甚至超越中國,讓金牌跟台積電晶片一樣受到國際重視,黃郁婷穿哪個國家隊服練習,就不重要了。
用運動實力來呈現國族主義,比現今用口水或其它無謂舉動來得實際。寄望中華代表團能在成都世大運與杭州亞運大放異彩,這批選手才是台灣珍貴的資源,如何讓選手穿金戴銀,比起爭取虛幻的名稱打口水戰來得實際。
外公外婆涉歧視 外子內人呢
2022-02-20 05:00 聯合報 / 何石松/教、客諺研究(桃園市)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在臉書表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中的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調整過後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不用再有內外之分。圖/取自王婉諭臉書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性別歧視試題出現。近日外公外婆被認為是歧視要正名,如此,外子內人,豈不也涉歧視?這真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試以客語嬲天穿析之。
今天(農曆正月二十日)是一年一度的天穿日,客家人稱為嬲天穿。客委會認為嬲有歧視女性之嫌,將之改為尞天穿,意思是天穿日要休息一天;為何要休息,就是要紀念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功績。
傳說上古時代,天崩地裂之際,補天不是由男性完成,卻神化女媧拯救生民,其實就是種女性崇拜。嬲天穿的嬲,不只沒有歧視,反而是極度崇拜母性。因為,嬲,(甲骨文作(人女人),客家話讀如「料」,意思是「休閒,聊天,玩耍」),指在女神(女媧)之前盡情玩樂,慶祝補天成功。因為,「天穿毋嬲苦到死」,是指天穿日,如都不知道飲水思源,停下工作紀念女媧補天貢獻,那是不對的,會做到死的。所以,天穿日男女要停下田事與針線工作。
人類是先知有母再知有父,先知有地再知有天,人類造字最早是以女人(母親)的出發點開始。如好,甲骨文之義乃為象母抱子之形,極為喜愛之義,《論語》中有四十一個好字,唸去聲,這女字之義就是指母親。母親的喜好,就是大家的喜好,故曰好。天穿日在人類之母前面歡樂休息一天,就是一種母性與女性崇拜。
《說文解字》說:「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人,是女人生的,故女為姓,古代姓氏,多女字旁,如姜、姬、嬴等。嬲字中的女,就是女神或母親,兩旁有男侍立。好比台灣瘋媽祖,抬轎遶境盛況,無男神能及,豈非崇拜而何?
聯合國世界母語日前,文化部舉辦國家語言文化生活節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與理解,難道只是口號?嬲天穿的天穿日,是真正傳統的婦女節與母親節。今年天穿日適逢周日,全民放假,是真正的嬲天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