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網路保險失去鯰魚功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黑白集/于將軍與柯媽媽
◆  聯合報社論/吳進木的叛國質疑,鏡射吳釗燮的失職
◆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網路保險失去鯰魚功能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網路保險失去鯰魚功能


2022-01-06 00: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金管會公告純網路保險公司的規畫,並開始向社會徵詢意見。(本報系資料庫)


金管會公告純網路保險公司的規畫,並開始向社會徵詢意見。當金融科技網路平台經濟興起之際,金管會推動網路銀行並準備成立網路保險公司的認事態度值得肯定。不過,細究過去設立網路銀行的成效,以及預期未來網路保險公司發展可能遇到的瓶頸,金管會將金融創新導入現有金融體系的作法,顯然還有討論空間。

這次金管會規劃網路保險公司是符合世界金融創新潮流的。六年半前世界經濟論壇(WEF)曾認為保險科技將是顛覆傳統金融最可能突破點。這項預言並未成真,但是網路金融平台興起的確是不可阻擋的現實。無論是網路銀行或是網路保險公司,都是金融發展趨勢必然會出現組織樣態

不過,金管會最近對外表示,當初核准設立的網路銀行似未發揮激發產業積極創新的鯰魚效應。金管會因此將約談純網銀,評估放寬法規以協助拓展業務,希望未來能真正展現鯰魚特色。金管會對純網銀的關切,正好凸顯金融新創企業與既有金融機構該如何互動、以形成正向螺旋發展是嚴肅的課題。鑑往知來,金管會如今依循開放網銀模式推出網路保險公司,亦難免讓人擔心是否會出現「指沙丁為鯰魚」的可能結局。

觀察金管會核准純網銀與網路保險公司兩大要件,便很清楚其開放創新金融機構的盲點。先前政府要求網銀資本如同商業銀行的100 億元,發起人至少須有一家銀行或金控公司,且持股比率高達50%以上。這次規劃的網路保險公司雖為一般保險公司的減半資本成為10億元,但發起人仍須為保險公司或其金控公司,且認股比率要占40%以上。純網銀業務本質不等同商業銀行,政府卻犯了將之視為傳統商業銀行錯誤,如今相同的錯誤恐怕也會發生在網路保險公司。

金管會允許成立科技特質金融機構,卻將之視為成熟產業來管理。這樣的監理方式顯然與破壞式創新特性背道而馳。一般而言,除非金融機構有包容創新企業文化,破壞式創新往往是由金融創新者發動,而後再引發既有業者警覺調整。金管會若希望金融業快速導入科技創新,就必須鼓勵新創業者的參與。如果金管會仍以既有監理框限純網銀或是網路保險公司,自然就無法期待它們成為鯰魚而產生顛覆產業的效果。

如果政府真心要推網路保險業公司,就請允許金融科技業者能「獨立地」在網路平台推出創新產品;股東產業背景不是必要條件,資本需求則是根據新創公司的成長與風險來決定。就以民國 101 年(2012年)在英國成立著名寵物保險新創公司 Bought By Many 為例,該公司民國 106 年(2017年)配合正式推出網路產品時,才募集到兩家投資公司 750 萬英鎊的A輪資金。若依照金管會目前規劃的網路保險公司,這家公司恐怕很難能在台灣通過設立的審查。

金融新創企業的營運充滿風險,但不是依靠母公司的金融背景或憑藉龐大資本就能化解。傳統金融業者的保守心態過高資本無效率地使用,反而可能阻撓金融創新的發展。新創業者在成長過程中各輪募資,其實是讓資本市場能重新檢視創新產品的發展潛力。金管會監理重點應放在新創業者成長時風險與資本挹注的比例關係,以及消費者權益能確實被保護。

金管會最近還表示,科技創新對台灣金融業沒有過度的衝擊,並據此推論金融業與科技的整合還算不錯。其實由純網銀經驗可知,台灣金融業未受到科技發展衝擊,可能與政府「金融高爾夫球俱樂部」的監理心態更有關。如果政府忽略科技新創業者由小而大的發展金融平台,那就等同斷絕金融創新發展一半的機會。為了台灣金融產業健全的發展,籲請金管會推動網路保險公司時,不要再陷入「半個保險公司」的迷失,而是能讓保險科技新創業者真正在台灣生根茁壯。











聯合報黑白集/于將軍與柯媽媽


2022-01-06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于北辰將軍,一面喊退黨,一面挺綠營的林靜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二選區補選好有趣,民進黨全員出動,搞得超盛大;國民黨則為避免政黨對決,顯得袖手旁觀。一面倒之餘,兩個素人跳進來搶鏡頭:左邊是于北辰將軍,一面喊退黨一面挺綠營的林靜儀;右邊是滿頭白髮的柯媽媽,一路與顏寬恒同框誇他做人實在,嘴上則損「一天到晚罵我兒子」的林靜儀「赤牙牙」。

素人的戲就是好看。他們沒那麼多預設台詞,也不必拐彎抹角說話顛來倒去也無所謂,一切留給路人解讀。名嘴于將軍的臨陣倒戈,原本令人看了有些納悶;但一經柯媽媽的登場提神,便炮製出不同風味,顯得旗鼓相當。

于北辰一定不滿意這樣的類比:自己是退役將軍,又是熱門政治名嘴,拿來對比柯媽媽,也太不相稱!問題是,于將軍要退黨就退黨,也就罷了;他卻偏要臨時加演「挺綠」,還拿太太接種的插曲來裝飾,故事就變得有點走樣。退黨而附帶挺綠,頓時「將軍變小卒」,成為人家的墊腳石了。

至於柯媽媽,也未必稀罕與于將軍相提並論。人家可是民眾黨柯主席之母,來頭不小。論口才與身段,她稱是來拜廟,和顏寬恒只是「巧遇」;又稱自己是新竹人「沒票」,也「不挺誰」,然後一路和顏寬恒同框又誇他。柯媽媽天生戲感,會輸于將軍嗎?

保持「觀眾」身分的國民黨,看了不妒嫉嗎?











聯合報社論/吳進木的叛國質疑,鏡射吳釗燮的失職


2022-01-06 00:3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前駐尼加拉瓜大使吳進木卸任後,沒有回到台灣,民進黨質疑吳有叛國之嫌。圖/取自僑委會網站
季青漫畫


外交陣線近日並不太平,存在著難以言說的難堪。其一立陶宛總統諾賽達公開宣稱,讓我國以「台灣」為名設代表處是個錯誤,此事他並未獲充分徵詢;外交部對此低調以對。其二我國前駐尼加拉瓜大使吳進木卸任後未返台,兩國斷交後卻獲頒尼國國籍,遭民進黨指責他「叛國」,要求追回其退休金。外交部對此支吾其詞,以吳進木之妻「不便遠行」為其辯解。

兩個事件都透露了外交部的尷尬。台灣和立陶宛因口罩及疫苗互贈建立友誼,我順勢在該國設立「台灣代表處」,看似外交斬獲。然而,因諾賽達總統事先未獲徵詢,顯示此事該國內部有歧見,更導致北京把對立陶宛關係降級為「代辦」,並採取諸多經貿杯葛手段施壓。台灣網友對此事的評論一針見血:「民進黨又銃康陷害)朋友了。」

我國在立陶宛的代表處雖名為「台灣」,但英文名稱是「Taiwanese」而非「Taiwan」,其實不如預期。且由於我國與立陶宛的經貿往來不多,因此代表處僅由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兼任」,未另派專人。但這個設處之舉,卻引發中共的強烈反應,造成立陶宛的麻煩不斷。最近一批兩萬瓶的立陶宛黑蘭姆酒遭中共卡關,外交部立刻協調台酒公司全數收購作為補救。但如果這類情事層出不窮呢?

儘管中共的報復態度相當無理,立陶宛也宣稱絕不屈服,但因一個代表處名稱惹出外交糾紛,該國還得求助歐盟協助,恐怕也覺得得不償失。也因此,諾賽達直指設處名稱是個「錯誤」,必須「處理這個後果」,意味立陶宛必須務實解決問題。無論如何,諾賽達並未反對台灣設處,只是覺得名稱不合宜。而對台灣而言,在該國設處究竟是為建立雙邊實質關係,或只是為了一時大內宣之便而利用了該國政治人物對台灣的支持,也是一件值得省思的事:我們是不是在炒外交短線

相形之下,前駐尼國大使吳進木的「叛國」質疑,即顯得沉重許多。吳進木在去年九月底請辭獲准接任大使李岳融十一月中旬到任十二月十日尼加拉瓜即宣布與我斷交。更讓人錯愕的是,斷交次日,尼國政府即公告頒授吳進木夫婦該國國籍,感謝他們對尼國的貢獻;不久,尼國又將我在該國的館舍資產全數移交給中國大陸。這些迂迴轉折,由於時間點極為接近,難免引起外界對吳進木是否忠於職務的質疑。

吳進木卸任不久,尼國便宣布斷交;而他不返台,卻滯留當地成為尼國國民,行徑確實頗不尋常。問題是,他若真如民進黨人士的質疑,有「叛國」或「不忠」之嫌,首先須追討其責任的應該是外交部長吳釗燮才對,但為何外交部卻沉默無言,甚至還幫吳進木編織理由?事實上,說吳進木之妻行動不便而無法返國,確實欠缺說服力;以台灣的醫療照護能力,難道還比不上尼國?

關鍵就在,任何關於吳進木「叛國」的質疑,責任都會折射回到吳釗燮的身上。如果吳進木事先知悉中尼即將建交而請退,他有沒有據實向吳釗燮報告?如果報告過,吳釗燮仍准許他退休,並若無其事地派新大使前往接任,然後假裝對斷交噩耗震怒,這一切豈非都在演戲?如果吳進木未據實報告,而讓台灣驟陷於被斷交之險境,事後又搖身變成尼國國民;吳釗燮即應在撤館時勒令他同機返台,以免此事淪為國際笑柄,但吳釗燮卻未做任何處置,還幫他編造藉口。

可見,吳釗燮的責任絕不亞於吳進木。何況,他任內斷交六國,這筆帳還沒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