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專家之眼】以本土語言授課,何苦來哉?

◆  【專家之眼】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謬論
◆  【專家之眼】以本土語言授課,何苦來哉?

◆  【專家之眼】左右兩翼的冷戰:美國真會爆發內戰?
◆  【專家之眼】中二補選混戰 彰顯另類藍綠共識
◆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政治版神鬼第六感
◆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專家之眼】以本土語言授課,何苦來哉?


2022-01-06 09:27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臺師大近日通過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授課獎勵實施要點,下月起,以台語、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等語言授課的專任教師將獲得50%的鐘點費獎勵。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師大通過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授課獎勵實施要點,將於110學年度第2學期開始,以臺語、客語、臺灣原住民族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等語言授課的專任教師,將獲得50%鐘點費獎勵,等同現行英語授課獎勵規模。

消息經媒體報導後,引起熱議。或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是,誰有本事全程使用這些語言授課?有多少學生聽得懂?又有多少學生願意修?

如今國內各級學校授課,幾乎都使用國語,課本也以國語書寫。大學雖然常用原文教科書,但除非授課者為外籍教師,或者刻意以英語講課,否則基本上都以國語教學及討論。尤其各專業領域的術語、現代用詞或外來語等,往往經過無數專家推敲、審定,以及社會大眾逐漸習慣,日積月累而形成。這些數不清的用詞背後,承載的是浩如煙海的訊息與思維。平常大家聽、說、讀、寫習慣了,或許沒有意識到語言的複雜性。一旦轉化成本土語言,才會發現寸步難行。

個人並沒有歧視本土語言的意思,但無可否認的殘酷事實是,師大要獎勵的這些語言(手語情況特殊,本文暫不討論),幾乎有長達半世紀甚至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沒有機會跟上現代化的腳步。當然,在生活方面,多少引進了一些外來語而稍有演變,譬如「打電話」、「買電腦」等等,可是到了e世代新興辭彙如網際網路」、「社群平台」,就從沒聽過有人以本土語發音。至於涉及高等教育的學術用詞、專業用語,就更加近乎空白了。或許部份有心人士可以把本土語言運用在學術上,那也屬於極少數,達不到普及性,何況講授高深知識,沒有任何人使用本土語言會比使用國語輕鬆。

對大多數高教師生而言,除了語言科系是把語言本身當成學習的對象與目的之外,其他科系都是把語言作為學習的手段與工具。為了復振弱勢語言,不惜捨棄得心應手的國語,坑坑巴巴地改講不熟練的方言,學生也聽得一知半解,這是何苦來哉?假如是選修課,大不了就不上,可萬一有老師為了多賺鐘點費,刻意在必修課講稀有語言,那麼聽不懂的學生受教權何在?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的損失,又要向誰請求賠償?

這就好比打著「愛用國貨」的口號,鼓吹國人開著國產車上路一樣。為了身家性命安全,用路人當然會關心車子的性能是否良好,值不值得花錢購買,畢竟「愛國」不能無限上綱。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應該也有權決定用什麼語言上課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倘若訴諸民族主義,要求師生以不擅長或不懂的語言教書、學習,恐怕不但難以達到復振的目的,反而會讓學生討厭本土語言。

身為師大校友,個人相當肯定母校的用心良苦。但為了學弟妹的受教權,還是建議學校再慎重考慮。要是因為這個規定,導致未來學子不敢選師大就讀,甚至入學率降低,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專家之眼】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謬論


2022-01-06 09:31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RCEP生效,主要在消除自然經貿夥伴間的障礙,台灣再度面臨邊緣化危機。路透



RCEP 已於今年1月1日啟動,台灣再度面臨邊緣化危機。相對於產業界與學術界均相當憂心對我國將產生嚴重的衝擊,政府對此卻相當淡定,認為影響不大。

例如外交部網站指:「我國出口到 RCEP 成員國的商品中,有七成是零關稅的資通訊產品,其餘三成產業中,鋼鐵、汽車零組件業主要銷售至歐美,紡織中下游業者早已在海外布局,受到的影響應有限,未來將透過產業轉型及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積極協助我國產業因應區域經濟整合的情勢發展。」且我已申請 CPTPP 足以抵銷其衝擊。

政府針對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論述破洞百出,本文分述如下:

第一、只有三成產業受影響:這種說法完全是倒果為因,就是因為我出口這些國家缺乏關稅優勢導致傳統產業在東南亞市場節節敗退,不是被迫至這些國家設廠,就是放棄該市場。政府無法加入 RCEP 或與個別國家簽訂 FTA,還間接責怪企業沒有轉型升級及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才會國際競爭力不足。

第二、對科技產業沒有影響:台灣出口至 RCEP 國家科技產品可享有零關稅優惠,乃係受惠於 WTO 的《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簡稱 ITA)所致,然而並非所有的科技產品與設備都被納入 ITA,例如:我國積極要求將面板與生產科技產品的工具機納入,均未被國際接受,仍需支付關稅。另外,我國近年來在電動車零組件表現優異,亦不在 ITA 的免稅清單中。縱然這些產品未必立即全面降至零關稅,但逐步調降關稅仍將威脅我相關產業的出口,將加速受影響產業外移

第三、CPTPP 可取代 RCEP:政府另一個說法是,我國已經申請加入 CPTPP 可大幅減緩其影響。固然二個協定均是相當大型的區域經貿協定,有日、馬、紐、澳等七會員國重疊而且 CPTPP 的自由化還更高。然而,二者規模仍有相當大的差距,RCEP 的 GDP 達25.6兆美金區內有22億人口貿易額為12.4兆美金,占我出口比重近七成;CPTPP 的 GDP 10.9兆美金區內有5億人口貿易額7.1兆美金,占我出口比重僅二成,都遠不如 RCEP。就算台灣真能順利加入 CPTPP,惟該協議標準甚高,入會程序相當冗長,勢必耗費數年之長,根本緩不濟急。

第四、因政治干擾無法加入 RCEP:政府並主張因 RCEP 由中國大陸主導,大陸阻撓下台灣無法加入。事實上,RCEP 係東協國家為主體的協定,大陸縱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稱全由中國大陸主導並不符合事實。蔡政府執政期間堅持「親美抗中」路線,兩岸關係急遽惡化,北京當局當然會阻礙台灣加入。

另一方面,台灣申請 CPTPP 也未必有勝算,除了我開放準備不足外,同樣有政治干擾問題,蓋其對申請者採共識決而非多數決,只要其中一個會員國投反對票,即可將我國擋在門外, CPTPP 11個會員國中有不少與中國關係極佳,亦為最大的貿易夥伴,北京當局發揮其影響力,就可能讓祕魯、智利或馬來西亞(今年可望通過國內程序)等國投下反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