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規律調漲有助經濟健康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規律調漲有助經濟健康
◆  聯合報黑白集/習近平心情,連戰知道
◆  聯合報社論/菅義偉的愧疚,蘇貞昌的無感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規律調漲有助經濟健康


2021-09-13 01:5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基本工資示意圖。記者余承翰/攝影



基本工資審議會即將登場。今年的經濟狀況極為特殊-全年經濟成長率上看6%,若干內需服務業卻受疫情衝擊而顯艱困,這也使得基本工資如何調整備受關注。目前政府已宣示希望基本工資「往正向走」,工商團體則以內需產業受創反對調漲,可以預見基本工資審議會勢將有激烈的論爭。

過去幾年除了去年外,基本工資都有明顯的調幅,希望勞工也能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去年儘管全年經濟成長率仍有3.12% 的水準,但基本工資審議正逢第2季民間消費衰退5.21%、出口也衰退3.44% 的惡況,因此基本工資幾乎沒有調整,未能反映下半年經濟強勁復甦,也才有勞動部長去年勞工已共體時艱之說。面對今年更高的經濟成長率及去年幾乎未調的基本工資,連經濟部長都認為不調很難」,因此應可預期基本工資會有較明顯的調幅只是基本工資向來是折衝妥協而得,能不能回到去年之前每年3%到5%的調幅猶未可知。

訂定基本工資除了保障處於市場弱勢的勞工、維持勞工的基本生活所需等原始目的之外,更積極的用意是希望透過此一機制促使經濟成長果實能更合理地分配,改善企業盈餘與薪資所得占比差異日漸惡化的窘況。蔡總統也在今年勞動節明白宣示了「經濟成長果實應回饋辛苦勞」,在這樣的思維背景下,基本工資調整必須隨著經濟成長幅度做為主要依據

更進一步看,經濟成長率衡量的是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後的實質成長,如果包含物價上漲因素,則名目的經濟成長率還會更高,究此,以名目水準衡量的基本工資還應該有更大的調幅,才能反映維持基本所需和分享經濟成長果實的雙重目的

當然,疫情下的現實是產業的 K型走勢嚴重不均衡發展,明顯的基本工資調幅難免加重內需服務業的壓力,尤其許多內需服務業薪資水準偏低,實際薪資與基本工資相差無幾。但基本工資既然適用於各產業,也有基本的思維可為依據,實不宜每年遷就特定產業的狀況而有太多的妥協權宜,否則只會使多年以來一直想確定調整準則的基本工資審議治絲益棼,更陷紛亂。

根據經濟原理,解決經濟問題的最佳方式是就源解決。內需服務業現今面對的困境既來自於疫情下的消費不振,則包含振興券、融資紓困、減免稅負等措施都屬合宜可行,從業勞工的困境也可由直接紓困補助或鼓勵企業不裁員機制來處理。基本工資制度既有其設定的目的與意義,就不宜無限上綱地也納入紓困措施的一環,以避免治頭痛的藥也拿來治腸胃病。

反對基本工資調漲的最主要理由是在疫情中「協助企業存活最重要」。協助企業存活,藉以維持住就業,這兩年政府的各種紓困政策也的確以此為目標。然而,疫情也造成經濟結構的大改變,生產、消費、生活方式都產生永久性的變化,即使疫情過去,所有企業都必須隨之調整才能圖存獲利市場經濟有誘導企業轉型發展、資源重新合理配置的功能,企業不能總是完全藉由政府力量來圖存。這兩年美國已有紓困反而保障了殭屍企業存活的疑慮,我們自也應小心避免。正如為因應氣候變遷所課徵的碳稅或為了解決汙染問題所課徵的汙染稅,合理調漲的基本工資應被視為經營企業必要的成本;能夠負擔合理成本的經濟才會是可走得長久的健康經濟

話說回來,低薪向來是台灣經濟亟待解決的主要病徵之一,對於調高基本工資就難以存活的企業而言,應該很難期待他們為調高工資、解決低薪做出貢獻。對於短期陷入困境、長期仍有可圖的企業,政府已宣示基本工資若調漲,將兼顧受衝擊產業,這已是最好對策。既然如此,就讓基本工資依規律調整,除了追求分配公平,還可擴大內需購買力,促使經濟更健康地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習近平心情,連戰知道


2021-09-13 02:3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波波漫畫



拜登與習近平才完成一次「親切、坦誠」的通話,確保雙方競爭不致演變成衝突,英國金融時報就報導台美國安高層正在華府對話,討論將台灣在美代表機構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如果屬實,這對台美關係的進展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但台灣也要評估,如何承受相關的後座力。

九一一事件廿周年前夕的拜習通話,尋求緩和雙方的緊張關係,殊難想像拜登會在掛上電話後,就向中南海丟出一顆九一一級的外交震撼彈。因此,這到底是兩面手法、試探氣球,或另有幕後的政治操作,值得關注。

但如果此事為真,若要問習近平此刻的感受,大概就是二千年「扁連會」後,連戰馬上被扁政府宣布停建核四公然打一記大耳光的那種火辣感覺吧。此後國民兩黨再無互信,為無止盡的藍綠惡鬥埋下火藥

同樣,如果習近平應邀與拜登通話,拜登還親口保證美方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結果電話才掛,習近平就被華府公開搧了一記紅通通火辣辣的大巴掌,這要教美中關係如何柳暗花明?

台灣在美代表機構如成功改名「台灣代表處」,中共必有比對「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更強烈的反應,否則習近平的第三任可能就被拜登那一巴掌打掉了。但中共不一定能奈美國何,屆時倒楣的是台灣,台灣準備好了嗎?










聯合報社論/菅義偉的愧疚,蘇貞昌的無感


2021-09-13 02: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日本首相菅義偉(左圖/歐新社)、行政院長蘇貞昌(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正式端出五倍券,準備上路。這張讓蘇貞昌轉彎再轉彎到差點翻車墜谷的五倍券,正面是映照通紅的民怨怒火,背面則畫滿民進黨派系治國的軌跡和蔡蘇體制破漏的裂痕。蘇貞昌相信大撒幣就可以收攏民心,向派系獻上建設分肥後也可以穩住蔡蘇體制。不過,此時傳來日相菅義偉決定不連任的消息,卻不免讓人對照比較起蘇貞昌閣揆保衛戰的荒誕。

菅義偉完成舉辦東京奧運的歷史使命之後,在國內疫情持續升高,以及地方選舉接連敗選下,雖有安倍及二階等自民黨派系大老的力挺,卻仍然決定不連任自民黨總裁,成為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自民黨重新執政後的首位短命日相;對民意支持度低迷的感受高於權位的戀棧,避免拖累選情的考量大於政治的算計,反映了菅義偉的自我「羞感」。

日本人的羞感,源自於「我慢」的傳統與避免「迷惑行為」的文化。「我慢」是為了達到最終目標,對於來自外界的批評與痛苦都必須忍耐;而「迷惑行為」則是自我的行為或存在,已經帶給他人極大的困擾與麻煩。在菅義偉不顧輿論反對,完成安倍交付的奧運使命後,意識到自己的民意支持度,已成為自民黨內的最大麻煩時,便以退位來自我了斷,這正是羞感使然。

當然,羞感的形成,除了自我的意識外,還要有內外環境的推波助瀾外環境是自民黨總裁選舉與國會大選的連動。由於菅義偉的優柔寡斷,錯失多次解散國會的大好時機,結果九月廿九日自民黨總裁選舉後,緊接著就是十月的眾議院改選,導致自己的支持度與國會大選掛勾;而東奧叫好不叫座,加上第四波疫情再起,讓菅義偉的民調持續跌到廿六%的新低點,不支持度更創下六十六%的新高,已經進入下台的深水區了。自民黨內擔憂菅義偉的低支持度將會拖垮國會選情;被稱為安倍接班人的「令和大叔」,已成票房毒藥。

內環境則是自民黨內新生代議員的群起反彈。今年以來的地方補選,自民黨已連四敗;特別是八月的橫濱市長選舉,由於橫濱所在地的神奈川縣是菅義偉的大本營,橫濱市長的成敗被視為菅義偉政權的保衛戰,結果菅義偉力挺的政治老手小此木八郎,大敗給在野立憲民主黨推出政治素人山中竹春。這讓自民黨年輕議員出現集體危機感,要求首相人選必須從過去的派閥支持者,轉為能夠勝選的黨內造王者;小泉進次郎一句「如果以現任首相身分敗選,將會顏面盡失」,讓菅義偉決定放棄連任,可見羞感心理是菅義偉不再參選的主因。

再把視角轉回國內,蘇貞昌上任後用丁怡銘成立網軍「中央廚房」,大量製作散播哏圖,一方面吹噓「有政府,會做事」、「防疫超前部署」,一方面攻擊在野黨和媒體。但「三加十一」破口後,五月疫情急遽升高;蘇揆又不顧要求普發現金的民意,執意推動民眾必須掏錢換領的五倍券,造成民怨沸騰,黨內派系串連造反,蔡英文也出手干預,迫使蘇貞昌政策轉彎,也撼動了閣揆寶座。

蘇內閣的民調持續滑落,並可能拖垮明年選情,外界也傳出內閣可能改組的聲音。但蘇貞昌積極展開閣揆保衛戰,拉攏派系與綠營地方首長,送上建設大禮;當一座嘉義科學園區,就讓英系掌門人陳明文樂得直呼「蔡蘇體制牢不可破」時,就表示蘇貞昌只要撒錢,不必自省,更無需愧疚

從菅義偉急流勇退,對照蘇貞昌戀棧權位,可以看出,面對民意,菅義偉還有羞感,蘇貞昌完全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