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大陸為晶片侵台是天方夜譚

◆  【專家之眼】大陸為晶片侵台是天方夜譚
◆  【專家之眼】棄台論在美國學政界只是孤兒?






【專家之眼】大陸為晶片侵台是天方夜譚


2021-05-03 12:29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戰略安全學者注意到台灣與南韓在晶片製造產業上高度產能,並且將晶片產能扯上大陸可能對台動武因素。圖為今年三月在上海舉行中國國際半導體展。新華社


全球車用晶片產銷失調,美國順勢對中國大陸採取科技封殺手段,除在川普總統卸任前提出各項管制輸出措施;拜登政府就任後,在此面向更是變本加厲,開始全力上綱,點名管制高技術尖端晶片銷往中國大陸。

在此同時,許多戰略安全學者如大夢初醒般,開始注意到台灣與南韓在晶片製造產業上高度產能,並且將晶片產能很快又扯上大陸可能對台動武因素,聲稱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北京覬覦目標,並可能因此讓大陸運用軍事入侵加以奪取。

但假若對於國輸出管制行政規範EAR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具有基本認識,就可理解到隸屬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BIS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依據商品管制清單」(CCLCommercial Control List),在體制上對於中國大陸採取全面輸出管制早就行之有年,現在配合晶片荒,針對特定企業祭出管制清單,嚴格來說並未具備任何實質意義,只不過趁機炒作新聞。

依據「商品管制清單」基本理念,其涵蓋範圍將包括物品(commodities)本身,再加上製造該物品所需之技術(technology)以及(software)軟體程式。為執行輸出管制,前述各個品項都設定五位數基碼專屬出口管制分類編碼ECCNThe Export Control Classification Number),其中第一碼是以數字表示商品之控制類別序號,第二碼為字母,用以標註管制類別為物件、檢測設備、材料、技術或是軟體。後續三個數字編碼尚可用以識別管制出口理由與商品序號。而中國大陸所受到管制出口待遇,向來就是受到各方矚目,美中貿易爭議更是核心熱門議題。

當理解到前述情況後,回頭來看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科技與國家安全研究計畫資深研究員拉瑟爾Martijn Rasser日前向福斯新聞表示,中國大陸由於受到晶片需求所迫,但本身發展晶片產業不盡理想,因此很有可能運用軍事力量入侵台灣,強行奪取半導體產業。

拉瑟爾本人原係出身於美國中央情報局,長年在各個不同公職單位,從事科技情報分析;並在退離公職後,投身企業界從事商業與會計詐騙研究,並曾涉及分析人工智慧方面之研析工作。針對兩岸情勢提出如此研判結論,真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其荒誕程度真是到達天方夜譚水準。

生產半導體係屬高科技產業,但在產業分類上仍然是歸屬於製造業;製造業與農漁牧礦各個第一產業在本質上差異甚大,畢竟晶片不是像原油或是礦脈,其成品早就存在,只要運用適當手段加以採集獲取,就可以順利獲得所望產品。製造業必須仰賴生產機具、特定原料與原材、生產製造環境以及必要之產業技術,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產品。

所以透過戰爭入侵手段,就算在過程中產生破壞,讓農漁牧礦第一產業恢復產能相當簡單,但若是要完整保存製造業生產環境與條件,讓其在衝突後,迅速恢復產能,其實就不是那樣簡單。儘管台灣半導體製造產能與品質都讓全球刮目相看,但並不代表此項台灣產業不需仰賴外來技術支援,以及供應相關機具或是生產製造過程中所需之特定原材相關配套半成品

假若能夠理解台灣半導體生產過程所構成之全球供應鏈關係,就知道台灣半導體生產其實命脈被抓在多個國家手中,只要對台灣管制出口此等科技、機具或是原材,就可能會扼殺整個產能。對此北京致力於投入建立其本身半導體產業,不會不理解其中之敏感互利共生關係;因此若是認為北京不知道就算強力奪取台灣版導體製造產能,最後很有可能在多國輸出管制封殺下,最後變成一場空,顯然就是對於此項議題研究毫不到家。

中國大陸從研發製造兩彈一星時代,就極端講究自力更生科技自主;對於掌握整個生產製造脈絡與供應鏈,在各個工業集團中都設立專門研究產業情報單位因此不會不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必須與全球保持技術聯結交易關係,在此種前提下,絕對不會如此魯莽地讓奪取台灣半導體業,變成對台動武理由。

美國智庫學者做出此種違背基本常識之研判,不但是毫無品質,更是存心透過像福斯新聞這樣抱持特定立場媒體,做出危言聳聽挑撥兩岸對立情緒之荒誕推測。但是經過轉述傳送,必然又成為許多象牙塔內看媒體報導,只能靠著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之政治評論家或是安全分析者,所將後續引述之基本資料。

只要是關心中國大陸科技發展人士,都可以認識到北京早就察覺到半導體產業是其科技發展嚴重短板所在,為避免日後變成其他高科技產業生存發展之罩門,建立本土半導體生產能量,早就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核心項目與科技攻關重大目標。而事實上,近年來歐美對於中國大陸科技封殺重點,就是聚焦在半導體產業相關技術與專利

當然就目前歐美對於中國大陸在經貿競爭科技角力上,華為等通信產業是重大焦點,但是最後能夠決定何方勝出之關鍵,還是在於誰能掌握較為完整之產業體系,只要在技術面向上受制於人,最後很可能就會成為遭人攻破,必須俯首稱臣之死穴。其中能夠影響通信科技前端技術產品,其實就是半導體與智能晶片,因此必須更讓半導體製造在這場科技戰中無法缺席。

中國大陸在經濟與科技發展歷程上,飽受歐美技術封殺與管制,甚至在航天合作上更受到排擠與歧視,這些刻骨銘心記憶,確實會讓中國大陸非常關切半導體產能,但若是說北京不選擇自立自強,建構本身半導體產製與研發能量,卻激發出對台動武誘因,此等邏輯實在讓人難以理解。對照這位智庫專家服務經歷,吾人對於美國之所以會魯莽對伊拉克與阿富汗動武,然後現身於泥淖無法脫身,顯然就可以理解所謂盲人騎瞎馬也不過如此












【專家之眼】棄台論在美國學政界只是孤兒?


2021-05-03 08:23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稱台灣不是美國的重要利益,提出美國應重新思考東亞政策的優先順序,並結束對台灣的承諾。 美聯社


最近,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外交事務》期刊再度發表表「棄台論」文章,遭到美國許多學者撻伐。問題是,「棄台論」在美國學政界並非孤立無援,一旦有機會隨時可能再起。

美國學政界最早存有「棄台」想法的是曾任尼克森總統國安顧問季辛吉卡特總統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前者主張「聯中制蘇」,後者則執行該項政策,雖未直接說要犧牲台灣,但都認為台灣只是彈丸之地,又是威權體制國家,被中共併吞只是遲早的事。

未料,經過台灣人民挺過斷交的艱辛歲月、民國 68 年(一九七九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與民國 75 年(一九八六年)開始的民主化,台灣居然撐了過來。

不過,季辛吉與布里辛斯基的學生與友人仍三不五時在美國學界與媒體發表文章、接受訪問或在研討會上發表意見。

惟由於以下原因,主張「棄台」的在美國學政界常顯得人單勢孤,很難激起很大的迴響。第一,他們經常孤軍奮鬥,發出一些謬論。例如,一位名叫肯恩的研究員民國 100 年(二0一一年)在紐約時報投書,主張華府應與北京交易用台灣換取一點四兆美元的國債。當時,曾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薛瑞福公開抨擊肯恩的想法「既天真又危險」。

第二,他們的想法常與主政者相左。布里辛斯基民國 100 年(二0一一年)表示,美國應修改「台灣關係法」並與中國大陸建立一種穩定的關係。同年,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文主張「修正」雷根總統的「六大保證」,以確保美、中兩國都不致於在台灣軍事上做過多的挹注。

問題是,當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才剛提出「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他們的建議自然石沉大海。

第三,儘管他們的「棄台論」主張用很精緻的國際關係理論包裝,但仍充滿著「姑息主義」的色彩。葛拉瑟十年前就在《外交事務》期刊發表文章,主張美國應修正「台灣關係法」並與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獲致共識與達成協議,以避免一場不必要的核子大戰。然而,他顯然認為北京會以拿下台灣為滿足。問題是,美國是否為避免核戰而放棄菲律賓?

這次,他又主張,由於形勢改變,美國已沒有能力保障台灣的安全,因此美國必須與大陸在台灣問題上做一了斷,以將原定用在台灣的資源挹注在日本與南韓之上。

問題是,二次世界大戰前,由於英國首相張伯倫姑息,納粹德國的野心才透過閃電戰得逞。

今天美國無能保台就棄台,明天美國無能保韓就棄韓,總有一天美國保不住夏威夷也可以棄之如敝屣。

其實,主張棄台的人士並非完全孤立無援。首先,他們有學霸季辛吉與布里辛斯基罩著。

其次,如果台灣跨越台獨紅線,棄台論必然聲勢大起。

第三,一旦台灣民主急遽倒退,也會讓棄台論者見獵心喜。

第四,美、中緊張情勢不斷升高,甚至衝突,主張「棄台」的人士與言論可能暴增。  

最後,美國一旦出現一位像卡特一樣不支持台灣甚至討厭台灣的總統,情勢就可能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