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再次受傷的文明
◆ 文獎修法 羞辱租稅正義
◆ 幫派模式執政黨 何需外患
◆ 統測國文試題的異質奇花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 個人主權優於國家主權
◆ 美日聲明 不代表介入「地球最危險地區」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2021-05-03 04:02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亞美尼亞人與土耳其及俄羅斯的愛恨情仇一言難盡。圖為亞美尼亞民眾4月24日在葉里溫的紀念碑排隊獻花紀念。美聯社
廿世紀有三個種族遭受大屠殺,當中德國納粹屠殺吉普賽人及猶太人,而土耳其則屠殺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人與土耳其及俄羅斯的愛恨情仇真是一言難盡。我在亞美尼亞觀賞其舞蹈,常摻雜土耳其元素,然而亞美尼亞人卻認為純粹亞美尼亞舞蹈,必須不受到土耳其的影響,他們才承認。
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之前,亞美尼亞對我而言是陌生的。那年我來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舊城。該城分成猶太區、基督區、伊斯蘭區及亞美尼亞區。亞美尼亞占有一席之地,因為她是全世界第一個基督教國家。我在亞美尼亞區一家餐廳用膳,擺盤美觀,菜色明麗,令人驚豔。之後到伯利恆參觀聖誕教堂,這是一座西元四世紀的亞美尼亞東正教堂,為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海倫娜所建。教堂地板是美麗的幾何圖形,充分表現出亞美尼亞人的幾何設計天分。亞美尼亞的科學成就很卓越,比伽利略早幾百年發現地球自轉,設計了蘇聯米格機,更發明印刷美鈔的特殊油墨。
民國 106、107 年(二○一七年及二○一八年)我兩度造訪亞美尼亞,搭車到首都葉烈萬途中,眺望距其卅二公里的亞拉拉特山,這是聖經《創世記》記載諾亞方舟在大洪水後,最後停泊的地方。第五世紀的亞美尼亞學者瑪希托茲體驗到亞美尼亞勢力的衰退,可能滅國。如果亞美尼亞人想在沒有國土的情況下生存,必須擁有能在他們之間流傳的共同觀念。於是發明了亞美尼亞字母,以文字將共同概念具體化。詩人塞瓦克更將這概念具象成為亞拉拉特這個字,而亞拉拉特山乃是亞美尼亞國徽正中央的圖案。
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亞美尼亞總理邀請我的團隊到該國訪問,希望能技術轉移我們的 AgriTalk(農譯)智慧農業。之後我們送了四套農譯的田間感測器到亞美尼亞葡萄園,更具意義,因為根據聖經,全世界第一棵葡萄樹是諾亞下山後在亞美尼亞種植的。和亞美尼亞打交道,感覺良好。亞美尼亞有句諺語: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他們認為要勤奮才有機會成功。我於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主導交通大學和亞美尼亞國家農業大學簽署雙聯學位,希望聰明勤奮的亞美尼亞學生能到台灣來學習智慧農業技術。
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九月,我和一群穿傳統服飾的亞美尼亞女孩照相。這群天真的女孩還提槍拿盾牌擺姿勢,讓我頗為驚訝。女孩告訴我她們隨時願意為保國而戰,因為亞美尼亞夾在強鄰中,她們不保衛國家,誰來保衛國家?我以為小女孩鬧著玩兒說笑,沒想到,一年後的同一天,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已爆發戰爭。和我照相的亞美尼亞女孩都比我女兒還年輕呢!希望大家平安。亞美尼亞的國土和台灣相當,人口不到三百萬。我們由亞美尼亞,能學到什麼經驗呢?
美日聲明 不代表介入「地球最危險地區」
2021-05-03 03:53 聯合報 / 洪奇昌/海基會前董事長(台北市)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建議美中努力避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三月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預警,中國六年內侵略台灣的危險性極高。四月卅日《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故事則將台海視為當今「地球上最危險地區」。有鑑於北京在西太平洋的擴張以及兩岸政治矛盾所可能衍生的戰爭風險,四月十七日《美日聯合領導人聲明》高度關注「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我們歡迎國際盟友支持台灣,但輿論民心也不宜過度欣快,反而更應意識到,台灣處於大國競合的前線,更必須成為維繫區域和平穩定的基石,積極控管風險和承擔自我防衛責任。
首先,《聲明》是站在日本的利益以及美國的戰略考量出發。對日本而言,台海和平穩定攸關其能源、原物料供給與廣泛商品貿易的海上運輸安全;對美國而言,台灣是美中戰略競爭的前哨,也是美國落實對印太盟邦安全承諾與否的「金絲雀」,更是其科技戰略的重要籌碼。
因此《聲明》基於日本的期待,美國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關於協助日本防務的承諾,同時確認《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島)。另方面,日本則與美國口徑一致,在《聲明》共同反對中國的西太平洋海域、島嶼主權聲索與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包括「強調台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但我們必須注意到,《聲明》或許凸出了美日聯盟對中國的防堵意識,以及兩國可能與台灣發展更廣泛的交流合作,但絕不宜過度詮釋為美日將改變對台戰略模糊的政策方向,也不代表美日必然軍事介入台海衝突。
誠如四月廿日菅義偉與拜登會晤返國後赴眾議院答詢時表示,「與拜登確實談到(台海)兩岸軍事平衡的變化,但(台海情勢)屬於何種事態現在無法一概而論。」
因此,雖然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日本《新安保法》賦予日本擴大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法源依據,讓日本可以在「重要影響事態」時為美軍提供後勤支援;或是在「存立危機事態」,也就是當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國家遭受到武力攻擊而威脅到日本存立時,有條件行使武力反擊;或是在「武力攻擊事態」,即當日本或在日美軍基地遭受武力攻擊時,使用武力反擊。
然而關於中共戰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中國大陸海上民兵、民船、海警船艦在釣魚台、東沙等離島海域的巡弋或包圍等「灰色地帶衝突」形式,日本依其國內法律沒有派遣自衛隊介入的立場。美國也不太可能在灰色衝突情勢下採取更激進的軍事行動。
《聲明》或許對北京軍事擴張畫出一道防堵紅線,但台灣社會不應認為國際必然軍事介入台海爭端。台灣歡迎國際盟友的支持與更廣泛的合作,強化自衛能力以提高潛在對手使用武力的成本,以及提高對手戰爭失敗風險,藉此保障我國家安全與利益。
更重要的是,台灣需要就各種灰色衝突形式,做更細緻的界定和設定因應措施,一方面依情勢需要設定戰備與因應準則,另方面則主動控制風險,避免在軍事或政治行動上跨越可能造成衝突升級的紅線。我們相信政府對北京保持克制不挑釁、不冒進的政策原則,更期待兩岸官方終能把握善意,透過對話交流建立互信,和平化解歧異。
個人主權優於國家主權
2021-05-03 03:54 聯合報 / 陳長文/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秘書長(台北市)
美日聯合聲明重提「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引發中國不滿。圖為美國總統拜登(右)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左)。(路透)
美日聯合聲明重提「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雖然拜登上台後全力挺台,但「台獨」顯然不在選項之內。在安全與獨立,生活與主權之間,民進黨的朋友、台灣人民有拜登的智慧嗎?
長期以來,台灣地區人民在統獨之間打轉,獨派(特別是民進黨員)追求台灣主權「獨立」,大陸地區人民絕大多數是統派,捍衛中國主權「完整」。但有誰想過,誰說「主權」是這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事?是老天說的?還是放諸萬古而不易的真理?
「主權」這個名詞的出現,不過是最近幾百年的事情,但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我們知道與其追求國家主權的擴張,不如追求個人主權的實現。什麼是「個人主權」?就是可以為自己的生命做主,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實現什麼樣的人生。
「國家主權」就可以讓人民為自己生命做主嗎?過去的納粹德國、現在的緬甸都有國家主權,但他們的人民不能說是幸福;而波多黎各雖只是美國的自治邦,卻沒有選擇獨立,沒有國家主權並不影響波多黎各人民的生活福祉。
在全球化趨勢下,「國家主權」已經一次一次被「超國家」所削弱,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聯盟,這些被喻為世界進步的指標,都是各國對主權的部分讓與而組成運作的。
政治人物愛談統獨,是因為對自己的權力有幫助,小老百姓為什麼也要被統獨綁架呢?現在的台灣,群體防疫無法落實,邊境無法開放,政府(執政黨)濫權、媒體噤聲,這種種的問題,難道「主權」可以當作鴉片嗎啡,讓一切生活上的苦痛拋諸雲空?
國際法學家勞特派特曾說:「國家是為人類而設,而非人類為國家而設。」國家主權是追求個人主權的手段,如果台灣人民為了虛無縹緲的國家主權,而犧牲自己和家人的主權(更不用說充當霸權棋子),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國家主權不重要,什麼才重要?制度。制度才是真正可以決定人民幸福的關鍵因素。套進兩岸現狀來說,筆者不支持在兩岸制度還不相容的此刻貿然統一,但更反對急獨,為了「台灣共和國」的虛名,引發戰爭。
如果有一天,大陸和台灣一樣有競爭性的民主制度、有相同的經濟生活水平,這時大陸還會反對台灣獨立嗎?台灣還需要反對國家統一嗎?統不統,獨不獨,在那個時間點上,根本是不重要的。因為,不論統或獨,人民都是幸福的,這樣的想法是筆者近四十年來的立場—中國應該統一,但是不是現在;讓兩岸繼續交流互動,求同存異,追求良制的形成,屆時統一自然水到渠成。
時間,是統獨問題的「雙贏解」,讓時間提供大陸成長的機會,與美國並駕齊驅,讓他們擁有足夠的包容性,包容從統到獨的一切兩岸分合的可能;也讓時間提供台灣更精進於制度的機會,擦亮「民主」和「法治」的招牌。
而在那之前,兩岸應彼此尊重,務實交流、相互扶持;名義的部分能讓則讓,不能讓,就回到像九二年會談的智慧基調,給彼此各自表述的空間。
民國 93 年(二○○四年),筆者提過類似的概念,不幸的是十七年後,依然適用。
統測國文試題的異質奇花
2021-05-03 04:11 聯合報 / 黃月銀/台科大人文社會學科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統測於5月1日、2日登場。本報資料照片
技職升學「統測」登場,國文試題固守語言、文學與文化的園圃。在課綱衍異考題與時俱變之際,符合生活化、情境化與圖像化,像綻盛的異質奇花,與專業科目並置學習園地裡鮮妍著。
考生精讀課本尚不足以從容得分,即使字義基本題也跳脫純粹記憶框架和文法判讀俱陳;國學常識融入圖表設計,在三個圓圈的交集須運用對作者、題解的基本認知作答;漫畫情境與課文結合考圖文的多重解讀;兩文並置的閱讀題組,至少有四題須悉心比對正確或錯誤的排列組合,稍有不慎,或恐大意失荊州。
饒具創意的語文題型像是「好位子」複涵著肥缺與採光好的雙關語義,選項置入網路哏圖,話語深意在生活情境裡的使用判斷須格外精準。紀昀〈飛車劉八〉選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白居易買屋圖表題組、改寫自蔣勝男《羋月傳》和簡媜《我為你灑下月光》的題組,以圖表解讀、契約的應用文使用、詞語運用的情境判斷、文字到圖像的轉譯、文字理解後推論情意表達與美感經營等為核心,均是素養導向的考題。作文試題「不好意思」更體現課綱「群體文化」的省思,需在社會情境中了解自我定位、情緒表達,方能透徹表述。
試題取材新穎,作家選取跨越華語語系文學範疇,范俊奇、海德薇的文字甫於去年集結成書,且在網路上已稍具知名度;誰謂高職學生不讀書,實則閱讀網路文章所獲的素養和理解,並不亞於手握實體書籍的暢快,命題者或也有據此導引閱讀教學的苦心。轉折連接詞的填空取材黃碧端〈孫將軍印象記〉,在人物描繪的情境中埋設學生不了解的民國史。大馬作家范俊奇對於張國榮的書寫讓考生思索的不僅是流行文化史,更直探熠熠光芒背後的人生裡,體悟若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的法則,是淡化文化研究的學術情境,轉為容易入口的清涼劑,明白標點符號帶來的文氣抑揚頓挫。
綜觀試題,各類體裁取用勻衡,說明文像佐倉孫三《臺風雜記》與台灣總督府助產婦講習規程,有職業狀況描述;抒情文有高阜〈與周減齋先生〉與課內歸有光〈項脊軒志〉藉物懷人的文字相輝映。跨領域考題,揭示以韓劇《產後調理院》、台劇《生生世世》影像媒體活潑教學的妙用。顧炎武〈廉恥〉與劉肅《大唐新語》對楊再思論議的倫理奧義、《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涉及生態保育、張小虹服飾美感與價值觀省思,在在提點核心概念導入教學之必要。
專業取向的職業群科裡,國文須致力培養學生能力,搭建跨向其他領域的學習橋梁,懷持職人精神,贏得更多尊重。
幫派模式執政黨 何需外患
2021-05-03 04:11 聯合報 / 林帆清/台南市民(台南市)
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前評委召集人趙映光之子趙介佑涉毒事件引起社會撻伐,重創民進黨形象。圖/取自趙介佑臉書
前有柯建銘之子柯鈞耀涉毒卻巧妙獲不起訴,現有趙映光之子趙介佑染毒、詐欺。讓人不禁質疑:民進黨派系究竟還有多少人趁執政之勢為非作歹、一手遮天?
正如《韓非子》所言之「猛狗社鼠」,依仗權勢、肆意為惡,故提醒國君勿被蒙蔽,應耳目清明、思辨睿智。但,到底是上位者被蒙蔽,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呢?
當初王世堅質詢時任北農總經理的韓國瑜,怒斥一句:「現在是流氓當家,黑道治國嗎?」看來這句話,用在他當家主子身上,更為貼切。
佛陀曾言:「獅子身上蟲,自食獅子肉。」末法時代,邪說橫行,毀滅佛法的並非外道,而是自家修者的淪喪。台灣有如此「幫派」模式的執政黨,何需敵國外患?
文獎修法 羞辱租稅正義
2021-05-03 04:12 聯合報 / 陳聽安、陳國樑/政大名譽教授、政大財政系教授
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審查「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本報資料照片
四月卅日,趕在所得稅開徵前一天,立院三讀通過文物與藝術品減稅修法(文獎修法),對於租稅正義的羞辱,實有過於二○○九年「遺贈稅調降事件」。長久以來,在有錢者與有權者的共同運作下,一次又一次如文獎修法般的減稅,是對租稅正義一鞭又一鞭的抽撻;而今最具稅制重分配功能的個人所得課稅方式淪喪至此,啜其泣矣!
文化與藝術的價值在於使人情動於中,乃至於流連駐足,油然而生不能自已的感動。以減稅能使「藝術產業成台灣另座護國神山」為口號,無法掩飾利益團體逐利的意圖;本次《文獎條例》的修法只會有一個結果—圖利富人。
根據修正後規定,個人買賣文物或藝術品,只要是買進再賣出的次級市場交易,不論是展覽或拍賣方式,不問所得多寡,一概根據成交價額一點二%課徵所得稅。舉例來說,以一千萬拍出的畫作,所得稅就是十二萬;相較於等額薪資或其他所得,以綜所稅最高邊際稅率四十%計算,須繳納高達四百萬稅額,情何以堪?粗劣的立法品質,讓人嘆為觀止。
有立委謂:「台灣有許多優秀藝術創作人才,但沒有足夠的市場支撐,需採行分離課稅…」云云;渾然不知,此次文獎修法租稅優惠,完全不適用於藝術創作者。藝術創作者出售自行創作藝術品之所得為「執行業務所得」,而《文獎條例》僅針對商人買賣藝術品之「財產交易所得」提供分離課稅的租稅優惠;兩種所得截然不同。新課稅規定下,藝術創作者之創作所得,仍須按綜合所得稅五%至四十%之一般稅率納稅。
更荒唐的是,還有立委搬出法國華裔畫家常玉的畫作為例,主張「在香港拍賣六點七億元台幣,港府可以收到三三五萬台幣的稅,若我們稅制改革,台灣政府可以收到八○六萬的稅,不改革就到境外交易,是香港賺到稅」;一廂情願篤信《文獎條例》修法後,所有藝廊與國際拍賣行,都會魚貫蜂擁將常玉畫作送來台灣拍賣。按此,台灣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全球公司都應在台灣上市、全球富豪都應該在台灣買賣股票才是。
出售文物或藝術品所得稅負,除出售地國課稅規定外,尚須視文物或藝術品所有者居住所在地國稅法規定;在出售地國稅負較輕、居住所在地國稅負較重的情形下,最終稅負決定於居住所在地國課稅規定,無關出售地國稅率。
以日前佳士得以相當於新台幣十九點六億拍出的加密藝術創作《每一日-最前五千日》(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為例,由於藝術家Beeple(邁克.溫克曼)為美國籍,就算該交易在台灣發生,美國國稅局仍可對溫克曼課徵換算約新台幣三億的鉅額稅負。
「政府能收得到的稅是稅」,理所當然;「政府收不到的稅」,是逃或漏,必須修正檢討的是稅制問題與稽徵不善。萬萬沒有想到,立法者竟拿「政府收不到稅」為口實,以其為減稅的論述,其謬甚矣。犧牲租稅正義所製造出來的霧鏡幻影,終將煙消雲散,屆時留下來的是,貧富差距進一步惡化,與財富世襲下世代間的不公不義。
印度,再次受傷的文明
2021-05-03 04:08 聯合報 /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前駐印度外交官(新竹市)
印度新冠疫情嚴重,日增40多萬例確診,創世界新高。圖為上周印度大城孟買市,居民排隊等候接種疫苗。(美聯社)
印度近日爆發第二波的新冠病毒疫情,從三月中開始急遽惡化,五月一日的單日染病人數更突破四十萬人,創下新高。令人憂心的是,印度疫情目前還沒有下降的趨勢,包括前駐台代表在內的許多印度政要也在這波疫情中感染,可見疫情的嚴重性。歐盟及美英等國因此都啟動對印度的緊急援助,台灣也緊急援贈了氧氣機設備。尷尬的是,連中國跟巴基斯坦都藉機說要提供協助,讓印度當局情何以堪。
事實上,印度在今年初開始製造及施打疫苗後,一度已經控制疫情。印度政府甚至啟動「疫苗友誼」計畫,把自家生產的疫苗送給友邦,以擴大其國際影響力。在三月十四日首次舉行的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對話會議上,還宣布將在印度生產十億劑疫苗以供應印太地區盟邦。日前也傳出以印度疫苗協助我國友邦巴拉圭的報導。但在事後觀之,印度顯然太過樂觀。過度的信心與應變不足的治理能力,讓印度重新陷入疫情的困境中。
首先,在疫情尚未緩解的情況下,印度就恢復了宗教及政治活動。阿薩姆、塔米納杜、喀拉拉、西孟加拉等邦都在三、四月間舉辦地方選舉投票,大型造勢活動不斷,成為病毒傳遞的溫床。其中,阿薩姆跟喀拉拉的人口都超過三千萬,塔米納杜人口有六千七百萬,西孟加拉省人口更高達九千萬。更揪心的是,即便疫情惡化,政府仍呼籲民眾踴躍外出投票,將政治凌駕於百姓安危之上。
另一方面,數百萬信徒也在四月初從全國各地蜂擁至北阿坎德省的哈里德瓦,參加十二年一度的印度教大壺節慶典。這個以往被譽為地表上最大宗教慶典的活動,在疫情下卻顯得尷尬。但政府決定忽視專家們的警告,不予停辦。即便當地每日都有疫情傳出,四月廿七日的最後一場活動仍有二萬五千人與會。
印度裔諾貝爾獎得主奈波爾在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代曾以「受傷的文明」形容他所見的印度—在前進過程中,仍受到反向力量拉扯。近期的疫情發展恰巧印證此種現象。印度在崛起過程中,社會受到宗教民族主義與政治民粹主義兩股力量的交纏作用。印度內部凝聚力及對外競爭力受到沁蝕而削弱,在疫情肆虐下暴露無遺。今日的印度仍是「受傷的文明」。
不過,印度其實不乏具有洞見的能人智士。德里高等法院兩周前就警告行政當局,不論是用「乞討、借用或者偷竊」方式,都應確保醫療氧氣供應。印度最高法院也公開反對行政當局要求社群媒體刪除批評政府防疫的評論,認為民眾有權在社交媒體和網路上表達不滿,不能因此視其為假訊息。德里高等法院上周五也警告中央政府「大水已經滅頂」,不能再坐視民眾死亡,並準備懲處失職官員。印度社會若能正視這些刺耳的諍言並積極因應,相信仍能迅速克服此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