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國營事業的新人事 仍是舊政治
◆ 【專家之眼】罷捷將投票 究竟多少人傾聽選民聲音?
◆ 【專家之眼】趙少康的忍狠穩能否出奇制勝?
◆ 【專家之眼】面對英申請加入CPTPP 蔡政府只有「棄」機
◆ 【專家之眼】避免對疫苗有過度期待 才能換得美好將來
◆ 【專家之眼】蔡對內神勇 對外軟弱只能共赴「晶」難?
◆ 【專家之眼】共軍模擬攻擊美艦?操弄國安資訊適得其反
【專家之眼】罷捷將投票 究竟多少人傾聽選民聲音?
2021-02-05 13:01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明將投票,近日許多綠營政治人物紛紛趕到鳳山助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明日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即將登場,儘管國內政治與選舉並非我學術專長,但多方不分藍綠都曾私下詢問過我之觀察,在明日決戰前夕與各位分享下列拙見,亦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必須坦誠指出,罷免黃捷絕對不是單純之地方政治,不論藍綠都分別進行動員,各方資源投入其實亦是相當可觀,只是檯面上之公開喊話,與私底下鴨子划水隱密動員,手法顯然是有所差異。
許多綠營政治人物紛紛趕到高雄鳳山助陣,其中究竟有多少專業政客,曾經傾聽過鳳山市民朋友不滿原因,其實真是值得懷疑!黃捷罷免案之所以能夠成案,必然是有其道理,假若各方援軍只知在街頭造勢,卻不願探訪民情紓解情緒化解怨懟,顯然是不得其法。更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些政治明星,不過是來湊個熱鬧,所圖還是本身能在媒體曝光,黃捷本人政治命運與生死其實對其並不重要。
同樣對於泛藍陣營多位人士熱心南下,跑到鳳山上街造勢助陣,在同溫層中享受到溫暖感覺,但是恐怕亦未深入理解在地鄉親心聲,發揮說破嘴與跑斷腿精神,好好搞清楚為何當初黃捷能夠被選出來,但是後來為何又會讓鳳山各界失望到願意聯署罷免提案,知道整個政治變化來龍去脈,才能夠在明天順利動員鳳山父老前往投票,否則豈不又是來蹭蹭登台機會,趕場參加這場罷免造勢嘉年華,最後鳳山人真正心聲究竟又有誰願意來傾聽呢?
政治賭局過度下注,其實會讓各界錯誤解讀某個交鋒回合真正價值。罷免黃捷會後續產生多大政治效應,恐怕是很難精準加以解讀,但是要讓蔡英文總統親自兩度喊話,要求動員民進黨投入,這就證明蔡英文總統本身對此相當重視,但是否就此證明其具有危機感,罷免黃捷若是成功,就會產生後續骨牌效應,其實也很難說。
但是蔡英文總統顯然是有點沉不住氣,沒有謝安在聽到苻堅率領 80 萬大軍下江南時,仍然能夠氣定神閒談笑下棋。淝水之戰雙方對陣傳回捷報後,謝安雖然刻意擺出不在乎姿態,但在跨過門檻時折屐斷齒後,還是曝露出真相;由此想起蔡英文總統對此必須表態,再加上有人暗中開始放話,聲稱習近平下達指示要推動這場罷免案,從這荒唐笑話式之謠言來看,黃捷面對罷免情況顯然是不太妙。
不過,不論明日罷免黃捷結果如何,只要過程順利運作未產生弊端,吾人就應當予以肯定。台灣社會民主品質會因人立法,為罷免韓國瑜而降低門檻,所以才引發後續此等罷免對抗風潮。政治遊戲玩不過時,就動腦筋去修改遊戲規則,這種政治文化若不改變,臺灣民主將只有表象但永遠只能黨同伐異,走不出香蕉共和國之悲慘宿命。
明天罷免黃捷案成敗並不重要,不要產生舞弊與爭議,才是中華民國追求民主歷程中最重要之價值所在!
【專家之眼】國營事業的新人事 仍是舊政治
2021-02-05 19:23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行政院長蘇貞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開始從事現實政治分析之後,才真正覺得,派系理論是個非常好用的分析工具之一。這不僅是方便學界用來看懂兩岸各自的內部政治,連政治人物也用此來區分敵我、分配資源。
行政院長蘇貞昌繼去年3月開始整頓國營事業及官股企業,下令「政治人物不要擔任董座」後,最近又讓一些經濟部所屬國營企事業人事高層地震。有人推測,此次人事變動由於排除了政治人物,並以內升為主,不僅可以讓行政院對外強調是「專業任用」,也能讓原本無派系色彩者變成是蘇系自己人,一兼兩顧。
然而,既然派系是政客重要的參考座標,民進黨政府又非常強調照顧自己人,原本無派系色彩者,有可能會被提拔到被人看到、也足以分配資源的位子嗎?再看看民進黨這幾年來硬塞自己人、讓政二代浮出檯面的風氣,恐怕有些關係只是外界還沒看透罷了。
派系理論(factionalism)是用來觀察傳統社會或部落、以及前現代國家裡的政治運作。派系是以主從關係的依恃主義(clientelism)為基礎的「二元非正式組織群體」。因此,判斷該國政治是否深受派系影響的標準,是觀察這個國家的政治社會是否出現具有上下從屬的交換關係,而這種交換,依據依恃主義的邏輯,主要是基於兩者之間的「利益」(favors),這是凝聚二元結盟關係的基礎。
在華人世界裡,很早就用此來分析中共與國民黨的政治運作。這並不讓人意外,兩黨都是百年政黨,深受華人政治文化影響。而華人社會強調關係,利用各種血緣、姻緣、地緣、宗教祭祀、教育背景,或者職業關係(如同事)呼朋引伴、拉幫結黨以分配資源。所以,當初研究台灣派系政治者可以跨行研究中共政治且毫無違和感,道理在此。
只是這個分析工具有其特定偏見。因為在分析者的眼中,傳統社會較強調私人關係,並不是為了公共利益。美國學者就認為派系鬥爭具有陰狠、無意識形態、唯利是圖等特性,也讓許多習慣儒家文化中「德治」的人認為,此不能解釋許多政治人物廓然大公的作為。拿來分析中共與國民黨,也因此具有貼上道德批判的暗示。
然而,不用存在百年才有華人文化基因,民進黨從黨外時代就存在派系。即便在民國 95 年(2006年),該黨全代會提案通過解散派系,也獲得主要目標:新潮流系同意。時任新潮流系總召,現任副總統賴清德承諾,新系會配合黨的決議,解散派系辦公室及該系政協組織。當然,現在沒人相信民進黨內沒有派系。
因此,此次傳出的國營事業人事變動,多數分析仍是從派系角度來看,其來有自。但相對於派系要角,此次國營企事業的新人事由於背景並不為外界所知,因此將之歸類於無派系色彩。遺憾的是,政治並沒有那麼簡單。
民進黨剛上台時,就把前朝派任人事清洗一遍,不僅是把能派的位子,塞上自己人,還會搶常任文官的位子,派駐國外,甚至新創更多職務,普惠徒眾。這與馬英九個人潔身自好,寧願不動綠色陣營官員或把位子空在那裏大不相同。這樣的行事風格,現在突然說還有高層人士是無派系色彩,未免太小看民進黨。
例如在這次派任人士中,其實就有綠朝重要派系的黨國大老親戚廁身其中。說蘇院長行事專斷,只顧培養自己人,也太忽視蘇院長屹立政壇那麼久,豈有不知合縱連橫的道理。
問題就在於,美國學者對派系政治並無好評價,也包括認為在派系主導下的國家政治,易形成政治腐化、決策僵局、應付危機能力遲緩等缺點。一個現代國家,能容許這種事情存在多久?在年輕人對未來普遍悲觀的社會,又能容許任用私人持續多久?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