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人才斷層 經濟最大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880/web/

◆  聯合報黑白集/華航新塗裝,渣人現形
◆  聯合報社論/川普四年執政,美國一場民主噩夢
◆  經濟日報社論/人才斷層 經濟最大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人才斷層 經濟最大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在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肆虐下,台灣經濟有幸因為防疫成效而在全球獨居鰲頭。但好的經濟表現下,也開始浮現不少結構性的隱憂,如果能決斷地面對解決,台灣的經濟榮景當可更長更久;如果敷衍以對,只怕許多痛苦糾結還會一再出現。

疫情下台灣經濟最明顯的表徵便是產業的兩極化發展,迎合國際需求趨勢的電子製造業不但一枝獨秀,更是一飛沖天,榮景可望不墜,但一般製造業面對激烈國際競爭、需求不足、匯率升值的連環衝擊,雖然近來因遞延性需求有些回春跡象,但險峻環境依舊,不容過度樂觀。這樣的發展趨勢也開始對國內的資源運用產生影響。過去所謂五缺問題中的水、電、土地、勞工如今看來都不算太嚴峻,倒是缺人才的問題於今最為窘迫─不但電子製造業高喊人才不足、一般製造業想要轉型升級也需要人才投入,政府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想要引領台灣產業轉向人工智慧、物聯網、資安、智慧應用等軟體產業,更需要大量人才,偏偏微軟等國際大企業也紛紛來台設立研發中心,使得人才競逐的問題迫在眉睫。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談到台灣需打造護國群山,未來科技發展、轉型還是要靠年輕人,因此呼籲提高生育率,「有更多的新生兒才能讓更多人才加入轉型升級的行列」。郭台銘的焦慮與期待可以理解,也正印證了人才不足的窘境。但我們也必須指出提高生育率無法直接轉為人才供應,許多高生育率的開發中國家可以為證,更何況也緩不濟急。人才問題還是需要現時適當的政策來解決。

面對人才不足問題,以下幾點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首先是產業的取捨。最理想的狀況是透過人才創造價值與獲利,透過獲利支付高薪以留住並吸引人才,打造良性循環。但眾所皆知,低薪是台灣廠商留才攬才困難的最根本因素,如果前述良性循環無法建立,就無需奢談產業的升級轉型。

過去幾個月中,無論面對 ECFA 可能中斷、RCEP簽定、台幣強升,前後任經濟部長的因應之道總是「輔導產業升級轉型」,若真有效,也就不用總是掛在嘴邊。如果產業真的無心或無力提供高薪來打造使用人才的良性循環,以致升級轉型遙不可及,則產業外移等問題就會再度浮現。

其次,是要思考利用全球的大人才庫。過去台商最擅長運用他國的勞工土地,但現在台灣已到了產業精進的階段,思維必須轉向運用全球人才。歐洲許多人口不多的國家之所以能支撐品牌經營這類高階經濟活動,就是因為能在全球各地善用人才。台灣想要躋身一流國家,這樣的努力勢是不可免。過去育才、留才、攬才政策,想的多是人才在本土的運用,既然成效不彰,實不如改弦易轍。當然,如果產業不願先付高薪的思維未變,這樣的努力還是難有所成。

再者,是人才培訓思維的改變。台灣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很大比例的最佳成就便是進入電子製造業,但如欲逐漸擺脫代工經濟,最需要的人才應是基礎研究與尖端科技以及富創意思維的人才。當頂尖大學許多博士班招生掛零、出國留學深造難成風氣時,人才斷層才是真正隱憂。當大學的回應是「加強招收國際人才、產業鏈結」時,便知道真的問題並沒有被認知與解決。

台灣所需的尖端人才,還是必須藉由與美國的合作來達成,特別是新台幣強升之際,應該積極擴大與美的人才培訓合作。至於台灣的高等教育,已普及到大部分無法發揮篩擇與加值人才的功能,有賴政府果斷的改革。所謂大學與產業的產學鏈結,不能拘泥於現今的產業需求,既然各種未來產業方興未艾,大學就必須改革到比產業有更前瞻的思維才行。










聯合報黑白集∕華航新塗裝,渣人現形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發表宏論,說從前喊台獨不怕坐牢的人值得尊敬,如今台獨零風險卻整天罵別人不夠獨、不夠勇,就讓人瞧不起。「李大砲」原在批評時代力量,流彈卻打中不少自家同志

配合「凸顯台灣」,華航新貨機把 CHINA AIRLINES 英文字縮小,改漆成大大的 CARGO(貨運),C字中間包著台灣番薯。多位綠委立刻抨擊,華航「被動保守」,不敢勇於改變。幾天後媒體披露,該機飛香港遭拒,只好臨時換機。華航連忙否認該機是要飛香港,被追問它能否飛香港或大陸,則避而不答。

綠委若真的勇氣過人,就該提案要求華航更名,以民進黨席次優勢,還怕過不了關嗎?華航被迫改標誌塗裝,還被罵不夠獨、不夠勇;在綠委與名嘴撩撥炒作下,果然「成功」引對岸出手掣肘。

此一結果,正遂這些人所願,可以持續餵食社會「仇中」興奮劑。但疫情已讓全球航空業命懸一線,華航如失去營收比超過兩成的港、陸市場,公司受創會多嚴重,台灣空運市場會遭多大衝擊,有誰關心?對綠委及名嘴而言,開記者會的曝光機會、談話節目的通告費,乃至趁機搞派系鬥爭,都比數萬從業人員與眷屬的生計更重要吧!

只管自己占盡便宜,卻罔顧他人死活,套用前陣子政壇流行語,這不叫渣男,什麼才叫渣?













聯合報社論∕川普四年執政,美國一場民主噩夢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在美國國會正要認證拜登當選效力當日,不服輸的川普總統號召支持者到華府抗議,失控的群眾闖入國會並在台上高呼「川普贏了」。這些群眾隨即遭到驅逐,國會則在恢復開會後認證拜登當選,為兩個多月的紛擾畫上憲政句點,總算維繫了美國的憲法和憲政傳統。川普在卸任前十幾天,召喚這起兩百年來暴民首度攻進國會事件,讓全球對他的無恥和美國政治的衰敗感到難以置信。

一個沒有品格的總統,比起一個能力不足的總統,對國家造成的傷害可能要嚴重許多。川普的表現,完全證明了這點;美國人不支持他連任,也是看透了這點。川普執政四年,更在乎的是自己第一大國元首的權威感,卻把美國的領導角色拋在一旁;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國家或人民利益;他為了追求勝利,毫不在乎選舉體制如何設計,也不在乎民意說了什麼。若再給川普四年,美國不知要被撕扯成什麼模樣。

美國大選已結束兩個多月,川普用盡司法、行政、民粹手法全力反撲,指控對手「竊取了大選」,一心一意要推翻選舉結果。經過漫長的重新計票及訴訟,都無法證明對手作弊,川普最後的絕招就是訴諸群眾,召喚川粉到華府示威抗議。於是,華府在全球注目下演出了這場暴民闖國會的醜劇,國際社會看得瞠目結舌,美國顏面掃地。

就在川粉打進國會前不久,川普還厚顏地向主持這次國會認證會議的副總統潘斯施壓,要求他不要承認選舉人團的投票結果。他甚至在推特發文向潘斯喊話:「如果副總統幫忙,我們將贏得大選。」但潘斯公開發表聲明,他無權阻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當選。潘斯並痛斥那些闖入國會的暴徒:「你們沒有贏,暴力不會贏!」國會是民意的殿堂,潘斯稱之為「人民的房子」;一個真正的民主信徒,不會眼見國會遭到侵犯踐踏而默不作聲,這是潘斯與川普最大的距離。

就在群眾攻進國會的同時,喬治亞州參議員的第二輪選舉在膠著中開出,兩席都由民主黨奪下。民主黨能在喬治亞州逆轉,正是獲益於川普兩個月來的荒唐表現:他置國政於不顧,任由新冠疫情急劇惡化;他大肆特赦自己的親信朋黨,發表出爾反爾的政策,胡亂撤換官員。前幾天,他明目張膽打電話給喬治亞州務卿,要他「找出」一萬一千多張票來,幫他在該州翻盤。這段電話錄音被公開後,外界聽到了一個總統不擇手段的伎倆,和他同黨的州務卿卻難以苟同,只能連聲拒絕。川普的霸道與無恥,無所遁形。

正因為如此,喬治亞選民在關鍵時刻投下了關鍵的一票,讓民主黨贏得了重要勝利。喬治亞的兩席斬獲,讓民主黨同時拿下參、眾兩院的過半席次,原本外界擔心新總統拜登可能在參院遭到共和黨掣肘,而難以施展;現在,這個障礙也已消除。如此一來,拜登有更好的機會重新整建美國民主,修補被川普撕破的族群及社會裂痕。

川普趾高氣揚的四年,讓全世界看到了美國的分裂,也看到了美國脆弱的民主。但從來沒有一刻曾像昨天那樣,人們看到美國國會被一群暴徒闖入、國會議員驚慌躲藏,而煽動群眾的竟然是仍然在位的美國總統,這真是詭異的民主自毀現象。諷刺的是,川普平時用來發威號令天下的,是透過他的推特發文;在國會衝擊事件發生後,他的推特帳戶遭到凍結,因為那已變成他號召群眾的指揮台。

這正是美國民主最深的病灶:它有完整的機制保護憲政,卻沒有辦法防止總統摧毀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