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從十四五規劃 看「中國製造」雄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533/web/

◆  聯合報社論/中天換照:一場裁判預定勝負的比賽
◆  聯合報黑白集/萊豬比新聞更自由
◆  經濟日報社論/從十四五規劃 看「中國製造」雄心





經濟日報社論/從十四五規劃 看「中國製造」雄心


2020-10-28 00:4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19屆五中全會登場,將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本報系資料庫)


中共19屆五中全會在本周舉行,各方關注關注的核心焦點,是會中將討論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十四五規劃《民國124年(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兩個文件

我們可以從時空兩個角度來觀察及評論「十四五」。從時間上看,它是在「十三五」(民國105-109年(2016~2020))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朝向民國114、124、139年(2025、2035、2050) 三個國家發展目標出發,就空間而言,現階段中國正面臨著由美國主導對中國的全面脫鉤與全面圍堵戰略,長期以來,包括中國在內全球所有國家享有之全球化紅利頓然消失,「十四五」於是擔負著如何排除空前困難,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朝短、中、長期目標邁進的重責大任。

短期目標,指的是在民國114年(2025年)完成「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計畫;中期目標,指的是在民國124年(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長期目標,指的是到民國139年(2050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短期目標針對的主要是製造業中國製造業總產值在民國99年(2010年)超過美國成全球之首,堪稱已成為製造業大國,民國107年(2018年)總產值更已超過美國、日本、德國三國之總和。五年前提出的「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因為美國川普政府要打擊中國,成了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的主要藉口而轉為低調,但並未改變中國要在民國114年(2025年)邁入全球製造業強國行列之雄心;不僅如此,在「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的基礎上,提出「中國標準民國124年(2035)」,決心在新一代高科技如AI、5G、大數據等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通過占領專利與標準的戰略高地,進入全球製造業強國之前列。

中期目標針對的範圍擴大,追求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具體內容或可用中共19大四中全會提出的新矛盾論來理解。新矛盾指的是當前中國社會的發展,存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所謂美好生活則是指人民在滿足了物質文化需求之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很顯然,這就需要推動五位一體」(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及環境生態的既平衡又充分的發展了

「十四五」,作為中國追求未來短、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基礎與開局,如何規劃、鋪陳與具體落實,當然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首先必須在當前國內外不利的形勢下穩住發展的步調:第一步,民國109年(2020年)的經濟成長可望成為 G20 中唯一有正成長的國家;接下去,「十四五」期間的基本戰略將定調為「內外雙循環」,充分發揮中國經濟的自體循環力,並通過一帶一路,使內、外兩個循環相互促進,以因應美國全面脫鉤及新冠疫情衝擊。

至於「內循環」,中國除了享有全球人口最多、中產階級規模最大、全面脫貧基本實現、全球最大製造業及產業體系完整的優勢之外,還將積極推動「新基建」。

新基建不同於傳統基建,內容包括了AI、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特高壓、節能汽車充電樁及城際軌道交通,可以看到,它在需求面將帶動極為巨大的投資與消費,更具有在供應面為未來科技產業與智能社會作好充分配套的積極作用。

五年,不算短也不算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中國,五年中取得的進步往往遠超過一般國家。「十三五」開始實施的民國105年(2016年),當年中國製造業總產值剛超過美國和日本的加總,恐怕已有不少人感到意外,但又有多少人會想到才過兩年的民國107年(2018年),中國會超過美國、日本加德國之總和,又過兩年的民國109年(2020年),甚至還有可能超過美國、日本、德國再加韓國之總和呢。

五中全會的「十四五」因此又將是一個關鍵的五年規劃,值得全球包括台灣在內的工商企業高度關注。













聯合報黑白集/萊豬比新聞更自由


2020-10-28 02:5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舉行中天電視換照聽證會,場外有民眾聚集聲援中天,呼籲NCC不要打壓媒體。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國家通傳會(NCC)針對中天換照案量身訂做聽證會,黑箱特聘七名鑑定人」,公審逾八小時現場一面倒壓制中天發聲,慘不忍睹之況,有如電影少林足球之金句:「裁判、助理裁判、主辦、協辦全都是我的人,怎麼和我鬥?」

蘇揆背書 NCC 獨立運作,但鑑定人不是出自反服貿團體,就是民進黨仲裁委員,還有黨產會委員。七把刀立場鮮明,其中有人主張,若媒體各自立場呈現才是多元,不就等於政府無須管理食安,讓人民自選就好?此話,將國家干預媒體說得理所當然,卻重重打臉蔡政府:官員不就聲稱人民可自由選擇吃不吃萊豬,因而拒訂更安全的管理措施?

NCC 好歹辦了一場聽證會,而把關食安的衛福部,卻連專家會議紀錄都保密。對比鑑定人追究中天製播新聞理由,公然進行內容審查,緊咬違規次數、涉己新聞比例過高;衛福部對萊劑之於孕婦嬰幼的毒害一味迴避論證,對殘留量更是從寬認定,農委會還拿公帑促銷萊豬。若依學者觀點,政府都已放水食安,讓人民自擔風險,NCC又有何「大義」替人民選擇新聞台?

蔡政府奉美國萊豬如上賓,任其進出千家萬戶,卻將不舔綠的媒體視為國家敵人,千方百計欲從百姓的選台器中拔除萊豬比新聞還自由,這就是小英創造的民主奇蹟











聯合報社論/中天換照:一場裁判預定勝負的比賽


2020-10-28 02:4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6日舉行「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換發中天新聞台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案」聽證會,由NCC三位委員林麗雲(後右三)、王維菁(後右二)、蕭祈宏(後右一)擔任主持人。 記者胡經周/攝影


備受矚目的中天換照聽證會,不出所料,與會「鑑定人」幾異口同聲主張「新聞自由應有界限」,並以中天違規件數太多、自律機制失靈等理由,主張不予換照。這場聽證會,簡言之,就是 NCC 利用「特選」的裁判預設比賽的結果。試問,再厲害的球員,又豈打得過場邊發號施令的裁判

對於中天未來的命運,我們暫不討論。但一場史無前例的電視換照聽證會,卻只有這樣的演出水準,真教人失望。第一,是單一性:七名鑑定人看似背景不同,但立場和觀點幾乎毫無二致,必是經 NCC 精挑細選。第二,是不透明NCC 在會前拒絕公開鑑定人名單,稱為避免他們受到外界影響這其實是蓋上一塊黑布,不讓外界檢驗他們的公信力。第三,是太技術性:七名鑑定人談的都是中天的遭罰紀錄、股權結構、內控機制等,無一人關注更高層次的言論自由,卻反而同時主張新聞自由需受控制。

用立場特定的裁判來預設比賽結果,這並非蔡政府的第一遭,過去幾年,人們已多次目睹了類似的操作。例如,今年高雄市罷免市長韓國瑜之後,中選會公告補選的日期,國民黨僅有短短十二天必須找到候選人並完成登記。中選會是獨立機關,但中選會委員卻集體利用權力壓縮在野黨的動員準備時間,其作用等於在為陳其邁送東風助選。更惡劣的例子,是大法官會議就頗受爭議的《黨產條例》和黨產會作出解釋,竟一面倒地宣告「全部合憲」。為了迎合主政者,這些「憲法守護神」竟連憲法都敢大膽蹧蹋;那麼,NCC 欽定的鑑定人作出悖離新聞自由的事,便也稱不上駭人聽聞了。

可笑的是,當鑑定人猛轟中天的「股權結構」太集中於旺旺蔡家,因此「有隻手可以隨時伸進來」,影響新聞走向。他們似乎忘了,操控新聞更大的黑手,其實就是執政當局。以扁政府時代的 TVBS 和東森換照案為例,都因政治立場而起,TVBS 更因揭發高捷弊案深受民進黨厭憎,因而由新聞局長姚文智發動撤照最後,陳水扁因懍於輿論反彈而罷手,但打壓過程已造成了媒體的寒蟬效應,有多人從此被迫離開原有職位近兩年,窮問蔡英文博士學位疑點的彭文正、報導韓國瑜現象成為眼中釘的王又正,不也都如此下場

依這些鑑定人的論述邏輯,神旺投資是中天最大股東,所以是影響新聞公正的「黑手」。然而,NCC 安排特定立場的專家學者來決定中天去留,它是不是黑手?NCC 通過台數科的新聞頻道,卻被蘇貞昌一手否決,蘇揆算不算黑手?更往上看,在總統府五月外洩的機密文件提到,三位新任 NCC 委員有二人立場偏綠,「可以配合處理中天」。若屬實,那麼這場 NCC 聽證會,是否只在實現蔡英文的旨意?

持平而論,今天台灣整體的電視市場明顯已過度飽和,在過多電視台爭逐有限廣告的情況下,許多節目的品質都已到了粗糙乃至低劣的程度。如果要改善這個現象,NCC 當然應該有汰換或整頓的作為;但把中天列為優先撤照對象,恐怕就搞錯了重點。中天有些作法,例如對於「水神」等涉己新聞的過度報導,都顯得不夠專業;但這些情形都可以透過其他方式糾正,並未嚴重到構成「關台」的理由。

這次中天換照的聽證會,整體而言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七名鑑定人太過單一的立場,更顯示蔡政府操縱審查過程的布置。最糟的是,鑑定人在大談 NCC 換照的「權力」時,完全未顧及民眾接收新聞訊息的「權利」和自由,實讓人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