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改革 政府不能置身事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758/web/

◆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改革 政府不能置身事外
◆  聯合報社論/政府狂撒幣後,要開始掏老百姓的口袋
◆  聯合報黑白集/還在說風水!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改革 政府不能置身事外


020-10-05 02: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跨黨派的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走上街頭,力主氣候改革刻不容緩」,呼籲政府重視地球暖化,訴求政府應宣示台灣民國139年(2050年)零碳排放,並提出台灣版的綠色政綱。這並非台灣青年首次展現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問題的憂心。去年此時,聯合國大會針對氣候變遷可能導致的危害召開了氣候行動特別峰會,全球正響應瑞典女學生桑伯格Greta Thunberg號召的罷課罷工運動。當時台灣青年在總統大選將至之際,也發起了選一個在乎你未來的總統活動要求各總統候選人須對氣候變遷提出具體對策,其中應包含減緩、調適、國家自主減碳等層面,強調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於全球氣候變遷危機

然而,從當時總統大選的各陣營到如今的政府部門,似乎對此議題興趣缺缺、淡化處理,民間對此問題的關心也遠不及對美豬美牛或振興三倍券的熱議這種景況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台灣長期作為國際孤兒下的自我貶抑思維,一來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氣候協定,台灣從無機會參與,對於應負國際義務的觀念也就相對薄弱,二來氣候變遷是國際大事,小國如台灣難以蚍蜉撼樹,既難以成事,也就無需徒勞。

事實上,台灣作為全球貿易大國,長期享受全球化的好處,然而諷刺的是,台灣的人均碳排量至今仍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也是亞洲最高。台灣對於減碳目標的「國家自訂貢獻」規劃民國119年(2030年)時的溫室氣體排放將較民國94年(2005年)減少兩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則明定民國139年(2050年)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減至民國94年(2005年)的一半以下,即在民國139年(2050年)時,台灣的人均碳排量預估為5.4到6公噸,較之巴黎氣候協定民國139年(2050年)的減碳目標人均碳排量1.0到1.7公噸,台灣的減碳目標實在不算理想。

我們可以想像政府面對經濟成長與減碳帶來成本提高的兩難困境,但也必須指出這樣的兩難困境不但在逐漸趨緩,甚至可以是互補互利的目標。過去台灣的經濟成長高度依賴製造業,經濟成長可提高所得與生活品質,事實上的矛盾卻是生活品質將日益受到環境破壞極端氣候嚴重威脅。幸運的是,相較於去年之前的情形,在美中經濟戰爭與新冠肺炎疫情的外在驅動下,台灣的產業結構已在快速轉變。隨著疫情對生活與消費型態改變的催化與 5G 時代的來臨,台灣正逐漸朝向軟體產業發展,各種智慧應用的輸出勢將逐漸取代單純產品製造的出口觀諸政府現階段最重要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策,也將數位資訊產業資安產業列為領頭兩項主要目標,顯示政府也有決心帶領產業朝向軟體轉型。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趨勢下,台灣未來對能源的耗用與碳排放水準可望逐漸降低,當然,這還需要政府更積極地提出耗能製造業與相關企業退場的政策誘因機制

在此趨勢下,我們建議政府不妨大方積極回應青年對於氣候改革的訴求,一方面彰顯台灣作為貿易大國正在履行應盡義務,另一方面也可作為產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加速台灣產業的升級轉型。

去年,英國的氣候變遷倡議團體曾發動示威,要求國會推動民國114年(2025)零排碳,並成功促使英國國會通過投票,宣布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反對黨工黨更呼籲應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實際行動」,以避免演變成無法控制的危害。因脫歐問題勢將面臨經濟危機的英國都對氣候變遷問題如此重視,對於目前經濟表現獨步全球的台灣而言,其實已到了不應自我貶抑的時刻。

國際地位與國家品牌形象快速提升的台灣,此刻更應宣示對氣候變遷問題的重視,並提出符合國際標準的減碳新目標,努力升級成為全球真正的主要國家











聯合報黑白集/還在說風水!


2020-10-05 00:4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中央黨部確定搬家,外界熱議石獅子影響風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中央黨部要搬家,一是為省下每年四千多萬元的租金,二有宣示青壯世代向前走的意義。這是明智之舉,但某些黨內要員談起搬家,卻滿口「風水」。有人說,門口石獅子眼睛被挖走了,所以「看不清未來」。有人則嫌中央黨部格局「不方正」,嫌「路沖」,甚至嫌主席辦公室門外三支旗桿在作怪。

一個現代政黨,動不動就扯風水,可知,國民黨很多人還停留在前現代」。試想,區區一隻石獅,哪裡承受得起「政黨未來」這樣的重任?國民黨內集合了多少有識之士,如果人都看不清政黨方向,卻要石獅代為瞻矚前程,這是什麼奇怪宗教?再說,都廿一世紀了,一個政黨門口還擺著石獅子,不覺得奇怪嗎?自以為是官府衙門,或宮廷大院?

如果風水有用,那麼請來術士做法,調理五行八字,不就可以黨運昌隆、永遠執政了嗎?好笑的是,國民黨迷信風水的人還不少,吳敦義之妻堅信自己的丈夫有「皇帝命」,王金平則自認將承受某種天命。正因如此,去年國民黨的總統及立委提名,才會鬧出諸般荒唐戲,讓大家看個夠。

沒錯,國民黨早該搬出紫禁城,回到庶民人間至於那對石獅子,就送給寺廟或公墓去鎮煞吧!對於那些滿口風水、求神問卜的人,還是學學孔子,敬而遠之的好。













聯合報社論/政府狂撒幣後,要開始掏老百姓的口袋


2020-10-05 00:4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健保虧損擴大,是否調漲保費引發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五、六月間即放出明年將調漲健保保費的風聲,部長陳時中近日在「民國109年(二○二○)健保國是會議」上幾度提及「沒投資就沒健康」,看來健保漲費勢在必行。陳時中之言聽似有理,但民眾對這項議題可能心存兩個巨大的問號:其一,除了一味調漲保費,政府沒有維持健保穩健久長的更佳管理改革之道嗎?其二,人們每天都看到政府四處撒幣補貼,為什麼健保沒錢了,就要掏老百姓的口袋?

說穿了,政府召開健保國是會議」,目的就是在為調漲保費鋪設台階,假藉一些專家之言,證明調漲保費是不得不為。問題在,政府除了下令漲保費,把負擔轉嫁給企業和納保人,它對於因人口老化而日益傾斜的健保制度做過什麼財務和管理上的改革?對於台灣庶民最常罹患的幾大國民疾病,衛福部門又做過什麼科學化及社會化的分析,並提出有效改善全民飲食和保健的對策?

台灣洗腎人口高達九萬人,居全球之冠,包括洗腎在內的慢性腎臟病治療經費一年要花掉五百多億元,是健保支出首位。試問,政府提出過什麼健康管理對策,來改善國民因飲食習慣不良而罹患腎臟病的問題?對於花費二九○億的糖尿病、花費一七一億的牙周病,政府又提出過什麼防治之道提醒民眾注意健康?顯然沒有!政府官員把健保當成「台灣之光」,動輒斥喝他人廉價享用,自己卻日復一日看著健保走向不堪負荷只懂得漲保費,算什麼治理之道

蔡政府為什麼選在此際提出調漲保費之議?原因無他:立委和總統大選剛剛結束,接下來兩年沒有重大選舉;所以現在得罪一下人民沒關係,不怕付出立即的政治代價。事實上,不獨健保如此,政府許多施政都是根據這種選舉趨避法則在進行政治精算;也因此,真正能夠和各界進行理性討論的時間和空間都很有限。

由於去年是選舉年,蔡政府的各種補貼是錢撒了又撒,唯恐不夠周到。直到今天,交通部因應陸客止步所發出的觀光補貼還在各地延續,農委會撒給農民的好康更是接二連三。今年是新冠疫情年,蔡政府針對各行各業祭出的救濟與補貼,則是形形色色創意不絕。然則,儘管國內六月後疫情基本已趨緩,但國境無法解封,政府原以為可以一次解決的紓困計畫,如今已追加到三・○仍不知伊於胡底,所以錢還在繼續撒政府一邊如此揮霍公帑,一邊卻伸手掏人民的荷包,聲稱健保不漲會倒」,老百姓能接受這種施政邏輯

人民已聽膩了「健保會倒」這樣的恐嚇。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政府提出讓人可以信服的健保管理改革方式,先從杜絕浪費著手,同時合理提高使用者的部分負擔,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其核心概念是:全民共同負擔的健保,不能因少數人的浪費或政府的管理不當而被吃垮。扮演管理者角色的政府官員,有責任提出更積極的財務管理辦法和國民健康政策,讓未來世代也能同享其利,而不是一直把錢砸進醫療和藥物的黑洞,讓更多民眾不健康地活著

正當疫情衝擊各項產業,調高健保保費的另一難處,是員工和企業負擔沉重。蔡政府可以思考的另一途徑,是提高政府的補助成數,由現行的一成提高為一成五甚或兩成;如此一來,既可提升政府的管理責任感,也可舒緩納保民眾的繳費負擔,同時減少企業杯葛的阻力。陳時中說「不投資就沒健康」,話說得很對;由政府多出錢來投資人民的健康,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