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內憂外患夾擊 正視銀行經營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975/web/

◆  聯合報社論/陸生禁令:蔡政府勿用敵意綁架年輕世代
◆  聯合報黑白集/給個小明泡泡
◆  經濟日報社論/內憂外患夾擊 正視銀行經營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內憂外患夾擊 正視銀行經營風險


2020-08-14 02:4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從年初新冠狀肺炎疫情延燒迄今,已導致超過2,000萬人染疫,也造成70幾萬人死亡,然而疫情非但未見減緩且有很高機會再爆第二波高峰。台灣雖然在防疫表現傑出足為世界表率,但是經濟亦受嚴重衝擊,為了緩和國內經濟受到的衝擊,在口罩國家隊之後行政院也組了一支金融國家隊,以超前部署的方式,動員財金各部會的力量,齊心帶領全體國內銀行(尤其是公股行庫),如火如荼地執行各部會紓困振興企業的各項融資方案,以確保疫情下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金流不會斷,進而保住其員工的就業,就救經濟及穩就業的角度而言,政府政策不但方向正確且值得嘉許,唯此一措施也帶給努力執行紓困振興融資方案的銀行莫大的經營風險,值得金融監理機關加以關注。

首先,政府為了維持執行各部會紓困振興融資方案的銀行之貸款品質,透過特別預算的編列來挹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基金額度,使中小信保基金足以承保各部會紓困振興融資近 6,500 億的貸款(截至8月5日核准的金額)。然而紓困振興融資方案中只有營運資金貸款中小信保基金給予十足擔保外,其餘分屬續約展延貸款以及振興貸款的部分,信保基金只給予八到九成的擔保,其違約風險相對高,而且根據金管會銀行局公布的統計資料,6,500億的紓困振興融資貸款中屬營運資金貸款者只占 1,090 億左右,相較之下違約風險相對高的續約展延貸款以及振興貸款的部分卻占了近 5,400億,承貸銀行必須承擔不小的違約風險。

此外,除了各部會紓困振興企業融資方案外,尚有銀行對企業及個人既有貸款展延及新貸部分,再加上央行釋出資金所承作的紓困振興貸款 1,100 餘億元(信保基金亦只承保八~九成),共計 1.5 兆元。另外,依貸款銀行屬性分析,公股行庫大約承作八成五的紓困振興貸款,其餘的則由民營銀行承作因此,公股行庫承擔了相當沉重的紓困振興貸款的違約風險,這一部分將在明年初或明年下半年紓困振興告一段落後,貸款企業如果無力償還本息,就很有可能導致銀行的逾放比率直線上升,此一內憂所造成的銀行營運和違約風險增加,值得主管機關特別加以關注。

再者,另一部分的銀行經營風險來自海外營運,根據金管會8月11日公布的國營海外分支機構最新獲利狀況顯示,受疫情衝擊,民國109年(2020年)上半年稅前淨利年減34.16%主要原因有三投資收益減少、利息收益縮減以及增提備抵呆帳。而且過去海外獲利的金雞母如香港,今年上半年減幅高達26.35%,再加上新南向18國上半年減幅高達61.9%,更是引人注目。此一外患所造成銀行獲利減少和違約風險增加的隱憂,將因第二波疫情爆發而更加嚴峻,亦值得主管機關重視。

總之,疫情之下國內銀行尤其是公股行庫在內憂外患夾擊中,必須提前部署及早防範違約潮所造成的經營風險。而根據專家評估,第二波疫情爆發的可能性極高,且確診人數在美國、巴西、印度等大型經濟體急速增加,打亂全球經濟復甦步調,預料此波感染潮將使全球經濟V型復甦機率減低,反倒是二度衰退、W型復甦的可能性增加。因此銀行亦應及早規劃最壞情境發生之因應之道。

至於主管機關則應要求銀行執行各種情境下的壓力測試,及因應規劃方案,進而了解全體國內銀行之風險承受度及應變能力,方能在配合政府紓困振興貸款政策之下全身而退,進而達成紓困振興政策之金融與產業雙贏的圓滿結局。












聯合報黑白集/給個小明泡泡


2020-08-14 00:1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立委昨舉行「人權只是鬥爭遮羞布!小明們何辜」記者會。記者黃義書/攝影


隔了一個月,「小小明」回家資格再放寬,從第一波兩歲以下持有居留證者,放寬到六歲以下無論有無居留證皆可返台。陳時中說盡量讓要讀書的「小明」來得及返台,但放行小小明都如此不乾不脆,這話敷衍性質居多,參考就好。

外人不免狐疑,陳時中下午二時宣布二到六歲持居留證小小明入境,過半小時改成六歲以下免居留證,九次收回新聞訊息,直到天黑了才由陸委會拍板衛福部與陸委會果真八字不合,開個小門都這麼不利索?真正的貓膩是,沒居留證的就是陸配婚姻子女,兩部會搞了一下午的飛機,恐怕就是為這個在痛苦拔河。

這好似老戲重拍,半年前陸委會四度改變說法,終於還是對小明殘酷地關上大門。陳時中撂下那句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的狠話,成了他的人生定裝這次九度回收訊息,顯然開放還是不情不願。不過這次陸配前婚姻子女回得來了,還是要給點掌聲。

小明所以遭此涼薄,就是充當了疫情之下政治獵巫祭品。現在政策根本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愈沒有返台需求的就愈早放行,第一波兩歲以下小小明,至今不過一人回台,卻任令千餘位荒廢學業半年的小明,留在對岸哭泣。如此荒謬決策,不覺害臊?

阿查爾訪台,陳時中替他發明了「外交泡泡」,讓訪問團趴趴走,現在何不也吹一個「小明泡泡」試試?幾架飛機加幾個防疫宿舍,再加上十四天,這個泡泡,一點不難!












聯合報社論/陸生禁令:蔡政府勿用敵意綁架年輕世代


2020-08-14 00:1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二百多天來,境外生返台政策幾經反覆,陸生卻總是先被排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歲以下「小小明」終於都可以回台了,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擠牙膏般地承諾,盡量促成求學階段的「大小明」能在新學期開學前回台。對陸生問題,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實問虛答說,希望能善用暑假這個最黃金的時間讓他們回台繼續學業;那麼,上周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空口說的「一定會讓他們回來念書,請大家放心」,有機會在九月開學前兌現嗎?

陸生返台禁令已二○二天。當全球境外舊生都能來台檢疫就學,卻單獨排除陸生,蔡政府這紙禁令,不僅用政策反覆的鬧劇自曝部會矛盾協調紊亂,還用歧視性區別對待說明台灣防疫從來就是雙重標準政治篩檢蔡政府也不僅用誠實的謊言打臉民主、人權與進步價值,更用仇恨和意識形態綁架了年輕世代與台灣未來

二百多天來,境外生返台政策幾經反覆,陸生卻總是先被排除,只在七月開放境外應屆畢業生返台時,包括應屆陸生。但隨著全球疫情翻轉,美歐疫情遠甚中國大陸,不准陸生入境的防疫理由已經站不住腳。

上周教育部宣布開放境外舊生返台,卻旋即排除陸生,並坦承是因為「兩岸相關的一些考量」,明白指向陸委會的政治考量,而不再是空洞的防疫理由。陸委會則在與教育部相互指責之餘,還指控大陸設置政治障礙。但是從陸方刁難大通證簽注、學校證件不得出現國立文字到應屆畢業陸生返台意願低,陸委會的每一項說法都立遭反駁原來,只有台灣的障礙,沒有陸方的阻撓陸生來台學習,蔡政府公然示範著誠實的謊言

彷彿只要涉及兩岸,各部會就手足無措,只知政治正確。二月間陸委會開放「小明」返台,二天內四度轉彎,最後被疫情指揮中心撤回;這次也因跨部會作業混亂,九易其稿才確定六歲以下「小小明」皆可回台。而教育部開放境外舊生返台,更在三分鐘內被迫急轉彎排除陸生,陳明通還指責教育部不顧疫情。除了府院和國安等政治關卡外,政治正確紊亂了部會的決策,阻礙了部會的溝通,讓台灣的防疫政策和檢疫標準,在科學防疫和政治篩檢之間擺盪。防疫雙標早已拆了陳時中的神壇,蔡政府的仇中路線還踐踏著陸委會、教育部與疫情指揮中心的公信

蔡政府防疫雙標,是因為人權雙標。從台商返鄉、小明回家到陸生學習的正當權益,都無端被犧牲。蔡政府的冷漠,大家了然於心;諷刺的是,號稱「人權鬥士」的陳菊入主監察院後,只想「代行總統職權」,僭亂院際協商,伸手進入民進黨未能完全掌控的最後一塊司法獨立領域,對於各部會共同侵害人權,為什麼不吭一聲

更嚴重的是,蔡政府正在製造兩岸民間,特別是年輕世代的敵意。蔡政府甘為美國棋子,但美國國務卿龐培歐推進新冷戰,至少形式上試圖區別中共政權與大陸人民。蔡政府抗中,卻與大陸不分黨政與人民全面為敵;但懲罰陸生,與大陸人民為敵,對台灣安全有任何幫助嗎?連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都指出,就人道原則、價值立場、形象或長期戰略來說,國安決策應該調整,應該是對中國大陸人民善意,對中共政權嚴正;他質疑,大陸疫情控制相對較好,開放其他各國而不開放大陸,「需要這樣嗎?」

台灣的歧視政策和敵視氛圍,早已引起陸生的失望不滿;不過陸生群體彼此提醒鼓勵,化解負面情緒,避免仇恨失當言論,希望相互扶持,爭取返台就學權益。兩岸年輕世代是未來兩岸關係的答卷者,兩岸青年在台灣民主社會和自由校園裡,學習互動、友善交流、相互了解,更有助於找到未來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答案。蔡政府以防疫為名的政治隔離,用仇恨和意識形態綁架整個年輕世代,也綁架了台灣未來;但,需要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