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議的弦外之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517/web/

◆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議的弦外之音
◆  聯合報黑白集/延選的司馬昭之心
◆  聯合報社論/從三倍券看台灣金融排名暴跌之謎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議的弦外之音


2020-07-31 02:1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8-29日會議並未改變現行政策,只放出許多偏向「鴿派」的訊息。這是FOMC在美國出現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高峰之後的首次會議,無論是會後聲明,還是主席鮑爾記者會上的談話,都透露出Fed對美國經濟展望的悲觀,貨幣政策已使不上力,景氣復甦將聽天由疫;各項措施難以振衰起敝,最多只能讓企業及家庭多一口氣。唯一比較新鮮的關注點,是Fed有意放任美元進一步貶值。
這次會議有兩項具體決定,都是將現行措施的實施效期予以延長。第一是將「緊急貸款便利(ELF)」措施延長三個月,直到今年底止,作用在於支持短期資金融通及公司債市場,並對困難的中型企業放款,促使信用能夠更順暢地流往家庭、企業、各州及地方政府。
此舉凸顯出Fed比先前更加擔憂新冠肺炎疫情將繼續壓抑美國經濟,V型復甦已經夭折;Fed當下已經拿不出新的積極性政策工具,只能消極地延長現行寬鬆措施,以防止景氣出現「驟潰(sudden collapse)」。同時Fed內部資訊顯示,這項措施直到最近才充分運作,加上更多企業需要靠紓困才能生存,因此非延長效期不可。
Fed的第二項措施比較耐人尋味,就是Fed將延長與澳洲、巴西、南韓、墨西哥、新加坡、瑞典、丹麥、挪威及紐西蘭等國央行之間的換匯線(currency swap line)管道,以及國際貨幣機構以暫時性附買回方式用美國公債交換美元的機制,直到2021年第1季結束為止,以防止國際市場美元供給不足。
Fed今年3月啟動這項機制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國際間美元短缺及美元升值的壓力,但現在美元缺口已不復存在,加上美國疫情升高及景氣回落,美元已經止升回貶,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指數7月以來已貶值4%,新台幣、人民幣、韓元等新興貨幣大幅升值。Fed所宣示的目標,與現實情況並不相符,顯示Fed樂見美元再貶,希望能有利於美國跨國企業的海外獲利,並不在意美元貶值是否可能拉高通膨。於是在鮑爾的記者會之後,美元又再度走貶。
這次會後聲明措辭的最大變化,則是加上「經濟路徑將高度依賴疫情走向」這句話。Fed聲明一向都是微言大義,任何改變都有其目的,至於如何解讀則要看功力。上述改變蘊含兩項玄機:第一,Fed對美國景氣復甦展望已比先前悲觀。純看官方統計數字,5、6月就業人數已經大幅回升,零售銷售出現「報復性」需求強彈,6月製造業已恢復擴張,Fed沒有悲觀的理由,然而疫情再度升高,卻使之前的好景淪為曇花一現。
鮑爾在記者會上特別強調「自從6月疫情開始升高以來,復甦的速度看起來已經減緩」,並提到多項「非標準化、高頻率的數據」,包括信用卡支出、就業、飯店住房率、餐廳訂位數及消費者信心調查等更即時性的指標,表達他對疫情在全美各地擴散的憂慮。他更直白地表示,「我們懷抱最佳的希望,也有因應最糟情況的計畫」。
第二,Fed終於實話實說,坦承未來景氣端視疫情發展,以及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鮑爾更表示,「現在要說復甦會有多大,能持續多久,都言之過早。我們根本不知道」。事實上Fed本身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來刺激經濟,疫情升溫卻可能使復甦輕易破功;Fed只能緩和景氣降勢,但終究沒有能力防止滑坡。鮑爾既表達出Fed深深地無力,也暗暗吐槽川普政府防疫不力。
目前攸關美國景氣復甦的另兩件大事。首先是聯邦政府對失業員工加發的每人每周600美元給付,即將於7月31日屆期,但國會迄未通過新一輪的擴大公共支出案;而且,就算能在短期內通過,加碼給付也必然縮水,從而削弱家庭所得及消費能力,景氣將雪上加霜。接下來離11月總統大選的時間愈來愈近,美國國內及國外政治不確定性不斷升高,經濟復甦難免又被拖累,Fed也更加獨木難支。












聯合報黑白集/延選的司馬昭之心


2020-07-31 00:4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港媒報導,港府可能押後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一年,原因是新冠疫情陡然升高。圖為銅鑼灣街頭的參選廣告。 (中通社)


新冠病毒疫情,直追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後者間接終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者亦不遑多讓,不僅凍結了全球的流動,也讓美國總統川普快成了不正常人類;如今,它的爆發地中國,傳出又要以病毒之名推遲香港選舉
港媒報導,港府可能押後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一年,原因是近期新冠疫情陡然升高。這個理由未免太離譜,美國的疫情居全球之冠,確診和死亡人數皆名列前茅,也不敢貿然喊停十一月的總統大選。彈丸之地如香港,竟藉新冠之名要拖延選舉,令人不可思議。
香港正處多事之秋,去年反送中攬炒派將街頭弄得猶如戰場,讓北京藉今年全國人大催生一部國安法。此法果然「法相莊嚴」,民主人士或走避或收山,普通百姓只能噤聲。北京宣稱,這部國安法是在鞏固「一國兩制」;言猶在耳,現在拿著病毒當令箭延選,豈不吹破牛皮?
選舉是人民對一份政治契約的重新授與,即使只是推遲它,也是對人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台灣迄今唯一的一次推遲選舉,是遇上美國斷交,但其危疑恐懼絕非香港百例疫情可以比擬。大陸自詡全球防疫典範,復工井然有序,何以香港辦場選舉卻難如登天?
北京常批美國:打著民主旗號,卻做齷齪的勾當。最近川普揚言要關掉國際版抖音,確已超越民主底線。但北京聲言一國兩制照舊,卻傳出要閹割港立法會選舉,果真如此,無非是怕港人藉選票示威。司馬昭之心,何止路人皆知。














聯合報社論/從三倍券看台灣金融排名暴跌之謎


2020-07-31 00: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目前領紙本三倍券的民眾已接近一千九百萬人,選擇數位綁定僅一七六萬人,兩者比例相差懸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至昨日為止,前往領取紙本三倍券的民眾已接近一千九百萬人,占領取數九成一五;而選擇數位綁定者僅一七六萬人,占比不到一成。如此懸殊的比例,對照閣揆蘇貞昌上月聲稱將有半數民眾選擇數位綁定,簡直天差地遠。這項差距,也反映了政府發放三倍券始終一意孤行,不聽外界建言,結果一路錯、錯、錯!
嚴重錯估民眾領取實體和數位券的意願,除反映政府官員的錯估失算,也造成三倍券印刷及發放成本大增。蔡政府發行三倍券的行政開支,從原先宣稱的九億元暴增為二二・五億元;其中印製費用為馬政府消費券的二點五倍,宣傳費用則高達五倍。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委託郵局發放及人員訓練費用在內。
選擇數位綁定的人數遠不及領取紙本三倍券的民眾,最粗淺的解釋是:三倍券的遊戲規則太複雜,因實體店家提出的優惠更吸引人,使紙本最終勝出。然而,拋開遊戲規則設計的問題不談,台灣近年來的金融數位化始終不見提升,金融主管機關近年的工作重點仍放在管制與防弊,而未曾試圖利用數位科技打造更快速便捷的金融環境,這恐怕才是更深層的因素。
舉一個最鮮明的例子。英國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稍早發布的「世界金融中心城市排名」,台北從去年的卅四名暴跌為七十五名,一口氣狂跌了四十一名,簡直像掉落懸崖。這個新聞並未引起太多注意,主要原因是蔡政府的「大內宣」及「大外宣」正在熱頭上,訊息立即被淹沒。當時金管會前主委顧立雄曾解釋,稱中國大陸與編製這項排名指數的英國智庫「關係密切」,言下暗示評比或有不公。但他也坦言,台灣要成為金融中心基本上有些關卡要過,並不容易。
顧立雄的解釋,看似合理,其實卻完全說不通。原因是,這項金融城市排名行之多年,台北拿過的最佳成績,是在二○一○年的第十九名。如今,台灣在十年內跌到七十五名,足足掉了五十六名。即使只看蔡英文的任內,二○一六年台北的排名仍為廿一名,二○一七跌為廿七名,二○一八年跌至卅二,二○一九跌到卅四,今年更滑落至七十五名,已掉入後段班國家。如果說英國智庫的評比可能不公,為何我們先前有過不錯的佳績?對於台灣金融發展落入這種急速下墜的困境,蔡政府真的毫無所覺嗎?
且看今年金融中心城市的前十名,除紐約、倫敦、東京分居前三名外,上海躍居第四,新加坡第五,香港降為第六,北京維持第七。可見,中國大陸城市正在加速前進。不僅如此,連深圳、廣州都已進入前廿名,台北卻排在七十名外,執政者不覺得慚愧嗎?以這樣直直落的成績,政府官員還奢言台灣要趁香港自由港地位下滑,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豈非癡人說夢?
從三倍券發放規則的混亂,到紙本三倍券的一再加印,甚至許多人解除原本的數位綁定改領實體券,在在反映台灣在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的暴跌,是其來有自。民進黨政府一向好大喜功,這也就罷了;更值得商榷的是,它追逐短期的利益更甚於長期的制度建立,偏好聲光宣傳效果遠甚於務實地服務人民,動輒用威嚇愚民的手法來迴避自己應付的責任。試想,台股近兩個月來處於歷史的高檔,但當初為了疫情「護盤」而進場的國安基金,卻至今不肯退場。這種作法,是政府想要干預到底?或者是因為不便明言的食髓知味,要趁機撈個夠?
 三倍券的數位綁定比率不到一成,並不是因為九成多民眾都不習慣數位支付,而是台灣的整體金融環境太落後、太不友善、太支離破碎,讓使用者難以自由。這些,都與國家治理者的思維遲緩有關;一心只想著操弄民意的政府,怎麼會有誠懇的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