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短評】反民主下的民主 民進黨正發揚李登輝路線
◆ 【重磅快評】蘇貞昌用人唯才? 綠朝還有多少「廖燦昌」
◆ 【重磅快評】蔡英文論文公開與否沒雙標? 教育部應說清
◆ 【重磅快評】當公視成私人囊中物 如何實踐公共性?
◆ 【重磅快評】前瞻或豪賭?我的郵輪不是夢
◆ 【重磅快評】打臉蘇貞昌?三倍券這筆帳很難算
◆ 【即時短評】拚修憲 藍綠都有難題
◆ 【重磅快評】環團對蔡英文下通牒 忘了官邸是總統秀場
【重磅快評】李登輝安葬五指山 真的是好決定?
2020-07-31 16:06 聯合報 / 主筆室
前總統李登輝昨晚在台北榮總病逝,享耆壽98歲,傳將擇日安葬於汐止區國軍五指山軍人公墓。圖/本報資料照片
高齡98歲的李登輝前總統昨晚病逝,本搶先發布照片,位於汐止五指山的國軍示範公墓,正在修建墓地。其他媒體報導也指出,政府先前已與家屬磋商,決定將他安葬在五指山。
我國雖有「國葬法」,但政府遷台以來從未真正進行,台灣目前也無該法規定的國葬墓園。民國82年嚴家淦前總統去世,政府將其下葬於五指山,儼然將國軍示範公墓視為代用國葬墓園。就此而言,李前總統葬於五指山,並非無前例可循。不過在實務面上,此舉恐非妥善之舉,難免引發更多的紛擾與撕裂。
近廿、卅年來台灣的「去中國化」浪潮,李前總統無疑是最大的推手。國族認同是高度價值性命題,不同看法間難謂高下。李登輝早年加入國民黨,在中華民國政府任官,成為黨魁與國家元首,掌握大權後卻日益趨獨反中,顯然對「中華民國」這塊招牌沒有太大情感聯繫。
若說李登輝是因為掌權才能推動台灣「出埃及」,必須寄生在中華民國與國民黨內,尚可說是效法德川家康,為了更大目標而刻意隱藏自己。如今告別人世,如果家屬與政府仍決定,要讓其長眠於國軍示範公墓,墓園道路旁就是龐大的「異日國家得統一,家祭毋忘告乃翁」標語,周遭一切布置,更都充滿他鄙薄的「中國」意象。這很難不讓人覺得,是為了充分享用中華民國政府提供的禮遇,不惜與老人家生前致力「去中國」的立場與理念相衝突。
從現實面上,近年台灣社會政治歧異撕裂嚴重,在社群網站的推波助瀾下,很容易釀成極端意見與主張。慈湖陵寢或中正紀念堂,近年都數度遭激進反蔣人士破壞。在扁政府時期,蔣家家屬不願將兩位故總統移靈五指山,就是認為連位於室內的慈湖與中正紀念堂,都難以遏止攻擊,如果移到占地遼闊、人煙稀少的五指山,對有心人的破壞騷擾,根本沒有防範能力。李前總統的評價爭議,以及在社會引發的正反兩面情感,絕不下於兩蔣。如果當真下葬於五指山,可能發生的風險,一點也不比較小。
李前總統生前多次說過,身後願將骨灰灑在生前從未踏足的玉山。站在家屬立場,或許難以接受如此選項,然而不管就意識型態或實質維安角度,不管是喜愛或憎惡李登輝,將其下葬於充滿「中國」與「統一」意象的國軍示範公墓,對致力塑造台灣國族意識的他,是表達尊崇還是諷刺?對逝者提供的是入土為安,或是衍生更多的紛擾?
【即時短評】反民主下的民主 民進黨正發揚李登輝路線
有「民主先生」之稱的李登輝辭世,民進黨人士從上到下一片哀悼聲,更甚讚李登輝對台灣民主的貢獻。不過,李登輝主政時期監控政敵、干預媒體、扶植黑金等種種鞏固權力卻反民主的作為,民進黨人絕口不提,或許是因為民進黨青出於藍,將李登輝權鬥路線發揚光大。
出身野百合學運的范雲,在臉書寫下對李登輝推動民主的感念,認為這是學生運動及台灣歷史的幸運。可是不過是幾天前,范雲也在臉書指,促轉會的檔案中顯示,她是民國75年(1986年)後唯一被情治系統專案監控的學生,到民國83年(1994年)停止情治偵查監控,但對她的相關活動監控,直到民國87年(1998年)8月才終止。范雲也許忘了,李登輝從民國77年(1988年)擔任總統後,到民國89年(2000年)才卸任,中間重疊了10年。
李登輝主政時期的監控,還包括黨內同志。蔣經國死後,宋美齡、林洋港都反對李登輝接任真正有實權的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為了穩固地位,自民國78年(1989年)動用情治系統監控國民黨要員,郝柏村、李煥都是遭監控的對象。對照去年民進黨在進行總統黨內初選時,賴清德抱怨國家機器干預初選,甚至還傳出被跟監,同樣是執政者為了己身權力鞏固。帶領台灣走出威權邁向民主,這是蔡英文對李登輝的盛讚。
李登輝為了穩固政權,也將黑金政治帶入國民黨。這些黑金有金脈、人脈,在李登輝的支持下,大舉投入地方選舉漂白,當選後更以合法掩護非法擴張勢力,雖然鞏固了李登輝,卻也讓國民黨丟掉政權。「全面執政必定腐化」的劇本,也持續在蔡英文的第二任總統任期中上演,不只有黑道背景的人可以當國策顧問,蔡英文的親信,也不時傳出借勢借端、包山包海,為了維繫政權妥協,也難怪羅文嘉會說,民進黨遲早會出事。
在李登輝執政年代,新聞局與國民黨文工會是二大操控輿論的利器。新聞局可以決定媒體的存活,文工會可以一通電話,要求黨政軍媒體撤新聞,決定輿論走向。現在雖然沒有了新聞局,但蔡政府仍可透過 NCC 決定電子媒體存活,用司法訴訟、監控手段,企圖製造新聞工作者寒蟬效應,藉由預算要讓公視變文宣部,媒體大亨深入民進黨決策圈,更別說鋪天蓋地的1450,到底是蔡英文在跟風,還是誰先帶風向?
李登輝一生是褒是貶,當然有不同的角度,但不能否認,李登輝「民主先生」的稱號,仍是靠著許多反民主手段權鬥堆積而成。吃李登輝奶水長大的民進黨,在歌頌李登輝民主成就的同時,就更不該也依靠反民主的手段維繫政權,甚至對更勝李登輝的腐化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