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總統提名大亂象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456/web/

◆  台灣高等教育繼續崩解中
◆  聯合筆記/總統提名大亂象
◆  為人權奮鬥? 陳菊何德何能掌監院
◆  踐踏國會尊嚴…誰在昨是今非?
◆  鑑往知來 搶救台船
◆  青年就業 給補助也要強化技能
◆  同案情不同判決 如何談司改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總統提名大亂象


2020-06-30 00:17  聯合報 /   蕭白雪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民團與在野黨團日前舉行聯合記者會,呼籲「國民法官法」不得草率立法,並訴求陪審、參審雙軌併行,如果執政黨不聽,將上街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臨時會開議前,爭議先爆一堆,從考、監人選到臨時會要處理的法案,爭議性大於急迫性,國會議場內、外都有抗議,把爭議性重大的人事案、法案放臨時會處理,憑藉的唯有如橡皮圖章的國會多數席次。
蔡政府此次對監察院的正、副首長提名爭議,讓不少人想起四年前的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過程,更讓不少人再度對蔡政府的作風心寒。
事實上,不管是大法官或監委的審薦小組,討論的人選都不包括正、副院長,不管是四年前提名謝文定林錦芳或這次的陳菊、黃健庭,都沒經過審薦小組,也難怪惹出爭議後,都有審薦小組委員自認背黑鍋
同樣令人心寒的是,如同司法院長許宗力公開所稱,原本規畫是由謝文定與他搭檔出任正、副院長,後因有人質疑許再任大法官違憲,才改提謝與林錦芳;沒想到,謝、林兩人的提名引來親綠團體的反彈,最後兩人不願名譽受損退出提名,至於被質疑違憲的許宗力,則不畏憲政爭議,出任司法院長。
林錦芳在提名風波後鬱鬱而終,家人甚至婉拒府院官員出席告別式,對於府方當初任由謝、林被親綠團體糟蹋,最後卻提名具違憲爭議的司法院長人選,司法界許多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這次監察院正副院長提名風波,情況猶如歷史重演,府方一方面任由非自己人的被提名者被糟蹋,對於「自己人」的爭議則視而不見,執政後喊的謙卑,如今更顯諷刺。
至於臨時會排入號稱蔡政府最重要的司法改革法案,也是爭議極大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即使蔡總統日前找來主張陪審制的關鍵人物,還由與主張陪審團體友好的政務委員與國安會秘書長作陪,都無法說服對方改變心意,執政黨仍堅持要把重大爭議法案安排在臨時會。
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連讓立委好好討論、審查司改法案的時間、機會都不願給?














台灣高等教育繼續崩解中


2020-06-30 00:46  聯合報 /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
建國科大電子工程研究所和機電光系統研究所碩士論文,有符咒、紫水晶對於壓力舒緩研究,引發外界爭議;當時校方澄清,學校對碩士論文很嚴謹,研究內容一定跟所學有關,外界誤解了。圖/建國科大提供


這些年由於大學濫設,加上少子化,以及不良的教育政策或措施,造成台灣高等教育的災難不斷。不只「大學高中化」,如今「碩士虛名化」的現象,更深層的裂解教育品質。
多年來,「低分錄取」已為大學生烙下難以洗清的汙名。而今,各校為了提高研究生畢業率,紛紛使出各種奇招,不惜降低學術品質,讓學生輕鬆取得學位,也讓台灣高等教育雪上加霜。
在大學階段中,為了保障學生學習權益,許多學校不斷降低退學標準,事實上卻讓一些無意、無力就讀學生,濫竽充數的繼續繳學費、繼續留在校園;每到新學期選課時間,網路上就會出現一些不用上課、不用考試,高分起跳「好人牌」老師的詢問與推薦,而且不乏真人真事。
在研究所的畢業論文裡,除了出現「航運管理」研究「美甲消費」、「智慧自動化工程」研究「夜市、命理」,這種知識錯置現象以外,就在一○七年教育部學位授予法修正案」增訂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亦得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之後,有些學校為提高畢業率,也不分青紅皂白的要求文史哲或基礎學門,也要訂定實務報告取代論文的畢業辦法。
為實現「輕鬆入學、輕鬆畢業」的承諾,有些研究所早已採取「團進團出」的策略。集體包班入學,教授就給每位學生一項研究主題,只要按表操課,碩士學位即可輕鬆到手,造成學生目光如豆,失去在知識瀚海裡探索、發現的能力與樂趣;在碩士論文口試裡,也不斷出現相互「護航」的好友教師群,幫助彼此學生順利取得學位。
以前,大家期待的是「嚴師出高徒」,如今「濫師出劣徒」,許多人卻不以為意,殊不知已經嚴重傷害教育品質。貶低學位價值的結果,到最後受害的不只是學生,還會賠上學校、系所的學術聲譽,甚至失去社會對整體教育制度的信任度。
在美國,除了一些「野雞大學」以外,不論是名校的「嚴進嚴出」,還是一般院校的「寬進嚴出」,始終都會把持著「嚴出」這一關。據 College completion 統計,美國大學生畢業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低的,有十所公立大學,畢業率都在十五%以下,其中學術能力是影響畢業的最大原因
放寬獲得學位的標準,是提高畢業率的最低成本方式美國研究指出,畢業率跟錄取率有關錄取率廿五%的學校平均畢業率達八十六%反之,錄取率九十%以上者畢業率只有四十八%而開放錄取的畢業率甚至只有卅三%。目前以台灣有些研究所幾乎是無條件入學的情況,要求提高畢業率或縮短修業年限,不只是緣木求魚,也讓許多教授在學術品質和教育良心中不停掙扎,但多數都成為共犯結構中的沉默者,有些甚至成為幫凶之一。














為人權奮鬥? 陳菊何德何能掌監院


2020-06-30 00:21  聯合報 /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為反對民進黨將於臨時會處理監委人事案,國民黨立委突襲占領立院議場。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立委在議場外高呼「拒絕酬庸,撤換陳菊」口號。記者曾原信/攝影


蔡英文任命陳菊監察院長引發高度爭議,國民黨立院黨團突襲立院占據議場,以示強烈抗議;總統府批評國民黨是「為反對而反對」;陳菊更聲稱「面對惡意抹黑與攻訐不會退縮」。總統府與陳菊的回應真是讓人無言。
報載蔡英文任命陳菊為監察院長的理由,主要是「考量本隸屬總統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已改隸監察院之下,而為人權奮鬥多年的陳菊,是最適合新氣象的監察院長」。如若此一理由屬實,亦即陳菊並非是「德高望重」,而是因「為人權奮鬥多年」獲蔡英文青睞。
陳菊曾經因高雄美麗島事件入監,由於擁有這項「光環」,讓她成為民進黨內的「大姐大」,即連蔡英文都得敬她三分;然而,自從出獄之後這許多年,陳菊無論擔任國大代表、高雄市社會局長、勞委會主委、高雄市長乃至總統府秘書長,除了享受政治權力之外,國人顯然看不到她為人權做了什麼奮鬥倒是當年高雄市長選舉,陳菊競選總部安排    舉行記者會的走路工事件」,是最為典型踐踏人權之作
民國95年(二○○六年)十二月八日深夜,陳菊競選總部在法定競選活動結束後,以「黃俊英賄選抓到了」為名舉行記者會,由競選總幹事陳其邁主持並有五名蒙臉的證人出面,指控競選對手黃俊英陣營在造勢晚會後,於遊覽車內發放走路工」,還當場播放由所謂青年軍以針孔蒐證拍下的畫面佐證媒體連夜大幅報導,高雄市民一片譁然,最後民調原本一直穩定領先的黃俊英,竟在隔日以一,一一四票的些微差距敗給陳菊,錯失市長寶座
黃俊英一生,無論是從事公職或教職,學問、品德、操守都禁得起檢驗,絕無賄選可能,陳菊陣營說他發放走路工,根本就是對一個正人君子的人格謀殺,凡有良知者皆不會做這種歪曲事實的指控。
黃俊英被抹黑,不但在市長選舉敗選並因而鬱鬱寡歡,於七十二歲即告辭世。陳菊自己坐過所謂的「黑牢」,難道不了解栽贓一個正人君子發放走路工,是有違道德良心、天地難容嗎?更何況,這個人曾是她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為了贏得選舉,使用這種奧步對付老師,試問這就是為人權奮鬥
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她的市府團隊遭監院調查的有五十八案、糾正卅案、彈劾三案更有近二百位官員涉及弊案被移送法辦,貪贓枉法的有技工、違建查報員,還有派出所所長、區長、校長,甚至警察分局長、局處長
相信很多國人都想要請問蔡英文總統:「這樣的陳菊,要如何領導監察院糾彈不法、整肅官箴?」蔡英文此一任命,非但是玷辱監院清譽,更是對人權的侵害。設若蔡英文執意提名陳菊接掌柏台,可能還要給國人更具體、更充分的理由,而不是只拿人權的大旗糊弄國人。












踐踏國會尊嚴…誰在昨是今非?


2020-06-30 00:24  聯合報 /   曾紹毓/上班族(投縣竹山)
漫畫/季青
國民黨立委占據立法院議場要求撤換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前排右四)晚間進入議場聲援黨籍立委。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供


因不滿監察院人事安排,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突襲占領議場。民進黨及其側翼紛紛批評踐踏國會議員尊嚴、應回歸議事程序,但民進黨似乎忘了,占領議場,民進黨才是祖師爺。

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期,當遇到要反對的法案時,杯葛議事程序,堵住議場大門、霸占主席台的經典歷史難道還少嗎?民國96年(二○○七年)一月,立法院審查「中央選舉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為阻擋當時立法院長王金平到主席台,民進黨立委將院長出入用的門用機車鎖鎖住,還把鎖孔裡灌滿了三秒膠;民國98年(二○○九年)十一月,為了阻擋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派出當時懷孕的立委林淑芬及腳拐傷的立委管碧玲霸占發言台,要求重啟談判,其他占領議場、影響議事的歷史更是不勝枚舉。
媒體也針對國民黨團的賠償責任,詢問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意見,林志嘉也回應「以前也是很多黨團有過類似的情形…」,不就間接證實以前民進黨也有為了杯葛議事程序而占領議場、破壞設備的光榮事蹟嗎?
現在民進黨和眾多側翼針對這些自己做過的行為被別人模仿,不知道是老羞成怒,還是得了集體失憶症,批評國民黨「不依循國會議程的作法」、「踐踏身為國會議員的尊嚴」,並扣上「阻礙國家發展」的帽子。但要說占領議場,民進黨才是祖師爺,難道那時候就沒有「踐踏身為國會議員的尊嚴」、「阻礙國家發展」嗎?今天成了執政黨就忙著批評在野黨,「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民進黨這卅多年增加社會對立、導致政黨間互不信任,更在顏色正確、綠色雙標的大旗之下,建立了「不要臉的人才有機會贏」的精髓,自己做什麼就是民主、進步的價值:其他政黨模仿就抹紅、抹黑、扣帽子。如果不是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總憑藉國會多數,在嘴巴上黨團協商,表決時強勢通過,會讓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的地方選舉大敗?會讓國民黨不得不拋棄百年大黨的顏面,來模仿過去民進黨做過占領議場、破壞設備的行為?













鑑往知來 搶救台船


2020-06-30 00:49  聯合報 /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教授(基隆市)
台船基隆廠百餘名員工日前中午頂著烈日靜坐抗議,要求董事長鄭文隆下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年前蔡總統出席輪船下水典禮時表示,要「一艘接一艘,把上下游產業鏈帶動起來,重振台灣造船業榮景」。幾天前報載:台船四年虧一二○億,基隆廠工會要求董事長下台
民國96年(二○○七年)「中國造船公司」改名「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除了正名,照說也期望能走出去爭取國際生意。今日維繫台船生存的恐怕只剩海軍海巡艦艇離岸風電訂單。回顧民國六十二年十大建設,中船搭配中鋼在國際大顯身手,如今令人不勝唏噓。
造船曾被認為世界最老,也是最能獲利的市場之一,如今已是全球最競爭的領域。要重振台灣造船,應從世界造船的過去,記取前車之鑑。
影響造船業的因子可分為兩群總體因子(世界海運貿易、油價及政治與經濟穩定性),及市場因子(政府補貼、老船報廢、租船費率、新船訂單)。而決定造船廠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因子為生產力,受技術、設施、管理競爭力、工作組織、工作實務、工人的技術與動機所影響。
當年日本失去造船獨占地位,有幾個理由。首先,日本當時同時面臨新年輕工程師短缺和人工成本高的困難。其次日本造船業不夠彈性,難以適應當時全球船舶愈來愈大的需求改變。第三,日本造船八成在滿足國內市場,無以促進技術發展及落實新生產管理方法。再來是材料的需求與供給間的落差,增加交貨時間。加上受匯率影響的價格,合起來對日本造船業構成沉重的打擊。
當時南韓以低造船成本,著眼於大型油輪、大型與超大型貨櫃輪、液化天然/石油氣船、海域鑽探平台,甚至尚屬歐洲少數船廠專利郵輪。如今南韓也因為高人力成本、國內鋼量不足及進口原料與零件價格攀升等,而漸失競爭力。
中國大陸近十幾年,政府大力支持與龐大投資,並和幾個主要船舶設備製造商合作,快速提升造船地位其造船業策略還包括改變產品結構,朝向更複雜、技術升級、合併船廠以建立特殊巨擘
造船產業大致是在量身訂製的環境下經營,就技術與生產方式而言,堪稱最具創新空間,在策略上包括像著眼於生命周期的造船、潔淨生產方法、低汙染能源等。因此建造輪船,須建立一套符合永續發展的供應鏈,包括提升當地供應商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南韓與中國大陸就都將國家造船業設定為策略性發展落實的產業扶植政策
如今台灣靠造自家的艦艇和海域船,或可讓台船殘喘,實則讓台船漸失再生與競爭能力。尤其特殊人力資源必將隨著學生與老師的流失出現空洞,進而擴大到無以彌補。
隨著全球郵輪產業穩健成長,郵輪建造可望成為台灣造船的新契機,並可讓整個造船產業鏈獲利,包括從郵輪建造技術中提升人員技術,同時強化與郵輪業者間的合作溝通等未來成長的關鍵。而建立針對郵輪建造的研發中心,是第一步。












青年就業 給補助也要強化技能


2020-06-30 00:36  聯合報 /   古楨彥/萬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畢業季來臨,勞動部推「青年就業獎勵計畫」。圖為台大畢業生在校園拍紀念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六月份勞動部推出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只要企業採取「先僱後訓」招募廿九歲以下青年入職,並且由公司員工擔任職場導師,政府將會補助雇主訓練費。此政策是要協助甫從校園畢業的年輕人尋找初份工作減少碰壁挫折的作法,然而,計畫執行過了一年後,這些年輕人仍要很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原工作單位續聘。
政府要幫助年輕人就業,是擔心他們若長期失業,恐會對心理健康和今後謀職能力造成嚴重影響。現在很多年輕人找工作最難的不是要投入精力,因為投履歷被企業拒絕很正常,難的是能擁有第一個爭取到的工作機會。
澳洲為例,今年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酒店業、零售業、藝術界、體育娛樂業和兒童護理業等),青年勞動者所占就業比率很高。根據澳洲財政部預測,隨著澳洲經濟進入衰退期,年輕人失業率會遠超過總體失業率十%
二年前澳洲聯邦政府曾執行青年就業管道計畫」,該計畫內容包括三階段,即準備、試用、僱傭,用意在鼓勵廿五歲以下求職者參加四到十二周的實習,凡參加此計畫實習者能獲得每兩周二百澳元救濟金。為了鼓勵私部門僱用這些實習生,會補助這些企業一千澳元的前期補貼。經過實習後,一旦雇主將實習生改聘為全職勞動者時,企業還能從政府那兒獲得一萬澳元的工資補助。
台灣青年就業問題不僅政府要在意,各大學院校也要用心培養在學學生的專業技能,讓他們能力符合就業市場所需。因此,好的大學科系會提供學生產學合作、校外實習課程規畫以協助畢業生。現在少子化衝擊下,每個高等教育學校都努力衝學生數量,但只重學生數量增加,而沒有讓學生學到自己就讀校系的特色內容,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仍會在少子化海嘯下難以生存,更遑論讓學生看到美好就業前景。















同案情不同判決 如何談司改


2020-06-30 00:26  聯合報 /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同一事件分由不同法庭審理,可能會出現判決分歧之結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台中市南區某機械公司、福德祠與科技公司,同時指控地政事務所卅多年前在分割水利會土地時因地籍圖測量錯誤,致道路邊緣線偏移,造成土地溢分割給水利會一二二平方公尺;於是三名地主只好花一千二百餘萬元「買回」自家之土地,事後不滿乃憤而提告國賠
值得注意者,乃這三個案件分由台中地方法院三個不同法庭之合議庭各自審理雖然事實完全相同,但各庭見解卻完全不同有法官判決認定地籍測量錯誤,判決地政事務所應賠償該機械公司損失另一法庭法官認定測量無誤,判決福德祠敗訴至於科技業者提告部分,至七月底始宣判
上述案件法官依法獨立審判,判決會因當事人所主張理由與提供證據及論辯有異,法官產生不同心證,從而作出不同判決結果,特別是民事訴訟乃採當事人主義,當事人未主張部分,法官原則上無法審酌。法院之判決固有其依據,並聲明當事人如有不服,得於判決書收訖後翌日廿日內可依法提出上訴,但試問判決不利之當事人可以接受此一理由嗎?社會一般民眾可以接受嗎?同一事件之當事人判決結果卻如此兩極,對司法之專業與公平性不啻再度傷害。此與民眾息息相關之事件都無法圓滿造成民怨,何來論司法改革
類似像這種民事紛爭者時而有之,如車禍事件不同受害人對同一肇事者之請求;公安意外不同受害者對同一肇事人之請求等,法院如無法完善合理妥善配置案件,不集中同一法庭審理,任由一般僵化程序分案結果,即有可能造成上述判決分歧之結果,將持續傷害司法之公正。
所謂「司法行政」並非「司法干預」,法院在不影響法官依法獨立審判下,應合理規畫與分配案件,可減輕當事人之出庭時間,並做出一致性之合理適法審判。民眾要相信司法,司法就要貼近民意,方能贏得民眾尊敬與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