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酷經濟/通貨緊縮可能再壞了經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3169/web/

◆  後新冠時代大變革與大趨勢/新冠肺炎後的全球秩(失)序
◆  酷經濟/通貨緊縮可能再壞了經濟
◆  政府資安 陷無聲洩密危機
◆  擺脫落跑形象 韓國瑜需保證做到滿
◆  漫畫/天堂有路你不走
◆  抗疫有成之外 政府別忘:活著更辛苦!
◆  兩岸領導人 收到彼此的橄欖枝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通貨緊縮可能再壞了經濟


2020-05-21 23:15 聯合報 /   林建甫
行政院主計總處6日發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97%,連三月負成長,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則為0.05%。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疫情衝擊,雖然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救市,但通貨膨脹並沒來臨通貨緊縮卻蠢蠢欲動,物價下行壓力在全球擴散。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測顯示,今年消費者物價的同比漲幅,已開發國家平均為○點五%,相比去年的一點四%,急遽下滑,這是自民國104年(二○一五年)以來最低水準。而新興市場國家今年平均為四點六%,也低於去年的五%。

另外,受封城鎖國的影響,經濟活動明顯受到限制,短期間內需消失,消費力道大減。美國勞工部發布的四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和上月分相較下降○點八%,創出民國97年(○八年)金融海嘯後的新低;其中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指數也下降○點四%,更是自民國46年(一九五七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大降幅。航空運費價格更出現史無前例的大幅下降,在短短一個月內下降十五%,降幅超過民國90年(二○○一年)的九一一恐怖事件。此外,受低油價及少出行影響,汽油價格下降廿一%。連營業活動縮減、顧客的減少,也讓服裝價格一口氣下降五%。

其實,新冠疫情的衝擊,對市場而言,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是斷鏈讓企業無法提供產品的「供給不足」;二是消費減少的「需求不足」。如果是前者,可能出現搶購的現象,造成通貨膨脹;後者則可能引發通貨緊縮的風險。

現在世界的處境是後者,全球經濟歷史性收縮已接近民國19年(一九三○年)前後的世界大蕭條,而且在短期內難以避免。美歐雖然開始陸續探索重啟經濟活動,但目前經濟和物價復甦腳步,只能是蹣跚踉蹌。

由於通貨緊縮,消費者可能預期未來還將出現降價,故現行消費就遞延。這也引發自我實現的噩夢,容易發生企業商品不得不降價求售。而企業收益銳減,無力負擔,也更造成工資下降的惡性循環。如果長期持續,企業更將破產。過去的研究顯示「如果連企業的資金周轉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受到波及,通貨緊縮壓力將進一步加強」,因此,紓困救經濟是與時間的賽跑

度過這關,未來世界經濟復甦後,寬鬆貨幣政策救市的後遺症,是資產價格的上漲,貧富不均會更加嚴重。只是現在管不了,先恢復正常再說。











後新冠時代大變革與大趨勢/新冠肺炎後的全球秩(失)序


2020-05-21 23:21 聯合報 /   蘇起(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
法國開始逐步解封,官方提醒民眾注意疫情。 (中新社)


新冠肺炎快速橫掃全球,可惜我們對它的了解迄今仍少得可憐,唯一參考點就是一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透過它或能管窺未來的世界。

民國7、8年(一九一八及一九年)的西班牙流感在那個陸海空交通都極為不便的年代,還能把病毒傳遍全世界,奪走幾千萬條性命,或許是由於兩個原因。

一,當時醫療科技極為落後,病人從感染,到確診,到死亡,大概是條非常短的單行道。

二,它爆發的時間點恰巧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當時國際秩序徹底崩潰,國與國之間不但沒有合作,還在不斷猜忌鬥爭。彼此的醫療機構能否快速聯繫,相互支援,邊境管制能否協調,都相當值得懷疑。

締造七十年和平 二戰後的美國秩序

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中間的廿年,大國鬥爭一天都沒停過。戰勝國壓迫戰敗國要求鉅額賠償。戰敗國內心不服,怨氣沖天。各國內部一面是政治被共產主義或法西斯主義衝擊得動盪不安,一面是經濟被大小恐慌摧殘得蕭條衰敗。戰後首創的全球性國際組織國際聯盟)根本不能維持和平或促進合作。所以史家公認這廿年不是危機重重,而本身就是長達「廿年的危機」。

因為有這背景,所以二戰結束以後各國痛定思痛,決定成立一個較有牙齒的聯合國,加上若干專門機構,像世界衛生組織,來分管重要領域背後最關鍵的支撐就是,由美國領導建構一個涵蓋軍事、金融、能源、科技等領域的全球新秩序。這個秩序後來真的締造了七十年的世界和平與繁榮。

帶頭拆解全球化 川普掌權頻頻脫序

誰也沒想到川普入主白宮後,竟然帶頭鬆動這個全球秩序。更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新冠肺炎竟選這個節骨眼襲擊全人類,就像當年西班牙流感乘著舊秩序崩潰時入侵地球一樣。試想倒退若干年,戰後秩序健在,只要美國登高一呼,各國很可能會合作打擊新冠肺炎。

展望未來,短期的世界面貌決定於兩個因素。第一當然是新冠肺炎的治療何時突破,哪個國家最先突破。第二,國際社會,尤其是美中兩強,會不會暫時擱置歧見,轉向合作。前者答案未知,後者希望渺茫

長期就要看國際秩序如何演變。關鍵因素有三。一,掌握發球權的美國會不會為了「抗中」,不惜繼續拆解全球秩序?二,被動應戰的北京如何因應美國攻勢?如果習近平有意於第三任,他會繼續忍讓,反守為攻,還是兼具攻、和、守?三,其他國家又會如何反應,是選邊站、各自分飛,還是成立第三勢力?

霸權地基漸鬆動 病毒衝擊全球失序

在這些問題的答案更明朗前,我們暫可確定四件事。第一,美中競爭仍將持續。美國所作所為幾乎完全吻合國際關係學界的「霸權理論。依該理論,霸權國制定規則,維持秩序,負責獎懲。但時日一長,一則霸權國的資源逐漸消耗,二則別國科技迎頭趕上,三則本國民眾耽於享受以致進取心弱化,霸權終被新興強權取代。川普擔心「中國」就是那個新興強權。從日前公開的共和黨文件看,他還寄望藉「抗中」一魚兩吃,對外穩定霸權,對內打贏年底選戰

二,全球秩序雖然尚未解體,但已慢慢鬆動,氣候變遷、人權、貿易、衛生等領域的跡象已十分明顯軍事、科技、金融也蠢蠢欲動。這表示美國愈來愈不想承擔領導責任,原來管事的國際組織愈來愈沒有協調能力,而原來各國奉行的國際規則也愈來愈可能被忽視。

三,因為各國民意遠比一百年前彰顯,而新冠肺炎又對民眾健康及生活衝擊巨大,所以兩強對外政策都將比以往更受到內部民意的牽制美中制度究竟何者更能較好地協調自身內外政策,也將慢慢顯現

四,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的衝擊,各國政府勢將花費更多資源在國內,相對排擠外部需求譬如川普的肺炎紓困經費接近全年聯邦總預算半數,當然會傷及國防預算。所謂「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恐成通例。涉外事務「口惠而實不至」的可能性也將高於「兩肋插刀」。

在地緣板塊大片且快速轉移的新亂世,身處板塊撞擊最前緣的台灣一定要居安思危,時時警惕,切忌一廂情願,才能夠趨吉避凶。










政府資安 陷無聲洩密危機


2020-05-22 00:26 聯合報 /   陳連禎/警察專科學校前校長(台北市)
總統府疑遭駭,密件外洩,總統府稱文件遭到「偽變造」,已向刑事警察局報案,目前在偵查程序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府官員電腦傳遭駭客入侵,事涉洩密犯罪,已由刑事局偵辦,輿論沸沸揚揚;相信事件很快就會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懲前毖後,不妨學習前人從政美德。南北朝梁武帝時,徐勉為吏部尚書,權重一時居家時有虞嵩求官。徐勉當面正色告以:「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立刻婉拒關說之門,既不傷人顏面,也斷絕顛倒夢想。徐勉雖高居顯位,俸祿都分給貧困親族,因而家無蓄積。有門生故舊勸他,徐勉淡然回答:「人遺子孫以財,我遺之以清白。」時人佩服其無私,留下了歷史美名。

自比管、樂的諸葛亮出師前,給後主上疏〈前出師表〉,第一句話就提醒後主:「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即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宮中府中古稱禁中,代表國家施政的發動機組,也就是統領百官的治理中樞系統,執行安全管理與人事賞罰重責時,都必須嚴肅以待。

漢書孔光傳》記載孔子十四代孫孔光,經常出入禁中,於公於私都能嚴守口風。孔光為官行事謹慎,未嘗有任何過失。參贊中樞機密十餘年,每將核批下的奏書,立即銷毀掉草稿。孔光認為留下底稿,會有機會顯示長官的過失,又會想博得忠貞正直美名的私心。每逢休假回家和兄弟家人閒聊,話題始終不觸及朝廷事務。有人好奇探問:「長樂宮溫室殿種的都是那些樹呢?」孔光沉默不語,改用無關宏旨的話支開,真是保密到家。

由於孔光很早從公,很多官員想接近而有所圖;然而他都不願結黨,也不肯培養賓客。孔光居高位多年,歸根究柢是他深具強烈風險意識:不留公文書底稿,不矜己功,而功歸長官,讓人放心。至於推薦舉才,唯恐人知,不誇己能,更受尊重。最難得的是參與國家機要,守口如瓶,即使家居閒聊,絕不鬆口公務事。

吉人辭寡,資安無聲徐勉不談人事,孔光不說機密,魔鬼就無法藏在細節裡。如今處理文書以數位傳輸,習以為常,而資安卻成無聲的洩密危機,如何不留跡證,超前部署,已是人人居安思危的重大課題。

蔡哲明研究生新北市
總統府幕僚電腦遭駭風波未平,又再傳出密件外流的疑慮;因府、院與國安局官員缺席立法院專案報告,也讓外界分不清是駭客入侵,還是政治宮鬥。

史學家卜斯丁在著作幻象》書中提出「假事件」概念,直指經過設計而刻意製造的新聞,透過消息來源以及傳媒報導重合,企圖隱藏實際動機,來達到目的。雖以憲政體制來為府院缺席作出解釋,甚至直指破壞慣例將會淪為政治作秀,卻忽略了國家資訊安全,才是重中之重。畢竟憲法規定立法院是監督行政的最高民意機關,導演事件的相關部會竟全數缺席,如今國安事件媒介化的結果,不免讓人質疑事件是國安問題,還是黨內鬥爭。

這齣政治「駭客門」的真相為何,是否有著「影武者」的斧鑿痕跡,在國安曖昧真理包裝下,其政治鬥爭的誘人幌子,恐已不攻自破。











擺脫落跑形象 韓國瑜需保證做到滿


2020-05-22 00:23 聯合報 /   唐德明/政治顧問(台北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右)昨早赴高雄捷運巨蛋站,冒雨視察公共自行車系統建置情形。 記者劉學聖/攝影


六月六日罷韓投票,全國矚目;韓國瑜在議會公開對請假三個月參選總統,向高雄市民致歉。韓的道歉,市民是否埋單,投完票才有定論。

密蘇里大學威廉班諾特教授提出形象修護理論」,把政治人物形象受損後的修復作為,歸納成五項策略:否認、卸責、止痛、療傷與道歉。其中的道歉策略,可說是最後絕招,也是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可化險為夷,用不好可能萬劫不復。

檢視韓的政壇起伏,最關鍵的就是形象,「成也形象,敗也形象」。就像馬基維里君王論所說:君王必須避免使自己遭受憎恨或蔑視的事情發生,只要能夠讓民眾願意相信他,則任何人的陰謀反對或攻擊,都會十分困難。

馬基維里想說的就是維護形象的重要性,只要群眾願意信任政治人物,則任何攻擊傷害都有限;反之,一旦形象受損,一個笑容都能被惡意解讀成虛偽。這也正是韓國瑜初期幾乎金剛不壞,後期卻疲於解釋各種攻擊原因所在。

從這角度看,韓努力修補形象,策略上沒錯。但是,必須對症下藥,「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韓必須先確認,形象受損主因,或者說市民究竟對他哪裡不滿?搞清楚才能事半功倍。

據報導,市民最不滿的,是韓剛當選市長就去選總統,「落跑形象深植人心,才讓罷韓有機可乘。檢視韓的道歉,只針對過去行為道歉,沒對未來做承諾,這種只做一半的道歉,就形象修補言,沒有完全對症下藥。

也許韓可以回應落跑之譏,鄭重宣誓只要市民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這一任期絕對堅守崗位,同時也保證爭取連任;一旦當選,就會做到任期最後一天。唯有真心保證不再「吃碗內,看碗外」,市民才會認真看待市長最近的努力。












抗疫有成之外 政府別忘:活著更辛苦!


2020-05-22 00:29 聯合報 /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截至5月20日,全台急難紓困案件的核定率為4成7,但摒除離島,其餘19縣市皆反映紓困金不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某晚,朋友說要帶我到一家餐館吃飯,到了店門口,我卻有顧慮不肯進去。這家店裝潢新穎,看起來也很乾淨,但用餐時間一個客人都沒有,令人害怕踩到地雷。

朋友趕緊秀出網路佳評,拍胸口保證不錯;我點了一碗陽春麵,吃了一口有點驚訝!這麵並不陽春,用精緻瓷碗盛裝,好吃量又多,立刻征服我這個曾在五星飯店服務多年的「叼民」。

當下忍不住和老闆攀談起來,老闆說剛開店,戰戰兢兢,有客人反映量少,所以刻意加大。儘管好吃 CP 值又高,卻無法吸引客人上門。老闆看來卅出頭,從士林來新莊開店,儘管精簡人力,月租金三萬五和營業用水電、食材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前幾天到中南部一遊,雖逢假日,許多鬧區仍是冷冷清清,連逢甲夜市也冷清,讓本來就奄奄一息的觀光,更加黯淡!來到台南,住進以前一房難求的背包客棧,以前的服務人員都不見了,整棟建築小貓二、三隻,獨享男生六人房。

政府宣布紓困達數百萬人,身邊卻無人拿到,或許人家拿到也不敢講無論公平與否,錢進了私人帳戶,大家消費更保守?這樣的紓困,完全沒有加乘效果,零售業、運輸業、觀光餐飲業…許多行業只能咬牙苦撐。

我不懂,為何紓困要那麼複雜?政府發錢,卻讓人民和基層公務員怨聲載道,不能直接發消費券嗎?三千、五千都好,規定只能用於生活物資和受疫情波及的行業,如此受惠層面才廣,可以排富就排,但就算便宜了一些有錢人,這也不是現金,只能用於特定店家,對於那些苦撐的行業,也算雪中送炭。

希望政府不要只滿足於控制疫情的政績,雖然台灣死亡率低,但不要忽略了活著更辛苦!疫情終會煙消雲散,但現實殘酷如影隨形,且可能越來越糟,有賴政府更多貼心德政;疫情舒緩了,也請大家對店家多多捧場。










兩岸領導人 收到彼此的橄欖枝


2020-05-22 00:21 聯合報 /   洪奇昌/海基會前董事長(台北市)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憲法和兩岸條例是「兩岸最好的交流基礎」。 記者呂佳蓉/攝影


蔡英文總統五二○就職演說,再次就「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關係表達呼籲和期待;重申將「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展現政府一貫的善意與承諾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昨在立法院答詢時也表示,憲法和兩岸條例對政府有「法的約束力」,政府自然必須遵循;更因為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不言而喻,陳主委才會說憲法和兩岸條例是「兩岸最好的交流基礎」。

至於北京對蔡總統所提「修憲」感到緊張,陸委會也在當日重申「政府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還強調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是著眼於「攸關政府制度以及人民權利的各項憲政體制改革」。換言之,修憲不涉及國家定位問題

我們理解中國大陸對台灣修憲十分敏感,長期以來,對於民進黨政府的善意承諾遲遲未有正面回應,這是民共雙方長期缺乏互信所致;只有把握彼此善意,持續對話溝通才能累積互信。

五二○國台辦新聞稿透露出微妙的轉折訊號。在「民進黨當局」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之間,多增加「一些政客」這個分類,進一步將民進黨政府、個別政治人物、台獨分裂分子區別對待,保留兩岸領導人政治迴旋空間。

廿一日中國大陸全國政協開幕,政協主席汪洋在工作報告中,果然未提及「九二共識」,甚至沒提「反台獨」。汪還說「凝聚共識不是無區別的強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啟發引領;不是單向的灌輸說教,而是互動式的協商討論;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內心的深刻認同;不是速食式的立竿見影,而是長期性的潤物無聲。」

這是兩岸高層,難得一見的相互接球,互釋善意,更是歷史的機遇,期待下階段兩岸關係,能從緊張轉為和緩發展。

為避免誤解誤判,在此呼籲恢復兩岸既有的官方交流機制,是控制風險的最佳解決方案,唯有兩岸官方或準官方直接對話,才能有效溝通並確認彼此善意,累積互信。期待兩岸領導人展現政治家智慧,把握歷史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