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透視/總統大選後的幾點思考
◆ 名家縱論/為什麼台灣是寶島
◆ 畫中有話/防疫無國界
◆ 別讓口罩成為遮天之亂
◆ 無知和自私是最佳病媒
◆ 先自救,救不救自己人?
◆ 開學第一周是關鍵期 校園防疫不該只限校內
◆ 少點政治多點真情 才能重啟對話
◆ 漫畫/四君子打令狐沖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為什麼台灣是寶島
2020-02-01 23:59 聯合報 林蒼生(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美中貿易戰使得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因素,台灣的角色也備受關注。 (美聯社資料照)
民國79年(九○年)代,統一在崑山設廠,崑山是長江出海口,交通方便,且自古以來人文薈萃,人才濟濟,不僅是良渚文化發祥地,又有大閘蟹味道鮮美,足見其水質優良,而且人的素養都在水平之上,是食品生產基地首選。
我常去崑山,才知道一代大儒顧亭林是崑山人。他的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 是為天下反清復明志士作建國準備大作。他所談及的大陸山脈風水與歷史人文關係,尤得我心。他說中國氣脈由崑崙山而下,以北中南三條山脈的雄姿環抱整個大陸,其北脈延伸到長白山之後,下日本,入台灣,與南脈由巴顏喀拉山奔騰而來山勢,下海後在台灣相接。中脈也在上海、崑山入海,加入了環抱的格局。
這是地球上最大最美的風水格局,格局面向太平洋。風水上,水主財運,又主智慧。當時候到了,財運與智慧註定要在此開花,而台灣正在這格局前方,應是格局的案台。案台必有三牲花果,台灣物產豐富,或許是此原因。
造山運動時,能量高,山就高。山高的地方氣就旺。山的走勢與氣的輪轉常會遷動歷史人文的變化。
台灣承受著板塊的擠壓,擠壓而來的力道,使台灣這麼小的地方,擁玉山如此高的山。其氣之強表現在山川,是玉山的雄偉及太魯閣令人驚豔的美景。表現在社會人文,令人感嘆!台灣交通亂,表示人的心亂。台灣政治亂,表示私心重。人心亂,私心重,將使台灣的氣更亂,使台灣沉淪。
氣亂就要理氣,妙方唯有靠文化的導正,使人的素質提昇。中華文化在台灣已被擱置多時。我想重提南懷瑾老師的話:「廿一世紀要靠中華文化的精神,來融合資本主義的方法、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才能使世界走向祥和的地球村」,希望這幾句話能成為台灣領導人的晨鐘暮鼓。
未來,台灣要以文化引領亞洲大格局往前走。東西文化的差異,只有靠中華文化的王道精神,才能使世界回歸正軌。「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那「不服」是因文化的差異,那「文德」是內心的涵養。這天命使台灣成為世界之寶,故稱為寶島。
台灣是寶島,所以歷來與台灣有關的接觸,都使情況變好。例如,台灣因為是寶島,所以當日本據有台灣,台灣的資源使日本的貿易逆差轉成順差,明治維新才會成功。台灣是寶島,使蔣先生退守台灣,更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台灣是寶島,才能促成台商回鄉投資,點燃大陸崛起的火苗。台灣是寶島,今日中美貿易的紛爭,使台灣成為關鍵的支點。
我很感恩,因為統一入駐崑山的機緣,才使我改變對風水的誤解,才能領悟台灣真的是寶島,台灣是將使世界走向祥和地球村的寶島。希望這個觀念能重新燃起大家對台灣的信心,使政治人物重新回歸正直的政治良心。
請大家說,台灣、台灣,我愛你。
星期透視/總統大選後的幾點思考
2020-02-02 00:02 聯合報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蔡英文總統(右)在總統大選以超過800萬得票數連任成功,她與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在競選總部感謝支持者的力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大選終於落幕!但為期約一年的選舉過程中,幾點制度性缺失,有待政黨、政治領袖、媒體、學術界及選民,透過民主機制及程序妥善處理,全力推動台灣民主發展進程的2.0版!
一、公辦初選:在初選階段,兩大黨都出現高度爭議性問題。糾葛不清的黨權強勢主導初選程序,機關算盡地頻頻做出讓廣大選民,產生強烈負面情緒的決定。翻來覆去的醜態,令年輕選民強烈反感!
同時,因「民調決定論」,在初選民調時,故意強烈支持對手黨相對弱的候選人。試圖透過逆向操作,干預競爭對手的初選結果。
目前看來,公辦初選是有效改善這種亂象的作為!可依「選舉罷免法」的大架構,全國同一天舉辦初選,讓有資格提名的政黨,規畫各黨黨員或合格選民,仿大選投票方式,當天公布開票結果!如此既可防止跨黨投票者,也可有效找出最有機會勝選的候選人!
二、選票補助金只補助政黨:由於媒體誇大報導候選人一票可得三十元補助金,造成民眾強烈反彈,進而形成候選人進退兩難的困境!為強化推動政黨政治的大方向,未來應嚴格限制選票補助款,只補助政黨,以中長期發展規畫,發展更具穩定性的政黨政治大環境!
三、規畫正副總統候選人初選、大選政見發表會:各黨初選可透過公視,舉辦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及辯論會各一場;大選則包括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一場和二場辯論會,另副總統候選人有一場辯論會!民間媒體可自行組成的總統大選辯論會,但必須取得多數候選人的同意!
四、放寬十八歲公民投票權:經過前年底及今年初,二次結果截然不同選舉,相信政黨及政治領袖已有極深刻印象!此反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青年朋友主動出擊,不惜花寶貴的時間、金錢,也要投下他們神聖的一票。這些可愛又可敬的青年朋友,用選票表達他們的意向!我們必須聽進去他們對今日的台灣不滿意,所傳遞出的訊息!我們有責任,留下他們更好的台灣!
五、建立高度透明且即時公布的募款收支制度:任何人公開表示參與正副總統大選後,一個月內須開始上網公布,每周募款的收支帳目。各政黨及獨立候選人,在完成登記後,須於十天內,每周上網公布收支細節,以供社會各界人士查核!如此應會逐步形成正向力量,使台灣的政治文化及制度更為建全!
反思本次大選結果,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然民主政治,絕沒有萬年執政的事!我們深信,民主政治必須透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真正深化民主政體的發展,並獲得更多選民支持。台灣率先走入民主自由體制,是華人世界最重要的歷史貢獻!身處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自當更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萬萬不可落入低俗、獨斷的民粹主義「民主」陷阱,而不自知!
大屋頂下/消滅中華民國的「大中國」 等於拒絕所有「台灣方案」
2020-02-02 00:04 聯合報 黃年
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兩岸關係將進入新的篇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新春發表長文《共同締造統一》,提出「大中國」概念。
並指出,台灣方面有人主張「中華邦聯」、「中華聯邦」、「一國良制」、「一中三憲」、「互統一」,及「大屋頂中國」等皆不可採。
王文提出若干創新思維,但我認為也不無方枘圓鑿仍待自我磨合貫通之處。本文試論一二,意在相互完善。
一、「大中國」究竟是何樣態?王文指出:中國與大陸、台灣應是本體與實體關係,即中國是中華民族以國家為形態本體,大陸和台灣則是中華民族的兩個政治實體;即使這兩實體各自都以自身為主體,也不能取代中國本體。
又說:統一後中國是大中國。在概念上,一定是用「大中國」取代「中國」,以表不是原來的中國,而是增大的中國。
此論重點是:統一前,兩岸關係是「一個民族/兩個政治實體」,且各自皆不能取代中國本體(否定「老三句」,是另種「一中各表」?)。又說,「統一後的大中國不是原來的中國」。
王不同意「大屋頂中國」。但我認為此論也可視為「泛大屋頂中國」。因為,在統一前及統一後,他都認為有一個超越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台灣(中華民國)的「本體中國」或大中國存在。這些皆是「上位概念中國」或「第三概念中國」,亦即都是大屋頂中國。
若無上位概念中國、第三概念中國屋頂存在,就不可能發展其「中國本體論」及「共同締造統一論」。此一類似大屋頂中國的想像,正是王文創新思維。
但仍有尚待完整說明問題。1.統一前「一個民族/兩個實體」,似凸顯兩個「政治實體」的對等;若稱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政治實體」,何不能同樣也承認台灣「政治實體」為「中華民國」?2.王稱,統一後,「在概念上」,是用大中國取代中國。又說,至於大中國的(新)名稱,比較好處理。然而,這個大中國究竟是概念上或實體上存在?王文並未說清楚。如是「實體上法律性」存在,它就必須有個「新國號」,這恐非「比較好處理」的問題。因為,有「新國號」,就不止是「概念上」問題,那就真正是大屋頂中國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作何安排?如果大中國只是一個概念上名詞,那就僅是統戰詞彙。但倘若大中國是統一後「實體存在的法律性體制」(大屋頂),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否仍存在?
王認為,屆時「兩岸應共組中央政府」,甚至不排除「假如屆時大陸地區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是中央政府的話」。這些皆是王文必須作的「假設」,非如此,其共同締造統一論即無以成立。但是,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屆時就是中央政府,那就沒有所謂「第三概念的大中國」;又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是中央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仍存在於中央政府之下,就應當仍是王所說的「疊床架屋式的大屋頂中國」。
三、中華民國將作何安排?同樣的,如果大中國是統一後「實體存在的法律性體制」,則「中華民國(政府)」是否仍然存在?如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都將不存在,這至少在邏輯上還說得通。但是,如屆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存在,而中華民國卻不准存在,這就不止在邏輯上說不通了。再者,屆時台灣若行《台灣基本法》,大陸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則王的主張有何超越「一國兩制」之處?
王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中國」中地位閃爍其詞,一下子說「同是中國本體的一個政治實體,不能取代中國本體」,一下子暗喻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經統一回到中國本體後的本體中國」。但王文對中華民國態度卻是斬釘截鐵,他說:要讓大陸承認中華民國沒有消亡,…怎麼可能被接受?
也就是說,王文「大中國論」,從過程到目的,皆奠基於「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王文甚至說中華民國為「虛幻、空洞、縹緲」。好像忘了他至少還說過台灣是一政治實體,經過七次總統直選。
王文論證至此也陷於自相矛盾。他說:兩岸統一將採取基於現實而又超越現實模式。基於現實就是承認兩岸是主體中國的兩個擁有治權的政治實體(這難道不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嗎?)。超越現實就是彼此都不以消滅對方為目標(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不相互消滅嗎?),而是以一加一大於二為目標,即由雙方共同締造統一中國,它大於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大於台灣(中華民國),也大於二者之和(若消滅中華民國,是減法,如何大於「二者」之和?)。
王此論蘊蓄著創新思維。不過,若基於現實,就應是基於兩岸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治現實,這就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若超越現實,就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都不消滅對方」為超越,這就是「共同締造論」,也是大屋頂中國。
王不同意大屋頂中國。但他主張的卻是在上層有個面貌不清的「大中國」大屋頂,下層留著定位閃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要消滅中華民國。這其實是個「歪斜半塌的大屋頂中國」。唯如果說到底還是要消滅中華民國,那就根本不必迷亂耳目搞什麼大中國的統戰詞彙。
《大屋頂下》曾指出,如今兩岸氛圍是「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統一要消滅中華民國」。北京應知:未來對台課題,已不再是反對台獨,而在如何「維持原真中華民國」。王不但沒有跳出此陷阱,反是愈陷愈深。
王文其實是借箸代籌,意圖一一駁倒各方曾倡議的「台灣方案」,其最後落點仍在「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倘如此,北京又何必費盡心機要求各方提獻台灣方案,難道中共認為中華民國會同意以消滅中華民國為方案嗎?
王文師法汪道涵「共同締造論」。但若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卻與汪道涵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及「共同締造論」背道而馳。
其實,從來不缺台灣方案,但自《國統綱領》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盡皆毀於北京。如今王又想駁倒其他。
北京若再持守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就等於拒絕所有的台灣方案。
畫中有話/防疫無國界
2020-02-02 00:06 聯合報 圖曾吉松
記者曾吉松/攝影
唐朝藥王孫思邈曾說,「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已故台大醫學院教授謝豐舟著「上醫醫國」,強調並非醫生從政,而是「讓一種疾病從台灣消失或減到最少」。
疫情趨緊,行政部門暫停口罩出口,更要求統一控管;官字兩張口一出,民眾爭搶口罩,幾至恐慌,形成「口罩之亂」,更甚疫情之害,此人心不安後遺症,正是忽視風險的下醫。「國家!國家!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別忘了病毒不分藍綠統獨。
別讓口罩成為遮天之亂
2020-02-02 00:38 聯合報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武漢肺炎疫情增溫,許多醫療用品店口罩全都賣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危機就是轉機,首先口罩支援大陸一事,政府高層該具備的兩個思維是「是否要與對岸建立和緩關係」,如果政府的最高戰略,是要利用這次機會跟大陸改善關係,亦或就是單純「人飢己飢」人性相助,那就不需禁口罩出口;反之,如果不考量兩岸未來發展契機,以台灣自保優先,那當然就是堅持不出口。
口罩支援大陸,可視成台灣遞出橄欖枝,兩岸局勢今年才有和緩可能。而自掃門前雪,不但不符合蔡總統「平等」原則,繼續維持意識形態處理危機,兩岸關係鐵定不會產生轉機。
其次、經濟學供需原理,有助行政院長做出口罩之亂決策。台灣口罩需要多少數量?又自行生產多少數量?不足的數量,估計需要進口多少?台灣進口地區為何處(大陸地區)? 可否由國外緊急進口補足?思考過這些問題之後,或許就不需要投資兩億元緊急設立口罩生產線。
維持以往大政府的管理型態,是統一徵收、發送、訂價,結果價差也引來民怨;政府或可思考,兩億元可徵收一億個口罩,由各里里長依據里民戶口名冊按口發放,加上多數民眾家中有庫存,不一定全數民眾都會前往領取。假設一天一人用量一片,一億個口罩足夠台灣民眾至少五天以上所需;後續工廠提高產量,相信能滿足需求。
過往企業或銀行傳出財務危機,會在媒體前搬出數堆「錢磚」,表示財力豐沛。口罩危機不妨也可以用相同思維,民眾預期買不到自然會爭相搶購,但當口罩可以免費領取,且各里都可看到充裕供應,搶購熱潮必可稍減。
第三、因應學校開學在即,學校如出現群聚感染效應,自不容輕忽。大專院校因應陸生返台,延期開學勢在必行;而中小學生的口罩供應,是否應由政府負責,尤其是偏鄉地區弱勢學童,政府須考慮免費供應。延續過往民眾和學生自備口罩思維,針對此次疫情和口罩短期的供不應求,政府要有更前瞻和更另類的思維,方能順利平息口罩之亂。
口罩薄薄一片,處理不當,漫天飛舞就成為遮天之亂了!
無知和自私是最佳病媒
2020-02-02 00:53 聯合報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SARS期間任台大醫師的陳志金臉書文,提到當年台大急診淪陷關閉二周的往事。 圖/取自陳志金臉書
媒體轉載,SARS期間任台大醫師的陳志金臉書文,提到當年台大急診淪陷關閉二周事,我也是當年「受害人」。急診關閉次日,我到台大門診,回來後得知,有同事聯合要我居家隔離十天,否則他們要集體請假,主管要我照做。
在家正感委屈時,我忽然接到就診醫師來信,信長三千餘言,嚇我一大跳。原來那天看病時,多嘴談到疫情,醫師自認那天對我講話口氣的太重,來信道歉,也說了些心聲。讀此信感受到,他和所有醫護人員內心壓力之重,非外人所能體會。
該醫師來信和陳醫師臉書文都提到,台大急診會淪陷關閉,乃因就診病人缺乏「公德心」,隱匿到和平醫院看病的病史。台大傳出病例後,門診量頓時大減,其他醫院見狀,有的隱匿病情,有的用輕症病人占隔離房。若干政客、名嘴說三道四,講外行話,只會添亂。
陳醫師還提到,當年醫護人員和家人如何受周遭排擠,簡直被當瘟神看,這種心情「感同身受」。事後那些歧視者連句道歉都不必說,照樣過他們日子。
陳醫師最後說:「病毒會挑選人性最脆弱的時候,乘虛而入!」我的醫師則說:「希望我們都能以睿智重新省視守法、公德心、健保制度,尋回有秩序、不噴口水、不作秀,有人情味的台灣!」「有人情味的台灣」,我沉吟再三。
先自救,救不救自己人?
2020-02-02 00:48 聯合報 程健行/高餐大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助理教授(高雄市
圖為北市南陽街附近大型藥妝店內口罩搶購一空,貼出中、英、日告示。 記者陳正興/攝影
先不論國產口罩生產可否充分供給防疫所需,身為最高行政首長,決策應以何種角度與邏輯為之,才是最佳解,看來仍待仔細琢磨,才不至顧此失彼。
舉例說,蘇揆所持論點是「先自救,才能救人」,是否先清楚定義「自救」呢?包含旅台留台的外籍和港澳陸籍人士?那旅居海外因工作、求學、培訓、探親和短期旅遊觀光,尚未返國的國籍同胞又該如何援助呢?
以筆者服務學校為例,因學制課程,每年有數百位在學生前往各國大學、飯店、餐廳或其他工作場域海外研修或實習;本系有十四位學生目前在香港機場專業實習,令師長及家長擔憂。這幾天同學不斷透過即時通訊傳達,在港一罩難求困境,且因在機場擔任第一線服務,更擔心感染;身在國內的師長及家長,因一紙行政命令無法寄口罩援助,這樣「先自救才能救人」的政策邏輯,是否考量周全? 是否值得商榷?
開學第一周是關鍵期 校園防疫不該只限校內
2020-02-02 00:46 聯合報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宜縣礁溪)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幼兒園小朋友都戴上口罩,但家長抱怨兒童口罩缺貨,根本買不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地區有幾個省市延後開學,香港更是全面延後開學至三月初;但台灣中小學似乎還沒延後的跡象,各縣市中小學只是依據疫情指揮中心防護建議,頒布相關規定,似和以前流感和腸病毒防護措施差別不大,是否真能因應武漢肺炎?家長相當不安!
另外,教育部不敢嚴格規定上課一律戴口罩,且透過幾位「專家」表示上課不一定要戴口罩,但家長放心嗎?現在各級學校備用口罩是針對需要者準備,一定不夠給全校師生;我在家長會長臉書或LINE群組中,就看到一些家長會長憂心。
雖然說台灣沒有社區群聚感染,是不幸中大幸,但開學前狀況為何尚不明朗,且開學一周內更是關鍵期,未來各校停課標準,是要依循以往流感和腸病毒模式,教育相關單位應有更細部討論和因應措施,若依照以往等有病例確認後,再進行控管,恐為時已晚。
個人覺得,此次校園防疫措施不該只限校園內,若出現社區群聚感染時,就要啟動更嚴格作法,尤其針對已爆發社區感染個案所在地中小學,要有更深層次防疫措施,是否要戴口罩上課,或停課,要及早擬定,以免措手不及,擴大疫情。
同時,各級學校也應研擬停課受教權問題,現在是網路資訊時代,大部分家庭和學生都有手機和電腦,此時應準備線上教學內容,特別大學生部分,學校應可讓老師開設線上授課,非常時期讓學生在家上課。即使中小學也一樣,一些教科書商備有相關課程資訊檔案,可打開檔案在家預習、老師線上指導就好,等正式上課再補不足,亦可達到部分教學目的。
武漢肺炎在寒假期間爆發,有充分時間讓學校因應,並提出更嚴謹防疫作法,但不是延後開學日就可解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處理。就此層次考量,教育單位要兼顧學生受教權和身體健康,不一樣的病毒和疫情需有不同作法,隨著科技和資訊進步,我們也要有更先進線上教學來因應,才能因應校園防疫問題與危機處理。
少點政治多點真情 才能重啟對話
2020-02-02 00:42 聯合報 王良言/自由撰稿(高雄市)
政治干擾是兩岸合作抗疫的最大隱憂。圖為蔡總統(右)與曾擔任過衛生署長的副總統陳建仁(左),一同發表防疫談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美國與日本派遣專機赴武漢撤僑時,我政府也透過海基會向海協會探詢以包機接運台籍人士的可能性,迄未接獲正面回覆。此外,台灣也有人呼籲兩岸藉此機會,重啟對話。
民國98-105年(二○○九至一六年)間,我國連續八年獲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當時民進黨指責政府自我矮化,要求以「台灣」名義參加,同樣是充滿政治算計。
我政府一再強調政治歸政治、專業歸專業,包括體育運動、醫療衛生。
但是當我們自己處處充滿政治算計,卻要求國際組織摒棄政治考量,當然得不到正面回應。要求以「台灣」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及東京奧運,都是具體實例。自己少一點政治,多一點真情,才能獲得國際尊重與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