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首輪貿易協議藏玄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507/web/

◆  聯合報社論/架空與偏聽:總統聽不見的庶民聲音
◆  聯合報黑白集/綠「網軍」心虛了?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首輪貿易協議藏玄機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首輪貿易協議藏玄機


2019-12-30 23: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頻頻釋放美中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將盡快簽署的訊息,使金融市場維持著歡欣鼓舞的氣氛。只是,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固然有助舒緩雙方緊張關係,並利於全球經貿發展,但美中貿易爭端抑或是美中強權爭霸並不會就此趨緩。
首先,美國貿易代表署於12月13日針對這次協議發表了簡短的協議摘要。文中表示已就知識產權技術轉讓、農業、金融服務、貨幣與匯率、擴大貿易,以及執法機制等七個章節達成原則性共識,中方並承諾在前五個項目進行結構改革,且將在未來幾年大幅增加採購美國商品與勞務。重要的是,該協議設立強有力的爭端解決機制,能確保協議迅速且有效的落實與執行。
然而,實際上原則性協議的內容和具體承諾間,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若未來雙方對協議的認知與執行結果有所不滿,將埋下貿易爭端再起的火苗。舉例來說,美國已訂定二年內向中國銷售每年至少400億美元農產品的目標,目的不外鞏固川普在連任選戰中優勢的農業州選票,但中方卻一直未證實或承諾向美國採購農產品的確切金額。何況,從民國104~106年(2015~2017年)中國自美國平均每年採購農產品金額約242億美元,而今年1~10月合計僅有104億美元看來,中方要在二年內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至每年400億美元,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也讓未來雙方恐難避免因採購金額的認知差異而再起衝突。
再者,這次協議並未就中國對國有企業的大量補貼、迫使跨國公司做技術轉移、不尊重智慧財產權等結構性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雖然美方指出,中方至少要在智慧財產權等五個領域做出結構改革,但中方並未使用結構改革一詞,僅強調將強化智財權保護、改善經商環境等,顯見其讓步相當有限,中國官方媒體甚至認為這次談判是鷹派人士(對美採取強硬立場)的勝利。假若美國方面的輿論亦做出同樣解讀時,只怕未來的第二階段協議恐不如這次協議達成過程般的順利。
誠然,在這次協議中,美方除了暫緩原定於12月15日對1,6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課徵15%關稅外,亦將9月1日(美方第四輪關稅制裁)實施的1,2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由15%降至7.5%左右;中方則暫停原定於12月15日起對3,361種美國商品加徵5%、10%關稅的計畫。其中,尤以美國意外調降第四輪關稅之舉,最讓金融市場感到樂觀。
問題是,目前美方僅是暫緩原定於12月15日啟動的關稅課徵計畫,並將第四輪關稅制裁減半,當前關稅加徵的範圍與金額仍高於4月底水準。遑論美國也未撤回針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出口管制措施,而中國也沒有承諾將放棄制定「不可靠實體清單」,以限制中國企業出口至美國,顯見美中雙方仍未放棄非關稅制裁的最終手段。
正因如此,相較於金融市場對第一階段協議達成的樂觀解讀,如穆迪副總經理達格(E. Duggar)、前國際貨幣基金中國事務主管普拉薩德(E. Prasad)、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經濟高級顧問甘乃迪(S. Kennedy)等學者專家們的看法則相對保守美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賴海哲對本次協議的評論也相當謹慎,僅表示「這是一次很好的談判,將帶來真正的改變…但我們希望他們能信守協議。」
要言之,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17個月以來,對雙方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大,政治面的壓力更讓雙方領導人選擇在此時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美中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風險及結構調整不曾消弭,全球供應鏈轉移的腳步未見放緩。因此,在未來美中於各領域爭霸的過程中,全球經貿版圖亦將重繪,各界切莫安於美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短期利多,應更努力在全球經貿變局中取得有利位置。











聯合報黑白集/綠「網軍」心虛了?


2019-12-31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卡神」楊蕙楊蕙如(右)操縱網軍被起訴,引發軒然大波,左為駐日代表謝長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的網軍案一波接一波,被北檢起訴的楊蕙如神隱無蹤,如今又被對手揭出一長串「二代網軍」名單。若指控屬實,民進黨操弄輿論的醜行又惡上加惡奇怪的是,民進黨對此卻保持沉默,迄今未有具體回應這是網軍收斂了,還是心虛
邱毅等人對民進黨網軍的爆料十分具體,除了負責人的姓名、公司、成員、建置計畫、運作模式,還包括臉書粉專、與民進黨的簽約書、資金來源等。可見是掌握了相當內幕,才能如此具體
以民進黨的作風,如果指控不實,或有圓謊機會,即使不提告,至少也要動員公權力「打假」。但這次,民進黨除了批評爆料者「沒有公信力」,對指控的事實沒有隻字片語的說明或反擊。甚至,連被點名「側翼」的臉書粉專也都裝作若無其事,連澄清都沒有。
唯一揚言提告的綠委,並不是針對網軍運作,而是因為其助理被指涉案面對養網軍的指控,民進黨如此低調,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民進黨忽然「轉性」,懂得尊重言論自由;二是爆料者所言其實八九不離十,民進黨擔心上了法庭,結果將更難看。
要說民進黨忽然尊重言論自由,是萬萬不可能所以結論很清楚:民進黨動用大量資源建構網軍打擊政敵、為自己護航,並非空穴來風;因此只能閃躲,以免在選舉中失分。但藍營掌握的資料或許不止這些,後續有機會,將繼續「擠牙膏」。若真如此,拖字訣也只能拖過一時












聯合報社論/架空與偏聽:總統聽不見的庶民聲音


2019-12-31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在辯論會中批評蔡英文總統遭派系架空。圖/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在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韓國瑜提出了蔡英文總統遭派系「架空」的批評,並指明就是新潮流系。蔡英文則反酸,韓國瑜的說法像「武俠小說」,根本不懂民主政治。嚴格而論,蔡英文可以下令立法院限期通過反滲透法,她應該不能說是被「架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她對於派系在各部門吃香喝辣的情況裝作視而不見,坐視風紀敗壞,這顯然也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架空」。
對於「架空論」,蔡英文的反駁是,「說我被架空,又說我威權,這是矛盾」。此話言之成理。她又說,民進黨重視競爭,但也有團結的精神,因此「沒有派系問題」。這話則大有商榷餘地。原因在於,目前民進黨的派系之爭,已不只是單純以理念及經營為區隔的黨內競爭,而是進化到以國家及公部門分贓基地的鬥爭這點,才是最令社會各界詬病及議論之處。說民進黨「沒有派系問題」,是睜眼說瞎話。
民進黨的派系勢力全面進占政府體系,是扁政府時代未曾發生的事。當時由於執政經驗不足,陳水扁表面上好歹還保持對專業的一點基本尊重,沒有「整碗捧去」;扁家雖暗自貪瀆,但歪風並未全面擴散。蔡英文執政後,這些「黨」與「政」的分際完全遭到漠視;不曾參與早年民主化運動的新一代民進黨人大力排擠「老藍男」及常務官然後肆無忌憚地伺機分食公部門大餅,渾然忘卻黨內前輩談過的民主追求
蔡英文因缺乏民進黨的派系淵源,所以選擇與地方扎根最深的新潮流合作,這原本無可厚非問題在,當新蘇連的支系——菊系、賴系、燦系、蘇系旗下人馬緣著派系網絡源源不絕地從地方前進中央,卻顯然缺乏足夠的視野、能力與操守,蔡政府的施政便一再出現嚴重的破口,進而招致民怨。然而,蔡英文不知是基於派系合作的需要,或者遭到派系太過緊密的包圍,因此對於民間底層的異議充耳不聞
韓國瑜批評蔡英文被「架空」,指的應該就是這種狀態蔡英文在人事安排上任由派系索求,以換取他們對她的效忠和服從,包括在法案和政策上無異議的支持。在蔡英文眼中,這就是民進黨的「團結」;從權力支配上看,蔡政府的運作也確能展現「完全執政」的效能,對法案予取予求。但蔡英文沒看到的是,在這樣的合作關係下,她的政府失去了廉能,失去了公平正義,乃至失去了人民的尊重。
當蔡英文自恃民調遙遙領先時,反觀韓國瑜的各個北中南造勢場子卻是人氣鼎沸,熱度爆表。那些動輒以十萬計的群眾,是過去國民黨造勢活動從未出現過的場面,也絕對是民進黨不可輕忽的民意。原因是,每一個庶民,每一張臉孔、每一面國旗,都代表著對蔡政府施政的不滿和憤怒。這些群眾,有的是攤販,有的是農民和勞工,有的是白領上班族,有的是小生意人,各懷抱著被蔡政府傷害的痛苦和痛心,他們的聲音卻從未被聽見。也因為如此,他們把希望投射在韓國瑜身上,渴望撥亂反正正義申張
當蔡英文帶著輕佻的語氣反酸韓國瑜「不懂民主政治」時,她其實也該檢視一下自己對民主政治到底有多少理解至少我們知道:一,總統下令國會限期通過特定法案,是違反民主程序及憲政分權的;二,總統沒收公投結果並把公投關進鐵籠,絕對是專制行為;三,政府不顧國民健康不斷燃煤發電,是反民主作為;四,總統坐視派系瓜分國家資源及敗壞公義,是違背民主政治信念和誓言的;五,總統任令自己被派系包圍,而拒絕傾聽庶民的疾苦之聲,是反民主的。
蔡總統被架空的,其實不是她的權力」,而是她的正當性」。她身邊的派系權臣越多,她的偏聽及盲點就越嚴重,她距離人民也就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