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濫用權力,用打假訊息來打壓異己
◆ 聯合報黑白集/不分區史上最權謀?
◆ 經濟日報社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擺脫鴕鳥心態
經濟日報社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擺脫鴕鳥心態
2019-11-09 23: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雖然在印度退出下,歷經七年冗長的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有重大突破,其他15國共同宣布完成談判,並預計在明年年初正式簽署。未來不包括印度的RCEP國內生產毛額(GDP)及人均約占全球三成,貿易則約為全球四分之一;由任何角度來看,RCEP稱得上是全球巨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RCEP也持開放態度,未來除了印度可以重返外,協定也將包括新會員加入的規定,對全球經貿的影響力有增無減。
面對RCEP的形成,政府經貿首長的回應卻是台灣對RCEP出口已約有七成為零關稅,而其他項目則可利用產業轉型來因應。如果依照上述的說法,似乎RCEP對台灣影響不大,而照此邏輯,台灣也沒有必要加入蔡政府自上台以來,即念茲在茲傾全力推動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為台灣對CPTPP出口已經約有四分之三免關稅,零關稅比重甚至還高於RCEP,更應該沒有參與的動機。
特別是蔡政府如此雲淡風輕的回應RCEP形成,台灣也毫無必要與台灣貿易微不足道的二個邦交國,巴拉圭與史瓦帝尼於民國106年(2017年)及民國107年(2018年)分別締結FTA。政府這種前後矛盾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為RCEP成員,在RCEP中的影響力甚至超過東協;在目前兩岸交惡下,台灣幾乎不可能加入RCEP,所以用RCEP對台灣影響有限來轉移焦點。事實上,蔡政府在剛上台時,也曾宣示台灣要積極加入RCEP及CPTPP;只不過隨著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蔡政府絕口不再提加入RCEP,改為全力加入中國大陸並非成員,可能尚有一線機會的CPTPP ,刻意迴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受阻的情況。
不過,如果根據蔡政府的說法,RCEP似乎也沒有成立的必要,因為RCEP主要是整合東協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及澳紐等五個「東協加一」;再加上成員間的雙邊FTA,網絡已經很綿密,零關稅已占很大比例。以韓國為例,目前除了與日本沒有FTA聯結外,與RCEP其他成員的FTA都已經生效,何必還要大費周章投入RCEP談判?
事實上,關稅只是FTA影響的其中一部分,而且即使已經是零關稅,FTA普遍會藉由原產地規定,來深化FTA成員分工,以確保內部供應鏈的完整;對於非FTA成員所產生貿易移轉的衝擊,甚至還會高於關稅面的影響。
最近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不但沒有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反而有加速的趨勢,而且FTA涵蓋範圍也愈來愈廣,所衍生的效果也會擴大。以RCEP為例,除了關稅部分外,還包括服務業市場開放、投資自由化、政府採購、關務合作、標準規格制度化、貿易便捷化、智慧財產權、產業合作,以及電子商務等議題,藉由透明化且一致性的規範,有助於降低貿易成本,加強產業合作,吸引外來投資及人才,並強化區域內之經貿聯結,必然會對非RCEP成員產生排擠效果。
目前RCEP 15國中有12國為新南向政策的目標國家,中國大陸未來也會利用RCEP的優勢推動一帶一路,此會使台灣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面臨更強烈的競爭,屆時對我國出口以及後續的經濟政策推動,不利的影響極大。
另外,在數位化時代,為因應新興起的商業模式,各國在建構FTA時都會與時俱進,納入新的規定,例如數位貿易規範;各國也針對既有FTA的內容更新,進行FTA升級版的談判。在FTA質量俱增下,反觀台灣卻一籌莫展不得其門而入,對於台灣衝擊也持續擴大。
政府目光短淺,忽略FTA涵蓋範圍深化的衝擊;也不知深刻檢討,來解決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困境。只知吹著哨子壯膽,此種不願面對事實的鴕鳥心態,將會使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的路愈走愈窄。
聯合報黑白集/不分區史上最權謀?
2019-11-10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是否該列不分區安全名單,黨內爭議不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各政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即將出爐,但看各黨名單的產生,或許堪稱「史上最權謀」。
國民黨雖可能拿下最多不分區席次,卻潛藏兩變數,一是名單老氣橫秋,二是黨主席吳敦義是否列安全名單。國民黨不應輕忽這場不分區之亂,上策是將吳排在安全邊緣,以激勵士氣;尤其不能忘記上次選舉向大老妥協而留下「史上最爛」惡評的教訓。
民進黨不分區席次可能萎縮,加劇各派系及親綠團體的角力。上次民進黨選情看好,除滿足派系,還能收編社運,不分區名單亮麗;若這次真的削減專業與社會代表,只剩家族派系分贓,意識形態掛帥的政治組充斥,莫非想改寫「史上最爛」?
時代力量喊出不分區「坐四望五搶六」,但大綠小綠夾纏,太陽花投靠民進黨已是警訊,戰將出走更屬必然。柯文哲心腹蔡壁如邀請黃國昌當民眾黨不分區第一名被拒,卻讓時力內爆。問題就在時力對蔡英文態度、與民眾黨距離都不清不楚,蔡壁如侵門踏戶吃足豆腐,剛好而已。
不分區名單是政黨意志的延伸,更是門面,要獲選民青睞,總要提出一新耳目的名單;政黨若連顏面都不要,只見分贓權謀,選民怎會埋單?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濫用權力,用打假訊息來打壓異己
2019-11-10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最近主持治安會報,聚焦選舉,打假訊息是重點工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把選舉行程當國政行程,大部分行程都會提到打假訊息。行政院長蘇貞昌最近主持治安會報,聚焦選舉,打假訊息也是重點工作。事實上,從蔡英文新年談話宣示建立「安全防護網」以來,蔡政府已向假訊息全面開戰,但迄今戰果不佳,多數案件遭法院打臉,反而凸顯濫權枉法、曲解法令、選擇辦案、裁判不一等問題,只成功製造了打壓異己的寒蟬效應。更嚴重的是,蔡政府和民進黨往往就是假訊息的製造者。
先檢視蔡政府的戰果。警方今年開始積極查緝網路假訊息,並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六十三條「散布謠言」移送法辦;但根據司法院檢索系統簡易案件查詢,一月到十月共移送對蔡英文不利言論十九件,法官裁罰五件;不利蘇貞昌言論移送六件,只有一件裁罰。蔡政府動員國家機器大張旗鼓打假訊息,卻屢在法院踢鐵板。可笑的是,蔡政府並無收手打算,甚至變本加厲。
從社維法規定看,該條文放在「妨害安寧秩序」罪章中,與「散布謠言」並列的,還有無正當理由攜帶武器、鳴槍、攜帶開鎖破窗工具,以及放置投擲具有殺傷力物品等行為,均與治安有關,明確損及公眾利益。因此,要依社維法處罰「散布謠言」,除必須是不實言論,還要「足以影響公共安寧」。而過去根據此條文裁罰的,多是散布不實氣象資訊、預測地震等行為。
但蔡政府送辦的案子,一種態樣是官員個人法益受損,無關公眾。試問蘇貞昌是否摔筆,與公共安寧何涉?陳菊是否和私菸少校合照,又哪裡妨礙公共安寧?蔡英文、蘇貞昌、陳菊若認為貼文貼圖於己名譽有損,提出民刑事告訴才是正辦。另一種態樣則是可受公評的公共政策,如軍購、登革熱補助、凱子外交等,若動輒繩以社維法,實無異扼殺言論自由。
更嚴重的是,上述案例都只辦特定政治立場;反對蔡政府者,即使只是針對個人都不放過,但對來自綠營日益猖獗的抹黑造謠卻視而不見。蘇貞昌「魔鬼說」指馬英九的密友律師赴港為港府反送中解套擘畫;蘇揆還把韓國瑜的「學貸免息」扭曲成「借錢不用還」;至於那棟韓國瑜買不起的豪宅,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更把台肥通案借貸抹黑成韓國瑜施壓貸款。這些假訊息如果在網路散布,以民進黨標準,恐難逃社維法究責。可是執法機關卻視而不見,果真是「辦藍不辦綠」?
雖然在法理和法院裁決上,蔡政府都站不住腳,但動用公權力、濫用社維法,卻變本加厲。蔡政府利用社維法由執法機關調查送辦,官員可免去「對民眾興訟」批評,甚至自己不用蒐證、不用出庭,一切概稱執法機關依法行事即可。而動輒查辦,儘管只是行政罰,且多數罰不成,但對當事人和一般民眾都會產生寒蟬效應,讓批評者噤聲。
雖然對於送辦案子,迄今法官多能堅守底線,不為政治權力所用,但仍不時出現案情相同、裁決不同的情況。如海地金援案、蘇貞昌摔筆案等,有的裁決不罰,也有的未考慮「影響公共安寧」要件而裁罰,後者恐有曲解法令之虞;但認事用法不一,更令民眾無所適從。
另外,蔡政府濫權習性難改,但警政和調查等執法機關,應該挺直腰桿,勿成為濫權政府的幫凶。否則不僅浪費司法資源,更破壞行政中立與民主價值甚鉅。假訊息當然應該譴責並負起相應法律責任,但打假訊息仍應合乎法治規範,執政者更不可一手製造假訊息,另一手以打假訊息為名,動員國家機器打壓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