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製造業騰籠換鳥時機來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572/web/

◆  聯合報社論/沒有人關心真相的南方澳斷橋事件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證明考試院價值
◆  經濟日報社論/製造業騰籠換鳥時機來了







經濟日報社論/製造業騰籠換鳥時機來了


2019-10-07 23: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期的幾個事件具體而微地凸顯了台灣製造業的現況。一是星展銀行報告指出,在美中貿易戰下,台灣製造MIT重受全球關注,對高價值、低勞動密度產業而言,由中國製造轉為MIT是明智之舉;二是曾獲國家品質獎的瓶蓋大王宏全國際公司被發現將環保設備當應付稽查裝飾品,八年來嚴重排放廢氣;三是台中大雅的農地違章紙器工廠大火,也再度燒出了對政府寬容違章工廠的怒火。
這些事件,顯示台灣的製造業似乎正朝著M型化發展,也令人對台灣製造業的發展憂喜參半。喜的是主要提供就業機會的製造業正在擴張,憂的是以台灣有限的製造資源,如何既要因應將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主要廠商需求,又要滿足許多必須依賴低成本甚至高汙染才能維繫生存的廠商。更麻煩的是,政府對於所有製造業廠商似乎一概重視、不離不棄,不管是可創造高附加價值的中堅企業或是林立田間、努力規避合理成本的違章工廠。
事實上,政府對於台商回台並非無所取捨,面對有限資源,政府政策有意識地引導台商不僅投資、更應升級,因此可以預見台灣在未來新的全球供應鏈中將會有更多舉足輕重的廠商。此外,政府的5+2產業創新計畫正逐步落實,離岸風電、國艦國造、航太工業,甚至未來的循環經濟,新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可預期也將一一出現。
但另一方面,良莠不齊違章工廠林立,雖然也可能出現像可成「台灣之光」的水五金聚落,但更多是像此次大火燒毀的廉價產品工廠。日前修正通過的工廠管理輔導法被批評為讓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向眾多既有業主及從業人員妥協。儘管蘇揆強調《工輔法》就是要輔導有公安疑慮、有汙染的工廠更要加強公安檢查,但我們在《工輔法》中,並沒有看到產業發展的思維,只是補破網式地「納管」。
過去台灣投資低迷,不但影響經濟成長,也令人擔憂無法提供足夠就業機會,因此對於任何投資多少都有著寧濫勿缺的心態。但如今時勢已有所不同,不但短期經濟成長相對亮眼,政府也宣稱可提供眾多就業機會,隨著長期新的、好的產業逐漸出現,政府如今反而更要深思有限資源如何支應這種好的發展趨勢,應該逐漸轉向寧缺勿濫的心態,對於資源運用效益低落的產業應該建立轉型汰除機制,創造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
產業發展面對有限資源,可能的處理方式有二。一是致力擴大供給,例如解決五缺問題,但這種方式有其極限,不但容易惡化環境負擔,也容易滋養效率低落的廠商,影響升級轉型。二是致力將產業去蕪存菁,減少對資源的依賴與耗用,真正做到少投入高產出的升級轉型,這才是資源有限的台灣應該追求的。
為此,政府應該訂定製造業的發展規範,依據耗用資源多寡與附加價值高低,建立誘因機制,篩選出應取應捨的產業或企業。在政策上,應支持附加價值高、耗用資源低、能提供良好就業條件的產業。這一方面較無疑慮,政府在引導優質企業回台投資及推動5+2產業上,都已提供許多政策誘因。較困難的是如何引導高耗能、低效率、無法提供良好就業條件與高附加價值的企業退場,以便能釋出寶貴的有限資源。這些在台灣不具備比較利益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如新南向國家可能仍具比較利益,因此台灣應該做的是打造製造業的營運平台,處理製造業的「騰籠換鳥」,發展高值化、高質化產業,外移低效率、高環境負擔產業,讓有限資源最有效發揮,並兼顧環境永續
現今台灣正面對發展製造業的最好契機,因此政府應該有遠見、有原則、不和稀泥地下定決心,把握打造優質製造業的最佳時機。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證明考試院價值


2019-10-07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主張政務人員非公務員,不歸考試院管,試委則怒批「侵門踏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廢除考試院,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主張。諷刺的是,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的濫權行徑,恰恰證明了考試院的存在必要。
相對於其他四權,考試權的存在感相對薄弱。畢竟,如果公務機關真能依法行政、公務人員確實遵守分際,無論是公務員行政中立,乃至考試、銓敘、退撫等業務,只要法制健全即可,未必需要獨立成為五權之一。
但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行政權和立法權在握,政治凌駕一切,把依法行政、恪守分際拋在腦後。三年多來,無論行政擴權、濫用私人,或政治打壓,都越來越顯嚴重。在幾個指標性的大案裡,例如三級機關首長改為政務任用、卡管事件、軍公教年金改革案,乃至「口譯哥」的違法任用,行政權屢屢視法為無物,考試院也都有人表示不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因此,在「民進黨一權獨大」的情況下,考試院被拿來開刀,也就不令人意外。民進黨立委稍早提案,要將考試委員由十九人刪成三人近日考試院審查政務人員法》,代表行政院出席的人事長施能傑更囂張地說,考試院只能管事務官」,管不到政務官」。他粗暴侵門踏戶,毫不遮掩
民進黨此舉當然是為了黨內更「便於酬庸」,一旦意圖得逞,濫權及濫用私人必將更肆無忌憚。明年考試院人事將重新提名任命,以民進黨的一貫作風看,若蔡英文明年繼續執政,考試院被收編,也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









聯合報社論/沒有人關心真相的南方澳斷橋事件


2019-10-07 23: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方澳斷橋搶修,先以鋼梁與吊索固定,確保拆除前不再位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南方澳大橋斷裂迄今正好一周。這個事件在蔡政府迅速處理下,緊急動員國軍協助清理航道,雇用民間公司加速拆除斷橋,加上從優撫卹、三年後重建等承諾,表面上看事件似乎已告塵埃落定。然而,僅一輛空油罐車通過即造成大橋斷毀,政府管理權責不明而枉送六條人命等重重疑點卻無一釐清,這是一個現代國家處理問題的態度嗎?
簡言之,蔡政府再度上演了危機處理、粉飾太平的一流功夫但高效的危機處理背後,卻只是意圖遮掩執政破漏處處的窘態。更令人震撼的是,當中央與地方、綠營與藍營仍在互相推諉之際,網路上不久即傳出對岸學術界就我斷橋事件的兩項分析研判,指出癥結所在這兩項分析,分別是浙江工業大學橋梁專業教授重慶大學鋼構中心師生所做,兩者僅憑台灣相關新聞報導及斷橋影像,即能根據專業經驗和電腦模擬指出大橋鋼索斷裂的次序,包括這如何牽動橋面的斷裂。
這兩項報告之所以令人驚異,一是大陸學者的積極性和專業執著,這是台灣學術界近年少見的二是從斷橋事件直接探尋問題源頭,這也是凡事泛政治化的台灣失落已久的經驗。號稱「民主」的台灣,自詡「進步」的政黨,多年來的政治操作都環繞著爭功攬權、推諉卸責、虛偽矯飾打轉,執政者不關心的事實,甚至害怕人民發現真相。大陸學者指出的斷橋因果,確實讓台灣汗顏,那是台灣民主政治遺失多年的環節。
撇開大陸學者的研判不談,我們略整理一下南方澳大橋從興建、維修、斷毀的歷史,其實可以發現處處疑點。但廿多年來,一切在權責曖昧、分工不明、管理脫序、睜隻眼閉隻眼中持續混亂運行。這樣的橋梁,焉能不出事?
各界檢討南方澳大橋斷橋事件,到目前為止發現的疑點包括:第一,由基隆港務局經營及管理的南方澳大橋,造價二.五億元,竟是由宜蘭縣政府農業局代為規畫、發包、監工及建造。一個地方農業局,哪有本事做這些事?
第二,基隆港務局七年前轉型為台灣港務公司,但無論是港務局或港務公司時期,依規定應負責橋梁結構及安全的保養維護,並每兩年做一次檢測報告,廿一年來卻從未做過。可見,行政機關「公司化」純屬表面功夫,便於官員卸責,管理功能則嚴重淪喪。
第三,斷橋事故一發生,綠營將砲口對準國民黨籍縣長林姿妙猛轟;事實上,此橋在前縣長游錫堃任內發包,在劉守成任內完工開通,兩人均為民進黨籍。包括上屆縣長,蔡政府因私心連換三人,其中的吳澤成現為工程會主委,還要負責報告此案,這沒有角色衝突問題嗎?
第四,承造此橋的立永營造公司,在大橋招標前一年才成立,在建完橋後不久公司即告倒閉,其間沒有私相授受的疑點嗎?
第五,宜蘭縣府曾兩度委託健行科大教授團隊對橋梁進行檢測,但據立委黃國昌爆料,該團隊將檢測案低價轉包,並未實地檢測,卻在三年前的報告中聲稱此次斷裂的鋼纜情況「良好」。可見,不斷轉包及層層造假,已嚴重腐蝕了台灣的公共安全
第六,港務公司稱南方澳大橋載重限制為四十九.二公噸,但具工程背景的立委李鴻鈞指出,這較一般橋梁載重四十二公噸的標準超出甚多,殊不合理
第七,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聲稱,斷橋是因為中油油罐車失火所致。事實上,該油罐車當時仍是空車,在墜落時才失火;總統談話有誤導之嫌。
以上種種疑點,不難看出蔡政府何以急於轉移斷橋事件焦點,正是因為民進黨從地方到中央、從過去到現在,在在都難脫失職、輕忽、圖利、漫不經心等責任。粉飾太平一流,執行力和責任感三流,從蔡政府沒有人關心斷橋真相,已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