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全球走向脫鉤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拜託,法律不是執政者的政治工具
◆  聯合報黑白集/除了斷交,還有偽外交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全球走向脫鉤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全球走向脫鉤


2019-10-09 23:4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傳聞美國將限制中國投資之際,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美媒體訪問時重申,美中脫鉤不符合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雖然白宮官員先後澄清,華府目前無計畫阻止中資企業在美上市,但美國財經頻道CNBC引述白宮內部文件指,美國正在討論限制美國資金投資中國證券,又說,相關政策制定過程可能持續數周至一年以上,主要關鍵視乎美國總統的介入態度。
不論美國最終政策如何,現實是,美國政府的行動明顯地已在朝脫鉤化展開:打華為,是技術脫鉤;關稅戰,是貿易脫鉤;限投資,是投資脫鉤;限學生,是更深層次、從源頭著手的技術(學術)脫鉤。
回看本世紀初,中國剛入世WTO未久美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民國95年(2006年)創造了中美國」(Chimerica這個概念,明顯對於全球化大趨勢下的美中融合充滿著期待。曾幾何時,如夢幻泡影,「中美國」曇花一現,美中脫鉤倒成了新的現象與趨勢
何以致此?大體上,可以有兩個角度的觀察從美國角度看,一度讓他們憧憬的「中美國」概念,其運作模式是建立在中國工廠美國市場,中國生產美國消費,中國出超美國入超,最終中國以鉅額外儲購買美國國債,支持美國以鉅額透支進行鉅額消費。這樣的模式,明顯地是不可能永遠持續的;且有不定期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美國終於發現,在這樣的模式與過程中,出現了中國快速強大崛起,並有挑戰及最終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可能這樣的警覺,終於讓美國作出了一反其一貫主張的全球化,以一切反全球化的方式,無所不用其極地對中國加以阻撓打擊,其邏輯建立在中國正是因為與美國充分掛鉤而獲得養分,以致不斷壯大崛起的想像之上。至於脫鉤是否傷及美國自身,早已不是其目前所關注,換言之,只要能打趴中國,一切在所不惜。
另一方面,還可以從中國的角度看。嚴格地說:中國是更早一步已經在「被迫」進行脫鉤了。背景是,中國在持續崛起過程中,愈來愈不能忍受美國霸權對所有一切的壟斷與控制,為了擺脫剝削擺脫要脅,中國不能不力求脫鉤自主,比如在美國GPS之外建立中國的北斗系統,在太空發展建立中國的國際太空站,在美元霸權下努力推展人民幣國際化,在科技領域如5G搶奪規則制訂權等等。在相當程度上,中國的脫鉤努力當然更加重了美國的危機感,倒過頭來,加強與中國進行脫鉤。
說到底,中、美雙方各自的脫鉤,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本質上,反映的都是修昔底德陷阱的矛盾與衝突。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趨勢將如何發展下去,最後的結局如何?
不外兩種可能:一、美中停止脫鉤。美國終於發現脫鉤之舉是兩敗俱傷,不值得,但可能性不大,因為比兩敗俱傷更難讓美國接受的是美國霸權地位的不保;二、美中終於徹底走向脫鉤,在技術上分割,在市場上分隔,在貿易上對立,果真趨勢如此,那麼好不容易在上世紀末形成的「全球化」極可能又將返回到「半球化」狀態。全球分成兩大生態系統,一邊是美、日、澳、紐、歐,一邊是中、亞、非、拉美及歐,但即便出現了「半球化」,也未必是一種穩定的狀態,因此還可能最終由美國或中國勝出。
美與中兩強之中,最終誰將勝出,目前不易判斷,基本取決於今後美中長期博弈中,雙方各自優勢與劣勢的變化而定。美方的優勢,目前仍在科技、軍事、金融及軟實力上領先,但也都面臨著來自中國愈來愈大的挑戰;美方的劣勢則是在難以改變的霸權心態與作風下,與各國齟齬甚至衝突。另方面,中方的優勢在於有巨大的市場規模,不但內需強大自主,且對各國有強大吸引力,同時,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有中央集權的國家資本主義體系。中、美最終誰將勝出,只能由時間給答案了。當然,也不能排除最後一種可能,就是全球因脫鉤而互鬥,進入一個長期紛亂無序的狀態。




聯合報黑白集/除了斷交,還有偽外交


2019-10-10 00:11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駐日代表謝長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駐日福岡分處公布日本首相安倍的罕見國慶賀電,隨即遭內閣官房副長官公開否認。蘇揆馬上拉下老臉,聲言要「查處」;他其實撈過界了,外交不歸他管謝長廷照樣推拖拉,說福岡沒義務向他報告,還說「又沒說賀電假的」。足證,賴皮乃最佳生存之道
這個政府真神奇,別人否認的賀電,外交官竟然也能大剌剌秀出來給你看。而且,賀電上還特別幫台灣「升級」,以「中華民國」相稱。問題是,自己創造的「外交突破」,高興沒幾天,就遭否認,弄得全國跟著灰頭土臉。
若真有那麼一紙安倍的珍貴賀電,為何會送到大阪辦事處底下的福岡分處去,而不是直送東京駐日代表處?從如此不符對等禮儀的情況看,即使普通國民都能推想:那封被否認的賀電,不太可能存在就算是日本重要政界大老代為提供,也絕非安倍授權。因為急於謀求改善中日關係的安倍,不會在此刻使用「中華民國」四字。
所以,這樣的賀電算不算「偽賀電」,這樣的外交算不算「偽外交」?謝長廷辯稱,日方沒說這賀電是假,這是詭辯。這紙賀電不論是誰提供,絕無可能是真的,只能說是駐日人員表功心切。否則,就請日本政府出面承認。
吳釗燮任內連斷五邦交國,因此亟需一些好消息來提振人心,但這絕不包括製造偽外交在內造假,比斷交更傷民心,更傷國格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自殺,外交部毫無檢討,福岡才會變出大哥哥賀電鬧劇








聯合報社論/拜託,法律不是執政者的政治工具


2019-10-10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內政部長徐國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依法行政」、「司法獨立是法治國家最基本的要求但在蔡政府執政下,這些原則卻變成了奢侈的口號。看最近的一些事例,法律不再是保障人民權利的盾牌,而成為民進黨自我擴張的工具,且情況越來越嚴重。執政者雙重標準執法、立法、修法及法令解釋的情況,幾無日無之
最近的一例,是香港政府發表禁止蒙面命令,民進黨上下皆採取反對立場諷刺的是,我國集會遊行也有類似規定內政部長徐國勇立刻宣稱台港情況並不相同,並主張應修集遊法取消禁蒙面之規定。然而,一年多前徐國勇任行政院發言人時軍公教反年改人士戴面具、塗迷彩上街,他卻大表反對,說「這些都是國人不能接受的」,並援引《集遊法》禁戴面具來宣示法制。徐國勇的昨是今非,主要是聲援香港的抗爭有利於炒熱民進黨選情,但軍公教反年改卻對蔡政府不利這種以本黨利益為重的政府,豈會尊重法治
香港藝人何韻詩來台參加「撐港反極權遊行」,發生了「潑漆」事件,也引發另一個法律雙重標準的爭議。何韻詩以外籍人士來台觀光停留,她是否有權在台參加集會遊行,以及她遭到統派人士潑漆後的政府執法作為是否恰當,都引發廣泛討論。蔡政府的處理,再度暴露執法與解釋法令的兩套標準
入出國及移民法規定,外籍人士在台停留不得參加集會遊行,過去就有不少陸籍藝人在台參加活動被控非法甚至驅逐的先例此次,內政部卻刻意放水,援引兩公約及尚未完成立法的修法草案,認定何韻詩出席活動為合法」。而另一方面,對於向何韻詩潑漆的統派人士,蔡政府上下皆要求「嚴懲」,法務部及警方並以「組織犯罪」案偵辦此案,甚至對法院裁定交保表示不滿。如此雙重標準,不僅利用行政權欺壓司法權,簡直把法律當成自己方便執政的工具了
何韻詩事件,若與今年四月大陸「武統學者李毅遭驅逐出境,和民國97年(二○○八年)王定宇在台南孔廟推倒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事件相比,落差即更明顯。李毅來台參加統促會的活動,蔡政府卻以其為武統主張者,將他驅逐這是對言論自由的兩套標準在張銘清事件中,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一則譴責張銘清挑釁」,二則稱看不出王定宇施暴」。「推人潑漆皆為暴力行為,只因政治立場不同,民進黨竟有如此截然相左的解讀
此外,保外就醫陳水扁不斷挑戰法律底線,甚至公然參加民進黨的全代會,法務部卻刻意放水再如黨產會處理中廣售地案,竟可跳過售地時的主角李登輝、劉泰英不約詢,還推稱自己「沒有收到檢舉」。三年來,黨產會對國民黨、中影、中廣、婦聯會和救國團百般追殺,何時要「檢舉才辦」?更別提,先前的「拔管」事件,政府處理台大和陽明大學校長遴選多麼雙重標準了。
在蔡政府依「政治正確」辦案的氛圍下,不僅行政部門如此,連司法機關也蜂擁跟進。民進黨要「打假訊息」,調查局、警政署即紛紛將之奉為要務,一些僅涉及個人妨礙名譽、誹謗的案子,也敲鑼打鼓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的造謠、妨礙安寧罪來辦。而且,「只見藍營造假,不見綠營造謠」。包括北檢偵辦國安私菸案,以此案涉及之廣,北檢卻迅速偵結且集中指向吳宗憲少校一人,卻輕輕放過總統府機要。顯示司法不僅向權力稱臣,且忝不知恥地為政治服務
民進黨號稱以推動民主、人權和法治起家,聲援香港,亦是從憂心民主淪喪切入。但驀然回首,台灣的法治,已被民進黨摧殘得千瘡百孔。民進黨偽裝民主而摧殘法治,這才是台灣人民面對偽芒果乾要極小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