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彈劾案會牽動美股走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6164/web/

◆  聯合報社論/陸委會領銜做出來的集體愚昧
◆  聯合報黑白集/吳敦義在算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彈劾案會牽動美股走勢?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彈劾案會牽動美股走勢?


2019-10-24 23: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9月24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對強人總統川普啟動彈劾調查,當天美國S&P 500指數即下跌25.18點,跌幅0.84%,凸顯出重大政治事件易牽動市場敏感神經的特質。
不過,有別於近代民主政治對權力平衡的推崇,市場並不那麼討厭諸如川普般的強人領袖,即使其多有集權者的形象,且意識形態經常是模糊的,所做所為更往往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並有著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作風。市場分析師認為,只要這些強人領袖是改革者,便有帶動經濟成長的機會,遂將其人其事解讀為有利市場表現;反之,當市場分析師認為其改革乏力或失敗,令經濟成長前景堪憂時,股市的表現也會一夕反轉。
只是,即使市場基於美國經濟數據尚可,還未對川普的施政作為「蓋棺定論」,但此次川普遭彈劾調查,多少喚起市場對近代兩任美國總統遭彈劾調查的回憶。
「水門案」爆發後,自民國62年(1973年)2月眾議院對當時的尼克森總統啟動調查,至民國63年(1974年)8月尼克森辭職下台,S&P 500指數崩跌28.8%;反之,民國87年(1998年)1月柯林頓總統的情色醜聞曝光,至民國88年(1999年)2月宣判柯林頓無罪為止,S&P 500指數共上漲28%,而從事件曝光至民國87年(1998年)12月發起彈劾之前的漲幅亦有25%
美股在兩位總統彈劾調查案期間,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主要原因就是調查期間的美國經濟表現有別。「水門案」彈劾調查期間爆發中東戰爭(民國62年(1973年)10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打擊以色列,陸續宣布對美國及其他支援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
當時,國際油價大幅上漲,S&P 500指數則在二個月內下跌16%,美國亦面對物價劇升及經濟成長率大幅縮減的衝擊。然而,柯林頓遭到彈劾調查期間,美國正享有蓬勃的經濟成長與穩定的物價,自然穩住了美股。從過去兩次美國總統彈劾案的市場反應可發現,重大政治事件是否會影響美股的關鍵,在於市場關心的是經濟會否因而得到助益或受損害,而不是事件本身。因此,尼克森與柯林頓所涉及的醜聞,僅對美股造成短暫的影響,整體走勢仍與當時經濟情勢若合符節。
那麼,川普彈劾案究竟會不會對美股產生影響?具體地說,近來美股深受三大因素驅動,第一是經濟基本面,第二是聯準會Fed貨幣政策走向,第三則是美中貿易戰發展其中,以美中貿易戰的影響最為顯著。倘若川普政府對中國談判策略及做法能有利於美國國內經濟,例如不墊高民眾生活成本、農作物出口大增等,則市場自然不會對彈劾案產生負面反應。
再者,以目前美國國會兩黨席次分布來看,共和黨在參議院仍占優勢,且對共和黨人而言,最差的自己人也比最佳的外人來得好,故一般都認為川普被彈劾的機率並不高。畢竟,當年尼克森之所以選擇辭職,就是因為對手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席次雖未達三分之二,但若加上部分不支持尼克森的共和黨員席次後,彈劾案送至參議院必然招致定罪下場。
有此前車之鑑,柯林頓的團隊在醜聞曝光後,便致力於維持政府的正常運作,以減緩醜聞擴大造成的影響,並藉由經濟亮眼表現來穩住同黨人士的心,而民國87年(1998年)的期中選舉與彈劾的表決結果,都顯示這樣的策略奏效。
要言之,只要市場認為眾議院對川普的彈劾調查不會造成經濟面的傷害,且沒有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出現,則當前美股的趨勢尚不致被打破。麻煩的是,川普不認為自己所作所為有任何問題,並對彈劾案擺出應戰姿態,使白宮與國會間的紛爭一時難解。此時,若貿易戰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對美國經濟造成傷害,使共和黨內部也感到不安,那麼來自彈劾案的內外部壓力將推向川普,使白宮運作出現問題。屆時,彈劾案調查將難免成為影響美股的隱含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吳敦義在算什麼?


2019-10-24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中)擬排入不分區立委,排名問題外界熱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吳敦義受到外界討論,談的是他的不分區立委排名問題。吳敦義稍早說他絕對不會排第一,這是正確的認知;如果搶第一,恐將使民眾反感。最近他又說,自己不會排第二,這就有點令人擔心。因為他心心念念排名,且可以決定自己要排在第幾,這仍會導致選民反感。
吳敦義要把自己放進不分區,目的是希望明年大選後能在國會扮演一定角色,這點倒無可厚非。問題是,國民黨目前更重要的任務,是打贏總統和立委兩場選戰;如今選情渾沌,而黨主席出來搶排名卻會影響到外界的觀感,對情勢毫無助益。
換言之,吳敦義現在要算的,是如何使國民黨總統和立委得票極大化,而非盤算自己該排在不分區第幾。且看民進黨的「不分區之亂」,儘管派系爭搶甚烈,並傳出杯葛抵制,至少主席卓榮泰沒說要把自己放進去。但國民黨內就是有些保皇派,一而再地,要拱吳排上「至尊」寶座。這無論是不是吳敦義授意,演來演去,就會讓民眾覺得刺眼。
最近韓國瑜的選情不如預期,不少人認為,是黨內未積極統合輔選所致。不僅如此,先前藍營立委聲勢看漲,卻因黨中央論述荏弱,讓選情熱度消散這些,黨機器都難辭其咎。最令人錯愕的是,民進黨處理陳同佳案發表「屬人主義」的謬論,吳敦義竟然附和說「屬人、屬地都有道理」;黨內譁然後,他才發聲明改口。
吳敦義少算一點,對黨比較好。










聯合報社論/陸委會領銜做出來的集體愚昧


2019-10-25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陳同佳案由陸委會領銜定調,圖為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右)和法務部長蔡清祥(左)之前開聯合記者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處理陳同佳案,演出從「反送台」到「香港不辦,我們辦」的髮夾彎,其中最主要的癥結,就在凡事都由陸委會領銜定調,其他部會卻沒有發聲置喙的地位在決策偏歧的情況下,原應扮演主要角色的法務部門卻形同被迫噤聲,導致「制港抗中」的氛圍氾濫,而此案最核心的「司法正義」卻被壓縮。如此一來,蔡政府對此案的決策當然難孚民眾期待。
觀察這次政府處理陳同佳案,每一次令人錯愕的因應,都出自陸委會手筆。最初傳出陳同佳要來台投案,陸委會第一時間即宣稱拒收,要求港府將陳同佳留在香港,不要「踢皮球」,不要「放棄司法管轄權」。其後,包括閣揆蘇貞昌、內政部長徐國勇、法務部長蔡清祥等人,皆一路附和這項論調。在蔡政府看情勢不對而決定轉彎後,又是陸委會發布聲明,聲言我方決定「派檢警赴港押解陳同佳」。豈料,這又碰觸到「跨境執法」的敏感神經,讓港方感到難以接受。
照理說,因應這麼一件受矚目的跨境遣送事件,理應由各部會集思廣益,共同協商研擬對策。但蔡政府的作法,卻過度偏倚陸委會及國安幕僚意見,把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法務部門的主張撇在一旁,也因此一路演出失衡、犯傻的處理,讓民眾感到憤怒。其中最大的缺憾,是我士林地檢署曾偵辦此案長達十個月,並對陳同佳發布通緝然而,檢方的意見從頭到尾都在政府決策中缺席。正因為如此,蘇揆會說出「香港人殺香港人」、徐國勇說出「屬人主義」的謬論,都是過度耽溺於政治對抗思維,對喪失司法主權問題渾然不覺。
在政策轉彎前,法務部長蔡清祥曾和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舉行聯合記者會。蔡清祥說,香港若對此案無管轄權,我方願與港方討論後續事宜,沒有「拒收」問題;但邱垂正則辣口宣稱,追訴犯罪,不可能任憑港府「操作管轄權」、「操作嫌犯來台」。法務部意圖表達的善意,瞬間就被陸委會的嗆聲破壞殆盡。這場記者會也引發檢察體系的不滿,有檢察官批評行政干預司法」,有檢察官嗆稱沒聽說過有國家拒收通緝犯」,「難道台灣不要司法正義」。更有檢察官反問,陳同佳殺人定罪證據都在台灣,我國要香港移交什麼證物專精刑法訴訟的學者都呼籲蔡政府儘速停損,至此,政府政策才往回擺正
除了「行政干預司法」外,事實上,政府在陳同佳案中政治凌駕法律的情況也相當嚴重。徐國勇大剌剌用「屬人主義」為由,要將陳同佳拒於境外,只是其中一端。包括蔡總統數度強調,陳同佳來台「只有逮捕,沒有自首」,同樣也是在用政治權威指導辦案。蔡英文上任後一直把「司法改革」、「司法正義」掛在嘴上,但她這次「拒收」陳同佳、自棄司法主權在先,又讓陸委會領軍處理此案,自己動不動對司法作為下指導棋,這不是在侵害司法的獨立審判嗎?
這種整個政府集體喪失理智的情況,和去年沸沸揚揚一年的「卡管事件」,其實存在類似的脈絡。在「卡管」事件中,蔡政府一心要拔除管中閔的台大校長職務,認定此一目標後,不惜採取任何栽贓、羅織、曲解法令等手段,即便接連損失三名教育部長也在所不惜。當時那些急著向蔡總統表功的官員,只顧四下搜尋各式「卡管」撒手鐧,又有誰真的在乎政府治理的「正當性」和「適法性」?
綜觀蔡政府對陳同佳案的處理,由陸委會扮演「定調」的角色,絕對是錯誤的選擇。也正因為過度流於對港、中的對抗思考,忽略了此案的司法本質,使得政府各部門的腳步一起走向錯亂的方向。追根究柢,陸委會或國安幕僚的意見,若是遵循或揣度蔡總統的個人意向陷入盲點,那麼,決策失靈必然更深不可測。蔡政府的決策過度集中,這又是一個嚴重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