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台商回流 經濟能逆風高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443/web/

◆  聯合報社論╱二○二○大選的「母雞」與「小雞」亂象
◆  聯合報黑白集╱斷橋肥貓與危橋黑數
◆  經濟日報社論/台商回流 經濟能逆風高飛?






經濟日報社論/台商回流 經濟能逆風高飛?


2019-10-04 02: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主要機構紛紛調升民國108年(201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預測,主要理由之一即是台商回流擴增產能與訂單移轉效應的貢獻根據經濟部統計,民國107年(2018年)外銷訂單在台生產比率連續第四年攀升,在中國生產比率則連續第二年下滑,確實反映出台商正持續改變生產配置點,至於此一發展乃是由三大因素促成。
首先,台商轉移生產據點的最大促因,即美中貿易戰改變既有的全球供應鏈,迫使其重組與轉移。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IMF研究指出,民國84年(1995年)美、德、日是全球三大貿易樞紐;時至民國104年(2015年),全球貿易樞紐已轉變成美、中兩強各據半邊天。如今隨著美中貿易戰轉為延長戰,中國多年來屹立不搖的世界工廠地位也隨之鬆動,全球供應鏈逐漸碎片化fragmentation)。
例如,國際貿易中心ITC統計資料即顯示,民國107年(201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從越南進口成長加快,從民國107年(2018年)第2季的-6%攀升至民國108年(2019年)第2季的27%同一期間從台灣進口也明顯增加,從4%成長至19%相對的,中國從越南、台灣進口成長率則分別降至-7%、-8%,顯見許多生產工廠逐步撤離中國,轉移至越南與台灣等地的態勢已然形成,這也證實台灣因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移轉而受惠良多
隨著美、中關稅壁壘層層加高,令台商生產成本增加,愈來愈多台商考慮利用返台投資、轉移投資據點至東協國家、直接在美國與墨西哥投資設廠,將生產線移出中國。國發會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即透露出,民國108年(2019)上半年已有49.6%的業者因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採取改變投資、遷移廠房或服務據點的策略因應變局。其中,有21.97%的企業主打算前進東協,18.89%計劃回流台灣,比率較民國107年(2018)下半年為高。
其次,中國沿海地薪資水準的明顯上揚,也是大陸台商生產據點不再重壓中國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今年9月16日人民幣兌新台幣匯率4.3775計算,民國95年(2006年)廣東、江蘇、浙江三大沿海省分的省會,包括廣州、南京、杭州的平均薪資尚介於新台幣1萬~2萬元間。但至民國106年(2017年),三地的平均薪資皆已突破新台幣4萬元大關,直逼台灣薪資水準,更強化大陸台商返台投資意願。
第三,在美中貿易戰火延燒之際,我國政府順勢而為地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針對產業需求提供協助與優惠條件,並透過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規範回流資金,且積極處理企業五缺問題,企圖振興投資。
今年截至9月27日止,共有179家廠商熱情響應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且不乏仁寶、廣達、華碩等科技業知名廠商,累計投資金額超過6,380億元,預計可創造5萬4,963個就業機會。難怪今年第1、2季固定資本投資年增率分別達到6.85%、7.51%,成為上半年經濟成長最重要的貢獻來源
不過,美中貿易戰雖促使台商大舉回流投資,且今年1~8月台灣對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7%至842億美元,對美國出口則大增19%至302億美元。問題是中國香港為台灣當前最大出口市場,占比約四成,美國則僅一成多,顯見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幅成長,仍不足以抵銷台灣對中國出口的下挫,此從1~8月台灣總出口表現欠佳,較去年同期小幅萎縮2%,可獲印證。
展望未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轉移趨勢成形、中國沿海省分薪資節節上升,以及政府頻頻釋出投資利多下,預期後續民間投資表現仍將良好,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率惟在近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大都處於衰退狀態,逾半受訪企業對未來一季景氣看法持平者愈來愈多,加上8月台灣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在連續第六個月上揚後,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滑,以及主要機構仍在下修今明兩年世界貿易量成長率預測全球科技產業尚缺乏殺手級新產品等因素下,將抑制台灣出口及成長動能,台灣經濟是否真能倚賴台商回流而逆風高飛,仍待後續觀察。








聯合報黑白集╱斷橋肥貓與危橋黑數


2019-10-03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吳宗榮(右)昨天「請辭」獲准。記者潘俊宏/攝影

坐在斷橋上的肥貓,打迷糊、帶風向、推責任,幾度東拉西扯後,終於下台。但責任也不小的交通部,部長林佳龍承諾的「究責無上限」,包不包括他自己,或者只想就此止血,國人都在看。
但除了繼續究責外,國人更大的懸念是,南方澳大橋斷纜扯開的全台危橋黑數,究竟有多大?
南方澳斷橋,各界擔心全台近三萬座橋梁的安危,急忙清點,才發現原來台灣港務公司所屬橋梁,是不受交通部評鑑的獨立王國。港務公司對南方澳大橋自完工廿一年來更從未做過獨立檢測,其餘所屬橋梁也多安危難料。
但這樣的危橋數目,恐怕只是零頭。在港務公司瞎扯與交通部卸責中曝光的檢測報告裡,各界更驚覺,原來制式的橋梁檢測及補強項目,只針對一般橋梁進行規範,根本沒針對特殊橋梁要求進行特別檢測。所以,即使宜蘭縣政府曾對南方澳大橋烏龍委託檢測,橋上最重要的鋼索卻未曾納入
這些年來,許多河面上矗立起一座座造型奇特、結構殊異的巨橋,成為地標景點,但它們算不算特殊橋梁,從檢測項目到檢測頻率,都要由所屬單位自行加強?尤其評鑑規範漏洞百出,即使名列佳或優等以上的橋梁,會不會因為地理環境不同或造型結構特殊,而存在安全檢測死角,均有待釐清。
沒列危橋,並不保證安全名列優等,恐怕也藏著未爆彈斷橋肥貓看得到,下台息眾怒;危橋黑數看不到,更讓人難安。








聯合報社論╱二○二○大選的「母雞」與「小雞」亂象


2019-10-03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明年大選,在藍綠兩大黨方面,蔡英文(中)目前支持率雖領先韓國瑜,但立委的政黨支持度,民進黨卻未見優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距民國109年(二○二○)大選不到百日,過去各政黨普遍相信由總統參選人帶動立委選情的「母雞帶小雞」效應,這次卻似乎發生變化;或者母雞帶不動小雞,或者小雞躲避母雞,也有小雞到處找母雞,甚至還有雙母雞的情形。但母雞與小雞的亂象,其實映照了政績難看、魅力褪色與政見貧瘠等問題,各政黨是否應該繼續迷信母雞帶小雞,不無疑問。
自立委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席次減半,以及總統、立委投票時間趨於一致以來,兩者勝敗連動的情況明顯因此,各政黨越來越相信母雞帶小雞效應。其基本假設是透過選戰焦點的總統大選,以總統參選人的知名度、曝光度和個人魅力等,帶動相對不受重視的立委選舉。
從藍綠兩大黨來看,總統、立委合併的民國101、105年(二○一二、二○一六)兩次大選,總統勝選者都能贏得立委選舉。民國97年(二○○八)總統立委雖未併選,但一月選立委、三月選總統,時間相近,結果一致,都是國民黨大勝。至於小黨方面,宋楚瑜在民國101、105年(二○一二、二○一六)都參選,雖然得票率離當選很遙遠,卻都帶領親民黨跨過不分區立委分配席次的門檻母雞帶小雞效應皆獲印證
不過明年大選,在藍綠兩大黨方面,蔡英文目前支持率雖領先韓國瑜,但立委的政黨支持度,民進黨卻未見優勢;日前聯合報系的民調更顯示,蔡英文支持度領先韓國瑜十二趴,但民進黨立委的政黨支持度卻也整整落後國民黨十二趴,不僅沒有母雞帶小雞效應,甚至完全顛覆假設
小黨部分更顯詭譎。不會提名總統參選人的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立委的政黨支持度都有一成左右;反倒是親民黨雖有可能提名總統參選人,但立委的政黨支持度卻不到二趴,遠不及五趴的政黨不分區門檻。
探究翻轉母雞帶小雞現象的原因,首先應是在蔡英文執政四年與韓國瑜鮮明個人風格下,對總統的選擇,已傾向對「人」而非對「政黨」的考量,但立委部分則回歸藍綠基本盤。其次是不少選民對藍綠兩大黨總統參選人都不滿意,但在沒有其他選擇下,反而將立委選票投向第三勢力,以示對藍綠的不滿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趨勢隱含分裂投票意涵。分裂投票是指在權力分立的政府體系下,選民在同時舉行的不同選舉中,選擇不同政黨的人選。除個人因素的考量,主要還是著眼於制衡,不希望任何政黨同時取得行政和立法權,以防止權力過大,無法節制
最具總統制代表性的美國,就曾多次出現分裂投票;與我國同樣採取雙首長制的法國,也曾多次發生總統和國會多數黨不同黨的情況。台灣如果出現這種情形,主要當然是對民進黨四年完全執政的否定,因此蔡英文選情穩定,帶來的反將是選民恐懼民進黨完全執政,而讓其他政黨在立委選舉中得利了。
在小黨方面,母雞帶小雞更呈現一種荒謬的景象柯文哲原慫恿郭台銘選總統,想藉「金母雞」拉抬民眾黨立委選情,卻因郭不選,近來開始向有總統參選門票的親民黨示好,並另啟郭柯合體的另類「雙母雞」輔選模式;王金平還想選總統,也努力跟親民黨爭取門票,加上親民黨表示宋楚瑜不排除自己參選,形成「一張門票三家搶」的怪異現象。但這些為母雞而母雞政治算計,能獲多少選民支持,令人懷疑
歷來在總統與立委選舉應否合併舉行的討論中,各政黨就充滿母雞效應的政治算計,現在如若母雞帶小雞效果不再,結果反將是大黨的小雞躲避母雞,小黨的母雞也名不副實的景象。從好處看,或許選民可以看到一場真正總統歸總統、立委歸立委的選戰,讓選戰回歸本質。各政黨也必須認清,只是迷信母雞帶小雞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加強候選人條件,拿出政策和政績,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