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從法令整併談電子支付競爭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102/web/

◆  聯合報社論/郭台銘展開感恩之旅,王金平還在蹭宋
◆  聯合報黑白集/辣台妹的愉虐外交
◆  經濟日報社論/從法令整併談電子支付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從法令整併談電子支付競爭力


2019-09-24 23: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金管會日前決定,將整併電子支付電子票證法制,合為一法,雖說這只是法規上的一個小小調整,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卻是一個正確的決策,甚至整併的速度應該要再更快。以亞洲國家為例,韓國電子支付比重已經高達77%,中國大陸的行動電子支付更是高達八成;反觀台灣,大約只占二成左右。早在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就已指示金管會要提高電子支付比重。
支付歷史的演化是不斷簡化支付過程。過去利用塑膠卡,如信用卡與金融卡,大幅度的簡化民眾親臨櫃台的麻煩,但在支付的四大功能中,即支付(代理收付)、轉帳、儲值及提領現金,卻沒有一張塑膠卡具備全部的功能。例如信用卡只有支付與預借現金的功能,金融卡利用自動櫃員機(ATM)可以轉帳與提領現金,但功能仍不完善,特別是在小額支付方面,仍必須回到現金支付,並不實際。
然而支付演化進展快速已超出想像。在民國98年(2009年)時,我國定訂「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可以進行小額支付與儲值,但當時一直陷入一個迷思,即儲值是否算存款?如果是,是否只有銀行可以承作這項業務?而非銀行的公司都要被排除在外。最後,政府定位儲值可以不是存款,但上限定為1萬元。當時申請的有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icash與遠鑫HappyCash)。而悠遊卡與一卡通又得天獨厚,可以用來支付交通費用,且可以廣泛地用在小額支付,例如到便利商店消費等
當前最大的挑戰是移動支付科技時代的來臨,已讓塑膠卡與電子票證都相形見絀。當今社會人手一支手機,使用內建App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各方早已看到科技用在金融的無限可能,但遺憾的是並未相應修正電子票證法,反而於民國104年(2015年)另設「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由於行動支付講究的是邁入無現金的社會,所以在行動支付時代,支付只須討論三大功能,也就是支付、轉帳與儲值。申請專營電子支付的公司原有六家,經過整併後變為五家,另外兼營的有19家銀行與中華郵政。
我國金融發展的特色是每一個業務都切割得很清楚,好處是可以有效監理,壞處是業務碎片化,阻礙了金融的前進,所以金融科技的發展表面上好像嘉年華會般熱熱鬧鬧,但在全台的應用卻進展有限。
由功能上來看,電子支付法的三大功能含涵蓋了電子票證的二大功能,且金額限制更少,理論上電子支付法應取代電子票證法,但電子票證使用的主要技術為RFID,電子支付使用的技術為QR Code,使二者之間有如鴻溝,也使得電子支付無法應用在交通上,令發展打了折扣。
由於一卡通正好同時申請了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LINE Pay看上了這一點,LINE金融公司買下一卡通30%的股份,可以藉著一卡通運用原有社群通訊的大用戶與大資料,再加上支付、轉帳與儲值的三大功能,可說打通了任督二脈,競爭力大增。
今年金管會終於想通了,要達到行政院希望提高電子支付使用比重的要求,電子支付與電子憑證法制必須合而為一。如果向電子支付靠攏是大勢所趨,則可再來檢視當前電子支付法令,排除金融科技發展的阻礙。
第一,交通方面,要讓公車與北捷也可以使用QR code。第二,儲值的金額可再提高;由於政府擔心洗錢問題,因而電子支付限制為新台幣5萬元,但中國大陸這方面的限制為人民幣20萬元,美國,歐洲與日本沒有限制。第三,在支付方面,我國的限制為每月新台幣30萬元(支付與轉帳合計),美國,歐洲與中國大陸則沒有限制。第四,中國大陸的微信轉帳是每日上限人民幣2萬元,我國每日轉帳最大限額是新台幣5萬元。
單從上述四點來看,可見我們的管制最嚴,這也可能是過去電子支付未能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金融科技法令的制定要審慎,但也應適度的開放。








聯合報黑白集/辣台妹的愉虐外交


2019-09-25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日前到板橋與民進黨立委一起吃早餐。

上周台灣五天丟失兩個邦交國,蔡英文的選舉攤照跑、錢照發,周末拉著立委直播滷肉飯,還分享獨門早餐「咖啡牛奶加油條」。總統閣下吃好睡好,斷交於辣台妹何有哉?
面對斷交後勢,美國比台灣還緊張,國務院研擬因應選項,國會急推台北法案」,要懲戒棄台投中的國家。美國挾台抗中,舉棒威脅小國選邊,禁止他們吃中國胡蘿蔔;蔡政府因此不動如山,竟不思福兮禍所伏。
美國退出聯合國氣候峰會,中國藉機主打氣候外交,藉經援加勒比海及大洋洲,穿透美國後院及西太平洋防禦陣線。這些被川普政府忽視、卻飽受極端氣候危害的前殖民地國家,中共基於戰略長期經營,台灣邦交勢必飄搖。
早年元首若遇斷交,必言行憂肅;而今,蔡英文則燦笑從容。有人說,斷交如「勝選保證」,故綠營高枕無憂;也有人說,台灣愈斷交美國愈挺台,「小朋友換大朋友」,再划算不過。原來,辣台妹歡顏來自外交受虐與臣服。
美中相爭,如繩之兩端各屬「一個中國」、「圍堵中國」,綑縛著台灣。辣台妹不思解套,卻為保政權,向美臣服以抗中。兩強蠻鬥,窒息台灣出路,但蔡政府為使在野黨邊緣化,不惜代價。
在這反饋機制裡,美中、兩岸衝突激化,台灣愈被中共虐擊,蔡英文的政治回收愈高,而台灣外交空間愈窄。辣台妹以芒果餵食選民,換取自己的選票,她大玩愉虐外交,人民也要奉陪嗎







聯合報社論/郭台銘展開感恩之旅,王金平還在蹭宋


2019-09-25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政治的確有過它的純真年代,但那樣的時代早已結束。現在的政治,雖仍吸引各路英雄競相投入,但過多的操作、算計、抹黑及言不由衷,已難再激起選民的感動。最糟的是,贏得政權的人幾難避免地要不斷論功行賞,為自己的人馬加官晉爵,甚至利用手中權力清算對手;他們用意識形態來掩飾私心,把造福百姓、建樹社會的工作拋在腦後
曾蹚入這場渾水的台灣首富郭台銘,應該也是懷抱著改造的理想而來,希望在事業有成後,能奉獻一己心力及經驗回報國家社會。但紛亂的政治遊戲,畢竟不是企業家所熟悉的戰場;郭董在歷經初選及結盟未遂的挫敗後,放棄連署登記。這個周末,他就要展開全台「感恩之旅」,向支持者致謝。儘管有名嘴亂發宏論,指感恩之旅是郭董部署「復出政壇」的一步;但這類揣測應純屬無稽,郭台銘若真放不下政治,上周何必宣布棄選?
與此相對的,則是仍在「孤峰」與「紅塵」之間尋尋覓覓的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他最新的寄託,是寄希望於親民黨,希望能與宋楚瑜談合作進軍民國109年(二○二○)大選。親民黨證實王金平已經前來接觸,但雙方尚未晤談,親民黨要到十月中才能決定此事。王金平「蹭宋」的指望,最後會不會像「桃園三結義」一樣化為泡影,其實也難以樂觀。
親民黨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握有總統大選政黨提名的「門票」,已經錯過「連署登記」的柯文哲或王金平若仍想參選,唯有向親民黨借到這張入場券一用。表面上看,王金平跟宋楚瑜擁有老交情,柯文哲也自稱和宋楚瑜一直保持聯繫;因此,雙方或三方要建立結盟關係,進而在下屆國會搶得共同的發言舞台,可能性當然存在。
但若深一層看,一碰到政治現實,他們的結盟馬上會面臨嚴重的考驗。第一,柯宋王都是頭角崢嶸的人物,無一人願意屈居他人副手;在這種情況下,宋楚瑜為何要白白把自己的門票送給柯王使用?第二,柯宋王都有自己的「小雞」要帶,尤其親民黨和民眾黨都在搶攻不分區立委席次,彼此的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除非能在區域分工上找到絕佳配置,否則,結盟最後也終將只是一場夢想。第三,柯宋王三人的形象落差甚大,柯文哲是政績貧乏的「不素政客」,宋楚瑜是四度參選總統失利的失意者,王金平則是「吃碗裡、看碗外」的老江湖;「白橘藍聯盟在選民眼中是很錯亂的形象,未必具吸引力
在郭台銘而言,他在企業經營上的成功已是有目共睹,且聲名遠颺國際;這次的參政旅程雖不順遂,其實無損於他的聲譽和形象。如果郭台銘能轉將其資源和力量投入民間,無論是成立決策智庫,或更具行動力的社會組織,乃至推動不同類型的NGO來強化台灣與國際的連結;以郭董的瞻矚和魄力,其貢獻將遠大於出任特定政府要職。郭董在他的感恩旅途中,也許會發現更多台灣社會需要推動的工程,會找到更多自己可以施展的空間;那些工作的重要性,絕對不下於他角逐總統大位。
但對於王金平而言,其前景即未必如此開闊。在江湖打滾一輩子,王金平以其長袖善舞之能耐在政壇左右逢源,也連創高峰。然而,他距離民眾其實是遙遠的,他對台灣社會也沒有太深的關注他更在乎的,只是如何縱橫捭闔,如何操作政治槓桿,如何推進自己謀取大位的欲望王金平累積了可觀的人脈,悄悄搓合或擺平了無數的政治交易,但他究竟效忠於什麼理念、冀圖實現什麼樣的價值,始終是一個沒有答案之謎
郭台銘展開感恩之旅,王金平還在蹭宋,兩人自此走上不同的路。服務社會不一定只有政治這條路,過兩三年回看,大家再論斷誰對台灣貢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