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調整 不能老是用喊的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中共「寧輸數子」,蔡英文心中有數?
◆  聯合報黑白集/韓團的美麗與哀愁
◆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調整 不能老是用喊的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調整 不能老是用喊的


2019-08-17 23: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部日前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敲定明年元旦起,基本工資月薪將從現在的23,100元,提升到23,800元,每月增加700元;基本時薪則從150元,調高至158元。勞動部估算,將有232萬人受惠。
基本工資該不該漲,漲多少,幾乎是這幾年,台灣第3季必定上演的勞資大戲。過去四年,劇情的走法,不外乎是政府一面「裝公道」,說要依經濟數據調整,另一方面卻也頻頻「促漲」,甚至不惜在會上「突襲」資方,最後的結果,也就是,政府滿意,資方有怨,勞資雙方在「漲聲」中不歡而散。
這台戲,說穿了,就是勞方、資方統統都跟著政府設定的腳本走,所謂的經濟數據、開會討論,都只是形式政府的斧鑿痕跡如此明顯,也難怪前閣揆陳冲會形容,基本工資調漲,猶如「政客邀宴,企業買單」。
一般認為,基本工資調漲,最大受益者包括了,月薪相當靠近法定基本工資的本、外勞,以及領時薪的打工族。這些勞動者在職場上,因競爭力有限、談判能力較弱,所以需要政府介入調薪。根據政府統計,目前領取基本薪資者,有136.7萬名本勞,46.6萬名移工,以及48.3萬名時薪打工族。
政府保障弱勢,在景氣猶好、物價蠢動時,催促資方調整基本工資,無可厚非。但是,更多人要責問政府的是,每年花了這麼大的力氣,資方即使埋怨,也必須多支付上百億元,而近300萬人的勞健保、勞退,也要跟著連動,大忙這一場,但是政策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保障弱勢的初衷政府必須給個交代
該交代的內容,包括了,國內這232萬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他們的生活,是否因連年調漲的基本工資,有所改變?他們的年齡、性別、學歷、國籍、所在地,與職掌的工作,和每月收入占全體國人薪資的中位數、平均數分布又是如何?
在大數據技術發達的今天,政府要透過各部會手中的資料庫,來掌握這232萬邊際勞工的輪廓,並不困難。也唯有透過數據分析,政府才得以掌握,基本工資者的真實處境:他們是否得利於基本工資調漲,還是漲了這一波,全年薪資再也不漲,原本可享有的福利也因此縮水?甚至如資方長年所說的,有人因此失業了?
基本工資者的輪廓、處境不夠清晰,每年勞、資、學、政,就是在為不確定的理念而吵,廣大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動者,自然也容易對此議題無感,說服力不夠,徒然引起資方的抱怨,是否造成反效果,也未可知。
如果政府已打定主意,要年年調漲基本工資,就應該精準了解「政策受眾」的真正需求,到底他們需要的是「魚」,還是「釣竿」,抑或是要在政策上,更加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不仁雇主?
其次,我們要提醒政府,過去四年,台灣的基本工資月薪資一共漲了3,792元,累計漲幅達19%,時薪累計漲了38元,調幅達31.7%。基本工資漲了,但是普羅上班族的薪水,又有多少人是在四年內,漲了快兩成?事實上,今年前五月,全體受僱員工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0,773元,仍低於15年前同期水準。
換句話說,政府不要再打迷糊仗了,要去除低薪的病灶,不是只有強迫雇主調漲基本工資,否則依此邏輯,政府也該為自己的員工:軍公教加薪。要改善低薪,必須從投資環境、產業轉型一步步確實做起,值此美中貿易戰,有大批台商返台投資,已讓政府掌握很好的籌碼,下一步就看政府如何把餅做大,再引導企業做好合理分配,照顧勞工。







聯合報黑白集/韓團的美麗與哀愁


2019-08-18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的國政顧問團昨天成軍。記者曾吉松/攝影

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昨天正式成立,由前閣揆張善政領軍壓陣,並網羅逾百知名成員,足以說明韓國瑜及藍營有備而來,絕非只想靠韓粉或「討厭民進黨」打天下。只是名單再亮麗,仍有不少現實問題必須克服。
國民黨雖輸了上屆總統更慘賠立委,終究有其底氣,因此要集合前政務官、學者專家、青創、青農、文化界菁英組成國政顧問團,並在兩岸、外交、憲政、司法等廿領域各提出政策白皮書,並非難事。
問題在於,雖然大家都要求端出政策、拿出牛肉,不要空心、也不要草包治國,但真正讓選民投下神聖一票多半仍取決於對候選人的印象。換言之,國政顧問團獻何良策是一回事,候選人能不能消化、融會、貫通,進而打動選民又是另一回事。
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成員都在其專業領域有所成就,但這些菁英所擬的政策白皮書能否獲取民眾共鳴?理性政策牌該如何迎戰激化民粹牌均是韓團必須考量的政治現實;甚且,韓團以馬朝班底為主幹,可想而知對手一定會拿馬英九執政大作文章。
國政顧問團縱有良策,韓國瑜的庶民語言也極具優勢,但他在市長選舉期間政策與辯論準備不足是不爭事實,韓國瑜能否將兩者充分融合,用庶民語言有效說明國政藍圖,將是很大的挑戰。
韓團的亮點,與標榜庶民的韓國瑜乃至韓粉間恐怕尚多亟待磨合之處。國政顧問團成軍,韓國瑜的國政大挑戰才真正開始。








聯合報社論/中共「寧輸數子」,蔡英文心中有數?


2019-08-18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記者黃仲裕/攝影

兩岸關係急轉直下,中共除禁止陸片和人員參加金馬影展,並罕見明令喊停陸客赴台自由行,又傳將限縮團客,金馬澎三縣縣長和國民黨代表分赴北京尋求解套。外界關注中共還會從工具箱中拿出何種懲罰措施,但深層隱憂在於:北京對兩岸民間交流亮紅燈,決心所向為何?
中共開始對兩岸交流局部畫起紅線的同時,另一個統獨戰場正硝煙漫天起自一芳茶飲香港分店在反送中事件支持一國兩制」,台灣在大陸的諸多連鎖茶飲乃至自行車大廠都捲入政治驗身,又被本地有心人士獵巫抵制。政治表態運動不僅被兩岸政經勢力尋租謀利,甚至取代對話成為辨識異同的濾器
兩岸官方接觸早已停擺,跨國規模的台商隨中美貿戰逐漸撤離大陸,北京以單向半掩民間交流大門,三通門前人聲低去車馬漸稀,政治表態從選前點召大企業,變成中小企業主日常經營壓力。特別是中共不惜讓民進黨繼續撿槍炒作「仇中」意識,政策雖然針對蔡政府,卻必然波及長期「寄希望」的台灣同胞,這步先手防的是一時逆流或趨勢轉折,頗堪玩味。
蔡政府自年初習近平談話後,便致力操作反中、保台為選戰主軸,宣傳中共干擾大選,再藉國安修法將兩岸交流團體及異議者歸作中共「同路人代理人」,壓制在野黨。若綠營僅此戰術作為,或可說北京限縮政策係因應台灣大選的短期措施;但令中共當局深以為患的是,川普屢藉動搖「一中政策」牽制中國,蔡英文利用美中衝突站邊,宣示台灣成為抗中最前線,北京憂慮她的敵對路線是否藉大選民意認證變成長期國策,防患未然劍指選後情勢。
大陸國台辦明確指出,是因民進黨政府不斷推進台獨活動,「煽動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敵意,造成兩岸對立」,破壞陸客赴台自由行的基礎和條件;紅利,大開民間交流倒車,被蔡英文總統警告「犯下決策性戰略錯誤」,將失去台灣民心,她的說法沒錯;但反過來看,中共之所以寧輸數子,不失一先」,著眼在中國全局,取捨背後的決心,自稱是棋手的蔡英文必須有數。
美國在經濟與地緣政治的抵制圍堵,北京都可合縱援引國際力量相抗衡,唯獨台灣與香港問題,中美難有緩衝。兩國新冷戰的危機籠罩,北京的長期戰略必得重估維穩發展的代價;這其中「兩岸和平」會被算入嗎?中共可容許美國繼續拿台港問題做抬價籌碼
美中台這盤棋下了四十年,盤勢翻轉,但台灣始終是不由自主的一方,維護國家主權尊嚴,應盡力而為的是趨吉避凶,而非以捍衛之名行挑釁牟取黨派私利。綠營選舉爭扮義和團,搶收兩岸關係惡化的義憤選票,可還有心為失去對話交流的兩岸未來,找找和平保險栓?這般痛快獵巫懲異,拿生計問題壓迫老百姓表忠,怎不怕演成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以民主之名走上毀滅之途
四十年前美國與我斷交後,蔣經國總統保台的政策與貢獻,是解除戒嚴帶動的民主改革和開放探親帶來的兩岸和解,而以民主自由體制作為兩岸交流的防禦工事,讓台灣得以在兩大之間發揮價值爭取出路對照今日,蔡政府面對美中衝突,是藉外力與法制建構兩岸敵對關係並以民粹手段及威權政治管控人民認同。兩岸從開門到關門,政治從民主到獨裁,歷史何以如此轉折,兩岸都需反省,並努力重建和平共存的支撐條件,才能克服繼續擴大斷裂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