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那年他們反國安法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2156/web/

◆  聯合筆記/那年他們反國安法
◆  何時該穿防彈衣 警要牢記
◆  司法有責 別讓警察開槍淪被告
◆  網路誘惑 暑假更要盯緊孩子
◆  用盲測心態 珍惜言論自由
◆  風險教育 全民都該上的一堂課
◆  日韓貿戰警惕 我們可成為設備大國
◆  漫畫/開支票大賽
◆  高齡化下 見證老來伴的愛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那年他們反國安法


2019-07-11 00:03 聯合報  林河名
蔡總統要推動「中共代理人」修法,藍委批是變本加厲的綠色恐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香港六月九日「反送中」遊行後,現任駐日代表謝長廷在臉書貼文,提到今年是六一二事件卅二周年,當時訴求是反對假維護國安,真破壞民主國安法立法,身為總指揮的他和副指揮洪奇昌、江蓋世,都遭到起訴
這件官司,據謝長廷所說,成了他唯一的前科紀錄。他以此強調,爭取民主自由總有人要付出代價,但犧牲要有價值,希望香港也會很快爭取到真正的自由、民主。
但貼文之後,他看到台灣有人為香港政府辯護,懷疑「反送中」是偏見,理由是明明規定特定犯罪才會移送,有什麼好怕?他因此回應:「講這種話的人一定沒經歷過威權時代,當時的統治者也常說壞人才怕戒嚴」,「歷史上沒有獨裁者在法令上明白寫說要打擊異己或誣陷好人,一定是標榜打擊壞人保障好人,問題是好人壞人是由統治者指揮的機關來認定。」
民國76年(一九八七年)七月政府宣布解嚴,但各界欣喜於解除戒嚴之際,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卻欲強行通過「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並與動員勘亂時期集會遊行法」、「動員戡亂時期人民團體法合稱國安三法」。「六一二事件就是由民進黨發動包圍立法院,反對制定國安法的行動,被視為戒嚴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活動
卅二年後,「國安依舊是朝野對抗的元素之一。但換成了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強行通過「國安五法」,蔡英文總統並宣示立法院下個會期還要完成「中共代理人」修法,嚴格規範人民、法人、團體或機構為中共進行危害國安的政治宣傳、發表聲明,參加中共所舉辦的會議。這回則是國民黨大罵綠色恐怖,變本加厲」。
當年民進黨以「只要解嚴,不要國安法」為訴求,反對披上「國安法」新衣,繼續箝制人民自由;但顯然,統治者雖解除戒嚴,心態仍未解嚴,仍以「國家安全」名號,眷戀國家緊急權」,逼得人民走上街頭
如今國安法雖已摘掉動員戡亂時期的帽子,政府還是認為大敵當前」,連防制假訊息都想到國安法,好像刑法內亂外患罪及種種法律,統統不夠用執政者振振有詞說是強化民主防護網」,卻不擔心「防護網」愈密,「民主」空氣愈稀薄。
那年他們擔心「國安法」打擊異己或誣陷好人,因此上街反對。卅二年過去,這個陰影依舊籠罩全台。到底是造化弄人?還是權力使人腐化?








日韓貿戰警惕 我們可成為設備大國


2019-07-11 00:36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日本限制半導體與顯示器相關原料出口,南韓三星恐因原料供應中斷蒙受巨大損失。(路透)

在過去,我們國家的工業界多數是購買先進國家設備,然後利用這些設備生產。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中國大陸大規模生產成本比較低,因為大陸工人薪資低於台灣工人薪資,大陸政府又很慷慨地幫助那些工廠,因此我們很多工廠外移,這一直是大家關心的事。
可是我注意到因這種情勢所逼,我們的工業界也在演化之中,於是有了一種新的工業,就是設備工業。我們已不再完全購買外國設備,而可製造很多生產用的設備。這些設備都相當精密,比方說,有一種設備可以將較大粉粒研磨成奈米級粉粒。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容易的事,奈米級粉粒不能成坨,仍然要分散得很均勻。
生產過程中,檢驗是一個重要的程序。我們有設備可以快速地檢驗面板,每一個面板後面有上萬個微小的電子線路,每一個電子線路都要檢查,如果發現問題,檢驗設備要能夠快速地修補。也許大家會問,大陸可不可能抄襲這個設備?這恐怕不太可能,因為檢驗過程中牽涉到很多靠軟體完成的數學計算,抄襲這種軟體是不可能的事。
任何一個好的設備,裡面一定有好的零組件。我們機械和電子零組件工業也相當不錯,至少在進步之中。我們有很多公司可以替外國航空公司製造航太級零組件,顯示我們的設備產業擁有好的衛星工廠。很多設備需要晶片,而我們的確有相當不錯的晶片設計公司。
我們的製造業如果完全依靠外國設備,當然不可能有太好的競爭力。有很多國家已經沒有半導體製造業,但是他們設計相當精密的半導體製造設備,這些設備價格都非常之高。我們要投資一個高科技工廠,其實很多錢都是拿去購買外國設備,這等於投資在別的國家。
最近韓國和日本有貿易戰,日本可以扣住一些重要設備,這些設備會嚴重地影響韓國半導體的生產。
我們最近所生產的設備不是簡單的設備,裡面常常牽涉到機械、電機、光學和軟體。更令我感到高興的是,很多設備內部零組件是特製的,不是買來的這些零組件都會用到在台灣自行設計及製造的特別材料。別的公司最多只能看到這個零組件,但是無從知道零組件的材料是什麼,所以要抄襲也很不容易。
能夠製造精密設備,乃是因為有好的工程師。我們應該繼續地鼓勵這些工程師發展更精密的設備。政府尤其應該幫助設備公司,使他們不缺乏研發經費,更應該站在制高點,選出一些瑞士級的高級設備,希望有一天,我們國家的工業界也能夠媲美瑞士。








高齡化下 見證老來伴的愛


2019-07-11 00:36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個人都應思考自己老後的資源規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的個案管理師雅娟打電話告訴我王爺爺出車禍了,立刻往急診室狂奔;她在急診室一路陪著爺爺做各項檢查與治療,直到爺爺的兒子來接手。
王爺爺今年已經八十六歲了,其實他不是我的病人,王奶奶才是。王爺爺七十八歲那年奶奶中風了,他自此擔起照顧的重擔,殷切期盼著有一天太太能從單側無力恢復到可以走路的狀態。然而,年復一年過去,至今奶奶已完全不能言語又四肢癱瘓。家屬捨不得王爺爺獨力照顧的辛苦,安排王奶奶入住安養中心,但王爺爺堅持風雨無阻每天從家裡騎四十分鐘的摩托車到安養中心看奶奶,然後再騎回家。那天就是在往返的路上出了車禍。
看著王爺爺在急診室中虛弱的身影,我想到大家常說的「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句話在高齡少子的當今社會中,不再只是婚宴上的一句祝福,而是現實生活中無比真切的老年生活寫真。王爺爺夫妻有四女一男,但孩子們不是在遙遠外地,就是忙著打拚,現今青壯這一代,誰不是在生活壓力下像陀螺般忙碌得團團轉,連陪伴父母時間都不夠,更談不上長期照顧。
於是真正了解爺爺陪伴奶奶辛苦、知道他們身體狀況的,是他們的個管師雅娟,每當奶奶發燒、泌尿道感染、痔瘡出血等緊急狀況,是雅娟陪同手足無措爺爺在醫療現場奔波,日常生活中還會不定時透過電話和通訊軟體,問問兩位老人家的狀況。現在爺爺車禍了,第一時間出現的也是她。她不只是個管師,幾乎像是沒有血緣的女兒
我曾問爺爺在奶奶倒下後,人生最大的變化是什麼;他想了一下回答:「以前我沒煮過飯,現在我會煮飯了,把飯打成泥帶去安養中心給老伴吃,本來是怕她不夠營養,結果卻讓老伴越來越胖,還被勒令減肥。」他不好意思地笑一笑,然後回復認真神情繼續說:「我就像每天到安養中心上班,幫她梳頭、洗臉,陪她說話。常常觀察她眼神對不對,覺得有狀況就送醫院。安養院的人說,我是全世界最好的老公,其實我只是想如果給我重來的機會,我一定會在她還能說話時,對她好一點。」
身處醫療現場,我每天都能看到好多老人家因各種急性症狀被送進來,每個急救現場家屬都是哭天搶地乞求醫師救命,然而,一旦救回來,面臨長輩的身體殘疾及其後的長期慢性照顧問題,不論是選擇在家中自己照顧,或是送到安養中心,對家屬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要堅持下去更是艱難。
王爺爺堅持近十年,他還有體力加上堅定的心志,王奶奶幸運的有王爺爺,兩位老來共同作伴,不論未來還可以共行多久,都是難得的福氣;但少子化和高齡化已是無法逃避的現實,未來狀況只會更嚴峻,我們自己呢?每個人都準備好了嗎?不論是要單身獨老或者相伴共老,我們都為自己的老年安排好足夠的支持與資源了嗎?這是每個人都該好好想一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