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列車加速 台灣原地不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1168/web/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輕騎過關,國民黨須繃緊神經
◆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之怒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列車加速 台灣原地不動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列車加速 台灣原地不動


2019-06-14 02: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與韓國日前正式宣布,已就英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初步協議,兩國FTA預計在今年10月底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前批准並在11月1日生效。英韓FTA的洽定,對於一直渴望可以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占有一席之地、長期將韓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台灣,帶來不小的震撼。
英國-韓國FTA基本上仍沿襲原先歐盟-韓國FTA的架構雙方預計在兩年內完成所有細節的諮商。這是在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英國與亞洲國家所達成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雖然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進展不順,英國政府所提脫歐方案三度被國會否決,未來還將面臨更換首相的變局。但是英國為了避免在脫歐後,無法繼續利用歐盟對外自由貿易協定的優惠,所以與歐盟原先已締簽FTA結盟的國家,陸續展開雙邊FTA談判,希望可以在歐盟既有的基礎下,延續甚至深化自由化。目前英國已經與智利、瑞士、韓國等12個經濟體簽署或達成了協議
韓國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過程,過去一直居於領先群中,是全球唯一與美國、歐盟、中國大陸及東協等主要經濟體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目前韓國FTA涵蓋率,即出口產品享受FTA優惠關稅占總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72.6%,遠高於台灣的13.6%
民國105年(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主張以「美國優先」方式,推動與各國建構雙邊貿易協定,美國甚至以片面提高關稅及其他貿易保護措施為手段,增加其他國家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障礙。美國的目的不在以自由化來促進雙邊貿易,而是希望創造國內就業,以降低貿易逆差
事實上,川普模式徹底顛覆了全球經貿態勢。一方面繼續將支撐多邊貿易體系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邊緣化,另一方面,由於美國提高貿易障礙,增加進入美國市場困難度,各國為了尋求其他出口管道,反而更加積極擴展各自FTA網絡,進一步催化全球區域經濟整合。
近年來全球形成不少重要區域性FTA,例如民國107年(2018年)生效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今年生效的日本-歐盟自由貿易協定,以及最近才簽署的東協-香港自由貿易協定。除了各式FTA的數目不斷增加,各國為了因應經貿環境及產業發展的變化,也紛紛推動既有FTA升級版的談判,希望可以建構出與時俱進的FTA,也就是說全球FTA的質與量均在同步提升
反觀台灣近年來雖然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口號震天,卻幾乎毫無進展。政府宣稱與兩個邦交國史瓦帝尼巴拉圭完成了FTA,實際上只是台灣單邊對兩國開放、自我安慰的虛擬式FTA,更談不上有任何經濟效益。
特別是台灣目前僅有的13.6%FTA涵蓋率,其中就有8.1%是來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產品,其次則是與兩個非邦交國新加坡紐西蘭的FTA,比率分別是5.2%與0.1%,即共有13.4%的涵蓋率是在馬政府時期完成至於民進黨執政的陳水扁及蔡英文總統時期,與邦交國簽下FTA的涵蓋率合計只有0.2%,聊備一格
各國在考慮和台灣洽簽FTA時,必然會忌憚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這也使得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除了必須面對自由化壓力,更要克服來自中國大陸的阻撓。過去馬政府時期與中國大陸周旋,有所突破,迄今台灣仍在享受這些FTA的紅利,特別是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得利於早收產品的降稅。對於過去一再指責馬政府傾中,而且積極要與中國大陸切割、擺脫對中國大陸依賴的蔡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大諷刺。
台灣當前仍維持與中國大陸對抗的格局,並冀望可以在台美及台日FTA、甚至在CPTPP有所突破。但是觀察目前的進展,這樣的策略或冀望可說是兩頭落空,必然陷入原地踏步的窘境。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之怒


2019-06-14 01:1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下令撤換淡水警分局長,引發外界關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淡水最近連續發生幫派分子與宮廟陣頭衝突滋事,群眾甚至跑到派出所門口叫囂示威,包括義消及員警都遭到追打推擠。對此,警政署長出身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怒不可遏,當即下令撤換淡水警分局長。
正當大選熱季,這類群眾鬧事追打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忽視,認為只是個別的治安事件。然而,桃園前天隨即發生了持槍惡煞挾持九名人質的危機,歹徒和警方並在鬧區駁火。所幸,警政署長陳家欽親赴現場指揮部署,兩名小隊長英勇談判,終於在對峙五小時後使人質獲釋,歹徒就擒。侯友宜對此大表肯定,認為打了漂亮的一仗。
淡水地區的群眾鬥毆能連鬧三天,就是第一時間未能好好執法,以為息事可以寧人,放任鬧事者得逞。鬧事群眾中有兩股不同勢力,一股是幫派成員,企圖藉宮廟遶境活動向遊行隊伍收取「過路費」;另一股則是宮廟陣頭,自恃人手眾多,向對方叫囂示威進而引發互毆。兩股人馬一旦混在尋常市民群中鬧事,便更難分難解,員警根本不知如何區別和排解。
值得注意的是,淡水地區的群眾鬧事一波接一波,從不同的宮廟遶境街頭打到捷運站,甚至進而衝進宮廟翻桌搗毀大殿。員警逮捕一二嫌犯後,群眾更聚集在派出所門口叫囂,並向警分駐所扔擲酒瓶示威,擺明了挑戰公權力。在這種氛圍下,警方若不採取強勢作為,當地百姓如何安居?
若懂得視民如親」,就能了解侯友宜這把怒火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輕騎過關,國民黨須繃緊神經


2019-06-14 01: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明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將代表民進黨出征,她以八個百分點的領先,擊敗了賴清德對她的越級挑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過三個月的鏖戰,蔡英文以八個百分點的領先,擊敗了「台獨金孫」賴清德對她的越級挑戰。蔡英文這項勝利,是經過一再修改規則及動用各種行政資源造勢而得,難以稱「武」。但根據「成王敗寇」理論,她以過人的意志和手腕拗到了這項勝利,不論姿態如何,她至少保住未來七個月的執政不致提前跛腳。至於口口聲聲「君子之爭」的賴清德,他未來的政治之路,則將被定位為一個「敗寇」。
從民進黨昨天公布的四家民調數字看,蔡英文領先賴清德的比數都在七至九趴之間,結果相當一致。不僅如此,四項對比式民調也都顯示,蔡英文領先韓國瑜多達九至十二個百分點,領先柯文哲的幅度則更大。如果這次民調客觀可信,那麼稍早藍軍自以為勝券在握的驕兵心態,就得立刻收拾起來,重新整軍盤算敵情。否則,以目前韓郭兩軍內鬥的打法繼續互傷下去,國民黨就等著迎接蔡英文另一個四年的執政吧!
蔡賴初選過程之凶險,完全不下於一次正式的大選,也為國民黨完整示範了一次蔡氏風格的絕地求生法這是國民黨必須學習的一課。蔡氏戰法包括:第一,兵不厭詐:蔡陣營多次放出風聲,包括不排除「脫黨參選」、「沒收初選」等絕招,弄得黨內人心大亂,不得不紛紛向她靠攏。第二,是堅壁清野:透過黨政運作收編廣納全台綠民代,不容許兩軍之間有投機觀望之徒;最後賴軍在中執會僅剩林俊憲一人苦撐,可見其厲害。當「西瓜派」全部就位,優劣已定。第三,訴諸團結與道德。蔡營成功將賴清德抹黑為「分裂」民進黨的罪人,指控他背信「突襲」,又用「蔡賴配」以示寬大,甚至要求副總統陳建仁發表「不續任」公開信,召喚賴清德來歸。如此綿密的招數四面八方而來,賴清德豈有招架之力?
更強大而有效的攻勢,則是蔡英文的執政資源。這段期間,蔡英文上則參加軍事演習,標榜自己身為三軍統帥的高度和威風;下則跑遍全台宮廟,向基層群眾拉攏;中則由閣揆蘇貞昌調兵遣將,配合剷除賴清德在行政體系的殘餘人馬。相形之下,賴清德只有單槍匹馬的「簽書會」,抱著「君子之爭」之口號進行「佛系」戰法。面對的是「不對稱戰爭」,賴清德卻不知槍口要瞄準哪裡,如何能打贏戰爭?
更讓人眼花撩亂的,是蔡賴兩人的立場,在初選過程中出現了奇妙的角色互換現象。自命「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參選後不斷回修自己的立場,使其主張變得模糊;包括「赦扁」的提議,他也設定了新的前提。相對的,蔡英文則拚命以「辣台妹」之姿擠向舞台中央,顯示自己抗中之英勇絕對不下於「台獨金孫」。如此一來,蔡英文的激進為她搏得不少獨派的支持,連金美齡都勸賴清德再等下次」。
以蔡英文目前的領先幅度,她顯然已不需要賴清德來幫她「一加一大於二」了。何況,經過如此無情的殘殺,賴清德在黨內已經聲望掃地,還有什麼資格作為搭檔人選?但換一個角度看,以這次的民調結果,是否意味著蔡英文在明年的大選可望一帆風順摘下連任,則恐怕未必盡然。原因是,她利用執政優勢打倒賴清德容易,但蔡政府的總體表現距離讓人民滿意仍極遙遠,「討厭民進黨仍然是全台最大黨何況,去年底的選舉,民進黨內部民調也是自己穩操勝券,但實際結果卻是截然相左民調蹊蹺何在,只有它自己心裡清楚
無論如何,蔡英文出線意味民進黨可望重新團結,齊心對付明年的大選。對國民黨而言,韓國瑜的民調下滑、而郭台銘支持度仍無起色的問題,則是嚴重警訊,兩營必須預作合作之計議。以蔡英文的總動員戰法,藍軍合作都未必贏,何況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