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東部交通 喊的就有票?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1029/web/

◆  稀土戰 台應防掃到颱風尾
◆  聯合筆記/東部交通 喊的就有票?
◆  農家所得下降警訊…自經區 可活絡庶民經濟
◆  再創榮耀 難道高雄不值得?
◆  健康老化、獨立老化 遠離「恐懼老年」
◆  中俄抱團 全靠美國催化
◆  漫畫/國軍跟黨不親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東部交通 喊的就有票?


2019-06-10 23:39 聯合報  許俊偉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花蓮場造勢大會上表示,如當選總統,將推動三件事:蘇花改二期要趕快動工;推動國道六號延伸,打造花蓮台中一日生活圈及環島高速公路網,東部這塊要興建。 記者林澔一/攝影

有意角逐國民黨總統初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上周在花蓮造勢大會中喊出,若當選總統,將推動國六延伸花蓮和環島高速公路網。無獨有偶,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也在宜蘭和台鐵鐵路節活動中,拋出啟動評估高鐵延伸宜蘭的構想
一時間,執政的和想執政的,全都將東部交通的老話題搬上檯面,先喊先贏,各開各的支票。
國六最早構想,確實希望連接台中花蓮,但考量工程難度,決定分兩階段辦理。第一階段台中霧峰至南投埔里已於民國98年(二○○九年)通車;第二階段埔里到花蓮,施工難、工期長,經費更達五千億元,交通部高公局民國99年(二○一○年)就對霧社段評估「不具經濟效益」;民國102年(二○一三年)再對花蓮段評估亦不可行。
也難怪蔡英文總統前天在桃園受訪時,隨即「酸」韓國瑜喊口號前,先經過完整評估,直說早在馬政府時代就已評估不可行
不只蔡總統親上火線「打臉」韓國瑜,民進黨政府更是一如往常「逢韓必反」。早在韓國瑜在花蓮開出支票的當天,交通部高公局長趙興華就跳出來受訪說,國六通到花蓮的計畫,因發現工程會遭遇地熱及岩爆,當時就評估不可行
然而,林佳龍上周連日聲稱將啟動評估高鐵延伸宜蘭,豈非如出一轍?且林佳龍一聲高呼後,交通部鐵道局隨即表態,將在兩個月提出初步評估與構想
北宜路廊,連一般鐵路的北宜直鐵討論近廿年都沒下文,現在卻乾脆擬蓋高鐵?不只如此,這兩年外界爭論高鐵究竟是否要南延屏東,交通部甚至喊出還應考量花東」。
試著把蔡總統的話套到北宜高鐵花東高鐵上,蔡政府執政團隊喊口號前,是否也先經過完整評估
東部交通難題亟待解決,但除了長程建設願景,早已燃眉之急的東部交通,更應提出實效、時效兼具的中、短程措施。例如台中到花蓮,蕭條多時的空中運輸,可否強化補助陸運不足?且不只中花,北花、高花航線甚至都可有更進化的規畫。台北到宜蘭,既有鐵路運能和效能,是否還可提升?國五假日壅塞,能否有強度更大、不畏民粹的疏運措施?
藍的、綠的,高速鐵路的、高速公路的,東部交通肯定都不是喊的就有票。









稀土戰 台應防掃到颱風尾


2019-06-10 23:50 聯合報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中國大陸稀土產業。 (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五月初考察江西的一家稀土公司,引發了有關中國可能減少對美國稀土供應作為貿易戰反制措施的猜測。
經過徐光憲等老一輩科學家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在稀土採掘、冶煉、分離提純方面領先全球,並建立了完整的稀土產業鏈。美國地質勘探局統計顯示,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中國稀土產量達到十二萬噸,大幅超過居第二位的澳大利亞(二萬噸),和第三位的美國(一點五萬噸),占到世界整體十七萬噸的七成。民國107年(一八年)美國進口的稀土(包括化合物)為一萬八千噸,其中自中國進口占約八成,但亦僅占中國稀土總出口量的百分之四。部分原因係大多數需要稀土金屬的美國製造商,在民國99年(一○年)後,逐漸將工廠轉移到中國。
民國99年至100年(二○一○年至二○一一年)中日關係因釣魚台爭議惡化,中國即限制對日本出口稀土,日本企業被迫轉向澳大利亞採購,和開發替代技術等來應對。因此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民國101年(一二年)六月發布《資源確保戰略》,要求針對擁有稀土等關鍵資源的重要國家,政府各部門必須有整體性配合行動,確保供應無慮,引發各國對稀土等關鍵資源安全的重視。
美國早於民國35年(一九四六年)即提出《戰略和關鍵材料儲存法聯邦法令要求政府對某些戰略和關鍵材料要有庫存,並鼓勵在美國境內保護和發展這些材料的來源其中用於軍事用途的材料被稱為戰略」;如這些材料的供應威脅來自國外,並可能涉及傷害國家經濟者,則被認為是關鍵」。民國99年(一○年)美國能源部評估後認為(鏑、釹、鋱、銪、釔五種稀土金屬與等對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為最具關鍵性。而美國唯一稀土業者莫利礦業由於競爭力不足,於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六月宣布破產。
面對中國稀土生產優勢威脅,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十二月川普總統發布了一三八一七號行政命令,該命令係確保美國關鍵礦物安全及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指導聯邦機構制定關鍵礦物清單,希望減少對關鍵礦物的依賴,以及增加國內關鍵礦物供應。
全球稀土儲量雖不少,但由於中國之稀土採選分離技術領先全球,提供中國做為外交或經貿爭執的籌碼,亦迫使美日歐等國家紛紛立法應對。稀土產業鏈的建立需要時間、人力,因此中國若禁止稀土出口,短期內應會對美國高科技、國防產業形成壓力,甚至可能影響全球工業化國家
台灣每年進口稀土約三千噸,在全球產業鏈上並無角色,去年國內業者自行成立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期冀建構本土之稀土產業供應鏈,顯示國內業者對關鍵資源的供應安全已有所警覺。面對中美貿易戰加碼,建議政府應以更前瞻的觀點整合產官學界,評估台灣關鍵資源的供應風險,並就回收再利用、戰略庫存等擬定妥適因應策略。








農家所得下降警訊…自經區 可活絡庶民經濟


2019-06-10 23:43 聯合報  徐世勳/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倡議在高雄成立自經區,成為國、民兩黨交鋒的熱門議題;圖為高雄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最新版「農業統計年報」顯示,過去五年來平均每戶農家所得首次下降,自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一百零七萬三千元,降為民國106年(二○一七年)一百零五萬元,主要原因為占八成農家所得的「非農業所得」下降了兩萬五千元。這是個極大的警訊!
台灣農業首要問題為農場規模過小,使得農業經營收入不足以維持農家合理生活,農家不得不從事農業以外的工作;演變至今,絕大多數農家已是以農業以外職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兼業農家。過去卅年來,台灣農家的非農業所得一直是遠高於農業所得,約占農家所得的八成也就是說台灣的農家主要是靠非農業所得來養家活口的而這非農業所得的增減變動與庶民經濟、產業價值鏈的興衰有著極大關係
以台灣城鎮之密集,交通之方便,本質上像東京都、紐約市,是個連綿一體的大都會。隨著台灣急速工業化與都市化,絕大多數農家子女是在鄰近城鎮工商服務業就業,可說是占台灣一千一百萬勞動力一半的基層庶民,包括批發、零售、物流、餐飲、攤商、計程車等,直接間接依賴工商業出口價值鏈觀光產業鏈地方經濟的活絡維生
諷刺的是,過去的農業政策幾乎都以保護農業與農民為第一優先,藉由農產品進口管制與大量的政府福利補貼,來勉強維持兼業農家那只占兩成農家所得的「農業所得」,反而對「非農業所得」的重要性視而不見或避而不談。政府的福利補貼琳瑯滿目,但往往因將社會福利產業發展混為一談,使得農業施政績效不佳,事倍功半
貿易自由化一直是推動台灣經濟轉型的引擎,若將工商業價值鏈、觀光產業鏈活絡庶民經濟的效益納入考量,鎖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勢必傷害庶民經濟,也勢必衝擊到大多數農家。農委會認為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會使台灣淪為「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大陸產品『洗產地』的溫床」,這是只考量生產型農業的狹隘看法若從農業上中下游供應鏈或產業關聯的角度來看,推動自經區正可以活絡地方各行各業的庶民經濟,提高大多數農家的非農業所得」,工商服務業對農家所得的貢獻肯定是大於農業
其次,百業興旺下,國家整體稅收自然增加,正可用來幫助具有競爭力的農家提高農業所得,也可揖注農業的福利補貼,鼓勵不具競爭力的農家離農。兩者相加,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正可增加農家所得,這是雙贏的戰略,也正是日、韓廣簽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大陸廣設自貿試驗區(港)的主要目的之一。
民國106年(二○一七年)農家的「非農業所得」首次下降,不僅顯示農家的苦,更凸顯廣大庶民日子並不好過的徵兆,觀微知著,這正是韓流「發大財」簡單訴求能撼動民心的主要原因。大選將屆,若裝睡的人仍叫不醒,「老鼠拖拖鞋,好戲在後頭」,大家且拭目以待。











再創榮耀 難道高雄不值得?


2019-06-10 23:48 聯合報  李明軒/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高雄市)
高雄的發展應該受到領導人的重視。 記者徐如宜/攝影

我出生於東台灣,成長於南台灣,求學於北台灣,工作於海外,最後命運引領我來到港都高雄,在這裡居住已近十年,多於其他所居住過的城市。
剛到高雄,感覺這是一座粗曠的城市,文明與法制不盡然能夠完全使生活順暢運作,自然界中弱肉強食、奪取資源的法則常必須使用到因此生活中常常充滿挑戰,必須磨練靈活機動的生活技巧
隨著居住時間漸久,深深體會到這與高雄長久以來在台灣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有關。高雄,一座工業城市,住著中鋼、中油、中船、加工出口區廣大的藍領階層勞工,這些珍貴、樸質的人們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一兵一卒、全心全意打造台灣的民生工業與重化工業基礎
但當台灣的薪資水準提高,廠商們紛紛南進或西進,這批廣大藍領勞工一下子無法銜接上新一輪的高科技產業,只能轉往服務業,開起小吃攤、開個計程車、做個小生意,解決生計問題。而年輕一代,競爭條件較佳的轉往北部、中部發展,競爭條件相對不利的,只能繼續投入門檻較低的服務業,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賺取微薄利潤度日。
在資源相對有限的環境中,生存競爭本能至為關鍵,因而文明素質的積累相對較為緩慢打拚過日、認命,但又渴望進步、期待被關愛,這是我感受到的高雄,我也深深融入這座質樸又親切的城市
一直以來,廣大的高雄市民,殷切地期待著有人可以帶領高雄再造榮耀,再創造上個世紀六、七零年代經濟起飛時期那種處處皆機會、遍地皆黃金的時代。在這樣熱烈期盼的心態下,高雄市民給予了承諾要帶領高雄發大財的市長一個機會。
只是,一輪又一輪的行銷、熱鬧過後,大家才發現要讓一個城市發大財,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口號、行銷只是創造了煙火般瞬間的燦爛但更關鍵、卻也非能一蹴可幾的產業規畫、產業重整、產業升級,才是高雄是否能夠進步的關鍵所在
然而這塊硬骨頭,已經沒有人想要啃。
這座擁有天然良港、絕佳物流區位的城市,難道不值得一個領導人全心全意、專心奉獻的來帶領規畫嗎?這座擁有扎實工業基礎,在靈活的民間企業開路下,擁有實力領先的船舶五金、扣件、遊艇等產業的城市,難道不值得一個領導人專心奉獻的來進一步鋪路規畫嗎?這座擁有善良質樸、渴望進步、渴望被重視的人民的城市,難道不值得一個領導人全心全意的傾心對待嗎?我為高雄感到茫然。









健康老化、獨立老化 遠離「恐懼老年」


2019-06-10 23:54 聯合報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台北市)
老人家暴案件快速增加,成為新的社會與家庭問題;圖為家暴者面對空蕩蕩的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恐懼老年」、「下流老人」、「孤獨死」、「啃老族」等伴隨著高齡化逐一在日本社會出現,台灣將從高齡化急速走上超高齡社會時,這些問題將更快速接踵而至,除健全社會安全網,最重要的還是從社會教育中,建立「健康老化」、「獨立老化」等觀念,揚棄「養兒防老」觀念,才能降低因老所帶來家庭與社會問題。
根據過去衛福部的調查,台灣地區高齡者有六成以上期望子女照護與奉養。父母辛苦賺錢,要幫助子女成家、買房、買車、立業,甚至老來還要幫忙照顧孫子孫女,如果子女願意回報奉養,算是幸運,社會還出現當父母將房產過戶給子女後,子女請其搬走,或送父母到安養中心,讓老人覺得是一場空,悔恨不已。
健康老化」、「獨立老化是減少對子女與社會的依賴。「健康老化」減少醫療與長照的支出與依賴,即使到了有醫療與長照需求時,也因「獨立老化」做好事先準備,對於財務、法律等方面做好規畫,不會增添子女困擾與法律糾紛。
尤其在法律觀念與方法上,讓高齡者學習如何進行不動產預告登記、金融註記、財產信託(及未來將會立法的意定信託)、意定監護、預立遺囑、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等對「獨立老化」的重要性,及早對老年人生做好準備與規畫,至少可減少與降低未來對他人的依賴與不必要的糾葛。
日本出現經濟弱勢的「下流老人」,主要原因在於未能為老年人生做好儲蓄,依賴年金生活。為避免「下流老人」增加,日本政府金融廳日前公布報告書,建議民眾雖然退休後有年金可領,但退休前要有二千萬日圓才夠晚年使用,引發民眾不安
錢雖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許多高齡問題都與錢有關倘若社會教育中能傳遞獨立老化觀念與方法,讓高齡者能先為自己老年人生做好適宜的財務規畫,並透過法律給予保護,減少對子女或他人的依賴,即使發生老化或退化不可阻卻的變化,都可因事先的準備,讓自己活的有品質與尊嚴,遠離「恐懼老年」、「下流老人」、「孤獨死」等命運。
日本有超過一七○萬人的啃老族」,台灣則是出現類似的媽寶」,這唯有扭轉父母教養觀念才能避免。日本曾有一名八十三歲退休醫生表示,他擁有八千萬日圓(約台幣二千一百萬元)資產,卻很擔心留給五十五歲的兒子不夠用,因為兒子從醫學系輟學後,從來沒有工作經驗,都是靠著父母給他的錢生活。
政府早日強化社會安全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對社會經濟弱勢的高齡者,當高齡者進入長照領域,經濟原屬弱勢時,萬一子女欠缺照護失能或認知症的經驗,過多的照護與經濟壓力是出現老人虐待的主要因素,國內外皆然,唯有健全的社會安全網才能降低類似事件發生。
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與社會不懂得老,及對老的準備,社會想降低與預防老人虐待事件出現,唯有經由教育與社會安全網的健全,希望這議題能讓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候選人重視。











中俄抱團 全靠美國催化


2019-06-10 23:52 聯合報  汪哲仁/研究人員(菲律賓)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五日訪問莫斯科,會見俄國總統普亭(右)。 (路透)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於七日完成其第八次訪俄行程。在國際政治鞏固上,雙方以「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加強全球戰略穩定聯合聲明共同抵抗以美為主,來自西方的威脅;在經濟上除了重申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與簽訂數十項合作案外,更在全球能源治理與設立合資公司以開發北極航道等戰略議題上,進一步推進戰略合作意向,展現對未來全球事務上展現更積極的態度。
長久以來,中俄合作是否是真心誠意,是否是真正的戰略夥伴,一直是國際關係學者關注議題。中俄關係在民國90年(二○○一年)雙方簽訂邊界條約後,持續穩定成長,雙方領導人也常在會議中強調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各方面的交流。
但對中俄合作抱持懷疑論的學者也不少。首先,中俄間長達四千餘公里的邊境,加上雙方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與經濟發展差距過大所造成的區域摩擦,一直是某些俄羅斯學者的隱憂,從過去的黃禍論,到現在中國廠商在西伯利亞對資源的掠奪,都引起議論;況且俄羅斯在中俄邊界一直維持相當駐軍,更顯示來自中國的威脅依然存在。
其次,中國在國際政經實力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俄羅斯除在其周邊區域、中東問題及高端軍事技術上領先中國外,實力已大不如前,許多議題也都由中國主導,這對過去是世界霸權之一的俄羅斯是否能忍受淪為中國的小老弟的夥伴關係?
第三、中國近年來積極圖謀在中亞、俄羅斯遠東與北極區域的經濟擴張是否會造成俄羅斯緊張?因為這些區域向來是俄羅斯勢力範圍
但這十幾年來中俄關係的發展並沒有受到這些因素干擾,即便雙方在不同議題上各有其步調,但無可否認,中俄在各方面的合作都有十足的進步,而且關係越來越緊密與厚實,尤其是在烏克蘭危機中美貿易戰後益形突出
克里米亞事件,中國刻意不提過去它所強調的不干預他國內政的外交政策,將之歸咎於西方侵害俄羅斯勢力範圍所致;在中美貿易戰中,普亭也不忘投桃報李,除批評美國發動貿易戰,摒棄過去普遍接受的原則,並幫華為在俄羅斯5G市場開綠燈。很顯然的,迫使雙方從九零年代的戰略融合推進到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除了內部需求外,國際環境也扮演重要的催化作用,尤以美國因素為最。
由此觀之,推動中俄關係發展可能主要並不是經濟上的互補與利他;維持中俄的信任與善意有很大部分是來自國家利益所需與國際權力之平衡,特別是美國的外交政策所帶來的敵意。因此在美國反中抗俄的操作下,中俄不得不持續團抱在一起,而其他居次的威脅或摩擦的作用則相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