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自經區爭議 凸顯政治傷害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002/web/

◆  聯合報社論/三任閣揆只拆了十七家農地違章工廠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眼中的「一般人」
◆  經濟日報社論/自經區爭議 凸顯政治傷害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自經區爭議 凸顯政治傷害經濟


2019-05-14 00:4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自從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自由經濟特區」(簡稱自經區),以落實「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的競選口號,全台更有15縣市長共同提案之後,中央政府上自蔡總統、行政院蘇院長即以各種政治語言反擊,主管的經濟部及財政部、農委會,也少從專業角度提出中肯的意見,使得以拚經濟為出發點的「自經區」,淪為政治鬥爭的祭品,再次印證了台灣此種內耗式的民主政治,只會讓經濟每下愈況。
最讓人不解的是,蔡英文總統說自經區「寄望的就是和中國綁在一起」,事實上自經區是對全世界開放;蔡總統又說「中國貨」(MIC)在「自經區」轉一手,變成「台灣貨」(MIT),會影響台灣品牌的信用,也將台灣置於美國報復的風險,誤導為「洗產地」。
相對專業的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即表示,海關對進口貨品加工、加值再出口,都有具體掌握與規範,不會有「洗產地」的問題。前關務署長王亮說得更清楚,在全球化下,產品的原物料都來自世界各地,最終產品的原產地是哪一國,都照WTO原產地規則的規定,我國也早就與國際接軌,訂定「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原料加工後,要達實質轉型程度,稅則前六碼須已變更,或附加價值達35%以上,否則就會遭到輸入國的處罰。例如,日本的原料也可送到台灣自經區加工,如達到特定原產地標準,也可標示MIT,出口到中國大陸享零關稅的優惠。因此,他諷刺說,如果自經區做的叫洗產地,那世界上每個國家,包括我國在內,每天都在「洗」,完全打臉蔡政府的政治語言。
至於蘇院長所提的自經區內、外租稅差別待遇不公平,也有值得討論之處。蔡政府現在執行的自貿港區、科學園區不就是區內享有租稅減免優惠?最近送立院審議的《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更針對無法交代資金或所得者給予「租稅特赦」,還對投資特定產業給予「一半退稅」的優惠,不但有「洗錢」的疑慮,更對誠實申報海外所得者、資金留在國內者,或非屬於指定投資對象的其他產業不公平,行政院是否以租稅不公平的相同理由,向立法院撤案呢?
此外,前高雄市長陳菊在任內公開說高雄最有條件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還向中央請求讓高雄市參與規劃,怎麼輪到蔡政府執政,不但不好好研議如何推動自經區,還反過頭來打擊高雄市和其他提案的地方政府?
當然,自經區的法案不可能完美無缺,也不可能百利而無一害,蔡政府大可針對有問題的部分,提出改善作法,讓全體民眾受益,也可為自己的政績加分。例如,開放目前禁止進口的中國貨品,可自由輸入自經區內加工,因為輸入貨品免徵關稅、貨物稅營業稅等稅費,可能會使得區內業者不向國內採購,而改從大陸或其他國家、地區進口,從而對國內農產品或農民產生衝擊。基於保護農民及農產品的觀點,自經區草案可以授權主管機關(農委會)對進駐廠商有審查機制。應不應該開放,或哪些品項可以開放,終究還是握在農委會等主管機關手上,農委會也大可提出要求搭配使用國內農產品的條件;又如加工後的產品除了外銷,若屬於非管制性還可以內銷,農委會基於保護國內農業,請立委支持參考科學園區條例,對於自經區的產品輸往課稅區時,應依進口貨品補課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或者直接負面表列不准內銷。如果政府有心拚經濟,又何需以偏概全,說是全部政策都是傷害台灣農業而全盤否定?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眼中的「一般人」


2019-05-14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陣營認為,台灣合格的1800萬選民中有500萬人只有手機,手機族的聲音不應該被忽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最近拿韓國瑜領先的民調問蔡總統看法,未料她語出驚人說,「這跟一般人的理解方向剛好相反」。若不是蔡總統耍黑色幽默,就是她對「一般人」的理解,和真正的「一般人」有很大的落差。
儘管不同民調機構的數字高高低低,但蔡英文的支持度十之八九都處於落後狀態,對外輸給在野對手,對內輸給賴清德。蔡總統口中的「一般人」,究竟指誰?第一類,應該就是「支持蔡英文」的人。亦即,不支持小英的,就不是「一般人」。
蔡英文不斷拖延黨內初選,想拖到自己領先後再辦民調,又讓第二種「一般人」現形——「認同拖延初選奧步,會改為支持蔡英文」的人。總統手握龐大行政資源,她對自己的奧步,顯然自信心十足。
蔡政府上台以來,政策負評不少,導致了去年九合一選舉慘敗;但她把責任推給引咎辭職的賴清德,自己全未檢討。蔡英文顯然認為,不支持其政策乃至投給在野黨的,都不是「一般人」。小英此刻的自信,和去年選舉前的自信一樣飽滿,大概都是身邊「策士」一直提供她漂亮的數字,讓她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
不論英粉或策士,都不算真正的「一般人」,這是民調無法改變的事實。蔡英文這番天外飛來一筆的發言,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人仿效「我是人,我反核」的修辭,也發起「我是一般人,我不支持蔡英文」或「我很特別,我不投蔡英文」的投票運動?







聯合報社論/三任閣揆只拆了十七家農地違章工廠


2019-05-13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大鬆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近日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初審,因綠委林岱樺提出多項修正案大肆幫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激怒環保及農運團體,痛批她「毀農滅國」。其後,作家蔣勳也加入撻伐,質問:真正的人民有能力搜括土地蓋違法工廠嗎?台灣的民主是代表誰的民主?
全台農地上有三.八萬家違章工廠,共占用了一.四萬公頃。馬政府時代曾輔導其中七四○○家工廠改善製程及排放,納管為「臨時登記工廠」,但迄今真正合法化的不到五十家。這七千多家工廠的臨時登記將於明年六月二日到期,這是這次《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的背景,要為這些工廠爭取生存空間。
行政院的修法版本卻不只為此解套,而企圖進一步對另三萬多家從無改善意願、亦未企圖合法化的工廠大肆鬆綁,只要認定為低汙染者,每年繳交若干管理輔導金,其後並依土地公告現值繳交五十%的回饋金,即能搖身變成合法的「特定工廠」,不再受到土地法規的約束。這種作法,被譏為違章工廠如同購買「贖罪券」來換取合法身分,政府則是贖罪券的發行人。
林岱樺提出的修正案,則更大膽到令人咋舌。她要求,將違章工廠「贖身」的回饋金比率由政院版的五十%降為五%,更主張違章廠房和土地都可以買賣交易,並將農地工廠的容積率由二四○%放寬為三○○%,同時放寬工廠隔離綠帶限制。行政院版本如果是販售「贖罪券」,那麼林岱樺版本堪稱是對違章工廠的「大赦」了,讓他們從此取得自由身。
台灣農地違章工廠的歷史,說起來落落長,當然是「藍綠共業」的又一傑作。然而,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如此醜陋的共業還要繼續交互傳承下去嗎?如果每次被揪出問題,執政者就出面敷衍一下,假裝要大肆整頓;等到風頭過後,政府行動立刻改為「視若無睹」。如此循環,台灣社會的沉痾豈有解決的一天?
蔡政府最愛標榜的是「改革」和「轉型正義」,在大砍軍公教年金及沒收國民黨黨產上展現了非凡的鐵腕,但在整頓農地違章工廠問題上,它卻一天拖過一天。率先喊出「拆違章工廠」的是首任閣揆林全,當時清查發現,蔡總統執政的一年農地上新增了二八六家違法工廠。林全在院會下達「拆」的指令,並且誓言:將拆到「沒有人敢在農地上蓋違章工廠」。然而,迄今三年過去,同一個蔡政府換了三任閣揆,政府拆違章工廠的成果如何?答案是:總共只拆除了第一波宣布的十七家,如此而已。
換句話說,蔡總統上任第一年即增加了二八六家新違建,但三年內下來,三任閣揆拆除的農地違章工廠總數才十七家,還不到新增違建的零頭。這樣的「成績」,是說明蔡政府「改革」銳氣已經衰竭?或者蔡英文的「轉型正義」不敢觸及貨真價實的民間問題?事實上,檢視蘇內閣如今的因應作法,已完全避談違章工廠的拆除或改善,甚至無意徐圖分級解決,只是一心想把問題拖過去,留給別人或後人去傷腦筋。
因此,蔣勳所提「台灣的民主是代表誰的民主」的大哉問,確實問到了要害。違章工廠大剌剌侵犯農地,是民眾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憂心景象,問題也不斷被公開報導;但到了握有實權的政治人物手裡,有誰想要誠實面對?於是,這廂是一干行政官員不斷推拖拉,那廂則是立法委員以民意代表之名修法放水,把黑洞搞得更大。這就是「台式民主」的不變風格和低落效能。
三萬八千家農地違章工廠,三年來三任閣揆總共只拆了十七家,被侵占的農地則增加了一千公頃。這個數字,足以讓蔡政府所有的改革大話都變得黯淡。違章工廠可以購買「贖罪券」,使自己合法化;但受害的民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