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國推動雙邊貿易談判的影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9634/web/

◆  聯合報社論/執政最後一哩到分裂第一哩,何其快速!
◆  聯合報黑白集/Kolas之「假日發言」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國推動雙邊貿易談判的影響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國推動雙邊貿易談判的影響



2019-05-03 02:1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美國積極推動雙邊貿易談判,目前重點放在日本,已經完成第一回合的談判。而日本安倍首相即將訪問美國,美國川普總統也會回訪,另外也將出席在日本舉行的G20峰會,再加上雙方貿易首長的會談,美日高層互動之密集,前所未有。
日本是僅次於中國大陸及墨西哥,為美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國,2018年逆差金額超過700億美元,農產品、車輛、數位經濟與匯率,為美日貿易談判焦點。其結果除了直接衝擊美日雙邊貿易外,對台灣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之後TPP在日本帶領下重生為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並已經在去年年底生效,直接衝擊到美國對日本農產品出口;再加上日本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也在今年2月生效,對於美國農產品出口更是雪上加霜。川普在國內已經承受農業團體的沉重壓力,除了有考慮加入CPTPP的聲音外,美國至少應在現階段要求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但是若是日本對美國片面開放,又會減損CPTPP其他成員的貿易利益,並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情勢;所以日本必然會權衡其中之輕重,以免進一步牽動CPTPP未來的發展。
其次,美國商務部依據232國家安全條款,已經完成對於車輛及車輛零組件的調查報告,川普總統必須在5月18日之前,做出是否對於所有進口車輛及車輛零組件加徵關稅的決定。美日貿易逆差約有70%源自於車輛及其零組件,美國國內呼籲加徵關稅的聲浪不低,日本則強烈主張美國不應加課關稅,此議題未來必然會成為雙方談判籌碼及拉距重點。由於美國也是台灣車輛零組件出口的重要市場,美日攻防下最終美國若是仍然全面加徵關稅,對於台灣會非常不利。
數位經濟是美國訴求的另一重點,美國在國際上積極倡議數位資料的自由流通,並鼓吹建立符合美國導向的數位經濟國際規範,卻一直遭到中國大陸的強力反對。此議題美國希望得到日本的支持,除了可以納入未來雙邊貿易協定外,也希望可以在G20峰會中有所進展。
在匯率方面,美國財政部在去年10月份報告仍然將日本列為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今年日本脫離名單的機會不大。美國未來除了會要求在美日雙邊貿易協定中,納入防止操縱匯率的條款外,直接要求日圓升值的壓力也很高,日本則主張不應將匯率與貿易協定掛鉤。東亞地區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美國對於東亞各國刻意低估匯率以促進出口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未來必然會增加對東亞各國匯率升值的壓力。
台灣在2017年曾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而後雖已被除名,但新台幣升值的壓力仍在,未來匯率市場的變化,以及對於台灣實質經濟面的影響,也值得注意。
除了上述的議題,聯日抗中為美國與日本雙邊貿易談判的另一個主要目的。美國希望在美日貿易協定下嵌入美規,並強化雙邊產業合作,使日本可以降低與中國大陸的產業連結,並向美國供應鏈靠攏;特別是新興產業領域方面,雙方合作的成分更遠高於競爭。
事實上,川普為了要競選連任,除了會全力施壓中國大陸之外,也在加強與主要貿易逆差國家的貿易談判,除日本外,歐盟是美國另一重要談判對象。台灣除了必須注意經貿大國合縱連橫,對於我國的影響外;另外台灣在2018年為美國第13大貿易逆差來源國,也會成為美國的目標,所以對於台美經貿爭論焦點,例如美豬及美牛,以及如何深化台美產業合作的議題,也應趁早規劃。






聯合報黑白集/Kolas之「假日發言」


2019-05-03 01: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發言人Kolas以個人名義,反對中樞紀念鄭成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發言人Kolas勇氣可佩,她以個人名義反對中樞紀念鄭成功,搞得鄭氏宗親要求撤換發言人。鄭成功該不該祭祀是蔡政府的難題。蔡英文以排灣族女兒自居,出訪南島說是去「尋親」,她前年更突然取消紀念鄭成功儀式。
蔡英文的混亂史觀,增強了Kolas的理直氣壯,她毫不客氣地把「開台聖王」斥為「殖民者」。眼見內政部長徐國勇代表中央到台南祭鄭,她在臉書痛稱,說台灣是多民族國家,不是只有中華民族,我們也不是「炎黃子孫」。
Kolas儼然忘了,「台灣國」尚未誕生,她當的是中華民國政府發言人,領的是「政府」俸祿,發言突兀,不覺得不安嗎?Kolas顯知其間理屈,因此以「假日發言」、「個人意見」為自己開脫。但既稱是多民族國家,又為何否定其他民族祭祖?
鄭成功素來是台獨的眼中釘,認為他驅荷墾台是為了要「反清復明」,其罪不在反清,而在復明,這和蔣介石殊無二致。蔣要「反共復國」,反共沒錯,復國卻大謬矣!為了反蔣就得反鄭,史明的台灣史就把鄭成功同樣打成「外來殖民者」。
Kolas與蔡英文卻比史明更上層樓。史明的荒謬,在於將漢人活生生分成作為統治者的「大陸漢人」和被剝削的「台灣漢人」;她倆卻將漢人土著化,變成了與炎黃無關的南島人。蔡英文可能嘗到切割漢族血胤的苦頭,因此又派徐國勇去拜國姓爺;Kolas只好寫寫假日文章,發洩她的民族愁緒。







聯合報社論/執政最後一哩到分裂第一哩,何其快速!


2019-05-03 01: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左)和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之爭,讓民進黨總統初選對峙逐漸失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場總統初選能搞到多難看,看民進黨目前的演出,即可知道其無限可能。這幾天,「辣台妹」的強勢演出,激出中央黨部的刻意操作,引發中常會的重砲互轟,各方人馬赤裸裸叫陣。這些場景,都讓綠營「鞏固權力」與「維護制度」的辯證,變得蒼白無力。口口聲聲「進步價值」的民進黨,如今看來只剩爭奪權力的「紅眼症」了。
本月廿日,蔡英文總統才要慶祝她就任滿三周年紀念日;而她三年前就任時宣示的「謙卑、謙卑、再謙卑」與「解決問題」承諾,俱已遠去。如今,在外有強敵、內有追兵的情況下,蔡英文連黨內同志都無法安撫及說服,要如何面對全體國民發表前瞻國政的演說,實令人懷疑。
準確地說,蔡英文的危機並不在賴清德的挑戰,而在蔡政府的無能,她已失去了多數人民的信賴。賴清德的突襲,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認為若「取而代之」可以為民進黨在二○二○保住若干優勢。然而,這也徹底暴露了蔡英文的弱點。簡單地說,蔡英文和賴清德是最應為去年底民進黨敗選負責的頭號和二號人物,但二號人物在去職後心有未甘,因而回頭向頭號人物發動挑戰;但此時黨卻無力為他們提供一個公平競技的舞台,掌權者以為可以用「宮廷政治」的手法排除問題,結果反讓事態益發惡化。
從這次中常委的火爆互槓看來,民進黨內不僅因「挺蔡」、「挺賴」的選邊而對峙,黨中央的立場也因嚴重受到擠壓而逐漸難以維持平衡。之所以發生羅文嘉陳明文的對罵,主要是中央黨部不忍見初選機制一再受到「挺蔡派」的擠兌,因而擅自規劃並對外透露新的初選時程。「挺蔡派」的陳明文和陳菊則痛斥,黨中央缺乏「讓民進黨贏」的大局思考,也不尊重中常委。其弦外之聲非常清楚:若依照羅文嘉規劃的民調時程,蔡英文恐將敗在賴清德手下。
從目前的情勢看來,這場初選對峙正逐漸演成失控。以賴清德的態度,「蔡賴配」顯然已無可能,兩人勢必要決一雌雄;否則,擁蔡派就得設法「沒收」初選,這點恐怕已在計議中。與此同時,正在舉行的立委初選,已有李俊毅、葉宜津等多名老將中箭落馬。總統初選的戰火若繼續擴大,例如殺到中執會或全代會的對決,綠營的整體立委選情將更不樂觀。屆時,就算蔡英文以非常手段取得自己競選連任的資格,整個蔡政府的形象恐已塗炭,民進黨也已氣息奄奄了。
此刻,再問民進黨會不會分裂,其實已是多餘。原因是,過去凝聚這個政黨的主要黏著劑——包括對公平的追求、對民主的執著、對民意的敏銳感受等,都已嚴重流失。現在人們看到的,只是黨內對權力的簇擁和屈從,加上與政治大話無法對應的醜陋權術。此刻,民進黨再如何強調自己是一個多團結的政黨,對人民也已不再重要;不僅因為這已不是事實,而是它已喪失了反省精神。對於扁家的貪腐,民進黨多年來略而不談;對於蔡英文的施政不獲人心,黨內也噤若寒蟬。民進黨不同派系之間,可以為初選殺得刀刀見骨,為了分配權位而密室分贓。最諷刺的是,當蔡賴在那裡作鷸蚌之爭,卻是蘇揆領著「敗選聯盟」在治理國家。這還是個正常國家嗎?
三年前蔡英文走完贏得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同時幫助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那個過程是振奮人心、也深受期待的。但三年來,她的領導風格和治理手段卻讓民眾失望,她的傲慢與倔強更超乎人們的想像。如今,為了保住自己的權位,她更不惜扭曲黨內初選制度,讓民進黨走向分裂的第一哩路。從那一哩路,來到這一哩路,起伏變化多麼快速,面貌的衰變讓人錯愕,反省精神則稀薄到令人難以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