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經濟成長下滑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9830/web/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破壞的,豈止民進黨初選規則!
◆  聯合報黑白集/嗚呼哀哉的「理性」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經濟成長下滑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經濟成長下滑隱憂


2019-05-08 23: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大選熱度不斷升高,台灣經濟卻持續失溫。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只有1.72%,不但低於原先預估的1.82%,還是2016年蔡政府上台以來單季最低的水準。
雖然2019年全球景氣都趨緩,但是對於台灣而言,經濟下行來得太快。而且,由於第1季的數據不佳,主計總處進一步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24%,台灣經濟今年將面臨保二的嚴峻考驗。過去在世界經濟一直屬於成長前段班的台灣,自2015年開始,經濟成長率已連續四年低於世界平均值,預估今年也很難翻轉。
即令經濟數據所反映的現況如此,卻與政府的體認存在嚴重落差。2020年初的總統大選將近,政府一再宣揚當前經濟表現為20年來最好,失業率持續下滑,出口也在美中貿易戰下維持成長,台商回台投資額節節上升。
但是,政府顯然忽略台灣經濟結構上的問題。目前經濟政策只是在炒短線,欠缺長期經濟發展策略,提振景氣效果有限;失業率雖不高,但因無法創造高薪就業機會,所以整體薪資水準停滯不前。政府漠視20至24歲的年輕世代失業率一直維持在兩位數,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者失業率也居高不下,顯示國內產業需求與教育養成出現重大落差。
至於出口仍維持成長,但主要以附加價值不高的加工出口為主。台商雖然為規避美中貿易戰而回台,但多數是屬於生產製程的移轉,長期效果有待觀察;國內投資力道有限,吸引外人投資更不及鄰近國家,顯示整體投資環境有待加強。
未來提振台灣經濟,政府不該只有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措施,而應以宏觀角度,建構台灣永續成長經濟發展藍圖。我們也期待未來出線的總統候選人,可以提出使台灣經濟脫離困境的具體措施。
世界上小國經濟發展成功的範例很多,共通的發展特色是可以成功吸引全球資源,才能打造出小國的優勢。但是,近年來台灣無論是在資金、人才、甚至技術等方面,均面臨外流的情況,嚴重阻礙經濟發展。
資源外流的原因很多,首先必須由制度面徹底改革,包括產業結構、教育體系、勞動市場及基礎建設等全盤著手。台灣必須以「去籠築巢」的思維解除限制,強化內部優質營運環境的構建,才有可能重新成為過去資源流入國家,再創經濟成長高峰。
台灣也要擺脫長期以來重製造、輕服務的心態。服務業占台灣產值近三分之二,並僱用了近六成勞動人口。但是台灣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一直不足,出口能量遠遠不及製造業,更普遍欠缺創新能量。歷任政府推動服務業方案可謂林林種種,但是挹注資源不足,再加上服務業涵蓋範圍廣、涉及多個部會,以致權責不清,成效普遍不佳。
未來必須由基礎建設、輔導體系及法規多管齊下,透過雙向投資與貿易的促進,推動服務業科技化及國際化,拓展海外市場,以擴大台灣服務業市場規模。另外,必須同時導入新科技,並提出系統化的整合服務,深化台灣服務貿易模式。
台灣的內需市場有限,出口仍將是維持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但台灣未來出口不能再依賴台灣勞工血汗的努力,必須由「加工出口」轉變為「加值行銷」,並提升服務業出口的比重。未來出口將是台灣人才腦力的結晶及創意構想的成果,並搭配新科技及文化的內涵。這些足以彰顯台灣的服務與商品,代表台灣的價值,才能讓台灣逐漸擺脫淺碟式的經濟。
事實上,各界對於解決台灣經濟問題的看法差異不大,真正的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展現決心,擺脫長期以來政治凌駕經濟、非專業主導的情況,並且發揮執行力,落實政策,台灣才能不再空轉,進而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聯合報黑白集/嗚呼哀哉的「理性」


2019-05-08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蔣萬安脫口而出「韓粉比較不理性」,引發韓粉不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蔣萬安閒聊忘了關麥克風,一句「韓粉比較不理性」被錄下外傳,嚇得他趕緊出面解釋,說原意是希望支持者幫韓國瑜「廣結善緣」,讓韓流能一鼓作氣熱到民國109年(二○二○)。這麼會急轉彎,應可獲得韓粉的理性諒解吧!
剛過完五四運動百年紀念,大家都在慨嘆兩岸民主、理性精神的衰退。於是,過熱的韓流現象被貼上「不理性」的標籤,似不足為奇。事實上,粉絲本來就該是熱情的,而「熱情」並不等於「不理性」,「不包容才是理性的敵人。這點,無論是不是韓粉,都該分清楚。
蔣萬安呼籲韓粉要為韓國瑜「廣結善緣」,說得更清楚些,就是:韓粉要幫韓國瑜爭取同志,不要為他樹敵。有些韓粉遇到不管誰批評韓國瑜,不分青紅皂白就一擁而上惡言相向,這就是「不包容」,也是幫他樹敵。有些對手正利用這項弱點,假冒成韓粉到處挑釁撻伐,破壞韓粉形象,也破壞韓國瑜的氣勢。這就是蔣萬安嘆息之因
深一層看,放眼台灣社會的不理性,難道只有韓粉值得討論?那些一四五○的網軍又怎麼說?蔡總統為了扳回初選劣勢,不斷演出「辣台妹」向中共嗆聲,為台灣製造緊張對立,這是理性嗎?蘇揆為了卡韓,各路官員刻意扭曲自經區功能,說得像一無可取,這又是什麼理性?
蔣萬安如果回過神來的話,也該去追一追誰偷錄他的談話並公諸於世,其過程有無侵犯隱私?這也是必要的理性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破壞的,豈止民進黨初選規則!


2019-05-08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總統初選是否納入手機民調,蔡英文(右)、賴清德(左)針鋒相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賴清德的初選之爭,為了要不要納入手機民調,雙方拉高了對峙戰火。這是繼上次藉民進黨中執會延後初選期程之後,蔡英文又一次企圖改變黨內初選規則,以期為自己爭取到最佳勝算。這不能以民進黨的「家務事」視之,事實上,蔡英文的手也正不斷伸進國家體制:《國家機密保護法》的提高管制、中選會主委任用黨內同志、《法官法》修法意圖染指司法等,在在都破壞政府運作規則以圖利民進黨,人們應該戒慎恐懼。
蔡英文之所以主張初選民調應該納入手機,主要是自認擁有更多年輕世代的支持,而年輕族群多半使用手機;因此若納入手機民調,其勝算可以提高。然而,她公開的表述卻採取了一貫的「進步貼金術」,把手機民調形容為「與時俱進」,民進黨要跟著進步云云;否則,就是抗拒改變。相形之下,賴清德仍主張維持現狀,對手機民調的科學性及準確性表示質疑,似乎即坐實了她宣稱的「抗拒改變」。
蔡英文的話術一向厲害,但這次她無法釋眾疑的是:如果手機民調這麼「進步」,兼有代表性又具防弊效果,為何她擔任黨主席多年不推動進步作法將手機納入民調?如今,等到自己身陷困境,才來倡導手機民調的進步性,不免讓人覺得在為自己「量身打造」規則。再說,民進黨正在進行的立委初選民調,全都採取市話抽樣,為何總統初選獨獨要臨時改變規則?何況,手機覆蓋率雖廣,但不少人擁有多個門號,許多持有者並非具投票資格的公民或本國人,更無法分辨地區。這些問題未克服之前,要將手機民調用在蔡英文與賴清德的尖峰對決上,顯然可議。
不難想像,蔡英文特意拋出「手機民調」之議,顯示她目前的市話民調仍處於落後狀態,因此需要手機民調來扳回。事實上,從三月中賴清德突襲參選至今,蔡英文藉由總統職權的各項運作及政治上的嗆辣言行,已成功收服黨內多數派系的支持,這使得她在綠營內部的支持度已追平賴清德,有些民調甚至顯示她已超越賴清德。問題是,在以全民為調查對象的情況下,她卻完全落於下風;如果是在藍綠白三人角逐的「三腳督」情況下,她更是敬陪末座。
此一情勢,說明蔡英文近期的極力運作,確實鞏固了黨內對她的支撐,但並未為她爭取到全民的支持。原因非常明顯:第一,整個蔡政府的施政效能並未改善,去年底敗選時人民「討厭民進黨」的諸多因素依然糾結未解;第二,蔡英文近期將全副精力都用在迎戰賴清德及藍軍對手,執政上只見砲火煙硝,不見任何積極建樹;第三,民眾對蔡英文的執政和改革大話已到了一個倦怠的地步,而「辣台妹」近期變本加厲的抗中演出,也已遠遠超出她自己原先的劇本,無助增加她的魅力。
一般人看到了蔡英文對付賴清德的搏命演出,看到她不惜破壞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制度,不少民眾只是抱著「看好戲」的旁觀者心態。但人們必須警惕的是:一個不以民主遊戲規則為意的人,既然連黨內初選規則都可以任意破壞,對國家體制的公平與健全自不會有任何珍惜或尊重。
最近,趁著各方都把注意力放在藍綠初選,執政黨展開了一連串對民主體制及遊戲規則的破壞行動。例如,民進黨日昨搶著三讀修正《國家機密保護法》,將馬英九、吳敦義等人即將於五二○到期的登陸管制期限再延三年;如此霸道自私的政府,會尊重遊戲規則嗎?此外,《公投法》的修改和李進勇的任命,都毫不掩飾民進黨將手伸進選舉的企圖。包括《法官法》的修正提案,要讓親綠團體包辦司法評鑑,染指司法,又稱得上光明行徑嗎?
蔡英文想要贏得初選,得從傾聽及回應民意下手,而不是硬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