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快評】厲害了!蔡英文不出門 打敗風塵僕僕賴清德
◆ 【重磅快評】文博會如都會煙火 文化部只是發包中心?
◆ 【即時短評】蔡英文與一般人理解的方向 剛好相反
◆ 【即時短評】洪秀柱到北京與陸展開「協商」?
◆ 【重磅快評】花戰:郭董與小英的花言巧語和罩門
◆ 【重磅快評】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 政府束手無策
◆ 【重磅快評】謝長廷的那著預防針,到底在防誰?
◆ 【即時短評】被提名再註銷黨籍 就是中立人士?
◆ 【重磅快評】土耳其啟示錄:小英選輸不算?
◆ 【重磅快評】手機民調讓蔡英文打開權力慾望的潘朵拉
◆ 【重磅快評】訂最低工資法 為了換勞工選票?
◆ 【重磅快評】陳明通完美示範什麼叫「竹篙湊菜刀」
◆ 【重磅快評】連陳水扁都看不下去的轉型正義
【重磅快評】厲害了!蔡英文不出門 打敗風塵僕僕賴清德
2019-05-10 10:41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針對日本福島核災地區農產進口問題,表示受到去年公投決議約束,至少在兩年內都不能做違反這個公投決議的事情。記者陳柏亨/攝影
到底還是學法律的比學醫的厲害!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這次訪問日本,無法躲開日本核災五縣食品解禁問題,他拜會日本國會議員時表示,幾天前他和自民黨青年局長佐佐木紀眾議員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結論就是採取國際食品標準,他有信心「將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國際食品標準」說法為賴清德惹來麻煩,事後行政院表示目前就是採此立場執行日本食品輸入查驗措施,雖然有點掩護味道,但並沒有觸及核災地區食品解禁的核心議題,以致於賴清德今早再次回應時,他強調一定要尊重公投結果,兼顧國人最在意的安全,也要兼顧國際貿易,「國際有一定標準,台灣不可以自設門檻」。
核食問題本來就棘手,賴清德赴日訪問並為總統初選造勢,絕非隨興安排,對於日本關切的核災地區食品解禁自當有應對腹案;不過,到底是醫生思維,一出口的「國際食品標準」馬上被國內打槍,自然對他的初選也沒有加分,翌日再談「尊重公投結果」是必要的補強。
和賴清德比起來,蔡英文就高明多了,她好整以暇,今天出席國安會議,會後媒體詢問我國無法加入CPTPP,是否因日本福島核災地區農產問題「卡關」,蔡直說政府受到去年反核食公投決議約束,「至少在兩年內都不能做違反這個公投決議的事情」;蔡還說,1124公投過關後,「當時的行政院也表達接受這個公投決議的態度」,因為有了這個公投決議,我們要從其他方面來改善與日方的經貿關係。
蔡英文這番話怎麼也比賴清德漂亮多了。其一,她開宗明義就說政府受到去年反核食公投決議約束,表示她尊重公投、尊重民意,這一點勝過賴清德;其二,至少在兩年內,政府都不能做違反這個公投決議的事情,這是緩兵之計,用意是抵擋日方的壓力;其三,從其他方面改善與日經貿關係,更是安撫日方的不滿。
蔡英文本來是不甩公投的,以核養綠公投過關,電業法刪2025廢核條文,幾天前她還不是高調參加廢核遊行?但這次她又突然尊重反核食公投,搬出一套刀切豆腐兩面光的談話,日方還能說什麼?賴清德人雖在日本,能說的能做的,又豈能超越蔡英文?蔡足不出戶,就輕易打敗了風塵僕僕的賴清德,所以,我們不得不說,學法律的還是比學醫的厲害。
只是,蔡英文的「兩年說」說對了嗎?核災地區食品難道兩年後即可解禁?其中存有極大疑義,兩年的說法來自公民投票法第30條,「經創制之立法原則,立法機關不得變更;於法律、自治條例實施後,二年內不得修正或廢止。經複決廢止之法律、自治條例,立法機關於二年內不得再制定相同之法律。經創制或複決之重大政策,行政機關於二年內不得變更該創制或複決案內容之施政。」
只是蔡政府擴大解釋,簡化為效力只有兩年,這種曲解當然有其政治目的,依立法意旨,公投結果出爐是約束政府兩年內不能變更,但屆滿兩年後若要修正當然要經過另一次公投,或透過修法的程序處理,蔡總統是學法律,當然知悉,但她刻意簡化,好像兩年後日本核食問題就可以解決,既打敗了賴清德,又唬弄了日本人,你怎能不說還是學法律的厲害呢?
【即時短評】蔡英文與一般人理解的方向 剛好相反
2019-05-10 07:04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遠見雜誌公布最新總統大選民調顯示,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支持度,對上2020任何一位可能的參選者都居於領先。蔡英文總統卻認為,「那個民調,跟現在一般人的理解方向好像剛好相反」。蔡英文這句話讓人驚覺,她與一般人理解的距離,沒有最遠,只有更遠。
去年以核養綠公投過關,迫使立院刪除電業法2025非核家園條款,也代表民意反對高汙染性發電,贊成以核養綠,願意在2025年之前使用穩定乾淨的核能發電。但每天忙著初選的蔡英文,卻上街參加反核遊行,等於是與支持以核養綠的多數民意對抗,與一般人對公投意義的理解方向剛好相反。
根據陸委會在3月公布的民調,主張「廣義維持現狀」的民眾占87.1%,這與蔡英文上任後強調的兩岸維持現狀並沒有不同。不過嘴巴說不變,蔡英文的行為卻很誠實,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就已經沒有維持馬政府時期的兩岸現狀;不斷地在「去中國化」的上打轉,不但從課綱下手,連保存大量中國文物的故宮,也要大搞「台灣化」,更別說連美日抗中的政策,都與一般人對維持不變的理解剛好相反。
總愛把執政不力的責任怪罪給網軍、假新聞的蔡英文,從來沒有檢討行政院否認蘇貞昌要接閣揆的發言是假新聞,蘇貞昌自己現在還製造了一個平均每位勞工退休金增加1萬元的假新聞。蘇貞昌更大言不慚的怪罪NCC沒有去管管假新聞,逼得NCC要求電視台更換主管。這也與一般人對新聞言論自由的理解剛好相反。
面對賴清德的挑戰,挺蔡英文的勢力用盡一切辦法抵擋民進黨進行初選,過去曾經靠著些微民調差距擊敗蘇貞昌的蔡英文,竟然也說做民調黨會分裂,加上民進黨五人小組的協調,讓賴清德擔憂會令外界認為民進黨在搓圓仔湯。這種我們小學一年級選班長時就了解的民主,蔡英文也與一般人的理解剛好相反。
蔡英文在去年1124民進黨敗選後寫下《給黨員的一封信》,內容提到自己「忽略了總統應該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溝通者」,顯然蔡英文也知道,她沒有縮短一般人對民進黨執政不滿的距離,沒想到還沒半年,蔡英文竟說出自以為理解一般人的笑話,看來2020民眾的投票意志,也會與蔡英文的自信,剛好相反。
【重磅快評】文博會如都會煙火 文化部只是發包中心?
2019-05-10 10:41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月24日上午出席台灣文博會開幕典禮,強調政府應該尊重在地文化、大力支持。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曾學仁攝影
台灣文博會甫落幕,立委讚美之餘,也指出文博會總在台北舉辦,有將文化能量與光環過度集中首都之嫌,認為該前進各地。文化部對此解釋文博會身為「國際商展」有其延續性,因此宜鎖定固定地點,設計界則喊出「台灣設計展」早已巡迴各地,和文博會國際平台定位有所不同。官方業界搶話解釋,正好反諷地凸顯當今文博會「四不像」問題。
文博會從2010年創辦至今,正如文化部長鄭麗君指出,由早期的純商展,在近年轉型成結合「文化主張及設計思維策展」。回溯2017年起「轉型」原因,乃是因早期展場中只賣文創商品,被指太商業化、沒文化,因此力圖改變;然而文博會今日這樣結合美術館式大眾展覽的樣貌,是否真有比較文化,乃至達到文化部所謂提振文化經濟的功能,恐待商榷。
首先,文博會的第一目標若是作為國際文創平台,又不想只賣產品,那就該依據外國買家可以了解的文化脈絡,同時展出產品與之相關文化,這次文博會的「茶」工藝館就是不錯範例。
但尷尬的是,此次以華山展區來說,大半展館都看不見產業脈絡,更別說產生經濟效益,只有設計師在短暫設計時間下被壓縮的淺白觀念,現場更幾無外國觀眾。文化部稱文博會是「國際商展」所以不宜走出首都,由文博會現況觀之,不啻自打巴掌。
再者,如果文化部認為文博會部分產場可以不用與產品連結,甚至不用思考外國人觀看角度,只要給本地人看文化可能性就好,那麼現今將展覽轉包給設計師策展的做法,就須檢討。畢竟設計師的專業是對既有材料做更具視覺美感與創意的包裝與呈現,能否深入詮釋文博會希望凸顯的「文化內容」,恐非其專長。
以文化部這次一再強調與地方合作的「編輯地方」展館桃園館為例,現場空白地板上裝置圓形燈具,策展人稱是象徵桃園特色的埤塘地貌;現場多個聲音互動裝置則擷取從桃園採集來的劍道、機場的聲音元素。如此設計是否真能傳達桃園樣貌,或成了策展人自得其樂的想像,答案可能很微妙,更別說這與文化部設想的文創產業和國際買家的距離。
當然,以文博會作業時間算來,設計師能規畫展覽的時間必定壓縮,也難有充分時間深入調查。然而文博會究竟為何要設計這些展館?最佳執行者又是誰?從目的看來,若想深入探討文化,不妨由藝術家策展,必定更具深度;若想更有在地親近性,則不妨邀文史工作者合作。可嘆文化部卻選擇最快速的方法,一切委由設計界轉包再轉包,「文化內容」在設計界既有思維與人脈下,自難傳達出深度。
明年是文博會第十年,已到重思定位時候。文化部該省思,當今嘉年華式的文博會,到底在文化部政策扮演什麼角色?依立委說法,當初會給六千萬元預算,都因文化部說要讓文博會「成為國際文創產業平台」,但光就文博會今年展館分布設計與入場幾乎都為本地民眾看來,離此目標顯然遙遠。如果文博會仍堅持原有定位,就須重思手段是否錯誤。
而若文化部認清文博會無法成為國際文創平台,得重新定位,那就該釐清究竟想繼續做文創,或做深度文化展覽。若是前者,就該與經濟部主辦的台灣設計展釐清差異,甚至考慮合併;若真想做文化,大可把場子還給美術館等常態性單位,不用忙著緊急招標策展,只為一時鋒頭。唯有如此,文博會才能擺脫當今「要文化不夠深度,要產業只見雞肋」的困窘局面。
然而更令人憂心的是,文博會恐並非當今文化政策單一問題,類似短暫喧嘩的單點明星光芒多處可見,卻少見足以造福全台底層的默默扎根。文化部應省思,類似文博會的案例還有多少,好好重新分配資源,實踐能讓全台民眾受惠的文化下水道工程,而非只變成超級發包中心,不斷轉包施放燦爛的都會煙火。
【即時短評】因應美中貿易戰 別淪為拚選戰
2019-05-10 23:34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針對美中貿易衝突局勢,蔡英文總統10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她並出席會後記者會親自說明。 記者陳柏亨/攝影
因應美中最新貿易情勢,蔡英文總統今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這項動作雖向國人展現政府有所準備,但除了「政府張開雙臂,歡迎台商回家」溫情喊話之外,還未見具體政策作為。倒是蔡總統花了不少篇幅因應「大陸對我各層面安全威脅」,並在自經區及日本核食問題上回應了國民黨及黨內對手賴清德,讓人嗅到不少選舉味。
從今天起,美國針對2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後續如何衝擊全球經濟和金融,世界各國都嚴加關注。雖如蔡總統所說,美中貿易戰還未擴及台灣主力出口產業,對台灣影響相對有限,但夾處兩強之間,台灣人民對政府採取何種因應措施至為關切,今天國安高層會議卻僅給了「政府會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也會採取必要的因應措施」的不確定答案。
蔡總統今天強調,政府從去年以來就積極因應美中貿易衝突升高,「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來因應國際局勢的衝擊」;包括前瞻基礎建設、五加二產業等,「就是我們因應變局的本錢」。但產業界並未如此樂觀。例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認為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非常非常大」,面對中美重組產業鏈體系,他更質疑政府「準備好了沒」?
政府近來一再宣傳台商今年回流資金已超過2千億元,蔡總統還將全年目標「上修」為5千億元,但與其對回流金額沾沾自喜,相應的土地、水、電、人才等是否一併到位?能否協助廠商升級?更是政府應解決的問題。
而且,照理說,在台商大量資金回流之際,也正是檢討現行自貿區之不足,強化自經區規畫的最好時機。然而,在野黨提出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卻被執政黨批得一文不值,直接簡化成「要讓台灣變成中國貨品加工出口的特區」、「洗產地」,相關討論遇到選舉就被嚴重扭曲。
在野黨固然不必過度美化自經區,但執政者更需誠實面對產業界的需求,若在野黨的主張不可行,能否提出更高明的方案?國安高層會議盱衡全局,理當通盤擘畫最符合國家利益的積極戰略,若只是黨同伐異,甚至淪為變相的「選戰會議」,就失去應有的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