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陳亮恭/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  陳立恆/租金其狂 中小企業的無枝可依
◆  謝哲青/在閱讀中小小迷路一下
◆  黃介正/中國大陸走向海權
◆  蘇蘅/記者和AI會不會是好夥伴?

◆  王健壯/台灣距離不自由民主有多遠?
◆  方祖涵/一百八十六年後的決定
◆  盛治仁/打造冠軍隊伍的條件
◆  薛承泰/大選是球賽還是戰爭?
◆  葉銀華/論泛公股金融機構董總的改派
◆  【重磅快評】郭台銘考慮選總統,藍綠怎接招?
◆  周行一/美國能強大多久?

◆  洪蘭/AI時代 人文素養更重要
◆  楊志良/社會福利該不該排富?
◆  嚴震生/盧安達種族滅絕25周年的省思
◆  王文華/為什麼閉關、放空、沉澱沒長效?
◆  沈呂巡/台灣關係法40年,助選總統嗎?
◆  馬凱/「自由貿易經濟特區」是什麼?
◆  劉維公/在城市坐下來的基本權利

◆  王健壯/想想美國那些總統的故事
◆  葉銀華/為保戶得罪股民?
◆  方祖涵/運動賭博商機與危機
◆  薛承泰/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
◆  盛治仁/NCC罰媒體…God bless Taiwan
◆  黃介正/《臺灣關係法》四十周年
◆  陳亮恭/長照可否共享經濟?








陳亮恭/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23:27 聯合報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台灣逐漸成為高齡化社會,台灣的高齡民眾一年使用將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的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 記者許政榆/攝影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因此,面對社會進步所衍生的新型態挑戰,更不應以對立或是社會負擔負面角度詮釋,須抱持正向心態面對並克服之
今年四月初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而目前安全準備金充足無虞,且健保收支連動機制不會讓健保出現破產狀態,但可能會帶來調升保費的討論。健康經濟學專家說人口高齡化不是健保醫療費用上漲主因,新醫療技術才是然而,現行醫療體制確有可能因人口高齡化而大幅增加醫療支出
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這些數字背後有其相當複雜因素,難以用單一因素解釋,但無可諱言,醫療體系片段化是一大主因當醫療服務以器官與症狀定義服務,加上民眾自由依照偏好而就醫時,今日的數字似乎就注定,是醫療體系、民眾與政府的共業
歐洲近年來走向大規模整合,將醫療與長照整合、將社區與醫院整合、將預防與治療整合、將政策與財務依創新服務整合,更被譽為全球最高齡區域的歐洲維持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石健保署近年來推出許多創新整合照護,從急性醫療到失能預防整合的「急性後期照護」、「居家醫療」服務整合,及「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都是在既存醫療體系下逐步推動改革,讓醫療院所從過去以器官及症狀為服務模式,轉向全人照護為中心,更以病患的長期健康為核心,而非單一疾病
然而,這些立意良善且設有財務誘因的整合照護,似未獲得醫療院所高度支持。以急性後期照護為例,有多篇國內外文獻證明其對於病患健康的成效,但各醫院推動力道差異很大。一方面是民眾就醫選擇,另一方面,醫院也打著營運考量算盤,醫師也覺得跨科整合超越原有專科訓練的範疇,但民眾復元機會卻可能就此流失,回歸到體系面,最終造成病患與健保雙輸,醫護人員也在血汗不堪紅海中載浮載沉。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雖然社會不見得非要大破才能大立,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台灣的驕傲又少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