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洪蘭/AI時代 人文素養更重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AI時代 人文素養更重要
◆  楊志良/社會福利該不該排富?
◆  嚴震生/盧安達種族滅絕25周年的省思
◆  王文華/為什麼閉關、放空、沉澱沒長效?
◆  沈呂巡/台灣關係法40年,助選總統嗎?
◆  馬凱/「自由貿易經濟特區」是什麼?
◆  劉維公/在城市坐下來的基本權利

◆  王健壯/想想美國那些總統的故事
◆  葉銀華/為保戶得罪股民?
◆  方祖涵/運動賭博商機與危機
◆  薛承泰/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
◆  盛治仁/NCC罰媒體…God bless Taiwan
◆  黃介正/《臺灣關係法》四十周年
◆  陳亮恭/長照可否共享經濟?







洪蘭/AI時代 人文素養更重要


2019-04-13 23:41 聯合報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AI程式背後的人文素養才是創意的靈魂,AI程式只是工具而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月底,我去舊金山開認知神經學年會,因為臉書、谷歌、蘋果等大公司都在舊金山灣區,而且人工智慧AI模擬的是人腦運作,深度學習其實就是人類嬰兒學習語言的方式即沒有人教,自己從錯誤中修正而習得),所以作神經網路的學生來參加的不少。他們去聽各場演講,找到跟自己領域相近的教授,跟他談實驗,表現出對研究的熱忱,很多時候,只要教授手上有研究助理缺,近水樓台是可以先得月的。
我在會場聽到幾個學生在交換面談經驗,一個說:今天運氣很好,跟二個教授談得很愉快,一個甚至約我明天中午一起去吃飯。另一個較有經驗的說:去吃飯要小心不要講錯話,他會問你很多跟研究無關的問題,表面上是聊聊,實際上是看你有沒有種族偏見、容不容易和人相處。又一個人說:問這些幹嘛?我們是搞學術的,又不是來搞關係的。我在旁聽了暗想,有關係的啊。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我還在加州大學時,醫學院學生在面試就被問:柏林圍牆倒了,你的看法是怎樣?人文素養一直很重要,只是我們不重視而已
在AI時代,EQ和跨領域知識更重要,尤其創造力不可能憑空而降,它通常是在一個領域精熟之後,觸類旁通,把它應用到另一個領域,產生新的概念或產品出來。所以現在的面試不但要當場在白板上寫程式,還會問其他生活上的問題。
又因為創造力是人類勝過機器人的地方,大家都希望找到有創意的人,所以會問一些沒有正確答案,純想像力方面的問題。例如:如果舊金山大火,你會怎麼疏散幾百萬居民?
回答者心中先要知道舊金山有幾座橋、幾條公路,才能規畫出城的路線…。難怪李開復說在AI時代,閱讀比以前更重要,因為只有閱讀可以快速且廣泛的增加各種知識,從而增加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竟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已有之事必再有,已行之事必再行
至於人際關係,一個爛蘋果可以拖垮整個團隊,現在資訊翻新的太快,必須靠集體智慧,一個人是成不了氣候的若是不幸找了個固執己見,不能接受別人意見的人進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更糟糕
有一個笑話:兩個AI的人在酒吧聊天,一個說:喬治來面試時,正是我們人手不夠的時候,那時狗若會說話,我們都會錄用狗,現在我們後悔應該錄用狗。所以團隊合作精神,是廿一世紀的必要條件,跟這個有關的問題都會問的
現在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比以前更重要,因為他們就業時的知識還未發明,要從事的工作還未出現,他們必須有學新知的能力才能生存競爭:能聽,才能溝通;能說,別人才懂;能讀,吸收的才快;能寫,才能交換智慧。
人類有今天的文明,完全在於我們比其他動物,多了文字的傳承和閱讀的能力不要以為會寫程式就好,程式背後的人文素養才是創意靈魂,程式只是工具而已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