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三個平衡:2020大選核心考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8485/web/

◆  聯合報社論/珍惜韓國瑜為修復兩岸關係砌上的新磚
◆  聯合報黑白集/三道鎖鎖死了誰?
◆  經濟日報社論/三個平衡:2020大選核心考題






經濟日報社論/三個平衡:2020大選核心考題


2019-04-01 00: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再過十個月就要舉行總統大選,其結果影響到的不只是台灣本身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也必然會牽動到兩岸關係、台美關係及西太平洋乃至於東亞的形勢,是以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什麼因素會影響乃至決定這場大選的最終結果?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對當前三個方面的形勢先作觀察。一、台灣內部,政治生態已由長久以來的藍、綠對峙,發展為藍、綠、白三足鼎立。白的聲勢雖已降溫,但綠與藍仍均處於「最大討厭黨」的泥淖之中。三股勢力共同面對的最大考驗是如何能讓台灣走出困境,變得更好;二、兩岸形勢,無疑將持續朝「陸長台消」的方向發展。要穩定及改善兩岸關係,作為強勢一方的北京,堅持「九二共識」及「一國兩制」,前者台灣內部存在分歧,後者則為多數民意反對;三、美中關係,雙方的全球霸權之爭漸趨白熱化,然無論就經濟、科技實力,國際政經影響力及西太平洋軍力而言,雙方差距正在持續縮小,台灣則處於夾心。
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我們可以針對足以影響民國109年(2020)大選的主要因素進一步分析。先就台灣內部而言,民眾所求者無非有三,安全,發展及尊嚴以往藍、綠執政,均未能同時確保三者,有時兩者甚至僅有其一亦不可得。以最關鍵的兩岸關係來看,由於「陸長台消」的現實不但難以扭轉,且益為明顯,台灣在安全上面對的壓力將與時俱增,這成為北京當局對台政策中硬的一手,與此同時,以經濟利益作為軟的一手,軟硬兼施,迫使台灣在政治上有所妥協。很明顯,相較於鄧小平時代及辜汪會談時的對台政策,當前北京當局的對台政策,在經濟上是更鬆,在政治上是更緊這也意謂著除了發展,台灣在安全與尊嚴上能有的選擇空間愈來愈小坦率地說,這即是台灣當前社會集體焦慮的源頭,也是藍綠白不同陣營間相互攻訐、不斷內耗的主要柴火
台灣能不能走出困局,阻止沉淪,關鍵就在於新的執政當局能否面對如此複雜的形勢,提出最好的、針對性的思路與政策。根據這樣的了解,我們認為,民國109年(2020年)大選的所有候選人都面對同樣的三道考題,也就是關於「平衡」的三個高難度挑戰
第一個平衡,指的是台灣作為「兩大之間難為小」的夾心,如何在中、美兩強之間取得平衡。這個平衡,消極地說,是不得罪,既不因兩岸太快走近而得罪美國,也不因被美國過度挾持來制約大陸而得罪北京;積極地說,是能討好,以能穩定兩岸關係及東亞局勢討好美國,也能以逐漸擺脫美國控制、漸進地融入大中華而討好北京。不得罪與能討好都不容易,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顧此失彼。
第二個平衡,指的是處理兩岸關係中「統」與「不統」之間的平衡。首先是不能碰觸北京底線,以確保安全,又要能在維持現實的分治狀態下,爭取最大的尊嚴與發展紅利。這個平衡的最大難度在北京自己的時間表,而台灣必須在這樣的被動形勢下,盡最大智慧去拓展出機會與空間,為自己爭取到一些主動。主動被動之間,深刻地關係到台灣的福禍利弊,總統候選人必須具備這樣的見識與能力。
第三個平衡,指的是內部治理,除了要具備一般的治理能力外,還要有高度的智慧處理不同政治光譜之間的平衡。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要在藍與綠兩個「極端」之間,拓展出盡可能最大的「中間」空間,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遏制住已持續20多年、且愈來愈嚴重的內耗惡性循環,也只有在走出這個循環之後,才能重新復建並壯大台灣價值,並在兩岸互動之間爭取到更多的主動。
我們希望有志於競逐大位的政治人物,都能做一個嚴肅的自我考評,對自己、更對台灣負責。








聯合報黑白集/三道鎖鎖死了誰?


2019-03-31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會通過陸委會擬具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明定簽署政治協議,應經國會「雙審議」及公投的高門檻程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將設高於修憲門檻且顯已違憲的「三道鎖」嚴審兩岸政治協議,想鎖死對手兩岸和平協議主張。殊不知,如此一來,民進黨的兩岸主張也被這三道鎖給緊緊鎖死。
草案最關鍵的,是如何認定政治協議」。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關鍵就在其中有沒有一中原則」、「九二共識」。至於兩岸服貿、租稅或是航約等協議,若寫著「在一個中國架構之下」,就算政治協議。
此舉,等於民進黨政府自揭兩岸不要通底牌最根本的原因,如陳明通所言這就是一種政治」,擺明要以政治手段卡死對手,不惜犧牲人民利益。但民進黨是否想過:如果「一中原則」意味主權民主喪失,蔡英文任陸委會主委期間稱「台灣無法逃避一個中國問題」、「從文化地理看未來的一個中國是台灣民眾唯一的選擇」等,莫非只是囈語
民進黨近年來一直洗腦人民,說根本沒有九二共識」。既然不存在,又有何必要修法嚴審?就像涉貪的陳水扁要求特赦一樣,若不先認罪,又有何理由要求特赦?
兩岸政治協議攸關台灣未來,理當由全民共同決定,因此適度加高門檻有其必要。但別忘了,去年選後民進黨政府已有不顧公投結果的劣跡,卻為選舉布下封鎖兩岸和平協議大陣,既堵死兩岸牌的彈性,也把自己推向政治光譜極端。只能說,民進黨怕丟掉政權,真的急了!







聯合報社論/珍惜韓國瑜為修復兩岸關係砌上的新磚


2019-04-01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港澳深廈拚回50幾億農業大單,也為低迷的兩岸關係打開機會之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問港澳深廈,連日政壇紛擾不斷,執政黨企圖藉機抹紅他,藍綠總統提名因素也夾纏其間。這次訪問之所以掀起政治巨浪,關鍵在兩岸當局爭奪台灣民意而產生碰撞,不僅可見兩岸關係的轉機,也透露藍綠政黨失去發球權而併發外力干預的警訊。
中共這次安排接待展現細膩功夫。韓國瑜腳步雖僅及港澳及深廈,但觀察對台小組的接待規格顯示他是總書記重視的客人」。拜會港澳特區和中聯辦後,他在深圳會見專程南下的國台辦主任劉結一,連串高層會晤有政治氛圍而無政治對話,不見「一個中國」或「一國兩制」,雙方共同聚焦在「九二共識」。至於其內涵的歧見,則放下不表,展現對話的善意
大陸高規格接待韓國瑜,除看重其政治影響力,肯定他的兩岸路線,更重要的是意在爭取韓流背後的廣大民意。不同於十多年前北京藉「連胡會」破冰兩岸關係的想法,中共已認知到台灣民意非一人一黨所能主導,對台工作得從基層使力。
兩岸過去重要的破冰之旅,分別為兩次「辜汪會談」及「連胡會」。重啟對話的接點,無論是一中各表或九二共識,本質都離不了一個中國」。目前兩岸關係正處於卅年的低點,兩邊政府在統獨兩端對峙。韓國瑜只是地方首長,其登陸未必能視為破冰,但中共保留了迴旋空間,不妨視為未來重啟政府對話的轉機。
除對「九二共識」求同存異,中共對台小組打開港澳特區與中聯辦大門,企圖對台展示「一國兩制」。港澳被賦予習近平「深化兩岸融合」的政治任務,不講口號只談實踐,要讓台灣民眾親身體驗。與此同時,美國在台協會則發布報告,指當前香港人權和基本自由受中國制約,自治程度減少
習近平著眼的「融合」,成敗取決於港澳制度的優越性能否勝於台灣。儘管台灣民意早有拒絕定見,蔡政府卻極度缺乏自信,認定地方政府參與港澳交流,等同接受「一國兩制」的統戰。民進黨憂心選票流失,更火速展開港澳條例修法,對台灣與港澳交流再上一道鎖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聲稱,修法是因應情勢變遷。然而,港澳回歸前我方爭取交流空間,是在為兩岸關係預留緩衝。如今,蔡政府將港澳特區和大陸一起緊縮,其實是自我撤退與設限,毫不顧慮這對我駐港澳機構能否繼續留駐的影響。莫非蔡政府有準備師法蔣經國的三不」政策,倒回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年代
韓國瑜雖獲高規格接待,但除訂單豐碩,其實未取得農漁產品輸陸之「綠色通關」或與深廈具體合作項目的政策優惠。相形之下,早一步出訪的南投縣長林明溱,則獲得在寧波開設農產綠色通道的便利
府院黨對韓國瑜全力剿伐,政治追殺,顯示民進黨已將兩岸交流當成選戰攻防利器。蔡英文正深受賴清德威脅,為挽救個人頹勢,藉剿韓在台海堆放火藥操作反中,把黨派置於人民之上,是失格元首的表現。
韓國瑜為低迷的兩岸關係打開機會之窗,但國民黨深陷總統提名困局,黨內矛盾幾近失控。藍營本當針對「一國兩制」提出因應的交流政策,解民心之疑懼,卻因內鬥而放棄面對現實的機會。藍綠失去處理兩岸關係的瞻矚,應對主動出擊的北京,甚為不利
兩岸問題是政黨主導、大國對弈的禁區,韓國瑜以一人一市力量推動修復互信,挑戰政治大山。其個人風格或偶有言行欠周,但衡諸大局,並無失節屈從。兩岸關係處在容易崩塌地帶,韓國瑜願意嘗試修復的工程。但他砌壘的新磚,能否作為成就新局的基礎,關鍵在於民眾堅持民主的同時,是否願追求兩岸的善意正向發展。唯有人民積極參與重建,兩岸問題才有機會從衝突走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