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去梯言/柯韓對決?僅此一次機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550/web/

◆  沒說的2025真相… 北部大缺電危機
◆  避談的2025數字… 電價何止漲三成
◆  去梯言/柯韓對決?僅此一次機會
◆  斑馬線奪命…開車不守禮儀 也是凶手
◆  秦良丰,傘兵以你為傲
◆  李進勇應主動拒掌中選會
◆  爭大位…先看懂政治生命周期
◆  換柱議題背後…藍天王缺乏互信
◆  漫畫/框裡框外,兩個禿頭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柯韓對決?僅此一次機會


2019-03-05 23:49 聯合報  公孫策
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左)五日下午專程到高雄拜會高雄市長韓國瑜(右),兩人會談後受訪,媒體關注2020總統選戰議題。 記者劉學聖/攝影

媒體成天纏著柯文哲韓國瑜,問同一個問題:要不要選總統?儘管他倆始終閃躲(不說要選或不選),記者群其實有著共識—這一場大選如果沒有柯韓,那還有什麼意思?最好他兩人都參選,柯韓對決那才叫精彩。
金庸在《神雕俠侶》的最後,安排一場無足輕重的鬧劇「第三次華山論劍」,都是些既沒有名號,又沒有實力的三腳貓說要角逐「天下第一」。當然那是前兩次華山論劍的頂尖高手都不在了的結果,但是讀者幾乎都不記得有「第三次華山論劍」的存在,是因為那些「咖小」其實不值一哂。然而,逆向思考一下:如果第三次華山論劍還是東南西北中五位高人,雖然他們仍然威名赫赫,但是讀者還有興趣嗎?難道不該是郭靖、楊過這些新的高手出頭嗎?
這正是民國109年(二○二○年)總統大選寫照,如果還是藍綠對決老戲碼,民進黨蔡英文是第三次參加,國民黨幾位也是「叱吒武林數十年」的老面孔。此所以金庸安排洪七公跟歐陽鋒戲劇性雙亡,目的就在不能讓讀者感覺老套。
本文無意貶損目前積極參選的所有政壇耆宿,純粹是分析為什麼媒體如此熱切希望促成柯韓對決。然而,柯韓兩人畢竟才剛冒出頭,如果由金庸來安排情節,總得經過一番試煉,甚至吃盡苦頭、死去活來才得出頭。那就不用說現實政治了,現實政治當中,哪有「惜才愛才的前輩高人」會提拔新人、傳授武功?所以,柯韓兩人都不可能輕鬆出線。
再來,問一個問題:武俠小說裡哪一種武功最厲害?
答案是,用毒。金庸塑造的英雄、高手幾乎都中過毒,事實上,武功不如人卻能致勝的最常見手法就是下毒,而應用在政治戰場上就是「抹黑」。
重點來了,對於柯韓兩人參選總統的一個說法是,他們可以等下一次總統大選。個人對此的看法則是,柯文哲跟韓國瑜現在都能不受抹黑,因為選民喜歡他們,所以似乎可以「百毒不侵」。然而,這種「毒不死」的情形,不可能永久維持,甚至維持不了幾年,馬英九就是前車之鑑;而「萬毒齊下」的前車之鑑則是吳敦義。
結論:如果柯韓這次不參選,未來幾年肯定被其他想選民國113年(二○二四年)總統的「武林低手」下毒,基本上活不到那時候。
所以說,想看柯韓對決?僅此一次機會。






李進勇應主動拒掌中選會


2019-03-06 00:14 聯合報  林三欽/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北市)
中選會主委被提名人李進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確保中選會主委(委員)能超然執行職務,應比照通傳會組織法第七條規定,出任職務前三年應未曾擔任或參與政治色彩濃厚的職務、活動,特別是參與公職選舉。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七條規定:「本會委員於擔任職務前三年,須未曾出任政黨專任職務、參與公職人員選舉或未曾出任政府機關或公營事業之有給職職務或顧問,亦須未曾出任由政府機關或公營事業所派任之有給職職務或顧問。但…,不在此限。」
這條規定之目的,在於確保獨立機關通傳會委員人選的政治中立性,以及其執行職務的超然性。同為獨立機關,中選會主委(委員)的政治中立性與超然性要求理應更高,因為其直接涉及敏感的選務。但由於中選會組織法未有類似於通傳會組織法第七條之規定,因而存在模糊空間
日前民進黨政府提名民進黨籍甫競選連任失利的雲林縣前縣長李進勇出任中選會主委一職,本人期期以為不可。一個剛代表執政黨競選連任失利的前縣長,吾人如何能夠確信其未來在主持選務規劃時,能夠不偏袒執政黨?就算李前縣長在被提名後註銷黨籍,也無法改變這一切。
法律不可能天衣無縫,在法有未明之處,政府應以身作則取法乎上,以高標準來自持。如果政府帶頭取巧、硬拗,以台灣選民之精明,那下場絕對是得不償失。
本人在此呼籲法律界尊敬的前輩李進勇前縣長,為我國法律體制的維護作出表率,主動辭去中選會主委被提名人身分。您可以在三年內投身念茲在茲的公益活動;過了三年,您即可名正言順的出任中選會主委一職,屆時再也無人會質疑您的適格性







秦良丰,傘兵以你為傲


2019-03-06 00:21 聯合報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返回高雄的秦良丰雖仍得接受密集復健訓練,但他表示「回到熟悉的地方,滿高興的!」 記者蔡容喬/攝影

陸軍航特部上兵秦良丰演習跳傘時墜地重傷,經九個月醫治,已可回高雄復健,實在可喜可賀。
之前軍中同袍寫下:「加油!兄弟趕快起來」、「加油!相信你可以的」、「特戰弟兄以你為榮」等加油及祝福的字條送到醫院,為秦良丰加油打氣,字字句句令人感動。如今果然出院,實在可喜可賀。
能成為合格的傘兵不簡單,首先必須克服懼高症,不斷反覆練習落地五大要領、其他基本動作與體能訓練等。第一次跳傘時所要克服的心理恐懼,一般人難以體會。雖然在一般狀況下都很安全,但總有萬分之一的意外。當傘打開後,隨風吹拂冉冉而下,看到腳底下一片廣袤綠色大地、頭上一望無際的藍天與白雲,有時可能還有飛鳥比肩翱翔,令人有與天地融為一體的感覺,常令人感動莫名,熱淚盈眶,這是只有傘兵才能獲得的最大獎賞。
二次大戰時,納粹德國與英美兩國將傘兵的奇襲戰發揮到極致納粹德國曾以傘兵空降橫掃歐洲,為閃電戰的先鋒部隊。以英美為首的盟軍,也在民國33年(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大君主」行動中,以數千架滑翔機與運輸機,將數萬名傘兵空降到法國內地,占據各軍事要點,有效阻止德軍預備部隊對諾曼第海灘的增援,讓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展開對德國的全面進攻,舉世同欽。
這些在諾曼第空降的英勇傘兵,傷亡不少,是盟軍最後贏得歐戰勝利的關鍵,他們英名將永垂不朽希望我國傘兵也能為保衛國家與人民福祉而奮戰到底。最後讓我們一起為傘兵秦良丰祈禱,祝他早日痊癒;他以傘兵為榮,傘兵也以他為傲,也盼年輕人以他為榜樣,加入各軍種報國,尤其是傘兵。






沒說的2025真相… 北部大缺電危機


2019-03-05 23:53 聯合報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經濟部發布最新能源政策檢討,能源配比照舊,核電不使用,核電廠不可能延役或重啟,2025年電價將漲三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核養綠團隊四日前往中選會,遞送「核能減煤」與「核四重啟」公投提案書,其中「核四重啟」提案書早在去年便收集完畢,「核能減煤」提案書則是在半個月時間內迅速超越規定門檻,顯示民眾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的不信任,希望再度透過公投解決未來的缺電危機與空汙問題。
同一天經濟部長沈榮津赴立院備詢,表示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前供電無虞,但電價預計將上漲三成。沈部長滿滿的不缺電自信,反而讓工商企業更加「心驚膽顫」。究其原因,就是政府保證的不缺電必須依賴未來用電量不會大幅上升、中電與南電持續北送、大潭電廠新機組順利商轉、再生能源足以擔負中、尖載供電等條件的實現,而實現這些條件的具體作為目前完全看不到,令人不得不懷疑「保證不缺電」根本是任期僅剩一年多的沈部長暗夜吹口哨壯膽用的空頭支票
幾項指標事件值得注意。首先,台電公司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最新的總發購電量統計出爐,全年達二,三三三億度,較之前年的二,三一一億度,增加近一%,同時也是發購電量連續第三年成長,這三年期間的年平均成長率是二點一二%,明顯高於經濟部針對未來用電成長的一點八六%預估值。
其次,依據反空汙公投案的訴求,未來火力電廠的發電量必須每年減少一%。堅持廢核的政府手中籌碼相當有限,因此聲稱火電減量只能做二年,而中電與南電都有可能在地方政府堅持及在地環團壓力下,不再北送。
第三,中研院日前關於「柴山多杯孔珊瑚」群體早已存在的調查報告,對延宕兩年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產生了雪上加霜的衝擊,讓原本預計於民國111年與113年(二○二二年與二四年)分別上線的大潭電廠八號機與九號機,幾乎已可確定無法如期提供北部用電。
最後,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目前開發進度均嚴重落後,總供電量將遠遠不如預期,加上儲能技術發展也未有突破,民國114年(二○二五年)絕無可能擔負中、尖載供電。
眼下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北部的缺電危機。北部地區近年尖峰負載占全台用電的卅九%,自身供電能力卻只有卅四%,現實的狀況就是尖峰用電時北部缺電五%。不必等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未來一旦中、南部的電力奧援喪失,且民國110年(二○二一年)三月核二廠一號機開始停止運轉,最先遭殃的就是用電量最高的北部地區,這是經濟部沒有說出口的真相。
民眾無法相信官員企圖粉飾太平的發言,大家期待的是政府展現具體的作為,而解決北部缺電問題最直接而快速的方法,就是讓位於北部的核一、二廠延役廿年,這四部核電機組的總裝置容量高達三二四萬瓩,不但民國110年(二○二一年)的缺電危機立解,更能確保未來電價不必上漲,經濟部也就不須吹哨壯膽了!






避談的2025數字… 電價何止漲三成


2019-03-05 23:52 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經濟部長沈榮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推估二○二五年的電價將來到每度三點三九元,調漲百分之卅三。 記者許正宏/攝影

昨天許多報紙都以頭版報導,電價將由目前每度二點五五元,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上漲三成至每度三點三九元。
政府以往只說每度電漲幾毛錢,大家以為是小錢。這次至少說出漲幅三成。但政府還是不敢說電價總共漲多少錢、每家分攤多少錢這兩個人民最有感的數字。依經濟部公布資料,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全國用電三,一三二億度。每度如漲零點八四元,電費將漲二千六百億元,以全國八六○萬家庭分攤,每家攤三萬元。二千六百億及三萬元這兩個數字,沈部長為什麼不敢明言?想繼續瞞騙?
當然家庭用電只占全國用電二成,六年後每家電費上漲「只有」六千元,另外八成上漲將由工商業負擔。但問題是,便利商店、百貨公司,餐廳,電影院等服務業及各種工廠在電價增加近二千億後,不會反映在物價?最終二千六百億的電價上漲,還是得由全民分攤
所謂電價上漲三成還是有許多疑點:去年國際氣價大跌,煤電與氣電每度成本相差不到一元,經濟部上次估計電價即以一年資料為基礎估計電價上漲幅度,但電廠壽命長達三、四十年,誰能擔保國際油氣價永遠維持低檔?為了大量擴建再生能源所增加的電網投資計算了沒單單所謂智慧電錶成本就是一千億元。大幅降低煤電占比,許多煤電機組無法全力發電,建廠成本折舊將由較少煤電度數分攤,煤電單價也要上升。所謂電力配比只計台電電網系統,還是包括不連電網工廠自用的汽電共生用電,也改來改去。
政府強調「不會缺電」,這有如市面缺米,政府說這不是問題,牛排沒有缺貨,「不缺食物」,像人話嗎?
許多人也誤以為恢復核電就解決電價上漲問題,也是極大誤解。即使核電全面恢復,如果離岸風電仍全力衝刺,民國114年(二○二五年)提供二百億度每度七點一元(前高後低制)的天價,全民還是得進貢一千四百億元電費(每家一萬六)給國外開發商,與核電是否恢復無涉
看來明年改朝換代的機率很大,但即使新政府上台,重新檢討並改正廢核、增氣、降煤等導致電價巨幅上漲的政策,若風電在今年與國外開發商已簽約,即使換政府,全民也等著被外商剝皮吧當務之急是將尚未簽約的離岸風電廢標
蔡政府被趕下台,沒有比錯誤能源政策更強的理由了。這次大選時的能源大辯論,蔡政府將毫無招架之力。






換柱議題背後…藍天王缺乏互信


2019-03-06 00:03 聯合報  楊永年/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內的四個太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昨國民黨總統初選辦法確定民調與黨員投票比為七比三之後,黨主席吳敦義再提出「不排除萬分之一可能」,因此希望保留二階段徵召的選戰策略。但這樣的看法,卻讓多位黨內天王質疑與擔心,可能重演「換柱」問題。這樣的質疑固然不無道理,但未來仍充滿許多不確定性。
這不確定性可以從以下兩點得到印證,第一,民意如流水,任何候選人都可能因為某個事件或議題,導致民調遽升或遽降。第二,換柱和目前總統選舉的時空環境大不相同;換柱當時許多潛在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是懼戰,但目前是很多人爭取出戰;所以兩者情境大不相同。或可以說,未來因相同因素導致換柱的問題,不會發生。
但會否因為其他因素導致換柱重演?這問題可能無人能夠回答,或答案不會只有一個。重點在於,面對選戰的諸多不確定性,原本就應有一套彈性的選戰策略,才能勝選。或者,目前沒人能預估用什麼的方法(策略),一定能達勝選的目的。在此情形下談「二階段徵召」,同樣可能存在不確定性。這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在什麼情形下,才符合啟動二階段徵召的條件?以及由誰來認定(或決定)二階段徵召的人選?這兩個不確定因素,可能就是國民黨天王存在的隱憂。但如果將這兩個問題或隱憂講清楚說明白,或擬妥選戰的策略配套,二階段徵召並非不可行。
換言之,如果國民黨能在事前把所有的狀況(危機或問題)講清楚說明白,換柱的問題不會發生;或若一旦發生,也可有一套規則可尋,就可以降低未來的爭議或不確定性。四年前換柱,的確造成國民黨嚴重傷害,一直到現在都讓許多潛在的總統候選人存在不信任感,甚至進一步影響外界觀感。所以二階段徵召的使用,必須非常謹慎。
為避免換柱重演,國民黨應完整將換柱始末作完整的調查報告。從調查報告中,找出影響換柱的關鍵因素,再把這些關鍵因素轉化為規則的一部分。只是,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一旦啟動徵召,就可能被解讀為換柱重演。
因此討論換柱的背後,其實是國民黨天王內部互信不足產生的問題。再者,換柱與否是方法上的爭議,倒不如還是回到討論「如何勝選」來得實際些;從如何提升勝選機率,回過頭來檢視或修正規則與選戰策略,來得務實些。其實,在缺乏互信基礎的氛圍中,聚焦換柱議題討論,可能提高換柱重演的機率。反之,若能以勝選為議題,同時外加理性討論避免換柱,以及如何強化互信;或一旦要啟動徵召,如何仍能在理性與互信基礎下進行決策,國民黨勝選才可能有望。







爭大位…先看懂政治生命周期


2019-03-06 00:09 聯合報  胡志宏/博士生(新北市)
政治人物和企業一樣,要懂得轉換及改變。圖為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右二)陪立委補選候選人鄭世維(右一)拜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個成功的政治人物,媒體把你捧上天,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都被當做成功的因子;但一段時間後,環境變了,民意變了,政治生涯面臨重大挑戰,但你依然用過去成功經驗及訴求,想要逆轉勝,結果是,你愈努力愈糟糕。過去把你捧上天的媒體,開始批判你,剛愎自用,不知變通,此時的你一定非常生氣,我沒變啊!
到底是媒體變了,還是政治明星變了?其實大家都沒變,是你的政治生命周期變了如果我們用企業生命周期比喻,政治人物生涯也可分為導入、成長、成熟、衰退四個階段
對大多數人來說,導入期最辛苦,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在這個階段努力非常重要,運氣也很重要,若可當民代助理或參與各種重大活動的機緣,你有可能取得進入政治的門票。
進入成長期,努力依然是最重要的元素,但此時要有策略,找出自己的定位及方向,要跟對人,用你的策略思維,來增加一點好運氣,而不是等待。
走到成熟期,讓你獨當一面發光發熱,值得祝賀。這些政治人物通常不是選擇未來,而是被未來選擇,掌握到一次良好契機,配合社會大環境氛圍,讓你走到成熟期,你開始受到重視,開始有媒體跟隨及報導,甚至開始有粉絲。
但當環境再次變化,就可能進入衰退期;光環不再,不管你做什麼,往那裡走,以及你的作為,不再有人關心;你需要改變,要重新回到第一階段來一次新的循環。
在第二次循環時,和第一次的差異在於,這一路走來,你有許多累積的包袱,既定的政治立場及派系,既定的主張及人情,以及既得的利益及資源,這是包袱也是資產,你捨不得丟,但也可能讓你跑不動。
政治人物和企業一樣,要懂得轉換及改變,找新策略,或培養新的人才,才有可能重生,創造新的生命周期。準備角逐總統大位的政治明星人物,不知如何看待自己的政治生命周期。





斑馬線奪命…開車不守禮儀 也是凶手


2019-03-06 00:24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路幅寬大,通行秒數太短,斑馬線欠缺庇護島,使得過馬路險象環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感謝聯合報的報導,指出行人斑馬線三大要命設計,期盼相關單位盡快改善,以確保行人的安全。近日,接連數起命喪斑馬線的車禍事故,讓人扼腕,也引起社會大眾注意。「馬路如虎口,行人當心走」,設計不良的斑馬線,加上有些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則與行車禮儀,每當過馬路時總是戰戰兢兢,川流不息的人車,呼嘯而過的機車,讓馬路如戰場。
有些右轉車輛來勢洶洶,絲毫不願禮讓行人,行動遲緩的老人家根本難以防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釀成車禍悲劇。我曾在路口,目睹驚心動魄的車禍現場,右轉大卡車擦撞了行人,現場一片血肉模糊,所幸無生命危險。
有位銀髮長輩說,過馬路最讓人緊張的,除了秒數不足,最痛恨轉彎車輛毫無預警疾駛過來,讓人飽受驚嚇,每次過馬路都膽戰心驚,在心裡猛念佛號,希望菩薩保佑出入平安。而台灣的摩托車密度之高,轉彎時聲勢浩大,走在路上也常被呼嘯而過的機車嚇到。
馬路如虎口,生死一瞬間,政府應盡快改善斑馬線設計,讓過路人行得安全放心,更盼汽機車加強行車禮儀,禮讓行人

udn / 要聞 / 斑馬線設計缺失 獨/「斑馬線殺人」居高不下 關鍵3大要命設計







獨/「斑馬線殺人」居高不下 關鍵3大要命設計


2019-03-04 00:06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近日發生多起行人穿越斑馬線遭撞喪命事件,引起外界關注是否現行的斑馬線設計不當,導致原本保護行人的斑馬線卻成了行人的潛在殺手。記者侯永全/攝影

上月19日,文化大學女學生過馬路時,遭右轉公車輾過喪命,隔沒幾天,一名7旬老翁也在中山北路遭車輾斃;幾乎同時間,台中市邱姓少女也遭右轉車撞擊。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死在斑馬線上。
最近一個月,接連發生多起「斑馬線殺人事件」,引起中央與地方注意。交通部公路總局明年將強制大客車配備行車視野輔助系統,交通警察大隊也將加強宣導禮讓轉彎時。不過,本報追蹤發現,台灣斑馬線普遍設計不當,可能也是行人奪命關鍵。
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表示,斑馬線設計是為保護行人穿越馬路的安全,但在台灣,斑馬線卻往往成為害人的交通設施,讓人誤以為走在上面絕對安全、降低防衛心理,引發更多不幸。
兩年前,美國知名神經科學權威布里吉曼,走斑馬線穿越仁愛路遭公車撞死,隔年清大物理奇才林仲桓、台大醫師曾御慈遭酒駕男撞死,也都是走在斑馬線上。
趙家麟分析,台灣斑馬線設計有三大不當位置不當、缺乏防撞功能、照明不當,讓斑馬線成為行人的潛在殺手
趙家麟指出,絕大多數斑馬線延伸自道路邊界,緊鄰直行車道,當綠燈亮起,行人往前走、若車輛右轉,視景同時往前又往橫向移動,就可能看不見車頭穿梭的行人號誌設計;英國的作法是,將斑馬線配置離街角有一段距離,讓駕駛轉彎進入直到後才和斑馬線交會,有足夠時間和距離辨視過街行人,降低車輛與行人交織或碰撞機會。
其實早在去年7月,台北市長柯文哲主持交通會報時就曾表示,有里長提出斑馬線緊貼路口,會造成轉彎車不易發現行人,建議斑馬線遠離路口幾公尺;當時台北市交通局交工處則說明,斑馬線遠離路口,車輛駕駛視角較能確保行人安全,也會讓路口範圍變大,必須搭配調整交通號誌、車輛停止線。
其次,台灣的斑馬線對行人的防撞保護「接近於零」,行人一旦遇到酒駕、闖紅燈,毫無保護,包括清大物理奇才林仲桓、台大醫師曾御慈在過馬路時被酒駕男子撞死都屬這類。趙家麟說,很多歐洲國家市區斑馬線會在道路中心,會形成庇護島,讓行人在中途安全暫停。
此外,近5年有758位年長者死於輪下,時間都集中在光線不佳的清晨或黃昏。年長者晨運和傍晚最易出門行動,卻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他認為,政府大力推動前瞻計畫時,應擴大改造人本道路,盡速改造斑馬線設施,「絕大多數的斑馬線設計不當,恐怕才是威脅行人安全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