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了核電 電價大漲怎解
◆ 聯合筆記/當國旅只靠補助…
◆ 老義工在斑馬線上被撞飛…9年了還在復健
◆ 替產業找地 公有地就是解方?
◆ 老外不斷驚嘆台灣燈會 屏東…點亮世界之光
◆ 禮讓+重罰 還給行人安全
◆ 駕駛人需再教育 政府聽到沒
◆ 高嚷台日安保對話 盲目自嗨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當國旅只靠補助…
2019-03-05 00:41 聯合報 許俊偉
交通部觀光局研擬的春遊方案,計畫補助一般旅館500元,補助星級旅館1000元,引發非星級旅館業者強烈反彈。 圖/桃園市觀旅局提供交通部預計近日公布春遊補助方案,這是繼去年暖冬遊、擴大暖冬遊補助後,第三波國旅補助。蔡政府為刺激觀光,在短線操作嘗到量變的加分甜頭後,索性將國旅補助加碼成常態性。但這不是放長線,不會釣到大魚,更不會帶來觀光軟硬體向上提升的質變。
檢視一路以來的國旅補助,扣分爭議沒少過。去年原先是要振興東部觀光,源頭與地震和普悠瑪翻車事故有關,後來加碼增加高屏等縣市成了暖冬遊補助,當時就引發不少批評。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後,交通部將補助方案延續到今年,再推擴大暖冬遊補助,但原本排除住房率超過五成的北竹桃,挨罵後改成「人人有獎」,再受外界負面評論,甚至有縣市業者認為所有縣市統統補助,恐排擠真正需要觀光刺激的縣市;不僅觀光業者感嘆補助是飲鴆止渴,無助骨子底的實質觀光提升,學者也認為撒錢治標補助,國旅補助結束後就會被打回「原形」。
還傳出有業者浮報房價、虛報溢領款項、以人頭詐領補助等情事,甚至出現本地人住宿,或是吃頓早餐拿補助的亂象,近日則傳出不少業者抱怨觀光局核銷龜速,至今未拿到補助。
如今交通部擬再推春遊補助,但方案未定又引發撻伐,甚至出現擬加碼補助入住星級旅館,引發非星級旅館不平等爭議,昨晚政策喊卡。
這些負分效應,交通部似乎視而不見?自顧自的忙著推銷帳面上的漂亮加分數字,不斷強調暖冬遊花八點四億元創造四十八億元觀光產值、擴大暖冬遊砸十三億元帶入六十七億元產值,甚至預估這回春遊補助八點六億元,可創造六十二點五億元效益。
不可否認,國旅補助的確帶來立竿見影的觀光量變,但交通部不該自我感覺良好,過去國旅寒冬的真正病因其實都未根除。觀光體質和結構性的治本問題,需要長時間調整和更大經費的投資,抱佛腳式的補助後,若各地景點軟硬體建設如昔,交通部無法協助找出在地特色,重新再創觀光價值和新話題,只要補助斷炊,沒有競爭力的國旅寒風自然會再吹起。唯有質變,不靠補助才能自然量變。
根本的背後病因還有經濟問題。蔡政府若無法有效提升國內經濟,民眾口袋空空,自然優先緊縮非必要性的旅遊支出,只有創造民眾收入,國家才能整體欣欣向榮。
老義工在斑馬線上被撞飛…9年了還在復健
2019-03-05 00:39 聯合報 潘精華/交通志工(台中市)
斑馬線周遭該建立「行人優先」觀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交通、警政部門對道路交通號誌、蒐證錄影監控配置之規畫,及駕駛人對路權使用觀念認知都是以「車」為優先,對行人幾乎缺乏關懷與尊重。尤其在學區內更是漠視孩子們上下學安全。
民國九十九年六月十日中午老義工擔任國小低年級放學交通導護,身著反光背心、手執交通指揮棒,在斑馬線上竟遭某托兒所補習班教保員違規超速闖紅燈撞飛到五公尺外幾乎撞死。肇事車擋風玻璃全碎,可見衝撞力道之猛!肇事者竟以「趕時間、沒看見」為理由,警察質疑「在行人穿越道為何不懂禮讓行人?」
老義工經救護車急送醫院搶救而挽回了一命。肇事者在醫院急診室採落淚哀兵主義,待和解成立之後即不聞不問,對傷者絲毫沒有關懷之心。老義工全身挫傷、肋骨斷裂、腦震盪…現仍在復健中。而當天如果再慢個幾分鐘,低年級放學小朋友將撞死一堆!乃不幸中的大幸。
身為托兒所教保員不懂尊重他人生命,遵守交通規則,為人師表者如何教育下一代?真是幼兒的悲歌,值得學校和家長警惕。
現場一位教授是目擊證人,他敦請市政府交通處官員應重視學童安全,亡羊補牢立即改善交通號誌、停止線、減速設施,卻被官員以經費、法規…敷衍搪塞過去。警察單位在路口斑馬線事故現場一個監控蒐證畫面都沒有?如何保障學童人權與路權?
老義工用生命換取學童的人權與路權保障,希望喚醒沉睡中的政府官員,呼籲魯莽的駕駛人稍安勿躁。紅綠燈、斑馬線周遭該建立「行人優先」觀念,尤其應尊重與保護兒童的步行空間。交通單位該檢討改善學校周邊交通號誌與人車衝突易肇事路段安全措施。教育主管單位號召社區愛心志工、商店、家長、義警參加護童行動。警察單位嚴格考評上下學時段警察勤務是否正常?大家一起來為下一代學童安全庇護把關。
誠懇呼籲:為學生安全著想,敦促學區內道路限速廿公里之立法;治標上,應建立斑馬線之權威,未減速禮讓行人採重罰手段;治本之道則從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自幼培養學生遵守交通規則,行人穿越道車輛禮讓行人美德等著手。
禮讓+重罰 還給行人安全
2019-03-05 00:39 聯合報 鍾亮恩/退休教師(高雄市)
北市轉彎車撞死行人事故近來頻繁發生。圖/警方提供
往往哪裡出了人命,大家就會找尋肇事的原因,斑馬線上命喪輪下,上月數起,引起眾人關心。設計斑馬線的、開車的和行走在斑馬線的都是人,為何不從「人」檢討呢?
曾經看過一個影片,兩位小朋友放學或是上學時,路過斑馬線,駕駛遠遠看到小朋友要過馬路,減速停住,讓小朋友從容通過。小朋友感謝駕駛,過了馬路之後,轉過頭向開車的行禮並說聲謝謝。
這溫馨的畫面,一定感動很多人。為何會感動人?「尊重」兩字,再好的斑馬線設計,缺少了彼此尊重,一切都枉然。開車的爭先恐後,你不讓我,我就給你好看;行人邊滑手機邊過馬路,旁若無人,怎能不出事?
要改善行人能安全過馬路,先從「禮讓」和「重罰」開始吧!缺乏禮讓釀事者,仿效國外,一律重罰,才能杜絕惡行。
駕駛人需再教育 政府聽到沒
2019-03-05 00:39 聯合報 李振清/大學教授(台北市)
現行的斑馬線設計太靠近路口,讓人車易生衝突。圖為交通繁忙的北市基隆路與忠孝東路交叉路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最近有關全民關切的生命關懷、杜絕酒駕與交通安全倡導之一系列報導,凸顯當前台灣社會人文素養日趨低落與道德教育逐漸崩盤的危機。四日〈以人為本 別讓斑馬線變殺手〉,及〈要命設計 斑馬線殺人〉兩篇重點報導暨全版相關論述,更證明了選舉狂熱超越理性政策的無奈。攸關國人生命保障的交通安全與駕駛人教育,似乎不存在政府各級領導人的心中,也未列為社會安全網的優先事項。
衡諸世界各文明國家的交通管理政策、駕駛人安全規範與人民素養,台灣不可思議的「斑馬線殺人」,與猖狂的酒駕惡習,似已成為現代世界的笑柄。行政主管官員與駕駛人的再教育,顯然已成為政府治理的國家危機。
包括報導中提到台北市上月底在八天之內發生三起轉彎車撞死人事件等一連串的交通事故和悲劇,均跟政府政策執行、人民素養與駕駛人教育有關。早在民國76年(一九八七年)的二月三日,隸屬於聯合報系的前《民生報》曾在「民生論壇」中,刊出〈駕駛人需要再教育〉專文,其中所嚴肅呼籲的駕駛人核心素養與公德心,竟然在二十二年後沒有多大改善,甚至有每況愈下之憂。如今,加上酒駕的猖狂,愈來愈多駕駛人罔顧交通號誌的惡習,例如闖紅燈、路口的「停」號誌沒人遵守、轉彎不打方向燈、超速飆車、逼車、不保持行車安全間距、不禮讓行人、部分摩托車夜行不開燈等,均是行人安全的陷阱。
除積極落實嚴格考照與駕駛人的再教育外,政府的長期交通安全宣導與有效交通執法,也要雙管齊下。在嚴刑峻法都無能嚇阻違規駕駛人的惡習時,外國採用的吊銷駕照、接受再訓練、宣導駕駛倫理與道德觀念及嚴格執行換照審查等機制,均宜列入執行。
交通安全、駕駛禮儀與人際倫理是國家進步的表徵。但願聯合報的一系列相關報導可帶給全民當頭棒喝的警示,讓台灣富而好禮、以人為本,與「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的美譽,能夠繼續維繫與流傳。
新聞眼/「以人為本」別讓斑馬線變殺手
行人穿越斑馬線遭撞喪命案件層出不窮,光是台北市上月底就在八天之內發生三起轉彎車撞死人事件,穿梭大台北地區的公車肇事件數去年更暴增,即使台北市身為首善之都,道路對行人威脅卻仍難以減緩,更何況是其他縣市,可以想像行人過馬路簡直就是在搏命。
行人死在斑馬線上,對文明國家是一個多大的諷刺,過去本報在公路正義曾深入探討台灣普遍欠缺禮讓行人的駕駛道德,讓公路總局因此改革考照制度納入實際路考,警方也雷厲風行取締車不讓人,果然有效降低行人死亡率。不過,在考照制度與執法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工程面,卻長期被忽略。
設計不良的道路會殺人。台灣道路設計長期「以車為本」,想的是怎麼讓車子阻礙最少、開得順暢,因此斑馬線緊鄰路口,才能增加轉彎車輛效率,號誌要讓車流暢通,所以讓行人跟車輛一起起步,以免車輛通行時間太少而抱怨……。我們的道路思維很少會從行人的觀點設想,怎麼讓人走得更安心、安全,車子永遠擺在行人前面。
除了斑馬線緊貼路口,偌大的斑馬線欠缺行人保護設施,加上秒數短(這樣車子才不會被卡住),加上欠缺照明的路口,在愈來愈老的台灣,這些都是為何死在斑馬線上的行人會愈來愈多,而且不分老少。
英國伯明罕有一條連結城市與外圍城鎮的道路,途中會經過一段人口密集的區域,當地為避免人車事故發生,特別設計讓短短一段路,至少要塞車十分鐘才能通過。
而走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路口,幾乎處處是圓環,不然就是波浪路,用意都是讓在人流眾多的路口車子被迫減速,這要是在台灣,交通單位肯定被罵翻。
交通部長林佳龍上任後多次提到「以人為本」,這不應該只是一個口號,路口斑馬線的設計、交通號誌的調整,這些都是交通單位可以立即著手改善的,這些都不必花太多經費,而是透過更細膩的設計,可以立即讓人感受到政府的用心,以及對人命的尊重。
3大要命設計…斑馬線殺人 上月連數起
2019-03-03 23:33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現行的斑馬線設計太靠近路口,讓人車易生衝突。圖為交通繁忙的北市基隆路與忠孝東路交叉路口。 記者余承翰/攝影
上月十九日,文化大學女學生過馬路時,遭右轉公車輾過喪命,隔沒幾天,又一七旬老翁也在中山北路遭車輾斃;幾乎同時間,台中市邱姓少女也遭右轉車撞擊。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死在斑馬線上。
大客車明年將裝視野輔助系統
最近一個月,接連發生多起「斑馬線殺人事件」,引起中央與地方注意。
交通部表示明年將強制大客車配備行車視野輔助系統,交通警察大隊也將加強宣導轉彎車禮讓行人。不過,根據本報追蹤發現,台灣斑馬線普遍設計不當,可能也是行人奪命關鍵。
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表示,斑馬線設計是為保護行人穿越馬路的安全,但在台灣,斑馬線卻往往成為害人的交通設施,讓人誤以為走在上面絕對安全、降低防衛心理,引發更多不幸。
趙家麟分析,台灣斑馬線設計有三大不當:位置不當、缺乏防撞功能、照明不良,讓斑馬線成為行人的潛在殺手。
斑馬線貼路口 右轉車有死角
趙家麟指出,絕大多數斑馬線延伸自道路邊界,緊鄰直行車道,當綠燈亮起,行人往前走、若車輛右轉,視景同時往前又往橫向移動,就可能看不見車頭穿梭的行人號誌設計;英國的作法是,將斑馬線配置離街角有一段距離,讓駕駛轉彎後才和斑馬線交會,有足夠時間和距離辨識過街行人,降低車輛與行人交織或碰撞機會。
其實早在去年七月,台北市長柯文哲主持交通會報時就曾表示,有里長提出斑馬線緊貼路口,會造成轉彎車不易發現行人,建議斑馬線遠離路口幾公尺;當時台北市交通局交工處則說明,斑馬線遠離路口,車輛駕駛視角較能確保行人安全,也會讓路口範圍變大,必須搭配調整交通號誌、車輛停止線。
斑馬線防撞保護 接近於零
其次,台灣的斑馬線對行人的防撞保護「接近於零」,行人一旦遇到酒駕、闖紅燈,毫無保護,包括清大物理奇才林仲桓、台大醫師曾御慈在過馬路時被酒駕男子撞死都屬這類。趙家麟說,很多歐洲國家市區斑馬線會在道路中心形成庇護島,讓行人在中途安全暫停。
年長者出事 多在清晨或黃昏
此外,近五年有七五八位年長者死於輪下,時間都集中在光線不佳的清晨或黃昏。年長者晨運和傍晚最易出門行動,卻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他認為,政府大力推動前瞻計畫時,應擴大改造人本道路,盡速改造斑馬線設施,「絕大多數的斑馬線設計不當,恐怕才是威脅行人安全的關鍵因素」。
替產業找地 公有地就是解方?
2019-03-05 00:41 聯合報 郭冠宏/建築師、都市計畫技師(台北市)
產業界頻喊「缺地」,但開發工業區時常遭遇抗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工業局規畫研擬「產業用地政策白皮書」,以配合國土計畫施行建立產業儲備用地,以引導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用地取得。
「產業用地政策白皮書」建立產業儲備用地立意良善,但優先以公有土地於國土計畫優先劃入城鄉發展地區,以備產業需要時釋出,則似有諸多可議之處。
雖公有土地於行政部門較具掌控能力,但產業所需求的土地只有權屬的問題,而沒有區位的問題?沒有上下游產業鏈群聚的問題?沒有其他水資源、電力、運輸等問題?為何公有土地會閒置幾十年而未活化開發?
以筆者近期審查大面積開發案件為例,即對於國內大型顧問公司所規畫的土地產生疑惑,這麼好區位土地為何會閒置多年?只花廿分鐘,一套疊環境敏感地圖,就查出有公告遺址、水鳥保護區、國家重要濕地、優良農田……當然這個案子就無法繼續推動。記得幾年前有國際知名人士想在南部設超大面積產業專區,但消息一發布就傳出該地點有保育類動物,這幾年也不再提了。
公有土地為何優先劃入城鄉發展地區?為何不是優先劃入農業發展地區,為我國糧食自給率貢獻?或是要與民爭利,圖利公有土地管理機關?公有土地管理機關於釋出土地時是否可直接與產業界議價,還是必須公開招標?招標底價是否能符合產業界期待,且不會造成賤賣國土的疑慮?產業界想取得的是廉價農業發展地區土地來做使用許可變更,還是願花大錢買城鄉發展地區土地?如願意花大錢,則為何不直接買閒置工業區土地?
產業需要的土地似乎無法以釋出公有土地來定位,應了解產業於取得土地時,除考慮取得成本,更重視什麼?如是產業的群聚,則目前農牧用地上的違章工廠宜妥慎處理。如是開發風險,則應把各項風險一一管控。
產業發展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命脈。記得早年政府曾經推出「農地釋出方案」,希望藉由釋出不堪農耕之土地,提供住宅或產業使用,藉以避免優良農田的細碎分割與非農業使用,但成效似乎有限,優良農田依然遭到侵蝕。「產業用地政策白皮書」所楬櫫的「保住工業區,就是保護農地」是一個好的想法開端,但是執行時還是應該多了解產業界的需求與焦慮。期待好的「產業用地政策白皮書」公告實施,保住工業區,保護農地。
少了核電 電價大漲怎解
2019-03-05 00:41 聯合報 佘通權/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台北市)
經濟部評估2025年電價將漲33%。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意參選民國109年(二○二○年)總統的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拋出重啟核四的主張,不僅事關問鼎總統大位避無可避的議題,同時也關係著民生與經濟福祉。
去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就代表保留核電,惟行政院並未尊重公投結果。據經濟部昨日提出的「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最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能源配比為燃氣五十%、燃煤廿七%、再生能源廿%、其他三%(核電和燃油、抽蓄水力各一%)。
但去年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到六%,不可能在七年內達到廿%的目標。其次,風力發電預算達九千億元,比核四投資成本還高;經濟部也評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電價將大漲卅三%,不僅人民生活負擔加重,且因營運成本上升,也會使企業競爭力削弱。況且台灣沒天然資源,全部仰賴進口,遇天候不佳,供氣便會中斷,將衝擊國內供電。
核電不排碳、成本低且安全存量高,是最乾淨、最便宜的能源。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仍重啟核電;美英目前都還在使用核電。台灣放著核電不用,捨近求遠,不僅浪費再投資成本,也不能有效解決缺電的問題。此外,核一核二超齡延役使用,有可能因性能不穩而容易發生事故,不如直接啟用核四較為安全。
重啟核四,首先要考慮安全問題,核一核二核三運轉多年並未發生安全疑慮;況且中共目前在福建沿海建有大型核電廠,若發生核幅射,即使台灣不用核電,也會受到波及。
其次,要考慮核廢料掩埋的問題,各縣市首長都不願掩埋在自己的轄區內。多年前台塑的汞汙泥送往柬埔塞掩埋,貯存多年相安無事,後來有一位清掃碼頭汞汙泥粉末的工人死亡,柬埔寨政府要求將汞汙泥退回台灣,台塑只好運回高雄仁武廠掩埋,遭在地居民抗議,後來經台塑做好固化處理深化貯存,並支付地方回饋金才解決。我們也可比照「台塑模式」由我方支付掩埋費,將核廢料交給願意接受掩埋的第三國,就可解決這個難題。
自從前年八一五無預警大停電後,政府對穩定供電問題傷透腦筋。再生能源看天吃飯,成本高發電量少,最後只剩燒煤才能補足電力缺口,使空汙惡化,非核家園未見其利,先受其害。放著穩定的低電價核電不用,卻反其道採用不穩定高電價的風電,實為不智之舉。目前正值中美貿易大戰,政府應搭台商回流這波浪潮,務實推動能源轉型,儘速做好穩定發電與提供低電價的環境,保障人民享有不缺電、不限電、不斷電與低廉電價的自由,進而刺激台灣經濟發展。
老外不斷驚嘆台灣燈會 屏東…點亮世界之光
2019-03-05 00:39 聯合報 林彥佑/教(高雄市)
一場台灣燈會帶起屏東人的榮譽感,許多人到燈區還不忘與「我屏東我驕傲」的標語合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的台灣燈會,讓屏東大放異彩,跌破許多人的眼鏡,也讓庄腳囝仔出頭天,看到南台灣的風采。
燈會前,大家不看好,不論是地理位置、縣市特質、資源分配等,都居於下風;然而,歷經幾個月的籌畫、取經、修正、檢討,直到圓滿落幕,終讓縣長潘孟安在臉書上發文:「屏東做到了,我們一起走向屏東新時代」。連假前,筆者有幸躬逢其盛,真正見識其光輝的一刻,我無比的感動,因為屏東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世界之光。
在台灣,提及屏東,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草根、在地、遙遠、永遠的酷熱,也往往不會有進步、繁榮、國際的多元觀感;看那海上的捕魚人家、原鄉的部落民族、曠野的綠地椰林,清一色就是「本土」。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邀請到科技首席英特爾進行無人機表演,也讓燈會作品「珊瑚之心」入圍全球最大的義大利國際設計大賽、三件在地常民發想的作品受邀至丹麥哥本哈根展覽。屏東,從本土出發,躍向國際,著實打開了世界之窗。
此外,更讓我看到燈區中的滿滿感動,誠如縣長所說的,令人感動的光,不只是燈區有形的光,而是無形的光,是勤奮、汗水、親切、團結、忙進忙出以讓賓主盡歡的身影,除了幕前幕後,還有那些默默為這次燈會變得更偉大的所有人物。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我真的看到國外來的旅客,一直發出amazing、perfect、I can’t believe it的驚嘆,那是身為台灣人的驕傲。我們很難想像,不是球賽,不是世界級的選手選拔,但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物,都能為自己的國家而喝采而同感驕傲。
也許,就是台灣人的一種凝聚力吧!我們共同相信這個燈會是台灣人的,就算再怎麼擠,我們還是要冒著等候的時間,見證奇蹟!就算距離再怎麼遠,也要捧一個屏東、台灣自己人的場子;就算事前有這麼多負評、被唱衰,我們也要堅信made in Taiwan才是最引以為傲的!
這次的屏東,成了台灣之光的生活品牌。理性來看,除了希望政府可以多照顧南部人,弭平嚴重的城鄉差距;感性來看,更希望屏東的美,能感染台灣的氛圍,傳承更多美善的燈會價值,讓台灣更好、讓燈會之光永照台灣!
高嚷台日安保對話 盲目自嗨
2019-03-05 00:39 聯合報 朱言貴/教(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日媒專訪表示,希望與日本進行安保對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接受日媒專訪,呼籲與日本在安保事務上對話,並希望加強與日本關係。日本外務省國際報導科四日對此明確表示:「不考慮。」
日本是世上國家中最為忌憚中國大陸的國家,然而蔡總統卻大動作高調呼籲,希望台日合作與安保對話,用來對抗中國大陸的威脅。但日本為什麼要陪蔡總統玩這場危險遊戲?
台日欲在安保事務上合作,只能在暗地裡進行,絕對不能搬上檯面,否則「見光死」。凡事應該謀定而後動,不宜盲目自嗨。日本有其本身的國家利益,殆無可能配合蔡總統節奏起舞,就算蔡總統有意與日本建立安保對話機制,也只能偷偷摸摸進行,切忌昭告天下,否則自討沒趣,根本不可能成功,反而坐視兩岸關係與台日關係一起敗壞。畢竟與中國大陸搞對抗,豈能對外訴諸媒體,並且與日本串聯起來,除造成大陸反彈,連日本因而惹來一身腥,亦不怎麼高興。
欲與日本在安保事務上合作,務必有步驟、有方法、有策略,按照目標全力以赴到底;想透過與日本媒體對話,即算大功告成,天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蔡總統期盼台日安保事務合作,堪稱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