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名家觀點/大陸經濟硬著陸…機率低

名家觀點/大陸經濟硬著陸…機率低


2019-02-15 01:34 經濟日報  李志強(作者是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在1月21日公布最新的經濟數據,民國107年(2018年)大陸GDP達到人民幣90兆元,比上一年成長6.6%,雖然達成年初兩會確定的6.5%預期目標,但成長率是28年來新低,而且逐季下滑,第1季到第4季分別為6.8%、6.7%、6.5%和6.4%,尚未出現止跌訊號。
從民國99年(2010年)以來,大陸GDP成長率從10.3%的高峰持續每年放緩,只有在民國106年(2017年)曾微幅反彈。
大陸經濟成長的長期下降,主要是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後人口紅利消失導致,從民國101年(2012年)至今勞動力已減少了兩千多萬人。工資逐年以兩位數上漲,無法再以低價擴張出口,加上外需不振,於是將經濟成長的動力從出口轉向國內需求。然而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房價大漲導致家庭房貸大幅上升,銀行也持續增加對企業貸款,地方政府更大舉發行債券投入回收期長的基礎建設。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大陸負債率(負債/GDP)由民國96年(2007年)的144.9%上升至民國106年(2017年)的255.7%,顯示每年債務餘額的增加大於新增加的產出,這不只是低效率的表現,且增加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因此中共19大以來大陸就強調要放慢成長速度和去企業槓桿,避免發生全國性的金融危機,要在成長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所以去年GDP成長率創下新低也並不令人意外。
展望民國108年(2019年),由於低工資及低土地成本等長期優勢不復存在,負債率太高短期內也不易化解,預估大陸經濟成長率將繼續走低,而且美中貿易戰的衝擊已在去年第4季開始浮現,去年12月的幾項數據都說明經濟緊縮的壓力正在加大,包括進出口分別衰退7.6%和4.4%,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4,首次跌破50的臨界點,創34個月以來新低。領先指標的惡化,加上美中貿易戰仍未有和平落幕的跡象,未來幾個月對大陸經濟的打擊將更為顯著,IMF和世界銀行都預測今年GDP成長率可能降至6.2%。
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成長的三分之一份額是由大陸貢獻,從世界工廠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市場,大陸GDP成長的下滑必然影響到和其經貿緊密的各國,從能源、原物料、零組件甚至製成品的生產和消費都將受到衝擊。例如去年第4季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連續第七季下滑,全年銷售量衰退15%,降至民國102年(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iPhone的出貨量也大幅下降13%,連帶影響到產業鏈中台灣廠商和美國蘋果公司,相關業者近期的業績表現都乏善可陳。
大陸也意識到經濟惡化的嚴重性,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穩定人民幣匯率和防範金融風險,顯示今年可能以貶值及放寬信用來刺激經濟。
今年1月4日人民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約1.5兆元資金,外界預計全年會降準四次。1月29日十大部委共同公布了刺激消費的相關措施,對「促進汽車消費、解決城鎮生育及社區老化問題、刺激農村消費升級、帶動新品消費、擴大優質服務、改善消費市場環境」等六大方向提出24條實施方案。
同時,今年將繼續推動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將使得減稅規模由去年的1.3兆元加大至超過1.5兆元,以刺激企業投資和民間消費。
由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大陸想要穩定經濟的決心,並把穩增長放在首位,金融風險只要能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則可,除非爆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否則今年大陸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並不大。


李志強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