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全台蛋荒 凸顯產銷調節荒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修《兩岸條例》,只是為了販售恐懼
◆  聯合報黑白集/當心「包子」圍城
◆  經濟日報社論/全台蛋荒 凸顯產銷調節荒誕






經濟日報社論/全台蛋荒 凸顯產銷調節荒誕


2019-02-23 02: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雞蛋短缺問題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在春節假期過後仍然沒有舒緩的跡象,政府必須由國外進口雞蛋以解決需求缺口。無論農政單位有再多的理由解釋,但是此波雞蛋短缺已經產生蛋價高漲,民間搶購,蛋農也抱怨連連等基本面問題;也發生小如超商停賣茶葉蛋、小吃店停售滷蛋等民生問題,顯示農政單位的失職怠惰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政府檢驗單位的延宕,監督機制的鬆散,目前已經證實有近50萬顆含有農藥的汙染蛋流入市面,而且大多是流向散戶及早餐業者,早已被民眾食用,無法後續追蹤處理,引起消費者恐慌,形成重大食安問題。台灣竟然會發生民眾有可能不是吃不到蛋,就是吃到毒蛋的窘境
去年九合一選舉,執政黨在農業縣市遭受重大挫敗。農政單位主管坦言未能做好農產品的供需規劃,產銷失調導致價格偏低,是選舉失敗的主因。所以未來要確實檢討,以解決農產品價格低迷問題;並且周周要推出讓人民有感的農業政策,但是言猶在耳,僅僅不到兩個月,農產品供需失衡的問題再次浮現,只是這次是供應不足,再伴隨著有毒蛋品危及食品安全,比前次水果及蔬菜價格崩跌問題更為複雜。民眾尚未體會到有感政策之利,卻須再次承受另一項民生必需品價格震盪。
此次缺蛋問題,不但暴露出農業主管單位沒有通盤考量產銷,更欠缺即時應變措施。事實上在去年年底蛋荒問題即已浮現,無論是天災影響供給,季節性需求增加,或是禽流感疫情影響供給等因素。農政單位總是在狀況外,還多次宣示雞蛋供需平穩;不但沒有提前做好產銷規劃,放任蛋價一路上漲。甚至在出現蛋荒的情形,還一再宣示這只是短期現象;直到問題惡化之後,才啟動「南蛋北送」以及增加蛋品進口,但為時已晚。此與先前台灣菜價崩盤,政府無力處理,卻放任進口蔬菜長驅直入,均顯示政策毫無規劃,更缺乏配套措施
但是政府仍然無法脫離意識形態的束縛,最近農業政策宣傳亮點,竟然是即使台灣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不佳,台灣農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仍創歷史新高。以此來抑制主張在兩岸關係和緩,接受九二共識下,推動農產品出口中國大陸的非執政黨籍地方首長。將單純貿易問題泛政治化,對於國內農產品產銷問題卻疏於管控,以致後院再度起火
台灣農業屬於小農制,生產成本較高,但在多年努力下,仍然孕育出一些優質農產品,不但享有一定的口碑,甚至在國際上也發光發熱。未來如何將這些成功的案例,推廣到其他農產品,應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對於一些以內需市場為導向的產品,政府應由維持供需平衡,穩定市場價格及確保食用安全著手,而非好高騖遠地追求農產品出口成長。
政府早將農業列為「5+2產業創新計畫」的範圍,「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也已經開始啟動。但以近來層出不窮的農產品價格動盪及食安問題,台灣連穩定農產品市場供需的基本功都做不到,更遑論可以成功打造農業4.0,推動農業現代化,建構綠色及安全農業,創造幸福農民的願景。
近年來政府在農產品產銷調節表現荒腔走板,不但經常使得農民辛苦生產血本無歸,就是造成消費面的傷害,民怨持續沸騰。
在去年發生水果及蔬菜生產過剩,價格崩跌,今年又有蛋荒及毒蛋的食安事件,政府仍然束手無策,我們不禁要問,下一個「未爆蛋」會是哪一個?







聯合報黑白集/當心「包子」圍城


2019-02-23 00:1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知道是有些人天生備受寵溺,或者政府和人民的距離愈來愈遠,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韓國瑜「土包子」的風波愈演愈烈,火光都已經竄出屋頂了,蔡政府卻仍不覺得要收拾。再下去,當心各路「包子」來圍城。
三天前蔡總統被問到此事,她說「話是他說的,他會做適當處理。」但三天過去了,黃重諺沒有任何動靜這有兩種解讀:一是黃重諺拒絕認錯,以為可以避過風頭;二是蔡英文默許或要求他拗下去。無論是何者,這都造成了「下屬犯錯,長官揹過」的效果,外界認為黃重諺的驕氣是蔡英文寵出來的,兩人根本是沆瀣一氣
說真的,大家也不是沒看過蔡英文寵人。吳音寧以「高薪實習生」高踞北農總經理,若非敗選還不捨得把她換掉;文膽姚人多在總統府、國安會、海基會任意行走,還能擔綱姚文智助選大將口譯哥趙怡翔三級跳人人皆曰不可,但他始終穩若泰山。相形之下,黃重諺爆粗口還不是因為護駕心切,小英怎麼忍心責備?
「有關係就沒關係」正是如此,即使自命「進步」的政黨,也難以免俗。因此,總統以肉身為「愛將」擋一下子彈,反正有權力的金鐘罩護身,誰怕誰?問題是,當今台灣畢竟不是宮廷劇的年代,愛將要挺,但人間道理也要講。否則,聽說南部自稱「包子」的民眾已紛紛在網路集結,民進黨得想一下擋不擋得住攻勢。
發言人也許享有個人言論自由,但不包括侮辱







聯合報社論/修《兩岸條例》,只是為了販售恐懼


2019-02-23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列立院優先法案,明訂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前須進行公投,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是在建立制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目前在國際、內政和經濟上都面臨許多挑戰,但立法院新會期開議,民進黨政府卻將修法重點放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上。它的目標有二:一是延長退休將領及政務官赴陸管制年限為十五年,二是針對《兩岸和平協議》的公投條件及門檻進行修正。儘管民進黨對這項修法義正詞嚴,仍難掩其目的只是為明年大選而販售恐懼
先看這兩項修法的立法效果。民進黨目前雖取得立院過半席次,但明年選舉是否仍能保有優勢,顯然難度極高。一旦失去立院絕對多數,此刻修法的「保鮮期限」可能只有一年。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卻不顧許多民生法案的迫切性,硬是「塞」進這兩項修法,動機和作法都很可議。
再看這項修法的正當性除延長政務官及退將赴陸管制,還佐以《國家機密保護法》修法,將「涉密人員」赴陸管制從三年延長為六年。由於前總統馬英九、副總統吳敦義的三年管制期都將在今年屆滿,而二人都曾表達管制期滿後有意訪陸,如此急著修法,針對性再明顯不過。更何況,若真有人要洩密,何須在人人注目的訪陸時為之?也因此,難怪連前副總統呂秀蓮都說此修法「絕對是惡法」。
至於設定兩岸和平協議的公投條件和門檻,政治心機更明顯。民進黨執政前,朝野就已討論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有多個草案出爐。不論哪個草案,都對兩岸協議有事前、事中和事後審查,若干版本甚至訂了公投條件。諷刺的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幾乎每會期都被民進黨政府列為「優先法案」,卻每個會期都故意略而不談。民進黨若真如此在乎這個議題,豈會如此?
對此民進黨上下有一套說詞,說是因為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最近提出「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主張。蔡總統直指這是「消滅國家主權和民主的協議」,閣揆蘇貞昌則說和平協議是「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民進黨中央更稱這就是「投降協議」。言下之意,吳敦義之主張已使台灣面臨「投降與否」的二選一局面,所以民進黨必須加以防範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事實上,早在民國94年(二○○五年),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共同發表「連胡五項共同願景」,即有「和平協議」的主張;民國102(二○一三年),「連胡五項願景」被納入國民黨黨綱。其後歷經朱立倫、洪秀柱等主席,這項主張也曾多次再被提及,吳敦義的說法充其量只是蕭規曹隨。
不僅如此,陳水扁政府在民國93年(二○○四年)也曾提出兩岸應簽署「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議」的主張,這還早於「連胡五願景」的倡議。其中原則之一,即是「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四大議題則包括建立協商機制、對等互惠交往、建構政治關係和防止軍事衝突。這些內容,都與一般認知的「兩岸和平協議」相去不遠,亦未提及是否應以中共放棄「一國兩制」主張為前提。為何國民黨提出類似主張,就變成投降協議,必須馬上修法限制更有趣的是,當時的陸委會主委,正是現在的蔡英文總統。過去民進黨提,就是愛台灣;現在別人提,就是投降。這種昨是今非的操作,未免太廉價、太可笑
由此可知,民進黨這次修改兩岸條例,絕非為了國家安全的急迫性,更不是因為主張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會對民主和主權帶來多少傷害,而是在為明年的總統大選累積「相罵本」而已妖魔化兩岸關係,妖魔化兩岸和平協議,順便妖魔化主張簽署協議的國民黨,這是民進黨騙選票的老招
此計能否得逞,其實大有疑問。去年選舉民進黨也曾大打「中國牌」,不斷炮製對岸干預選舉、製造假新聞的危害,結果仍然慘敗。相同招數一用再用,早已被民眾識破心機:民進黨不斷販售恐懼,實是對自己的執政空白感到心虛